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青岛旅游B

青岛旅游彩虹楼梯,青岛旅游彩虹楼梯在哪

青岛旅游B 2024-06-19 1
青岛旅游彩虹楼梯,青岛旅游彩虹楼梯在哪摘要: 本文目录青岛景点免费青岛免费的12个景点关于青岛栈桥的诗句一、青岛景点免费...

本文目录

  1. 青岛景点免费
  2. 青岛免费的12个景点
  3. 关于青岛栈桥的诗句

一、青岛景点免费

青岛旅游彩虹楼梯,青岛旅游彩虹楼梯在哪

青岛景点免费分别是:八大关、燕儿岛公园、小鱼山公园、百果山森林公园、小麦岛公园、冰山之角、青岛美术馆、流清河、青山渔村、浮山生态公园、象耳山公园、青岛世博园、凤凰山公园、黄岛金沙滩等。

如今旅游业正在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门游玩,我国地域辽阔,有着无数的风景名胜,名山大河、古镇古城,这些景区都非常受人们的欢迎,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这里风景秀丽,是山东最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在这里有无数的风景名胜,其中还有许多是免费开放的。

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汇泉角东北部(正阳关路南北两侧街区),八大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融合了万国建筑风情的精华,也是最能体现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景区,这里的建筑群独具特色,拍照打卡十分出片。

位于青岛市市南区市南区东海中路和珠海支路交汇处,这是一处沿着海岸线而建的免费公园,一边是大海,一边是峭壁,十分独特,海边阶梯式的栈道非常出片,在这里戏耍玩乐,还可以邂逅一场浪漫日落。

位于青岛市市南区福山支路24号,小鱼山真的是一个神仙公园,入眼皆是红瓦黄墙建筑,俯瞰青岛老城区,面朝大海,看碧海蓝天和红瓦绿树,真的很治愈,自2021年9月1日起,小鱼山景区面向国内外游客免费开放。

位于青岛市崂山区天水路27号,百果山森林公园是喧嚣闹市中一片安静祥和的世外桃源,景区内树木葱郁,有种绿野仙踪的感觉,绿水青山之中还有独特的建筑,很漂亮,在“天然氧吧”放松身心,令人心旷神怡。

位于青岛市崂山区浮山所麦岛路,小麦岛属于陆连岛,灯塔、木栈道、礁石,一切都显得清新而美好,而且这里的绿化也很不错,孤独的大树,广阔的草地,与远处一望无际的大海,随手一拍都很好看!

冰山之角位于青岛市崂山区东海东路52号。围绕研学和婚恋,打造了集亲子游乐、科普教育、婚恋交友、会议演出、休闲打卡为一体的文旅新地标。青岛的冰山之角有与天空相连的彩虹楼梯,踏着彩虹走到顶有一架白色秋千,可以凭栏远眺灯塔和小麦岛。

黄瓦红墙的青岛市美术馆融合了罗马廊柱、中国宫殿与阿拉伯式三种,建筑风格它以三进布局,将罗马柱廊式、中国宫殿式、阿拉伯式三种不同风格的建筑集中于此,占地面积1418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108平方米。分为罗马展厅,东、西厢展厅、大殿展厅和伊斯兰展厅。

青岛最值得一去的免费景区,这些景区虽然免费,却有着不输于收费景区的风景,有着独特的魅力,也正是这些景区,才让青岛这座城市有不一样的风采。

二、青岛免费的12个景点

青岛12个免费景点分别是:小鱼山公园、福山香园、胶州慈云寺、三里河公园、唐岛湾滨海公园、北海公园、平度桃花溪、燕儿岛公园、麦岛岛、青岛世博园、国学公园、吉焦铁路青岛博物馆。1.小鱼山公园一般指小鱼山。小鱼山位于青岛市莱阳路东段北侧,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东南角。海拔60米,占地2.5公顷,绿化面积2.1公顷,绿化率84%。它是青岛第一个古典山顶花园公园。附近有玉山路,故名。2.福山香苑位于市北区银川西路以北、劲松三路以西、同安路以南、福州路以东。是集市民观光、登山、健身、休闲运动于一体的开放式公园,充分体现了嗅觉文化的特点。3.慈云寺,原名北寺,位于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大沽河省级生态旅游度假区。它位于国家湿地公园少汉湖。原址在司门首街,建于唐天顺元年(890)。它是胶州四大佛教寺庙之一,也是唐代最雄伟的寺庙之一。4.唐岛湾滨海公园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是国家AAA级景区,有“海上西湖”、“青岛西花园”的美誉。它是围绕唐岛湾两个岬角而建的大型海洋公园,是休闲、度假、观光的胜地。分南北两岸,有码头休闲村、滨海休闲广场、滩涂风情区、湿地体验区、唐岛湾海滨公园。5.平度市的一个景点桃花溪。东部被杨娇山环绕,三座高山形成一个北高南低的巨大簸箕形山谷。

