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青岛旅游B

青岛德国建筑旅游 青岛德国建筑旅游景点

青岛旅游B 2024-07-10 1
青岛德国建筑旅游 青岛德国建筑旅游景点摘要: 本文目录青岛德国建筑群的建筑一览表青岛德国建筑群的历史背景青岛有哪些德国建筑青岛为什么要保留德国建筑一、青岛德国建筑群的建筑一览表...

本文目录

  1. 青岛德国建筑群的建筑一览表
  2. 青岛德国建筑群的历史背景
  3. 青岛有哪些德国建筑
  4. 青岛为什么要保留德国建筑

一、青岛德国建筑群的建筑一览表

序号名称位置建筑概况保护范围 1.德国警察署旧址

(1904年)湖北路29号德式公共建筑。平面呈L形,正门南向,立面不规则,东南角有一钟表塔楼,塔顶为德国钢盔式,总高约30米。花岗岩砌基,清水砖勾缝嵌门窗套。屋面变化丰富.现为青岛市公安局办公室使用。保护范围:以主楼外墙为界,东、南各外扩10米,北外扩20米,西至公安局院围墙。建设控制地带:东至新泰路东侧,南至湖北路南侧,西至泗水路西侧,北以保护范围为界外扩80米。 2.胶州帝国法院旧址

(1912年)德县路2号德式公共建筑。德建筑面积3126.57平方米,地上三层,、地下一层。三段式,花岗岩墙基,红牛舌瓦折坡屋面,黄色拉毛墙面饰浅壁柱。东、南立面皆以三个细长窗构成一组大窗,以长条剁斧石间隔、装饰。保护范围:德县路2号院围墙内。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沂水路 14号院西围墙,南至湖南路南侧,西至明水路西侧,北至德县路北侧。 3.欧人监狱旧址

(1900年)常州路25号系德国占领青岛时,用于关押犯罪的欧洲人,时称“欧人监狱”。德国三段式古堡建筑。占地面积6309平方米。大块花岗岩砌墙基,上部为红色清水墙体,圆锥形铜皮尖塔顶。保护范围:常州路25号院内。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围墙向东60米,南至太平路北侧及人民会堂地界,西至围墙,北至广西路南侧。 4.俾斯麦兵营旧址

(1900年)中国海洋大学院内(鱼山路5号)共四座楼,建筑设计基本一致。一、二号楼面积5865.17平方米,三号楼6425.67平方米,四号楼5921.23平方米。德国三段式,有地下室和阁楼,花岗岩墙基,折坡屋面,正立面窗户很大,多为拱形。山墙上有“矛”和“盾”的标志。保护范围:东北至红岛路东北侧,东南至通往二号校门东西路的南侧,西至操场以北校园路的西侧,北至图书馆以北东西路的北侧。

建设控制地带:中国海洋大学校园围墙内。 5.伊尔蒂斯兵营旧址

(1899—1901年)香港西路2号占地面积65932平方米,有兵舍、官舍各两栋,平房20栋,总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砖石木结构,为德国军官米勒上尉设计。主建筑为兵舍,座北朝南。地上二层,地下一层,中轴线式布局,中部和两翼凸出。花岗石砌基,清水勾缝粉饰,大斜坡屋顶,属南欧式建筑风格。保护范围:东至院内南北水沟的东侧,南至大院南围墙,西至大院西门,北至院内东西路北侧。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佛涛路东侧,南至香港西路南侧,西至大院西门,北至大院北围墙 6.青岛山炮台遗址

(1899年)兴安支路1号由南、北炮台和德军“青岛要塞”地下中心指挥部组成,为侵青德军九大永久性炮台之最重要者。指挥部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大部分呈三层立体结构,局部五层,共有50余个厅室,通道及房间为砖砌水泥抹面。顶部水泥浇铸,顶部装有铸铁旋转潦望塔。内设两个蓄水池,可保护2000余名官兵三个月的作战生活用水。建筑布局分为作战指挥、生活卫生、后勤保障三个功能区域。当年德军使用劈山、浇注、回填式施工方法建成,并设有防潮、防水隔离带。1997年修复并建成青岛山炮台遗址展览馆对外开放。保护范围:以炮台为中心,四周各外扩100米。

建设控制地带:青岛山公园。 7.游内山灯塔

(德占时期)市南区团岛西南角为八角形砖石结构,共三层,地下一层,建筑总高15.4米,正门北向。地下室为机房和仓库。内有螺旋式花岗岩石楼梯直通塔顶,水式铜管扶手。三层为灯室,内为环周玻璃窗,外有铁制环形露天平台,中部有德国制造大型水晶石折光鼓形透镜,射程可达15海里。现为交通部青岛海监局航标处使用。保护范围:以灯塔围墙为界,四周各外扩50米

