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青岛旅游A

青岛开发区旅游拓展集团 青岛开发区旅游拓展集团官网

青岛旅游A 2024-03-19 3
青岛开发区旅游拓展集团 青岛开发区旅游拓展集团官网摘要: 本文目录青岛拓展:什么是拓展培训青岛开发区松夏电子工作用的橡胶手套WTO对我国(青岛)经济发展的作用一、青岛拓展:什么是拓展培训...

本文目录

  1. 青岛拓展:什么是拓展培训
  2. 青岛开发区松夏电子工作用的橡胶手套
  3. WTO对我国(青岛)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青岛拓展:什么是拓展培训

拓是开辟、扩充的意思。展就是张开的意思。拓展就是开拓、扩展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扩大知识面和能力等。

1.帮助参加者认识自我,激发个人潜能,客观地进行自我定位;增强自信心,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更客观的面对工作与生活的挑战。

2.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激励、相互信任,使大家融洽的

与他人及群体合作,达到团体一致性,并形成团队成员间配合默契,形成积

相比企业内训而言,户外拓展更注重于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缺陷

的修复,从而达到消除员工心理阴暗面,使所有人能够坦诚相待、团结互助,共同为公司稳定发展而奋斗拼搏的最终目的。

调查表明,培训如果只是以讲座的形式进行,学员只能记住5%的内容;如果有人示范,有效率在30%;如果有全体的讨论互动,可以有50%的效果;如果在培训中安排了实践活动,则可以保留75%的内容。

户外拓展则通常利用崇山峻岭、翰海大川等自然环境,通过精心设计的

活动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培训目的。

二、青岛开发区松夏电子工作用的橡胶手套

你写的不是很清楚啊你看看下面是青岛所有的你看看有没有你要找的希望你能用的上

位于城阳市内,总规划面积6.69平方公里。市政府已将其列入环胶州湾经济聚集带的启动区域。累计已落户外商投资企业63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3家。已形成了以电子、机械、食品、制药为主体的产业体系。累计合同利用外资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2000年,引进项目12个,实际利用外资1816万美元。

辖区面积27.2平方公里。2000年,全面实施了“四园两区两街”的整体开发战略,形成了“区中区”、“区中园”、“区外园”的全面开发模式,成为带动全市对外开放快速发展的新“龙头”。全年新增固定资产2.48亿元,基础设施投入7000万元,区内“七通一平”拓展到5.8平方公里。全年引进内外资项目64个,投资额14.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7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010万元。在全省48个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主要经济排行榜上,由1998年的第24名跻身前4名。

E-mail:jmdulp@qd-public.sd.cninfo.net

与胶州市云溪街道办事处合署办公。规划面积9.7平方公里。已有5平方公里区域实现“五通一平”。截止 2000年年底,共批准进区项目130个,合同利用外资2.5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9亿美元,累计出口创汇7.56亿美元。2000年,批准外资项目14个,合同利用外资449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95万美元,完成出口创汇1.75亿美元。2000年,海尔集团在该区征地53.33公顷,投资10亿元,开始动工兴建海尔配件基地。

全区面积40平方公里。2000年,引进外资项目10个,实际利用外资2100万美元;引进内资项目32个,实际到位内资8000万元;全区累计已有内资项目120个,外资项目64个,项目总投资3.8亿美元。外资企业工业总值15亿元,出口创汇8000万美元,安排劳动就业6000人,其中泸河集团胶南分公司年销售收入1.5亿元,利润1000万元。

青岛开发区旅游拓展集团 青岛开发区旅游拓展集团官网

总体规划面积10.18平方公里。已开发起步区3.8平方公里。累计批准进区项目126个,合同投资额23.4亿元,其中利用外资项目60个、合同利用外资1.9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5亿美元。200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096亿元,实现各项税收4043万元,财政收入2064万元,出口创汇10419万美元。计划到2005年全面完成10.18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投产项目达到200个,项目总投资完成40亿元,年实现工业产值40亿元,利税2.5亿元,出口创汇2亿美元,区财政收入1亿元。

总面积10.28平方公里。截止2000年年底,修筑硬化道路56条,总长度3.6万米;建有保税仓库、批发市场等;已兴办外资企业56家,合同利用外资81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500万美元。

2000年,青岛海洋生物产业园、高新技术出口基地已正式挂牌启动;成立了青岛生命科学院,首期引进8个生物科学项目;青岛软件园二期、青岛海洋大学科技园、浪潮软件产业基地、镁合金研发基地等项目已初步达成建设协议,部分项目已完成开工建设准备。引进天力克生物技术研究所等研发机构12家,累计达到38家。投资 3000多万元的北京大学学术中心建设顺利实施,青岛软件园二期工程吸引了中创软件、东大阿尔派、浪潮软件等软件企业入园发展。青岛科技大学、国际电子商务大学等大专院校落户园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新引进外资高科技项目40个,创业中心新入住创业企业32家。为完善科技“孵化”器网络,出台了《青岛高科园科技创业中心孵化企业管理办法》,引进“孵化”企业32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8家,其总数达到100家。园内高新技术企业销售输入完成175亿元。

