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青岛的发展历史
1、青岛地区昔称胶澳。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议决在胶澳设防,青岛由此建置。翌年,调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率部移驻胶澳。
2、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强占胶澳,并强迫清政府于1898年3月6日签订《胶澳租界条约》,胶澳沦为殖民地,山东也划入德国的势力范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4年11月,日本取代德国侵占胶澳,进行军事殖民统治。
3、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人民为收回青岛进行英勇斗争。1919年,由于青岛主权问题,引发著名的“五四”运动,迫使日本于1922年2月4日同中国政府签订《解决山东悬案条约》。
4、同年12月10日,中国收回胶澳,开为商埠,设立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直属北洋政府。其行政区域与德胶澳租界地相同。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接管胶澳商埠,同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称青岛市。
5、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1945年9月,国民党政府在美国支持下接收青岛,仍为特别市。
6、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青岛解放后,改为山东省省辖市。1981年,被列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7、1984年4月,被列为全国14个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1986年10月15日,被国务院正式批准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赋予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1994年2月,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8、战国时期,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攻克齐国70余城,唯有莒和即墨久攻不下。当时的即墨城位于今青岛平度市古岘镇的大朱毛村一带,是与临淄齐名的齐国大邑。当率众守城的田单得知燕王以骑劫取代乐毅为将时,便进行反攻。
9、田单下令将城中千余头牛集中起来,牛角上绑上尖刀,牛身上披五彩缯衣,牛尾上捆苇草并灌上油脂。夜间,在城墙上开几十处洞穴,将牛纵出,燃其尾部苇草,牛被烧痛,便疯狂向燕军营垒冲去,5000名壮士随后发起猛攻,城中老幼鼓噪助威,燕军溃败。田单乘势收复了齐国全部失地。
10、琅缳台在今青岛胶南市琅缳镇境内,秦始皇曾三次登临。秦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秦始皇东巡郡县时首登琅缳,乐而忘返,留居3月,迁3万户于琅缳台下,亲自督工筑起了雄伟的琅缳台,立石颂德。
11、次年(前218),秦始皇巡游胶东半岛归途中,再次登临琅缳台。秦始皇帝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巡视东方时,第三次登上琅缳台。秦始皇前后三次登临琅缳台期间,还派遣徐福入海求仙药。
12、汉刘邦称帝后,齐王田横率500徒属退居今青岛即墨市田横镇东35公里海中岛上。汉王五年(前202),田横应诏赴洛阳,行至途中自刎而死,随行两门客亦死。
13、消息传到海岛后,500壮士肝胆俱裂,于田横衣冠冢前哀唱《薤露歌》,歌罢集体挥刀自杀殉节。后人感其忠烈,遂收其遗骨合葬于岛顶,立庙祭祀,后世遂称此岛为"田横岛"。
14、东汉中平五年(188)冬十月,经学家郑玄(字康成)率门人到不其山(今青岛城阳区惜福镇铁骑山)避难,并在此处筑庐设帐授徒。明正德七年(1512),即墨知县高允中在郑康成授徒的书院村,重建"康成书院"。
15、东晋名僧法显去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求取佛经,历时13年。乘商船返国途中遇飓风,于东晋义熙八年(412)漂泊到崂山南岸登陆,被长广郡太守李嶷接至不其县城。法显居不其县城期间,翻译了不少佛经,对佛教在青岛地区的传播有一定影响。
16、南北朝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兖州人王伯恭在崂山聚众,反抗北魏南侵,自称齐王,与东莱镇将孔伯孙战,败死。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镇之南窑半岛,至今留有民间传闻之"王伯恭点将台"。
17、隋开皇十六年(596)重建即墨县,治所设于即墨城(今即墨市即墨镇)。战国时即墨为齐国大邑,秦代建即墨县,城址在今平度市古岘镇,北齐天保七年(556)废除。重建的即墨县除包括原即墨县之部分境域外,还兼有原壮武、不其、皋虞3县之地,今青岛市区皆包括在内。青岛周边旅游
二、青岛有哪些免费的旅游景点
今年中秋假期和国庆假期即将来临。这些假期你想去什么地方玩吗?青岛是沿海城市,除了新鲜美味的海鲜,还有很多免费的观光景点。详见下文。
公交线路:317路、504路、601路、地铁观光1号线、地铁观光4号线
公交路线:乘坐2路、5路、6路、8路、25路、26路、218路、220路、223路、225路、301路、304路、305路、307路、311路、316路、320路、321路、501路。