三、关于青岛栈桥的诗句

1.青岛的栈桥

栈桥是青岛的象征,是青岛人的骄傲。

栈桥是青岛的象征,是青岛人的骄傲。

它位于青岛湾,全长440米,宽8米。20世纪30年代栈桥曾被誉为青岛市内十景之首、青岛二十四景之一,不少文人墨客都曾写下赞美它的诗词,国内外的重要宾客、知名人士来青岛观光时,都要登临栈桥,欣赏海滨风光。

驰名中外的青岛啤酒商标便是以栈桥为图案设计而成的。[栈桥概况]栈桥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她既目睹了青岛的屈辱岁月,也见证了青岛的建设与发展。

1891年清政府下诏书在青岛(时称胶澳)建置。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总兵章高元带四营官兵驻扎青岛,为便于部队军需物资的运输,建了两座码头,其中一座就是现今的栈桥,长200米,宽10米。

该码头原称谓很多,有海军栈桥、前海栈桥、南海栈桥、李鸿章栈桥、大码头等。另一座位于总兵衙门前方的“衙门桥”长100米,宽6米,亦称“蜗牛桥”。

这两座码头都是中国工程师自己设计的,是青岛最早的码头。栈桥是当时惟一的一条海上“军火供给线”,也就是说,谁控制了栈桥,谁就控制了胶州湾。

1897年,德军以演习为名,从栈桥所在的青岛湾登陆,武力占领了青岛,栈桥成为德军侵占青岛的见证。德帝国主义侵占青岛后,于1901年5月将原桥北端改为石基,水泥铺面,在南端钢制桥架上铺设木板,并建轻便铁轨,将桥身延长到350米,仍为军用码头。

1904年大港第一码头建成后,栈桥逐渐失去它作为码头的历史使命,开始向游人开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从崂山仰口登陆占领青岛后,仍然在这座桥上举行阅兵式,以此证明其对青岛享有“充分主权”。

1922年,青岛被中国北洋政府收回后,中国水兵在此阅兵。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出巨资由德国信利洋行承包重建,桥身加长到440米。

桥南端增建了箭头型的防浪堤,并在防浪堤上修建了具有民族风格的回澜阁。整个工程至1933年4月竣工。

栈桥从此成为青岛第一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对栈桥进行维修,1985年青岛市又对栈桥进行了大规模的全面整修,两侧围以铁索护栏,12对欧式桥灯相峙而立,外铺花岗岩石台阶。

1998年底至1999年6月,市政府再次拨款对栈桥进行了大规模整修,此次维修既达到防风浪、防腐蚀,保持原有的风韵的要求,又与两侧护岸设施相匹配,增加了美观效果,使整个桥体焕发了青春。2001年包括栈桥在内的海滨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AAAA级风景区。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站在栈桥桥头,前面这片水域被称为青岛湾。远处看,栈桥像一条彩虹横卧在大海之中,尽头的“回澜阁”仿佛飘浮在大海之上,有“长虹远引”、“飞阁回澜”之美称。青岛旅游公司

要领略栈桥的魅力,最好是沿着这条通往海中的桥走进去。走进去,仿佛将自己置身于大海环绕之中,可充分感受海的气息,体验海的浩淼,增强对大海的立体感受。

碧波拍打着桥面,白云漂浮在蓝天,海鸥在海天间飞翔,游船在海浪中穿梭,这种美妙的感受,您能只能在此时此地才能充分体味。大家在行进中可以看到岸边绿树掩映、楼台辉映的美景,那又是一幅充满浪漫欧陆风情的城市画卷,正如康有为先生所描写的:“碧海蓝天,红瓦绿树”,梁实秋的“观壮阔波澜,当大王之雄风”。

[回澜阁]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回澜阁,“回澜阁”匾额上的3个字最初是由原青岛市市长沈鸿烈题写的,这个匾额在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期间被掠往日本,放在日本东京陆军博物馆内展出,以显示其侵华战争的“功绩”。现在“回澜阁”三字为著名书法家舒同所写。

此阁为二层八角凉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覆盖,24根红漆柱子支撑,阁心有螺旋形楼梯,楼上四周为玻璃窗,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画”之说。我们可以凭窗眺望,全方位地看到美丽的青岛湾和周围的各个景点以及著名建筑。