全年批准外资项目70个,合同利用外资3.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亿美元。项目引进呈现出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特点,引进了海尔CCT(青岛)通讯有限公司、朗讯手机基站、浪潮青岛软件研发基地、永宝镭射有限公司等项目。加大第三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招商工作力度,引进了普尔斯马特超市、海景大酒店、高尔夫游艇俱乐部、赤岛开发、国家远洋考察基地和沙子口水产批发市场等项目。出口创汇完成4.5亿元。经国家科技部和外经贸部批准,设立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并完成发展规划。

青岛位于太平洋西岸的黄海之滨,环抱着风光秀丽的胶州湾,是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闻名中外的风景旅游胜地。

青岛市北胶州湾产业基地坐落在胶州湾畔,是青岛市重点规划建设的国际化、现代化的高新技术加工基地。该基地占地面积1200余公顷,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集产业孵化、出口加工、现代物流、行政管理、商务办公、金融贸易、文化娱乐、商业居住为一体的现代化新产业基地,基地到机场、港口和青岛市区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青岛市北胶州湾产业基地已被全国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办公室和国家建设部列为全国首家数字化园区建设试点单位。数字化园区的建设,是在加工基地基础配套设施,达到“八通一平”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和实现基地信息数字化和基地管理智能化两大系统。加工基地根据“数字化工业园区”建设标准要求,规划建成四个数字化平台:一是基地数字化网络系统综合平台;二是基地高科技孵化器数码大厦智能化平台;三是基地基础设施及管网数字化平台;四是基地生活小区智能化平台。建成后的基地将为所有入驻企业提供国内领先的一流投资环境,成为加工基地的典范。

青岛纺织工业园位于城阳青大工业园内,规划占地900亩,其中包括自用地505亩和招商用地395亩。目前,首批入园企业华金集团与青纺联集团投资项目进展较快。其中,华金的项目为在园内建立具亚洲先进水平的染纱及针织与梭织织物染整加工中心,项目为国家重点立项支持的国债项目。该项目已于去年10月投产。另外,纺联集团的寝装项目也将在今年8月竣工试生产。

青岛新型建材工业园,一期工程占地1.4平方公里,自该工业园1999年8月建立以来,截至目前共引进新型建材等项目31个,其中内资项目25个,外资项目6个。合同利用内资3.3亿元,合同利用外资1870万美元。作为新型建材工业园,目前入园的企业拥有的新型专利产品项目多达二十余个。在一期建材工业园项目占地基本饱和的情况下,该工业园又一鼓作气,开辟了规模更宏大的工业园二期工程。二期工程开发总面积7.2平方公里,预计到2005年完成。

青岛橡胶工业园位于城阳区棘洪滩镇金岭工业园内,总规划占地面积约2000亩。一期项目除建设现代化子午胎生产线外,还有高附加值橡胶制品、乳胶制品、橡胶机械和模具等十几个项目,估计总投资37.5亿元,建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86.2亿元,利税21.8亿元,利润13.4亿元,出口创汇1.767亿美元。

该园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青岛黄海橡胶集团公司炼胶中心建成后,将成为亚洲地区最大、最先进的混炼胶生产基地。

12月31日,伴随着喜庆的锣鼓和鞭炮声,青岛啤酒工业园在秀丽的崂山脚下正式开工建设。这是青岛啤酒集团向着"建设国际化大公司"战略目标迈出的又一个坚实步伐,也是青岛啤酒推进产业化升级,实现主品牌发展壮大的有效切入点。

青啤青岛啤酒工业园坐落在城阳区夏庄镇,紧邻国家级优质水体--崂山水库,占地面积约500亩,一期工程总投资4.1亿元人民币,规划设计能力为40万吨。根据规划设计方案,青岛啤酒工业园将引进和采用国际领先水平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建成一个集管理科学、综合效益高、产品科技含量高为一体的,且能代表"百年青啤"形象的中国啤酒业样板工业园。

“九五”期间,累计合同利用外资15.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亿美元,分别是“八五”的1.6倍、3倍;引进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大项目58个,其中过亿美元的大项目3个、世界500强企业15家。2000年,出口外汇6.45亿美元,是1995年的1.7倍。对外劳务输出发展迅速,企业境外投资实现突破。对外招商引资的步伐加快。海尔、海信、颐中、国风、北海船厂等企业相继入区设立工业园;宝钢、中储股份等国内大企业也相继入驻;澳柯玛、轻骑、双星等驻区企业的规模迅速扩大,成为对外进行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载体。

“九五”期间,全区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累计列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137项、国家级科技计划26项,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26项。新发展高新技术企业41家,累计达到48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9.3%。

