本文目录
一、小青岛位于哪儿青岛旅游费用
小青岛位于青岛湾栈桥东南,是青岛湾中一座孤立的小岛。面积约一点二万平方米,海拔高度只有17米,距离堤岸720米。岛子小巧如螺,山岩峻秀,林木蓊倩,因此得名为小青岛。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的《灵山卫志》,载:“小青岛在滩子口对岸,入海者必由之道”。淮子口即胶洲湾内入海口一段水域的称谓。小青岛又名“琴岛”,因该岛形如琴,水如弦,风吹波间铮铮如琴声,故又被人们称为“琴岛”。
小青岛公园
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德国人在小青岛之巅建了一座灯塔,高155米,塔为白色,呈现八角形,是国内外船只进出胶州湾的重要航标。40年代初,小青岛东西筑有防波堤与陆地相接,北面亦筑起一段防波堤。
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德国人在小青岛之巅建了一座灯塔,高155米,塔为白色,呈现八角形,是国内外船只进出胶州湾的重要航标。40年代初,小青岛东西筑有防波堤与陆地相接,北面亦筑起一段防波堤。
30年代初,小青岛曾被辟为“小青岛公园”,设有茶厅、花圃、石凳、石椅、架了牌坊,辟建了道路,修筑了游艇码头,游人可登船前往。日本二次侵占青岛后,成为日军驻地,此后一直被作为军用。自80年代后期,经规划建设,重对游人开放。前人写了一首描绘小青岛风情的诗,被解放前后多种旅游类书刊收录:“领略青山不在多,水中一岛小如螺。云鬟别有飘萧态,似向风情浴晚波。”
每当夜晚降临,岛上灯塔红光闪烁,飘浮于海面波涌之上,引人入胜,故被称为:“琴屿飘灯”。
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名青岛,德占时期被称之为“阿克那岛”。因其形状如同一把古琴,故亦称“琴岛”
小青岛与栈桥一样,为青岛的象征。德国占据青岛后,于1900年在岛上建立一座灯塔,为往来船只进出胶州湾导航。解放后,对灯塔进行了大规模修建,增高了塔身,现高15.5米。塔身白色,为国内外船舶进出胶州湾的重点航标。每当夜幕降临,灯影与波光交相辉映,飘飘如梦,形成青岛的一大胜景-“琴屿飘灯”。日本人二次侵占青岛时据为军事基地,并修筑长377米、宽8米的堤坝与陆地相连,成为陆连岛。1988年辟为公园,园区内盛开百花,黑松遍布,岛上建有琴女雕塑和造型别致的花廊、水榭、凉亭等,使小青岛更加妩媚动人。小青岛又称琴岛,位于青岛湾之南、鲁迅公园之西,面积为1.2万平方米,最高海拔17米。该岛生长一种稀有的黄色百合花,驰名国际植物学界,被定为“青岛百合”。
德国侵占青岛后于1900年在小青岛上建灯塔一座,用以导航,称该岛为“阿克那岛”,日本第一次侵占时期,改称为“加藤岛”。1932年,青岛市政府开放小青岛公园,允许游客乘船登岛游览。
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时期,小青岛成为军事基地。南京国民政府第二次统治时期,小青岛仍为重要军事基地。建国后,小青岛一直为军队接管使用。
1987年,经中央军委批准,将小青岛移交青岛市。1988年初,园林建设部门建成面积2700平方米的广场,筑起80平方米的花坛;铺植草坪3270平方米;修通环岛游览道路;建起120平方米的“海韵厅”和观览海景的贝壳亭。1988年6月对外开放。1989年在花坛中竖立“琴女”雕塑1座。
小青岛灯塔塔身高15.5米,夜幕降临,塔内放射红光与栈桥灯光交相映辉,为海滨之夜增姿添色,被誉为“琴屿飘灯”,是青岛十景之一。1988年以来,每年接待游客数10万人次。
景区地址:青岛市市南区琴屿路26号
乘车线路:市内乘6路,26路,304路,311路,312路,316路公交车可达
交通乘6路,26路,304路,311路,312路,316路公交车可达。
乘坐6、26、26夜班车、202环线、214、223、228、231环线、304、311、311专、312、312区间、316、321、411环线、501、旅游1号线、隧道2路、隧道6路等公交车在鲁迅公园(海底世界)站下车即可到达。
联票(小青岛+小鱼山+八大关花石楼+奥帆博物馆+中国水准零点景区):104.00元
二、青岛百合的植物文化
1、百合,因为其地下鳞茎由数十瓣鳞片相互抱合而成,状如莲花,有“百片合成”之意而得名。百合花素有“云裳仙子”之称,其色香兼备、高雅纯洁,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传统名花。在植物分类上,通常所说的百合,是指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属植物观赏多年生草本的通称,它们在全世界约有近百种之多,园艺品种更是难于统计,分布于北温带地区和亚热带山地,而中国就有39种及26个变种,其中25种及19个变种皆为中国所特产。青岛百合(Lilium tsingtauense)是百合属中观赏和食用价值均比较出色的代表之一,分布于山东和安徽,也分布于朝鲜。
2、花语:有“财富”之意,是属鼠者的幸运之花。
三、青岛十大旅游景点介绍
坐落于浮山湾畔的五四广场,是青岛市人民政府的所在地,也是青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区域。这里碧波荡漾,群山环绕,视野开阔,高楼林立。矗立于广场南端火红的“五月的风”大型雕塑,像一轮冉冉升起的太阳,也像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分外惹眼,将这里的山与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里的“浮翠”,还有“浮山耸翠”一层意思,是利用自然环境互为借景的真实写照。