建设控制地带:团岛西南岛。 8.小青岛灯塔

(1900年)青岛湾内小青岛上船只进出青岛湾的最重要航标。建筑总高18米。整个灯塔形状为底宽上收的宝塔状,有基座,登6级石阶至一层,塔门北向,花岗石嵌券门。基座及二层均为八角形,花岗条石砌筑。塔内有30级石质螺旋楼梯。现保存完好,由交通部青岛海监局航标处使用。保护范围:以灯塔围墙为界,四周各外扩10米。

建设控制地带:小青岛公园。 9.胶海关旧址(1913-1914年)新疆路16号岛城开埠之初山东地区唯一的海关机构。建筑面积约2824平方米。砖木结构,主体连阁楼、地下室共4层。主入口开在纵侧面东南向,正门由26级石阶引梯至一层。蘑菇石砌基至一层,水刷石墙面,屋面由大折坡和四坡斜屋顶组成。建筑平面俯视如同军舰形。保护范围:东至新疆路西侧,南至新疆路、港青路交叉口北侧,西至港青路东侧,北至保护建筑地界

建设控制地带:东同保护范围,南同保护范围,西同保护范围,北以保护范围向北50米 10.观象台办公楼(1910——1912年)观象二路15号此楼建于观象山顶,总高度77.76米。整幢大楼以花岗岩剁斧石砌外墙,德国古堡式建筑。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牛舌瓦屋面。另有花岗岩砌塔楼,呈凹形城堞式。保护范围:气象台院内。圆顶天文观测室以外墙为界,四周外扩20米。

建设控制地带:观象山公园。 11.德国领事馆旧址(德占时期)青岛路1号建筑面积1165.39平方米。砖石木结构,二层带有阁楼和地下室。南面入口用粗犷的蘑菇石砌半圆券。大楼中部拐角取以圆型,上方八边形尖顶塔搂,相邻两侧山花式山墙呈不对称状,使整幢楼房显得美观、典雅。保护范围:青岛路1号院围墙内。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保护范围向东30米,南至广西路北侧,西至青岛路东侧,北至湖南路南侧 12.德华银行旧址

(1899——1901年)广西路14号建筑采用19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格德国三段式建筑,砖木结构。占地8306.71平方米,建筑面积562平方米。地上二层并设有半地下室,屋顶为青黑色、留有很小圆形老虎窗的蒙莎顶。西面和南面设两层通风的券柱式外廊保护范围:广西路14号全院围墙内。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江苏路东侧,南至太平路南侧海岸线,西至青岛路西侧,北至广西路北侧。 13.山东路矿公司旧址(1899—-1902年)广西路

14号建筑为德国三段式,占地面积约594平方米,砖石木结构楼房,高约14米。地上二层,有阁楼,地下一层。灰岩石砌基并呈条状镶砌墙体和墙角,折坡屋面,东西墙面中有高直屋檐,下为露木装饰。整体建筑结构严谨、坚实。无多余雕饰。保护范围:广西路14号全院围墙内。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江苏路东侧,南至太平路南侧海岸线,西至青岛路西侧,北至广西路北侧。 14.德华高等学堂旧址

4号德国第一所设立在中国,并得到清政府承认及承担部分经费的高等学校。分设初级部和高级部。学堂占地约40093.53平方米,主楼二层,有地下室、阁楼。砖石结构,花岗岩石基,楼顶为四坡斜顶。正门西向面海,楼体以正门为中央两侧对称。整幢建筑结构严谨、坚固。保护范围:东至保护建筑向东20米,南至围墙,西至保护建筑向西10米,北至保护建筑北面山墙向北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东、南、西、北均至围墙。 15.基督教堂(1908——1910年)江苏路15号德国建筑师罗克格设计,为砖石结构德国古堡式建筑,建筑面积1167.18平方米。由钟楼和教堂两部分组成,钟楼立面有大块蘑菇石砌墙体,上有半圆拱形花岗岩窗框,陡斜的红瓦屋顶和绿色尖顶钟楼。钟楼高39.16米,上有巨型钟表。教堂内可容数百人活动,18米高的大厅两侧分上下两层,内部装饰精美典雅。1992年,被公布为山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5月1日,修复后对外开放。保护范围:东至青医教学楼用房西墙,南至江苏路13号北院墙,西至江苏路东侧,北至青医原教学楼用房南墙。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龙口路东侧,南至江苏路11号北院墙,西至江苏路西侧,北至警备区招待所南墙。 16.天主教堂(1932年)浙江路15号旧称圣弥爱尔教堂,由德国设计师毕娄哈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11480平方米,建筑面积1877.48平方米。教堂主体两翼,各耸一座尖塔,塔高56米,顶端各立有一4.5米高的巨型十字架,塔内悬有大钟4口,堂高18米,檐高8.8米,墙基1.1米,可容千人礼拜。建筑平面呈十字形,座北向南,气势庄严宏伟。1999年5月1日修复对外开放。保护范围:浙江路15号院围墙内。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安徽路,南至曲阜路南侧,西至肥城路西侧,北至德县路北侧。 17.海滨旅馆旧址(1903年)南海路23号十九世纪德式公共酒店建筑。建筑面积4940.55平方米。地上三层,地下一层,钢筋水泥结构。共有大小房间30余间。花岗岩砌基,清水墙面勾缝清晰,敞廊露柱,造型独特。室内木板地,木楼梯,半圆形大门,门上刻花,房间高大宽敞,采光通风极佳。该建筑保护完好。保护范围:东南、西南至南海路,西北至文登路。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四周各外扩80米。 18.德国第二海军营部大楼旧址