“十五”期间,随着青岛市经济中心的西移,全区将积极实施经济国际化、大项目、高科技、城市化、港区联动“五大发展战略”,为2010年基本建成以现代港口、先进工业、国际贸易、旅游度假为主要特色的功能完善、文明法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新城区奠定坚实基础。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分别增长28%、15%、18%,到2005年分别达到300亿元、12亿元、15亿美元;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左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50%以上;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5~30%;税收占全区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达到15%左右;城市人口达到19.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65%,建成区面积扩大到54平方公里。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15亿美元。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8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全国14个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是青岛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总人口40万。

建区以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从改善投资环境入手,遵循国际惯例,高效的保障、优质的服务吸引了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20多个省区的投资者前来投资。如今的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实验区和旅游度假区为一体,金融商贸第三产业相协调、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综合性经济新区,已经建设成为世人注目的青岛改革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21世纪,青岛市政府实施了“挺进西海岸”战略,以“大港口、大工业、大旅游”为特色,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构建新的经济发展重心。2003年青岛港货物吞吐量达1.4亿吨,国际集装箱集装箱吐量完成424万TEU,居中国沿海港口第三位。到2004年,将达到年吞吐量1.6亿吨、集装箱500万TEU,到2010年,将达到年吞吐量2亿吨、集装箱1000万TEU。自2003年起,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着力构筑“四大基地”(家电电子、石化、汽车集装箱造船、钢铁),建设“六大项目”(大炼油、汽车、造船、钢铁、港口、集装箱),并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十大工程”,使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城区功能更加完善。开发区南临黄海,西依小珠山,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国际旅游业最推崇的三“S”资源:大海、阳光、沙滩,同时还拥有国家森林公园。

二、开发区产业发展概况及园区建设

到2003年底,青岛开发区从事汽车生产行业的企业有4家,其中微型汽车生产企业1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3家,拥有资产总额6.49亿元,其中固定资产3.94亿元,拥有职工485人,200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939万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456万元,工业增加值2342万元,利润总额为2831万元。

随着近几年的发展,青岛开发区汽车行业已经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主要产品包括:颐中汽车公司的年产10万辆,科瑞特汽配的150万套刹车片,辉门活塞公司的高档活塞200万套,新意达汽配公司的离合器片350吨。其中,科瑞特汽配公司已经与有关汽车生产厂家建立了供货关系。新意达汽配公司也是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除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外,还出口其他国家和地区。辉门活塞公司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产品档次相对较高,产品有相当的竞争实力。

颐中汽车工业园位于青岛开发区、规划占地650亩(约43万平方米),该工业园位于黄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太行山路,靠近前湾港,濒临青黄高速公路、同三高速公路和胶黄铁路,公路、铁路、海运交通非常发达,地理位置优越。一期建设由颐中集团投资近5亿元,已建成8万平方米的厂房和公用配套设施,设备调试、安装已完成。二期规划占地面积1600亩。颐中汽车工业园规划总投资8亿元人民币(约1亿美元),并与中国一汽集团合作生产。

1.加快发展乘用车行业。目前青岛轿车业的发展仍比较滞后,虽然颐中汽车开创了青岛乘用车业发展的先河,然而到目前为止,由于管理及经验等多方面原因,企业正在重组。青岛轿车业的匮乏,亟待国际发达生产企业的加入,以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优秀的专业人才、一流的生产设备。青岛市政府对发展轿车的定位是高起步,高水平、大规模。不久的将来,青岛的轿车会以全新的形象展示于世界面前。

2.发展专用汽车和工程机械。青岛市大、重型工业用车及专业用车的生产及研发优势明显,并在国内已处于领先地位,其中尤其以挂车、半挂车的生产处于前列。目前以青岛特汽集团生产的系列专用半挂车为主,如消防车半挂车,集箱运输半挂车、自卸半挂车、厢式运输车、车辆运输车、保温车、冷藏车半挂车等。

3.鼓励发展汽车车桥、汽车电子设备等科技含量较高的配件生产业,进一步提升青岛汽车配件业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围绕整车项目的发展,对发动机、变速箱、后视探测仪、空调、车载电话及数字化仪表板等关键零部件产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规模效应突出的产业群。做大做强青岛开发区现有的刹车片、制动器、离合器摩擦片、线束等汽车零部件产品。

颐中汽车公司是由颐中(青岛)汽车冲件有限公司和颐中(青岛)运输车辆有限公司组成。整个汽车工业园占地640亩,一期建设由颐中集团投资近5亿元,已建成8万平方米的厂房和公用配套设施,设备调试、安装已全面展开。公司自1998年3月开工建设,至今年已走过四个年头。经过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第一辆颐中汽车于2000年12月15日整车下线。从公司的长远发展考虑,汽车筹建办正在与国外大公司洽谈合作意向。

澳柯玛工业园是我国重要的家电生产基地,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1000亩,拥有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具备年产150万台冰柜、50万台冰箱和展示柜、150万台空调器、2000万只锂离子电池生产能力。