在青岛这座荡漾着欧陆风情的小岛上,最使人流连忘返的,莫过于“八大关”了。这里不仅有水明沙静的海水浴场,还有各种式样的花园洋房和亭台楼阁。凡是第一次来到这里的人,没有不讶异于这里充满异国情调的“万国建筑”。
1934年,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来青时,就曾被这里优美风光和精巧的建筑所陶醉,感慨是“东方第一避暑区”。他称赞青岛的汇泉湾一带,是最理想的海滨避暑疗养胜地。这里,因其路名全部是以中国长城的关隘所命名,故青岛人称之为“八大关”。八大关地势起伏,名楼林立,树木蓊郁,秀甲一方。这里的“重关”,不仅突出了长城重关险隘的风情,还给人以历史的厚重感。
小青岛原名“青岛”,别名琴岛、琴屿等。1900年,德国侵略军在岛上建立了一座白色灯塔青岛旅游巴士。岛上原有一种奇异的百合花,十分名贵,称“青岛百合”。每逢夏季,海风吹拂,树木葱郁,有“琴岗滴翠”之美誉。
回澜阁的确像一只飞跃在碧绿海水上的亭阁,建于1933年,是一座双层八角飞檐、24根廊柱的中国传统建筑。历史上,回澜阁因是栈桥上的著名景观,所以栈桥月夜、飞阁听潮、长虹远引、杰阁翼然等景色名闻名遐迩。
汇泉湾是青岛最具特色的海湾,原称维多利亚海湾。这里水明沙净,波平浪远,沿岸的礁石,以其色红、形奇、质美而著称,每年都吸引着大批的国内外游客。
青岛古为“东海之滨”。上古时的著名神话“精卫填海”,说的就是这只名叫精卫的小鸟,矢志在东海围土造园的情景。据说,几千年来,精卫填出了一个山东半岛,海滨雕塑园,也可以说是它鬼斧神工的的艺术写照。
位于太平山巅的青岛电视塔观光塔,拔地凌云,直冲霄汉,是俯瞰整个青岛的最高处。这里的“天音”是指该塔每日向全市播送电视节目的功能,巧妙之处在于不言“塔之高”,而能使人产生高塔擎天的丰富联想,给人一种超身物外的感觉。
小鱼山是青岛前海岸线上惟一一座直逼翠波、拔海而立的小山。山上树木繁茂,楼阁幽深。在小鱼山览潮阁上观海月,别有一番情景。尤其是到了农历中秋节,一轮明月跃然苍穹,水中天上月色共生,会使人浮想联翩。
世纪广场所处的地面原属“金家岭”,是老青岛原始住民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地方。近几年,随着青岛市东部开发战略的逐步推进,这里的大型广场一个接一个,美丽壮观,场面宏大。
在信号山上看晚霞可谓一景。每当农历二、八月期间,这里的晚霞五彩缤纷,尤为绚烂。如果此时在一片晚霞的映照下看那历史名楼迎宾馆和三把火炬式的红楼剪影,果真使人如入画中。
四、青岛百合的分布生境
青岛百合产于中国的山东和安徽,也分布于朝鲜。青岛百合自然生长在崂山北九水以南海拔400~1000m的区域内、杂木林中或低矮灌木、草丛中的略有荫蔽处。苗期与成龄植株轮生叶片能适当地遮阴,而花朵却需有充足的阳光。青岛百合十分耐寒,喜含丰富腐殖质土壤。
五、青岛简介
青岛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
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新华夏隆起带次级构造单元——胶南隆起区东北缘和胶莱凹陷区中南部。
青岛为海滨丘陵城市,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两侧隆起,中间低凹,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
青岛海区港湾众多,岸线曲折,滩涂广阔,水质肥沃,是多种水生物繁衍生息的场所;胶州湾、崂山湾及丁字湾口水域营养盐含量高。
青岛特有的四大珍稀植物是青岛老鹳草、青岛薹草、胶州卫矛、青岛百合。
青岛地区鸟类资源丰富,有游禽、涉禽、陆禽、猛禽、攀禽及鸣禽六大类。
青岛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点历史风貌保护城市、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崂山风景名胜区、青岛海滨风景区。青岛旅游推荐
青岛是国际海洋科研教育中心,驻有山东大学(青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校区、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26所,引进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29所高校。
1、世界第一次使用火药的海战——宋金唐岛之战,被英国收录为《影响人类最重大的100次战役》。
2、亚洲最大的人造堤坝平原水库——棘洪滩水库。
3、世界第一条海运河——元朝开凿的胶莱运河,是世界上第一条沟通不同海域、用于海运的运河。威海青岛旅游
4、亚洲第一个海洋馆——1930年,中国海洋研究所在青岛成立,附属青岛水族馆开工,于1932年2月建成。
5、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台——青岛胶南琅琊台(公元前5世纪)。
6、中国有历史记载的最早一次海战——齐吴琅琊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