[栈桥周边景点]与栈桥在一条南北直线上的这条路是中山路,它是青岛市一条老商业街,有着100多年的历史。德国占领青岛后,为了在后海修建深水码头,于1899年开辟了一条南北连接的道路,这便是中山路的雏形。

德县路以南是德国人居住区,命名为“斐迭里街”,德县路以北是中国人居住区,称为大马路,1922年,两条路合并在一起,命名为山东路。1929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又改名为中山路。

中山路全长1300多米,63座建筑,160多家商场,同时它还是国家确定的全国100个文明示范点之一。目前中山路也是老市区最繁华的地方之一。

这样看来,栈桥成了大海与街市的过渡。它将大海和陆地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中山路上那座最高的建筑是“百盛商厦”。1998年9月开业。

它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全国18家合资零售企业之一,由青岛第一百货公司与马来西亚的金狮集团合资兴建,总投资7.8亿元人民币,地下5层,地上49层,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商场面积5万平方米。在当时被称为齐鲁商业第一楼。

历史资料:青岛的栈桥历史悠久,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可以说青岛的百年兴衰荣辱、历史变迁尽收她的眼底。

她目睹了青岛建筑的发展,早在一百年前的清政府统治时期,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山东巡抚张曜的陪同下来当时的胶澳视察,回京后果断向清廷提议应在青岛口一带设防。同年6月14日,内阁明发上谕:“拟在胶州、烟台各海口添筑炮台,著照所请。”

同时要求登州镇总兵衙门由登州(今蓬莱)移居青岛口。随后登州镇总兵章高元在青岛口建总兵衙门,是为青岛建置的由来。

青岛栈桥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总兵章高元带四营官兵驻扎青岛,为便于部队军需物资的运输,建了两座码头,其中有一个便是栈桥了。以前有叫它大码头的还有叫南海栈桥的,当时对它有很多的称谓。

不过这个栈桥在当时作用特别重要,起到了一个枢纽和中枢的作用,如果谁能控制到栈桥,谁就等同于控制了整个胶州湾了。当时德国就是以军士演练为由,先是控制栈桥,后占领了青岛。

栈桥便是德国入侵的最好见证。德国控制青岛后,将栈桥进一步改造,还是用于军用。

后来又一更大的码头建成后,栈桥主要作用便不只是码头了,并开始对游人开放。后来日本占领青岛后也是在这个桥上阅兵来证明存在。

后来青岛被北洋政府收回时,中国的水兵也在这里阅兵。后来南京国民政府出资历时两年多又将栈桥重建,重建后的栈桥便成为青岛第一景延续至今。

后来新中国成立了,政府也多次出资来维修栈桥。八十年代政府再一次出资维护,将桥上设了铁索护栏还加装了桥灯。

九十年代又进行了大的修护,保持原有风格不变的基础上,又加了护岸措施,建筑更显美观。经过数次重修和改建,现桥身长401.45米,其中引桥长236.1米,孔桥149.7米。

回澜阁处三角形桥头长15.65米。栈桥南端的双层飞檐八角亭阁——“回澜阁”,阁顶复以黄色琉璃瓦,周围有24根圆形亭柱,阁占地151平方米,总建筑面340平方米,阁内为两层圆环形亭堂,中央有34级螺旋式阶梯,登楼远眺,前海景色尽收眼底,即为青岛十景之一“飞阁回澜”。

青岛栈桥的故事:话说,登州总兵章高元率兵驻扎青岛期间,每天早上有一个爱好,带着侍从在海边观海景听涛声,兴致高时还会驾起小船到水深的地方钓鱼。一天,章高元在深水处钓鱼,突然一阵大浪袭来,小船顿时翻了个底朝天,章高元和侍从都翻进了水中,幸好岸上士兵营救及时。

当天晚上,章高元做了一个梦,梦见他在海中钓鱼时,船头有红光在闪,36对身穿红衣绿裙的俊俏仙女面对面排成两行,从深水中一直排到了海边礁石旁。接着,三十六对仙女的手臂一齐平伸出来握在一起,托着一匹又宽又长的绿绸子,搭起一道绸桥。

一个身穿绿衣的仙童一手扶着他的一只胳膊,一手擎着一把金光闪闪的阳伞,把他接到绸桥上,一步三颠地扶他上岸。章高元醒来后,立刻叫部下把画师请来,并把所梦的景象添油加醋说出来,让画师画一张海桥图。