船舶工业园所在的海西湾位于胶州湾口南侧,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工业园总体规划占地面积近4平方公里,设有大型船坞4座、深水码头4890米及其全部配套工程,年造船能力180万吨,年修船能力201艘,预计近期总投资42亿元。工程完工后,海西湾将成为具有修船、造船、建造海洋平台和制造大型钢结构等综合能力的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大型船舶工业基地之一。申奥成功以来,青岛北海船厂加快了老厂搬迁、新厂建设步伐。目前,进入基地的30米宽主干路已打通,西区800米长的子堰也近完工。

海信青岛信息产业园坐落于国家级的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占地面积1200亩、总投资20亿元。是海信集团面向21世纪建设的技术先进的现代化电子、通讯、信息3C产业园区。项目主要有多媒体电视、背投影电视、CDMA手机及基站、计算机以及模具、注塑喷涂等。产业园主要项目投产后可形成年产电子产品300万台;计算机100万台;手机(基站)250万部的生产能力。全面投产后的信息产业园在规模、技术和设备水平上都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海信信息产业园的建成标志着海信3C产业结构的圆满凸现,标志着海信产业结构正从巩固制造业的同时向增值服务业过渡,标志着海信正向一个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化大而强的企业集团迈进,也标志着海信又一次创业的开始。

国风生物海洋药物工业园位于开发区内,总投资7亿元,它以青岛国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是一座集海洋药物、生物工程、现代中成药的研发和生产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化医药工业园区。园区共占地1000余亩,分三期建成。一期投入为3亿元,2000年9月下旬开工,2001年2月正式启动,2002年上半年完成试生产。达产后可形成年产30亿片剂、2亿胶囊剂、500吨颗粒、5亿瓶口服液的生产规模,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3亿元、利税2亿元。

投资近5亿元人民币,引进当代国际领先变频空调生产技术的平度白色家电产业园--海信家电工业园于1997年4月建成投产。目前,一期工程占地305亩,单体厂房5万平方米,拥有国际领先的变频空调生产技术与设备。同时,引进了目前世界上先进的全自动氦检漏装置、热量计量室、配套国内先进的整机成套检测线,辅之以按国际质量认证体系标准建立的质量保证体系,年产空调百万套。2001年8月,二期扩建工程动工,二期工程建筑面积达6万平米,用于生产商用一拖多空调、高能效比变频空调,生产能力达250万套。总面积已达700亩的青岛海信家电工业园,成为目前中国研发实力雄厚、质保体系完善、规模强大的变频空调生产基地。

地址:平度南村镇海信家电工业园

青岛(同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区位于平度市南郊,是外向型工业加工区,总体规划面积8.8平方公里,启动区面积3平方公里。园区所在的同和镇被建设部命名为全国17个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之一,是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青年文明社区,连续多年获山东省社会治安先进单位称号。现已有包括世界500强LG,以及TDK、TOKO在内的80多家外资企业,100余家内资企业入驻,并形成了汽车配件、电子、暖通设备、家具出口四大产业,成为中外企业投资的一方热土。

青岛服装工业园于2000年年初动工,园区坐落于即墨市区西北部,总开发面积达7.7平方公里,目标是建成以纺织、电子等高新产业为主体,融生产、加工、科技、信息、商贸于一体的新型工业园。这也是山东省目前规划面积最大的纺织服装工业园区。2001年,工业园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引进外资项目10个,合同利用外资1227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706万美元,引进内资项目9个,合同利用外资17240万元,实际利用内资1.3亿元。

即发集团的针织大工业拉动了自身国际贸易的规模化发展。"即发工业园"建设,就是即发集团适应这一发展要求的战略性决策。从1999年开始规划设计,2000年2月20日正式动工兴建。整个园区占地面积1000余亩,计划投资10亿元,到“十五”末全部建成,形成30亿元的出口生产能力。一期工程仅用了7个月的时间,一个外衣制造厂、一个内衣厂和一个染色后整理厂,已于2000年10月19日竣工投产,引进国际针织行业最先进的生产设备1100多台套,实现了当年规划、当年建成、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的项目投资建设新记录,同时完成了园区“七通一平”基础建设。2000年9月份开工建设、2001年7月26日竣工投产的二期工程,包括与日本国等国内外著名跨国公司合资组建的“青岛华日彩印有限公司”、“青岛华信印花有限公司”和“青岛颐和针织有限公司”,使企业达到了集约化管理的要求。

区位优势:“即发工业园”位于国家生态自然保护区和青岛市旅游胜地马山东侧,南偎青岛港和流亭国际机场,西邻济(济南)青(青岛)、青(青岛)银(银川)高速公路,近靠青(青岛)威(威海)、青(青岛)烟(烟台)一及公路,环境幽雅、交通便利,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黄金宝地。

政策优势:“即发工业园”是青岛市“十大”工业园区“服装工业园”的“园中园”,享受青岛市级工业园区的优惠政策。

海尔(胶州)国际工业园占地800亩,是海尔集团为实施国际化战略,优化零部件采购、分供而实施的一项重要工程。该园于2000年下半年开始建设,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已初具规模,先后有海润电子、海尔世纪精密注塑、海尔金华塑胶、海毅塑胶、海尔新材料研发中心、海永利电脑板等外国独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建成投产,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爱默生公司也积极加入进去,其电机生产公司厂房建设已完工,即将投产。

地址: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国际工业园

三、WTO对我国(青岛)经济发展的作用

区域经济就是置于一定区域范围之内的国民经济各部门相互依存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其构成要素是区域产业、产业的空间分布以及产业联系。

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国内主要的区域经济合作有--

1长江三角洲(地处长江三角洲的苏、浙、沪三个省市).