9号建筑风格为德国文艺复兴式,砖石木结构。建筑面积1515平方米。地上二层,地下一层,有阁楼。建筑平面呈不规则形,方块形花岗石砌基,褐黄色沾灰墙,层间嵌条石,多折坡屋面。主立面南向,中部凸出墙面,隅石勒墙角,顶部隆起三角山墙。保护范围:沂水路9号院围墙内。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围墙以东25米,南至沂水路北侧,西至沂水路11号办公楼东墙,北至围墙向北25米。 19.青岛国际俱乐部旧址

1号德国青年派风格俱乐部建筑。建筑面积1891平方米,砖石木结构。地上二层,地下一层,有阁楼。德国三段式造型,平面呈不规则形。花岗粗石砌基,折坡屋面,有气窗。主立面南向作折角处理,建筑造型典雅美观。保护范围:中山路1号院围墙内。

青岛德国建筑旅游 青岛德国建筑旅游景点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浙江路东侧,南至太平路北侧,西至中山路西侧,北至广西路北侧。 20.侯爵饭店旧址(1906年)广西路37号德国19世纪古堡式建筑,砖石结构,建筑面积约1474.32平方米。楼体共4层,包括阁楼、地下室。楼高10余米。粗犷的蘑菇石勒脚。座北朝南,南立面设主入口。立面采用非对称布局,南面二层有露台,西南转角处有一圆塔楼,底层用短粗上呈斗形的石柱支撑。牛舌瓦覆折坡屋面,开有气窗。保护范围:东至保护建筑地界,南至广西路北侧,西至浙江路东侧,北至保护建筑地界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保护建筑地界,南至广西路北侧,西至浙江路东侧,北至湖南路南侧 21.路德公寓旧址(1905年)德县路4号德三段式公共建筑。总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砖木结构,地上二层,有阁楼,地下一层。花岗岩墙基,牛舌瓦折坡屋面。大门北向,一层为木制拱形窗户,北立面以木制阳台及露木架构装饰,阁楼上有老虎窗。室内高4米,木板地,自然通风,采光良好。保护范围:德县路4号院围墙内。

建设控制地带:东同保护范围,南至明水路北侧,西至安徽路东侧,北至湖北路南侧青岛旅游景区。 22.医药商店旧址(1905年)广西路33号青岛市最早的商业建筑之一。建筑为巴洛克风格,共4层,包括一层地下室和阁楼,建筑面积约1960平方米。立面以清水红砖墙为主体,运用拱券柱石,镶石砖花饰,突出建筑外观华丽、新奇。屋顶为蒙沙顶配有拱形老虎窗,檐口用花岗石装饰。保护范围:东至安徽路西侧,南至广西路北侧,西至保护建筑地界,北至保护建筑地界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安徽路西侧,南至广西路北侧,西至保护建筑地界,北至湖南路南侧。 23.水师饭店旧址(1901——1902年)湖北路17号德国新文艺复兴风格三段式建筑,地上三层,带阁楼,地下室一层。花岗石砌基,正门南向,顶部大折坡,檐部为露木装饰。一层有东西向礼堂,面积约300平方米,高约15米,穹顶天花板。采用非对称布局,外形轮廓丰富。

二、青岛德国建筑群的历史背景

1897年德占青岛后,为加强德国殖民统治和对我国的经济掠夺,在青岛兴建了较为完整的德意志帝国殖民统治体系建筑,这些建筑对体现青岛城市风貌特色起着主导作用。青岛近代史上先后历经德、日、美三代帝国主义统治,经过百余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欧式建筑特别是德国建筑为主要特色的青岛城市近现代建筑艺术文化景观。在这些建筑中所包含的德国青年派、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以及拜占廷、折中主义等建筑风格,体现了欧洲近现代建筑艺术美学倾向,体现了文艺复兴到近现代所表现的积极的人文主义思想。青岛旅游网站

三、青岛有哪些德国建筑

花石楼位于八大关,1932年由白俄人格拉西莫夫修建。是一幢融合了西方多种建筑艺术风格的欧洲古堡式建筑,既有希腊和罗马式风格,又有哥特式建筑特色。由于楼内由大理石贴墙面,楼外又砌有鹅卵石,称之为“花石楼”。

