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青岛旅游A

青岛旅游变迁 青岛旅游变迁历程

青岛旅游A 2024-03-18 3
青岛旅游变迁 青岛旅游变迁历程摘要: 本文目录青岛是怎样成为旅游城市的青岛历史简介青岛漫步之一老城怀旧一、青岛是怎样成为旅游城市的1、青岛,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山东省,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海滨城市。凭借其得天独厚的...

本文目录

  1. 青岛是怎样成为旅游城市的
  2. 青岛历史简介
  3. 青岛漫步之一老城怀旧

一、青岛是怎样成为旅游城市的

1、青岛,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山东省,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海滨城市。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独特的城市风貌,青岛逐渐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城市。

2、首先,青岛的自然条件为其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青岛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拥有长达730公里的海岸线,海滩、海湾、岛屿星罗棋布,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海滨风光画卷。此外,青岛还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和品尝。

3、其次,青岛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旅游业增色不少。青岛曾是德国的租借地,德国殖民时期留下了许多欧式建筑,如德国总督府、天主教堂等,这些建筑见证了青岛的历史变迁,也成为了游客们了解青岛历史的窗口。此外,青岛还是著名的“五四运动”发源地,具有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青岛旅游住宿

4、再者,青岛的城市风貌独具特色。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这是青岛给人的第一印象。青岛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方元素,既有传统的四合院、庙宇,也有德式、日式的建筑。这种多元化的建筑风格使得青岛具有独特的城市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5、此外,青岛的啤酒文化也是其旅游业的一大亮点。青岛啤酒作为中国乃至世界闻名的品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品尝。每年的青岛啤酒节更是成为了青岛旅游业的一大盛事,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参加。

6、为了进一步发展旅游业,青岛市政府还积极推广旅游品牌,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如今,青岛已经成为了一个集海滨风光、历史文化、美食美酒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度假。

青岛旅游变迁 青岛旅游变迁历程

7、总之,青岛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城市风貌以及啤酒文化,逐渐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城市。在未来,青岛旅游业还将不断发展壮大,为世界各地的游客提供更加美好的旅游体验。

二、青岛历史简介

新石器时代,青岛是东夷人繁衍生息的主要地区之一,遗留了丰富多彩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

商周时期,青岛是中国海盐的发祥地,位列中国“四大古盐区”和“五大古港”。

春秋战国时期,青岛建立了山东地区第二大市镇—即墨,“即墨故城”(平度市境内)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城池遗址。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五巡天下,三登琅琊(青岛黄岛区境内)。据记载,中国最早的一次涉洋远航——徐福东渡朝鲜、日本,就是从琅琊起航的。

汉武帝少年时代在不其(城阳区境内)做过胶东王,是中国有记载的到青岛地域巡游次数最多的皇帝。

唐宋时期,青岛作为衔接南北航运的“中转站”,成为中国北方沿海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贸易口岸。宋时专门在板桥镇(胶州市境内)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元朝,为方便海运漕粮,开凿了中国唯一的海运河——纵贯山东半岛的胶莱运河。

明清时期,青岛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海防要塞,属山东莱州府境内。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6月14日,清政府在胶澳设防,青岛由此建置。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11月14日,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侵占青岛,青岛沦为殖民地。

民国三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民国八年(1919年),中国以收回青岛主权为导火索,爆发了“五四运动”,这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分水岭。民国十一年(1922年)12月10日,中国北洋政府收回青岛,辟为商埠。

民国十八年(1929年)7月,国民政府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称青岛市。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国民政府接管青岛,仍为特别市。

1949年6月2日,青岛成为华北地区最后一座解放的城市,改属山东省辖市。

青岛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新华夏隆起带次级构造单元——胶南隆起区东北缘和胶莱凹陷区中南部。区内缺失整个古生界地层及部分中生界地层,但白垩系青山组火山岩层发育充分,在青岛市出露十分广泛。

岩浆岩以元古代胶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状花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艾山式花岗闪长岩和崂山式花岗岩为主。市区全部坐落于该类花岗岩之上,建筑地基条件优良。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自第三纪以来,区内以整体性较稳定的断块隆起为主,上升幅度一般不大。

青岛为海滨丘陵城市,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两侧隆起,中间低凹。其中,山地约占青岛市总面积(下同)的15.5%,丘陵占2.1%,平原占37.7%,洼地占21.7%。