2华南经济圈。包括中国的台湾省、香港、广东省、福建省在内.

3环渤海经济圈。根据国家对经济区域的规划,环渤海地区包括京、津两市,冀、辽、鲁、晋和内蒙的中部地区.青岛就在其中.

联合国公布了中国最具发展前途的25个城市,环黄渤海地区的大连、天津和青岛均位列其中。

我国加入WTO将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沿黄海港口城市相互邻近,交通便捷,具有开展经济合作的地缘优势。

环黄渤海地区城市明显的经济特征是该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技术、自然资源以及其他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这些差异使环黄渤海地区国际合作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三)中日韩三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向环黄渤海地区转移

近年来日本在经济发展战略方面的一个显著变化是:从注重增强与太平洋地域的发达国家的经济联系到开始注重东亚的重要性。

1986年,韩国国土开发院和内阁建设部制定了《国土综合开发方案》和《重新划分工业布局的计划》,把90年代的经济建设重点转移到与中国隔海相望的西南部沿海地带.

这也为黄海经济圈的合作创造更有利的经济条件。

(四)环黄渤海地区地方政府的自主权在不断加大

80年代以来,中国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中央政府部门经济职能不断受到削弱,地方和民间企业自主权日益获得增强,权力结构明显地从集中型向分散型转化。

(五)黄渤海沿岸城市发展战略面向黄海、面向国际社会进行调整

日本九州地区的沿黄海城市对开展环黄渤海经济合作态度积极,并在努力为这一经济合作尽快进入实质性阶段创造条件。黄海沿岸的主要城市大都面向黄海调整发展国际化战略,制定出了发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长远规划。

中国的沿黄渤海城市制定和完善了吸引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开辟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尽力创造和完善有利于外商投资的环境和条件。

六、环黄渤海区域经济合作的制约因素

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下,环黄渤海的中日韩三国的区域经济合作不仅无法与欧洲相比,而且滞后于亚太地区、北美和东南亚地区。东盟各国同属亚洲地区,但十年前就已顺利开展了增长三角的过渡性合作阶段,如今已完全实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

青岛市三面环海,水产资源丰富,发展渔业条件优越,适合多方面的开发。海洋产业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具有良好的教育科研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青岛科技发展基础较好,海洋生物技术具备国际一流水平,在水产养殖、海洋药物和活性物质等方面拥有较大的优势,向来有中国“海洋城”之称。

在工业发展方面,青岛已初步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是全国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之一,首先,青岛工业总量已具备了相当规模。目前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青岛的工业经济总量已进入第4位。其次,青岛工业整体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部分重点行业如家电业拥有一批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工艺装备。第三,青岛已形成了家电、化工、橡胶、饮料食品、车辆船舶和机械电器等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最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青岛自1984年起大力发展品牌战略,注重培育本市的知名品牌和大企业集团,形成了以名牌企业集团为支柱的工业体系,成为全国创造知名品牌最多的城市。海尔、海信、青岛啤酒、颐中、双星、澳柯玛、凯联、黄河橡胶、钢铁、一汽集团等企业都是青岛的纳税大户。

青岛劳动力素质相对较高,尤其是聚集了一批著名的企业家,这些企业家成为青岛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量;在信息家电、海洋生物工程与医药等领域拥有众多的名牌企业和一批知识产权,企业R&D投入比例较为合理;作为港口城市,自然区位优势明显,气候舒适、环境优美,城市建筑特色鲜明,环境竞争力比较强;经济安全、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秩序竞争力也比较高。

在港口方面,青岛港港深水阔,不淤不冻,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是我国沿黄河流域和太平洋西岸重要的中转港和国际贸易口岸。拥有全国最大的20万吨级原油码头,现代化的10万吨级煤炭专用码头,我国沿海最大的20万吨级矿石码头,中国最大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中转铁路港站和国内最大的集装箱EDI系统。

(一)调整产业结构,突出发展青岛的优势产业

入世后,在面对加入世贸的机遇与挑战面前,走国际化道路、实施国际化战略,融入国际市场和竞争是青岛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也因此成为青岛重要的任务,而优化产业结构,通过产业升级、产业再造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是最终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的根本。