本名圣弥厄尔教堂,由德国设计师毕娄哈依据哥德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而设计。始建于1932年,于1934年竣工。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正面高30米处设有平台,两侧有两座对称而又高耸的钟塔,高度为60米,塔内上部悬有4个巨大铜钟,钟声悠扬和谐。大门上方有一巨大的玫瑰窗,两侧各耸立起一高4.5米的十字架。

教堂装饰系采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形式,是青岛地区最大的哥特式建筑,也是中国唯一的祝圣教堂,同时也是基督教建筑艺术的杰作。

江苏路12号建于上世纪初的这座住宅楼最初的住户有人考证是德国总督的副官,所以又叫“二提督楼“。它的外立面非常复杂,错落有致。红橙相间的色调更像一座卡通建筑。1949年后直至现在,为检察院办公地点。

迎宾馆始建于1905年,1908年正式竣工使用。它由德国建筑师拉查鲁维茨设计。青岛迎宾馆原是胶澳德国总督的官邸,故名之总督官邸。是德国威廉时代的典型建筑式样与青年风格派手法相结合的欧式建筑。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沂水路11号德国总督府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1903年始建,1906年竣工,该楼是一座砖石、钢木混合结构建筑,呈"凹"字形。该楼建成后为德国总督办公之地,故名"总督府",又称"提督楼"。为历届政权所在地。1994年青岛市人民政府迁新址,这座大楼成为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和青岛市政协的办公处。

沂水路9号海军营部大楼旧址,始建于1899年。初为德国高层官员官邸,亦称“十一号官邸”,1912年改称“营部大楼”。

江苏路15号为青岛基督教堂又名德国礼拜堂、福音堂、总督教堂。于1908年4月19日奠基,1910年10月23日落成。建筑风格属青年艺术派和新罗马风格的结合。室内装修的某些样式可见拜占廷时期的痕迹。

江苏路9号总督府童子学堂,今江苏路小学,1900年12月至1901年8月建造,原建筑90年代重建。

太平路31号是一座德国式建筑,建于20世纪初,德占期间德国亨利亲王曾两次下榻于此,因而当时俗称为“亨利王子饭店”。1912年孙中山卸任大总统职务后到青岛考察商务曾下榻于此。现栈桥宾馆。

广西路33号医药商店旧址,德式建筑。又名橡树饭店。建于1905年,德国人库尔特.罗克格设计,砖石钢木混合结构。共4层,檐高18米,红瓦蒙莎顶。该建筑立面为红色墙体,间以清水粉墙和彩色方形墙砖,上部两个楼层及两座烟囱所采用的拱形与曲线具有青年风格派的典型特征。建筑上以花岗岩装饰檐口、滴水嘴和底部粗短的承重柱,几块暗红色曲墙砖上压入橡树叶的图案,巨大的老虎窗上方的纹章上凿有一根蛇体缠绕的圆杖(医生的标志),靠巨大的老虎窗和屋顶的一排竖窗采光的高起蒙莎顶,为这幢楼房另外开辟了第四层空间和造型,整个建筑属欧洲青年派风格。解放后,此建筑曾作为某机关办公楼。后对外出租,几经易手。现为红房子宾馆。

商河路2号大港火车站(1899年),德式建筑风格。胶济铁路青岛始发第一站,为胶济铁路最早的起点,是青岛老最小的火车站

福山支路5号康有为故居,始建于1899年,是一座德式建筑,德占时期是德国驻青岛总督府要员的官邸。 1917年,康有为第一次来青岛观光后赞誉青岛是“青山绿树,碧海蓝天,不寒不暑,可车可舟,中国第一”。1923年,康有为再次来青,购得此楼,取名“天游园”。1927年3月31日病逝于天游园。

四、青岛为什么要保留德国建筑

青岛保留德国建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历史原因:1897年,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强行登陆侵略青岛,并在青岛进行了为期40余年的殖民统治。在这期间,德国建筑师根据青岛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设计建造了许多具有欧洲风格的建筑,这些建筑在青岛的城市规划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因此,这些建筑成为了青岛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青岛的殖民时期和德意志文化的影响。

2.建筑质量:德国建筑在青岛留下了许多质量上乘的建筑,这些建筑在材料、工艺和设计上都非常讲究,因此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此外,这些建筑在青岛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青岛的城市风貌和文化底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青岛德国建筑旅游 青岛德国建筑旅游景点

因此,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青岛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历史建筑保护组织、制定保护规划、加强维护和修复等,使得青岛的德国建筑得以保留下来,成为青岛城市形象的重要构成部分。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青岛旅游B本文地址:http://www.pdsd.cn/post/128114.html发布于 2024-07-10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青岛旅游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