青岛市海岸分为岬湾相间的山基岩岸、山地港湾泥质粉砂岸及基岩砂砾质海岸等3种基本类型。浅海海底则有水下浅滩、现代水下三角洲及海冲蚀平原等。青岛市大体有3个山系。

东南是崂山山脉,山势陡峻,主峰海拔1132.7米青岛郊区旅游。从崂顶向西、北绵延至青岛市区。北部为大泽山(海拔736.7米,平度境内诸山及莱西部分山峰均属之)。南部为大珠山(海拔486.4米)、小珠山(海拔724.9米)、铁橛山(海拔595.1米)等组成的胶南山群。

市区的山岭有浮山(海拔384米)、太平山(海拔150米)、青岛山(海拔128.5米)、北岭山(海拔116.4米)、嘉定山(海拔112米)、信号山(海拔99米)、伏龙山(海拔86米)、贮水山(海拔80.6米)等。

三、青岛漫步之一老城怀旧

1、在青岛读书几年,毕业后也去过很多次,总是来去匆匆。总想能住上一段时间,重新体验青岛的慢与闲!

2、做为一个念旧的人,总是怀念那逝去繁华的老城区,念念不忘高低起伏的小路,一转角异国风情的老房子!

3、请跟随我,在台风和暴雨中,来一趟怀旧之旅!

4、青岛火车站是胶济铁路的终点,修建于1899年,由钟塔楼和候车大厅组成,有德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在我去过的城市里,只有苏州火车站可以和它媲美了。特别庆幸的是,在城市快速改造的大潮中它能依然存在!

5、很多年前,出了青岛火车站,就能看到一条很宽的坡路通往栈桥,顺着咸湿的海风的味道,就能走到栈桥。现在一抬头,一座乡镇风格的高楼挡在前方(实力吐槽)。还有辣眼睛的金光闪闪的庆丰包子铺(实在不忍心上图)。好在一回头,看见一座建筑洗洗眼。

6、中山路一号,原青岛国际俱乐部。建成于1910年。曾经的这里,衣香鬓影,熙熙攘攘,名人云集,有最美的人,有最醇的酒。可惜再回首已百年身,如今静静的老楼正用它的内涵为我们倾诉过往的灿烂。

7、好像每个城市都有中山路,青岛的中山路曾经是绝对的商业中心,现在沦为旅游商店一条街,即使是这样,也风韵犹存,魅力不减青岛旅游照片

8、始建于1897年的胶州旅馆,德国文艺复兴风格,历经沧桑,几经更迭,现在一片市井之气。

9、从中山路随便走,几乎总是能拐到圣弥厄尔大教堂(天主教堂)的路上。今天台风加上下雨,终于没有见到拍婚纱的新人。(我最喜欢的建筑之一!)

10、圣弥厄尔教堂始建于1932年,有哥特式和罗马建筑风格,是中国唯一祝圣教堂。

11、隔壁的安娜别墅,始建于1901年,典型的巴克洛式建筑,是一位德国商人为纪念爱女而取名‘安娜别墅’,现改为“青岛书房”。

12、在青岛老城区,永远不缺少惊喜,不经然间见抬头,四处林立的海鲜店周围,有处建筑。

13、德国水师俱乐部,始建于1899年,是青岛最早的德国建筑之一,是德国新文艺复兴风格。(再次吐槽背后的百盛高楼,实在破坏老城区的风格,几乎很多老建筑的背板后都是无处不在的它。)

14、漫步老城区,可以信步而行,随遇而安,转角有惊喜。

15、波螺油子路是青岛奇特并富有风味的道路设计,马路牙石铺成的路面路沿着青岛的老城区蜿蜒前行,错落有致的条石被磨蚀得油光发亮。现在残存的波螺油子路是青岛永远的记忆!

16、天主教堂附近的青旅,喜欢这种怀旧的颜色!