1、建设环黄渤海经济圈重要的海洋产业城市

青岛是中国的海洋科技城,其海洋产业技术在整个环黄渤海地区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应大力将青岛由海洋科技城转变为海洋产业城,建成以海洋生物技术为主的“海洋硅谷”,形成以海洋活性物质提取、海洋药物、海洋生物材料、海洋精细化工、海洋水产苗种等为主导产业的海洋科技产业。渔业方面,突出发展特色渔业,搞好科技兴渔。以提高良种覆盖率为中心,以新产品的选育为中心,以良种繁育基地为依托,大力引进推广病害防治技术、工厂化养殖技术,水产品加工保鲜技术,加快生物技术在渔业领域的推广利用。以养殖业为切入点,带动食品加工业的发展。生物技术方面,重点发展五大领域:海洋生物优良种苗培植基因工程、海洋药物及生物工程、海洋活性物质及酶工程、基因药物及基因治疗技术、基因技术平台及生物芯片。制药方面,以海洋药物、生物工程制药和海洋生物保健品三大门类为重点,形成特色产业。充分发挥海洋技术优势,加快技术向市场转化的进程,同时以技术为依托,加强与环黄渤海地区的学术、技术交流,并以此为依托,进一步探讨其他领域的合作。

2、建设环黄渤海经济圈重要的工业基地,建成中国最大的家用电器、电子信息、啤酒饮料、服装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

作为中国老牌的工业基地,青岛应将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紧密结合。作为青岛经济实力重要支柱的传统产业,是青岛参与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所在,还需要进一步发展。用高新技术改造家电、化工橡胶、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是青岛工业优化升级的关键,应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外向型经济、大企业集团为主的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的生产力。依法关闭那些产品质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工厂。对产品没市场、资不抵债、亏损严重的企业实施破产。同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和先进适用技术产业,劳动力资源丰富和价格低廉是青岛的资源优势,在发展工业优化升级过程中,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把该产业的发展建立在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基础上。

3、建设区域性高科技信息中心城市,建设“数字青岛”

首先,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方面,在依托大型企业集团发展的同时,青岛应扶持中小型企业及配套企业的发展;在依托劳动力优势和优惠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国外特别是日本、韩国的信息制造企业;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要重点发展计算机及网络、通信,信息家电和智能仪表四大类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扩大生产规模,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其次,在电子商务方面,发挥青岛作为中国国家电子商务试点城市的地位与作用,以”一个平台,三个体系”作为我市电子商务应用的框架,即电子商务网络平台,CA安全人证体系,网上支付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逐步在海关、商检、银行、税务、外经贸等领域推广电子商务的应用,争取将青岛建设成为环黄海区域性电子商务中心城市.最后,在软件业方面,青岛应以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其它的优惠配套措施为引导,以青岛软件工业园的建立为基础,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来青岛发展,并逐步壮大本地软件企业的实力。

(二)加快发展青岛现代物流业,建成环黄渤海区域物流中心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物流业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物流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环黄渤海地区的核心城市依托便捷的交通和港口优势,在争做东北亚物流中心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目前青岛已将物流业作为重点产业大力扶持,但由于受传统模式的影响,与环黄渤海地区的其他核心城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青岛欲成为环黄渤海地区物流中心,应在以下方面做好工作:

1、明确现代物流发展思路,集中力量抓好重点工程建设。

面对激烈竞争的国际和周边环境,面对世界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应当把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青岛市“以港兴市”,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工作切入点,进一步完善物流业发展综合环境,建立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物流机制,通过物流系统要素整合,实现物流系统战略性功能重组,完善综合性运输体系,充分发挥海、陆、空、铁立体交通网络的功能,以建立国际物流体系、区域运输服务体系、市域配送体系为目标,加快完善“三大平台”,推动“六大物流园区”建设,培养现代物流,促成物流产业带的形成,构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带发展的现代物流支撑系统,逐步把青岛建成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城市。

2、打破地方本位主义和保护主义,加强与境内港口合作,共同发展。

积极探讨与北方其他主要港口通过开放中转通道,合理设置主要港口间的外贸中转支线,推动港口间形成互为中转的发展局面。虽然大连、天津、青岛等港口位于同一地理区域,存在一定竞争,但由于各港都具有传统的经济腹地,长期发展而言也不易互相取代,同时在近、远洋航线数量和航线布局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完全可以通过开设班期、挂港设计合理的中转支线,互为中转通道,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形成合力参与环黄渤海区域枢纽港的竞争。

3、积极参与环黄渤海经济圈的物流合作,努力建成国际物流中心。

青岛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与环黄渤海其他港口城市相互临近,交通便捷,落实青岛市国际物流中心规划具体措施为:

(1)尽快编织四张网络:业务可以涉及到的供应商、制造商与用户的营销关系网络;仓储布局网络;信息功能网络;综合服务网络。

(2)在巩固和发展物流企业现有业务的同时,集中人力、资金,并通过资本运作、联合、特许经营、联盟等方式,把业务范围逐步扩展到提供采购、供应、仓储、运输、保管、装卸、包装、加工、配送、物流合理规划、信息、咨询等综合性多样化业务方向上来。青岛旅游数据