海军博物馆位于山东省青岛市,用地面积约9.4万平方米,用海面积约14.1万平方米,主展厅约4.7万平方米。人民海军历史基本陈列、主展厅广场、海军英雄广场、陆上装备展区、近海装备展区等4000余件文物、1200余幅图片、近百组内涵丰富的雕塑、浮雕、场景、油画。
海军博物馆主要分为室内、海上和陆地展区。室内展区设置的人民海军历史基本展分为艰苦奋斗、扬帆远航、改革开放、乘风破浪、强国强军、挺进深蓝三个部分。展品包括一江山岛解放旗、从战斗英雄麦贤得头部取出的弹片、南海阅兵的场景、历代海军功勋舰艇的实物装备、印有上千名海军革命烈士名字的英雄馆等等。
奥帆博物馆位于青岛奥帆中心,,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和残奥会帆船比赛的举办地。背靠燕儿岛山,面朝碧海,风景秀丽。总建筑面积约9400平方米,上下两层,展览面积约3800平方米。作为一座集历史、文化、体育、社会科学为一体的现代化博物馆,奥帆博物馆将于2021年6月1日起免费向公众开放。
奥帆博物馆一直以公益事业为导向,保障每一项重大接待任务,积极推广城市文化。随着馆内文创产品的更新迭代,各种丰富业态的入驻,走进奥帆博物馆的游客将不再是单纯的参观展览。“研究课堂”、“奥帆夏令营”、“潮玩节”等一系列联合多形式的主题展示活动将陆续开展。
青岛民俗博物馆位于青岛市市南区太平路19号,青岛市天后宫内。明清砖木结构建筑群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至今已有近540年的历史,是集民俗文化、妈祖文化、海洋文化于一体的著名文化景观。1998年12月对外开放,2008年4月免费开放,年观众约60万人。是一个收集、展示、研究妈祖文化、民俗文化、海洋文化的公益性机构。
收集民俗文物,进行民俗研究,举办展览,传播历史和民俗知识,搞好各种民俗文化活动。有天后宫、龙王庙、财神庙、六十甲子苏星庙、民俗展室,还有集剪纸、中国结、串珠、钩针、布艺、玻璃烧丝、葫芦工艺、玛瑙工艺、字画、金丝贝雕马赛克、烙画、内画瓶为一体的天街艺术林。
民间收藏品展览、民间工艺品现场制作展示、每周日上午的民间文化收藏品鉴赏、每周六上午的特色灯会、农历除夕的敲钟、1月的新郑民俗文化庙会、7月22日的财富民俗旅游节、9月9日的重阳庙会等。
位于青岛山脚下,博物馆整体造型犹如和平鸽,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博物馆有各种武器、军服、报纸、书籍、纪念章、明信片等1800多件。从青岛的建立到主权的回归。根据大量珍贵文物和档案,通过多媒体等高科技展示手段还原现场,再现了从故土到主权回归的艰难过程。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是最丰富、最全面的解读和记录一战与中国的专题博物馆,也是唯一全面展示一战对中国命运影响的博物馆。
进入“青岛山一战遗址公园”微信微信官方账号,输入“微服务”,选择“博物馆预约”,根据提示填写提交顺序,预约期间二维码进入;或者现场扫码预约。
更多详情:2021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导览(预订说明)
邮电博物馆的前身是成立于1901年的焦澳德意志帝国邮局。它在2010年被改建为博物馆。位于青岛市市南区安徽路5号,安徽路与广西路交界处,是青岛现存最早的邮电业务大楼。博物馆是集现代工业遗产、欧式老建筑、邮电博物馆、科普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场所。馆藏文物1000多件,历史图片1000多幅。以历史为线索,向参观者展示了邮电百年来的发展历程。该馆在建筑格局上完整还原了1901年德意志帝国驻胶澳邮局的历史原貌,成为青岛老城文化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该博物馆占地1490平方米。一楼是接待大厅和免费展区,二楼是主展区,四楼塔楼是自习室。
骆驼祥子博物馆位于青岛市黄县路12号老舍故居,是中国第一家以文学专著命名的专业博物馆。
老舍故居有三层,其中一层作为骆驼祥子博物馆。馆内280余件,充分展现了老舍在青岛的创作和生活。有老舍头像、人力车夫雕像、老舍作品墙、《骆驼祥子》连环画、老舍之子亦舒画的《祥子推车路线图》。游客一进庭院就能感受到老舍及其作品的独特魅力。
周二至周日对公众开放,每周一闭馆。
开放时间:上午9:00-11:30,下午13:00-16:00。
大沽河博物馆位于青岛大沽河省级生态旅游度假区胶州市少海北路东侧。是一座系统展示大沽河流域自然生态、水利管理、历史文明、民俗风情的综合性博物馆。建筑外观采用中国书法“三分水”结构,顶部为绿色观光坡道,规划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展览内容包括自然资源展示馆、古文明展示馆、民俗展示馆、胶州通史展示馆、科技馆、党史馆、文化交流馆等。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展示技术和手法,打造青岛河海文化展示平台,是大沽河流域乃至胶东地区历史文化、青岛河海文化和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
09:00~17:00,16:30,周二至周日免费,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高纪念馆位于胶州市澳门西段三里河村南高故里。是纪念、研究和展示清代扬州画派杰出书画家高生平和艺术成就的专门纪念馆。博物馆里的陈设包括故居和附属建筑
5月至9月:上午08:30-11:30;下午13:30-17:30
实名登记参观,游客需持有效身份证件登记参观博物馆。军人(含现役、退役)、残疾人、70岁以上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可优先入场。
胶州古刹——慈云寺就坐落在这个美丽的湿地公园里。