画师听罢,用了不到半天的工夫将海桥图画好,他把36对一字排开的两行仙女改成36对排列成两行的圆木桥桩,把绿色的宽长绸子改为涂上绿漆的桥板,把36对仙女的脖颈和头改为36对圆圆顶、齐腰高、涂红漆的栏杆。章高元看了海桥图之后,十分满意,立刻命人在海边日夜加班修起桥来。

扩展资料:主要特点为:飞阁回澜“回澜阁”匾额上的3个字最初是由原青岛市市长沈鸿烈题写的,这个匾额在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期间被掠往日本,放在日本东京陆军博物馆内展出,以显示其侵华战争的“功绩”。当前“回澜阁”三字为著名书法家舒同所写。

此阁为二层八角凉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覆盖。24根红漆柱子支撑,阁心有螺旋形楼梯,楼上四周为玻璃窗,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画”之说。

我们可以凭窗眺望,全方位地看到美丽的青岛湾和周围的各个景点以及著名建筑。栈桥桥长由350M增长至约440M,桥面全部以水泥铺面,桥身增加排水系统。

延伸部分增加两排间隔约2M直径约20CM的铸铁气孔,每逢大潮,海水拍击桥墩的浪花可由气孔直上桥面。桥的南侧尽头增建半圆形挡浪堤,堤内建中国传统样式的两层飞檐八角亭一座,名"回澜阁"阁顶覆兰色琉璃瓦,周围设24根圆形立柱。

阁内为圆形厅堂,中间有34级台阶盘旋而上。登二层,向北可观青岛街市的红瓦绿树,向南可望胶州海湾的碧海蓝天,1936年,由市会同专家市民共同评选的“青岛十景”中,以栈桥为主景的“飞阁回澜”成为其中的第一景。

自回澜阁建成至今,青岛栈桥虽也经厉过多次维修,但其风貌基本未改。“烟水苍茫月色迷,渔舟晚泊栈桥西,乘凉每至黄昏后,人倚栏杆水拍堤”,这首刊载于1933年“青岛指南”中的诗句正是青岛栈桥的真实写照。

青岛栈桥由一个初衷为清军出于军事用途而建造的军事设施,转变成为了具有标志性的青岛胜景。这座连接着陆与海的“桥”,伴随着岛城百余载岁月沧桑,更连接着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青岛栈桥。

游人漫步于栈桥海滨,可见青岛新月型的城市轮廓,栈桥似长虹卧波,回澜阁熠熠生辉。所谓“长虹远引”、“飞阁回澜”即出于此。

远处,小青岛上白色的灯塔亭亭玉立。东侧和北侧,红瓦绿树交相辉映,各式建筑参差错落的分布在海岬坡地之上。

西侧,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紧靠海岸拔地而起,壮丽恢宏。沿岸的防波堤由花岗岩垒砌,高出水面10余米。

涨潮时,惊涛拍岸,激起簇簇雪白浪花,引来无数游人观看;潮退后,赭色岩礁和金色沙滩露出水面,海滩上满是赶海拾贝的游人。每逢风平浪静之时,成千上万只海鸥自由地翱翔,使美丽的青岛湾充满了勃勃生机。

漫步栈桥之上,可尽收青岛湾的如画美景,簇簇雪白浪花、点点赤色礁岩,红瓦绿树点缀于海港之滨,飞阁回澜安坐于碧波之上,百年沧桑,终现生机勃勃。

历史资料:青岛的栈桥历史悠久,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可以说青岛的百年兴衰荣辱、历史变迁尽收她的眼底。

她目睹了青岛建筑的发展,早在一百年前的清政府统治时期,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山东巡抚张曜的陪同下来当时的胶澳视察,回京后果断向清廷提议应在青岛口一带设防。同年6月14日,内阁明发上谕:“拟在胶州、烟台各海口添筑炮台,著照所请。”

同时要求登州镇总兵衙门由登州(今蓬莱)移居青岛口。随后登州镇总兵章高元在青岛口建总兵衙门,是为青岛建置的由来。

青岛栈桥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总兵章高元带四营官兵驻扎青岛,为便于部队军需物资的运输,建了两座码头,其中有一个便是栈桥了。以前有叫它大码头的还有叫南海栈桥的,当时对它有很多的称谓。

不过这个栈桥在当时作用特别重要,起到了一个枢纽和中枢的作用,如果谁能控制到栈桥,谁就等同于控制了整个胶州湾了。当时德国就是以军士演练为由,先是控制栈桥,后占领了青岛。