(3)巩固现有客户关系,积极发展和拓展新的客户关系,把关系营销网络扩展到大系统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环节上的企业,客户网络的编织是物流企业的最基本的资源财富。

(4)独立完成或与人合作,建设布局合理的仓储和运输网络,以保证准时经济地实现物流配送功能。

(5)设计供应链过程一体化管理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在实现高效准时的物流管理的同时,更向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超值的物流管理合理化咨询与设计规划的综合性服务。

(6)加强专业物流人员培养,做好人才储备。我国物流业刚起步,专业物流人才缺乏,因此要使物流业发展有充足的技术支持,就必须加强理论研究和人才培训,指导现代物流的实践。在物流研究和人才培训中,应特别注意两个结合:一是国外经验与国情以及企业实际的结合,对物流市场的特征及物流的产业规模、产业组织、产业政策进行理论探索,二是物流理论与物流管理和企业实践的有机结合。

(三)参与构建环黄渤海大旅游圈,大力发展旅游业

1、把握入世机遇,加快开放步伐,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首先,青岛市应抓住机遇,加速旅游相关各业的开放步伐,优化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加快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方便旅游支付,弥补旅游服务缺项,提高整体服务竞争力;推进信息产业的对外开放及与日韩城市的产业合作,推动电子商务和销售网络的发展,从而促进旅游运作方式的现代化;抓住进口关税的降低的契机,积极解决多年来困扰旅游产业的旅游用车问题。其次,加快建立更加符合国际规范的运营机制。在投资领域,方便外国尤其是日韩企业进入我市旅游市场,以技术输出和投资的方式开展经营,引进和建设更加符合国际规范的运营机制。

2、乘奥运之机,迅速提升城市旅游形象和品牌

2008年奥运会的帆船项目在青岛市举办,这将为青岛市带来大量运动员、记者、游客、及体育爱好者,也是青岛市提升旅游形象,开拓国际市场的契机。为此,除大力改善市区环境外,应鼓励市民的参与。市民的普遍参与是当今都市旅游的动力,因此要在全市普及青岛人文、历史、旅游资源和日常英语教育,提高市民素质,把市民培养成为青岛的形象推销员,将极大的促进青岛旅游业的发展。

3、积极参与筹建环黄渤海大旅游圈,带动青岛旅游业发展

构建环黄渤海大旅游圈可成为青岛市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步,青岛与环黄渤海地区的日韩两国城市合作日益加强,以旅游带动贸易、投资的合作,应作为青岛发展的重要战略。青岛在加强对日韩中心城市及旅游区的宣传外,应积极探讨途径与环黄渤海其他城市尤其是日韩城市发展中日韩环黄海三国游路线,并以一个拳头、一种声音共同向外开展旅游宣传和促销作用。同时,应积极参与开展区域景观联合调查,充分发挥地区旅游景点毗邻的优势,联合开发旅游资源和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发展与其他中心城市间的海上客源和空运,形成富有特色的环黄渤海旅游圈,提高旅游产业效益。

(四)积极引进外资,扩大贸易往来

目前青岛市引进外资主要分布在制造业,韩国和日本的资本在青岛大多从事加工贸易,涉及的产品主要是服装、食品、箱包、鞋帽、工艺品、水产品、电子零部件等。今后青岛市利用外资的产业战略应进行调整,即从目前的以工业领域为主逐步转向以农业和服务业为主。在工业领域,积极引进汽车、计算机、生物工程等高产业关联项目,融入复合一体化国际分工体系。

在农业领域,针对日韩稀缺的土地资源及较高的劳动力成本,作为环黄渤海圈对日韩重要的食品加工和出口基地,青岛在农业方面可进一步开展与日韩的分工与合作。首先要积极引导外商投资农产品加工业。外商投资农产品加工项目,对于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贸工农一体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利用外资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更显得尤为重要。其次是引导外商投资高科技农业。这方面可借鉴台湾的经验,加强与日韩农业合作的力度。台湾农业把利用外资与技术、人员引进相结合:在早期争取到亚太经合组织的资助,设立粮肥技术中心、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和土地改革训练所,引进多项农业新技术。后来派遣农作物、畜牧、林业、渔业等方面的技术人员赴海外深造、接受训练,这些人员带回了当时世界上较为先进的技术、知识传授给农民,使台湾农业技术发展水平有了质的飞跃。青岛市政府应形成农业产业观念,建立各种农业服务体系,利用各种渠道筹集资金搞好农业交通、用水、用电等的建设,为外商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

服务业方面,目前全球国际投资中50%以上的投资集中于服务业。我国正逐步开放服务贸易市场。放宽外商在服务贸易领域的投资限制、其中除比较敏感的金融业、保险业、电信业、批发业等吸引外商投资政策仍存在股权比例等限制外,建筑、教育、环境、健康、旅游、娱乐、体育、交通运输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已大幅放宽。青岛市在实行国际化战略的同时,应积极引进外资进入第三产业,并在一定时期内给予一定的优惠。