慈云寺位于宋代北方唯一的沿海开放口岸——古板桥,也就是现在的胶州。慈云寺原址位于胶州老城区司门首街。建于唐末天顺元年(890年)青岛崂山旅游。它是古胶州著名的寺庙,也是古胶州最雄伟的寺庙之一。朝鲜文宗(王惠)第四子宋元丰八年,童一天大师(大觉元始1055~1101年)及其弟子寿介等人随宋尚林宁航行至宋板桥(今青岛胶州),曾在慈云寺求佛。慈孝中是古胶州八景之一。
慈云寺北面有四座桥,命名为:二十四孝桥、碧水桥、岳明桥、庆丰桥、小桥流水,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过了岳明大桥,就到了孔子六艺文化园。
根据总体规划设计,确立了“一心两翼”的结构布局,合理组织地形、水体、道路、建筑小品、自然植被等景观要素,呈现出“一心、二桥、三园、多山、十八景”的自然景观格局。
水面面积约47600平方米,有一座100米高的喷泉正对着市政府办公楼。为东侧斜拱空间变异的斜吊杆曲线桥,全桥钢结构;西侧一座钢木结构的平桥。西区湿地趣味园(碧水银滩景区),东区石文化园、水流精品(陕西石清、华伟秋水景区)。
“十八景”——根据场地的空间特征、植物观赏特性、生态类型,将公园划分为18个主题景观区,分别是:绿荫畅想、凌波满月、碧水银滩、银湖偶水、春华秋实、星海栈桥、灵岛复翠、春福瑶台、瀑布佳音、怡园花语、宋玉奥霜等
三、青岛历史简介
新石器时代,青岛是东夷人繁衍生息的主要地区之一,遗留了丰富多彩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
商周时期,青岛是中国海盐的发祥地,位列中国“四大古盐区”和“五大古港”。
春秋战国时期,青岛建立了山东地区第二大市镇—即墨,“即墨故城”(平度市境内)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城池遗址。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五巡天下,三登琅琊(青岛黄岛区境内)。据记载,中国最早的一次涉洋远航——徐福东渡朝鲜、日本,就是从琅琊起航的。
汉武帝少年时代在不其(城阳区境内)做过胶东王,是中国有记载的到青岛地域巡游次数最多的皇帝。
唐宋时期,青岛作为衔接南北航运的“中转站”,成为中国北方沿海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贸易口岸。宋时专门在板桥镇(胶州市境内)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元朝,为方便海运漕粮,开凿了中国唯一的海运河——纵贯山东半岛的胶莱运河青岛旅游社。
明清时期,青岛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海防要塞,属山东莱州府境内。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6月14日,清政府在胶澳设防,青岛由此建置。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11月14日,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侵占青岛,青岛沦为殖民地。
民国三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民国八年(1919年),中国以收回青岛主权为导火索,爆发了“五四运动”,这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分水岭。民国十一年(1922年)12月10日,中国北洋政府收回青岛,辟为商埠。
民国十八年(1929年)7月,国民政府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称青岛市。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国民政府接管青岛,仍为特别市。
1949年6月2日,青岛成为华北地区最后一座解放的城市,改属山东省辖市。
青岛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新华夏隆起带次级构造单元——胶南隆起区东北缘和胶莱凹陷区中南部。区内缺失整个古生界地层及部分中生界地层,但白垩系青山组火山岩层发育充分,在青岛市出露十分广泛。
岩浆岩以元古代胶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状花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艾山式花岗闪长岩和崂山式花岗岩为主。市区全部坐落于该类花岗岩之上,建筑地基条件优良。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自第三纪以来,区内以整体性较稳定的断块隆起为主,上升幅度一般不大。
青岛为海滨丘陵城市,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两侧隆起,中间低凹。其中,山地约占青岛市总面积(下同)的15.5%,丘陵占2.1%,平原占37.7%,洼地占21.7%。
青岛市海岸分为岬湾相间的山基岩岸、山地港湾泥质粉砂岸及基岩砂砾质海岸等3种基本类型。浅海海底则有水下浅滩、现代水下三角洲及海冲蚀平原等。青岛市大体有3个山系。
东南是崂山山脉,山势陡峻,主峰海拔1132.7米。从崂顶向西、北绵延至青岛市区。北部为大泽山(海拔736.7米,平度境内诸山及莱西部分山峰均属之)。南部为大珠山(海拔486.4米)、小珠山(海拔724.9米)、铁橛山(海拔595.1米)等组成的胶南山群。
市区的山岭有浮山(海拔384米)、太平山(海拔150米)、青岛山(海拔128.5米)、北岭山(海拔116.4米)、嘉定山(海拔112米)、信号山(海拔99米)、伏龙山(海拔86米)、贮水山(海拔80.6米)等青岛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