17、从天主教堂下行,顺着浙江路、湖北路,会路过小小的安静的老舍公园。当时寓居青岛的文人墨客很多,康有为、老舍、沈从文等,老舍先生曾受聘于山东大学,(没错,当时的山东大学在青岛),在青岛写作完成了《骆驼祥子》。

18、从老舍公园转弯,路过一处不起眼的小院,伫步观察,原来是路德公寓原址,建于1905年,巨大的红色坡顶最为有特色。

青岛旅游变迁 青岛旅游变迁历程

19、在路德公寓不远处,有一片气派的建筑,不错,是气派,这就是当年德国在青岛的最高权利机关——青岛胶澳总督府。青岛原称胶澳,胶澳总督府是当年德国占领青岛后总督办公的地方,建成于1906年,全是花岗岩。九十年代前是市政府办公地,是现在是青岛市人大、政协的办公地址。

20、总督府对面的胶澳高等法院,从门口停放的警车,现在好像是检察院办公地点吧。

21、狂风暴雨中,慌不择路,找到一个避雨处,抬头看对面,台风中几乎拿不住手机。青岛邮电博物馆是胶澳德意志帝国邮局旧址。始建于1901年,是青岛现存最早的邮电营业楼。

22、雨越下越大,台风下几乎走不动路。推开一个小院的门,拾阶而上,有书店,咖啡和小小的美术馆。就着一杯热可可,翻看着《西镇感旧录》,(因为头天晚上在西镇差点迷路)。旁边有个女孩在安静的工作,伴着窗外的雨声,风打门的叮当声,耳边有若有若无的音乐,鼻间萦绕着咖啡的苦香味。不知什么时候,女孩放下工作和我攀谈起来,原来她是做美食摄影的。从青岛的海鲜,谈到她刚拍摄的皖南之行,从臭鳜鱼、老鸭冬笋到杭州的腌笃鲜,热闹的话题吸引了咖啡女孩和老板娘,果真天下吃货是一家啊。直到大家都饥肠辘辘,暗咽口水,才意犹未尽的各自散去。

23、台风过后的第二天,我又重新来到昨天中断的地方——广西路。这是一条真正的青岛德国老街,德占时期叫亨利王子大街,两旁的建筑都是德国建筑,可惜没拍到山东路矿公司。我在问路时,一位青岛大哥大手一挥:咱们这里都是德国建筑,好像一位地主在说满仓的余粮。

24、从总督府到基督教堂的沂水路,短短的300米,街的每个建筑都是有故事和历史的。街道很安静,几乎没有行人。有的深锁大门,有的大门虚开,可以轻轻推开拍照。最感慨的是英国总领事馆,大门半开,试探着走进去,小院空寂无人,斑驳的建筑,无声的倾诉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25、总领事馆街尽头就是基督教堂了!基督教堂始建于1908年,典型的德国古堡式建筑,钟楼上的机械钟历经百年,仍能准确报时。天气虽然阴沉,但是仍挡不住遍地的新娘。这是我最想停留的地方!

26、下了基督教堂,顺路就是信号山,山上俯瞰青岛老城区,可惜天色阴沉,拍不出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效果。

27、从信号山下来,跟着浩浩荡荡的游览大巴,来到总督官邸旧址(提督楼),现在叫迎宾馆。

28、总督官邸修建于1903年,是德占期胶澳总督的官邸,据说时任总督因为奢侈预算超标受到德国议会的弹劾,这是没有节操的我蹭导游听到的,嘿嘿!

青岛旅游变迁 青岛旅游变迁历程

29、本来奔着老舍故居去的,结果是条咖啡街,小小的荒岛书店挤满了人。看了下介绍,老舍先生在山大教书之余,开始《骆驼祥子》创作,有时到荒岛书店买稿纸,常常会碰到黄宗江。萧红的《生死场》和萧军《八月的乡村》也是在青岛创作并从荒岛书店寄给上海的鲁迅发表的。插句话,我一直不明白五四时期女文青的思想和行为为什么前所未有的开放和激进,如萧红、丁玲!对于后者萧军,在我的评价系统里就是渣男!

30、大学路,因附近大学命名。最早私立青岛大学,后成立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迁回济南后,在山东大学原址上建立青岛海洋大学。

31、现在的大学路就是小清新一条街,各式咖啡馆和网红店。或许年纪大了,看不懂年轻人靠在红墙各种拍照。

32、         The  End青岛旅游海报

33、………………………………………………………

34、          

35、         青岛漫步之二

36、             待续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青岛旅游A本文地址:http://www.pdsd.cn/post/26603.html发布于 2024-03-18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青岛旅游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