2、建立吸引外资的良好环境。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传统的行政审批制度,在充分尊重市场机制的基础上,为所有企业创造一个公正、公开与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要创造面向各类投资者的公平竞争环境和市场准入条件,重点解决四个方面问题:一是放松政府管制,改革政府投资管理体制,以备案制替代审批制;二是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主义;三是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使政府政策和企业竞争行为都能够在透明的法治环境下进行;四是加强政府服务功能,进一步树立服务式政府的观念,简化办事程序,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办事效率。营造适合外国企业发展的国际环境,满足外国企业家在本市发展的各种正当要求。继续搞好交通、能源、通讯、供水等投资硬环境建设,在外商企业较为集中的地方,建立外商投资服务中心、外商投诉仲裁机构等,及时听取和解决投资环境中的意见和纠纷,为其提供专业化和系列化服务。建立外国人居住区和国际学校,以解决外国商人的生活、就医、娱乐及子女教育等问题。构筑超尖端的信息通信基础,营造便捷的国际商务环境。把青岛市建设成为一座高度信息化、拥有超脱信息服务内容的尖端信息化城市,把包括尖端信息通信技术在内的知识信息产业的成果,应用到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民日常生活。

3、优化对外贸易产品结构,实现对外贸易的持续快速发展。

中国加入WTO之后,对青岛面向日本、韩国出口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加入WTO后,青岛应优化结构,实现对外贸易的持续快速发展。其次,应扩大和优化贸易队伍,加快赋予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科研单位自营进出口权的步伐,为企业完善出口商品国际营销网络提供政策支持,促进企业进入国际大批发商、连锁商的供伙渠道,增加出口收益。

(五)适应发展需要,实施人才工程战略

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活力的要素,人的素质关系到事业的成败、企业的兴衰。国家的竞争、企业的竞争、经济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青岛科技成果转化不够快,高科技人才比较缺乏、高层次人才的学校培养受制约是重要原因。为此,青岛市应大力实施“人才工程”战略,提升全市人力资源素质,以适应入世后大量企业前来投资的需要。

建立强大的人力资本基础,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教育进行大力投资,二是建立一个能留住人才的体制。美国能持续保持领导地位的原因之一在于其优秀的教育体系。美国有世界最庞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群体,主要是因为该国拥有大量世界一流的大学与研究机构青岛旅游感悟。建立一所一流的高等学府,往往提升了所在城市的层次。美国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它能吸引世界各地的最佳人才。强大的教育体系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不断的流失其最佳的毕业生,它的有效性就大打折扣。外国人才是美国技术领先的关键原因。根据乔治城大学国际移民研究院的研究,美国的500万信息技术人员中,100多万是移民。台湾成功地建立了世界级的信息技术产业,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它吸引回来了5万多位在过去二十年中离开的华人科学家。与此相比,青岛市在对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投资方面,在引进人才、避免人才流失方面都有待加强。

同时,青岛市必须为其知识型劳动力创建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并提供充分的资源,增加政府和企业对研发的投资,并推进企业和学术机构之间的相互协作,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过程。

(六)发挥增长极的作用,加强与环黄渤海其他中心城市间的合作

从区域经济看,中心城市是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和集聚地,是培育财源的关键所在,是增强后劲的最主要源泉。同时,根据点轴理论,区域增长极(中心城市)之间的相互合作与开发对于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从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来看,国民人口基本上都走过了从乡村到城市,再从分散的中小城市走向大城市的历程。21世纪是城市经济的世纪,大城市圈之间的竞争和协作将决定新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90年代以来,尤其自中韩邦交正常化之后,中国、日本、韩国的地方政府尤其是中心城市之间的交流异常活跃,地方城市之间的交流目的正在由单纯交流向振兴地区经济、加强国际合作方向转变,其交流质量也在迅速提高。目前环黄渤海地区的中心城市北九州、富冈、下关,仁川、釜山、蔚山、天津、大连、青岛、烟台都活跃在每年举办东亚环黄海城市合作会议上,并积极探讨开展合作的可能性,但仅仅通过论坛的形式难以对实质性的合作起到大的促进作用。但东亚城市合作会议毕竟为各方的合作提供了切磋和交流的场所和机制,青岛如能够在与各中心城市的交流方面先行一步,占得先机,将对于引进资金和技术,开展经济合作,推动产业升级有重要作用。此外,在全球一体化的影响下,生产工业也逐渐无国界化。日本国内产业界的部分人士也认为其生产系统不能单考虑以日本为生产据点,而应该考虑在亚洲乃至世界各国设立生产据点。青岛应把握住日韩国内产业转移的新动向,在与日韩中心城市的交流中密切关注自身和对方的竞争优势及产业互补性,为企业合作交流创造良好条件,并借助东亚城市会议搜集和提供相关信息,促进日韩企业参与青岛经济,本地企业实行跨国经营。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青岛旅游A本文地址:http://www.pdsd.cn/post/28429.html发布于 2024-03-19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青岛旅游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