栈桥便是德国入侵的最好见证。德国控制青岛后,将栈桥进一步改造,还是用于军用。

后来又一更大的码头建成后,栈桥主要作用便不只是码头了,并开始对游人开放。后来日本占领青岛后也是在这个桥上阅兵来证明存在。

后来青岛被北洋政府收回时,中国的水兵也在这里阅兵。后来南京国民政府出资历时两年多又将栈桥重建,重建后的栈桥便成为青岛第一景延续至今。

后来新中国成立了,政府也多次出资来维修栈桥。八十年代政府再一次出资维护,将桥上设了铁索护栏还加装了桥灯。

九十年代又进行了大的修护,保持原有风格不变的基础上,又加了护岸措施,建筑更显美观。经过数次重修和改建,现桥身长401.45米,其中引桥长236.1米,孔桥149.7米。

回澜阁处三角形桥头长15.65米。栈桥南端的双层飞檐八角亭阁——“回澜阁”,阁顶复以黄色琉璃瓦,周围有24根圆形亭柱,阁占地151平方米,总建筑面340平方米,阁内为两层圆环形亭堂,中央有34级螺旋式阶梯,登楼远眺,前海景色尽收眼底,即为青岛十景之一“飞阁回澜”。国庆青岛旅游

青岛栈桥的故事:话说,登州总兵章高元率兵驻扎青岛期间,每天早上有一个爱好,带着侍从在海边观海景听涛声,兴致高时还会驾起小船到水深的地方钓鱼。一天,章高元在深水处钓鱼,突然一阵大浪袭来,小船顿时翻了个底朝天,章高元和侍从都翻进了水中,幸好岸上士兵营救及时。

当天晚上,章高元做了一个梦,梦见他在海中钓鱼时,船头有红光在闪,36对身穿红衣绿裙的俊俏仙女面对面排成两行,从深水中一直排到了海边礁石旁。接着,三十六对仙女的手臂一齐平伸出来握在一起,托着一匹又宽又长的绿绸子,搭起一道绸桥。

一个身穿绿衣的仙童一手扶着他的一只胳膊,一手擎着一把金光闪闪的阳伞,把他接到绸桥上,一步三颠地扶他上岸。章高元醒来后,立刻叫部下把画师请来,并把所梦的景象添油加醋说出来,让画师画一张海桥图。

画师听罢,用了不到半天的工夫将海桥图画好,他把36对一字排开的两行仙女改成36对排列成两行的圆木桥桩,把绿色的宽长绸子改为涂上绿漆的桥板,把36对仙女的脖颈和头改为36对圆圆顶、齐腰高、涂红漆的栏杆。章高元看了海桥图之后,十分满意,立刻命人在海边日夜加班修起桥来。

扩展资料:主要特点为:飞阁回澜“回澜阁”匾额上的3个字最初是由原青岛市市长沈鸿烈题写的,这个匾额在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期间被掠往日本,放在日本东京陆军博物馆内展出,以显示其侵华战争的“功绩”。当前“回澜阁”三字为著名书法家舒同所写。

此阁为二层八角凉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覆盖。 24根红漆柱子支撑,阁心有螺旋形楼梯,楼上四周为玻璃窗,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画”之说。

我们可以凭窗眺望,全方位地看到美丽的青岛湾和周围的各个景点以及著名建筑。栈桥桥长由350M增长至约440M,桥面全部以水泥铺面,桥身增加排水系统。

延伸部分增加两排间隔约2M直径约20CM的铸铁气孔,每逢大潮,海水拍击桥墩的浪花可由气孔直上桥面。桥的南侧尽头增建半圆形挡浪堤,堤内建中国传统样式的两层飞檐八角亭一座,名"回澜阁"阁顶覆兰色琉璃瓦,周围设24根圆形立柱。

阁内为圆形厅堂,中间有34级台阶盘旋而上。登二层,向北可观青岛街市的红瓦绿树,向南可望胶州海湾的碧海蓝天,1936年,由市会同专家市民共同评选的“青岛十景”中,以栈桥为主景的“飞阁回澜”成为其中的第一景。

自回澜阁建成至今,青岛栈桥虽也经厉过多次维修,但其风貌基本未改。“烟水苍茫月色迷,渔舟晚泊栈桥西,乘凉每至黄昏后,人倚栏杆水拍堤”,这首刊载于1933年“青岛指南”中的诗句正是青岛栈桥的真实写照。

青岛栈桥由一个初衷为清军出于军事用途而建造的军事设施,转变成为了具有标志性的青岛胜景。这座连接着陆与海的“桥”,伴随着岛城百余载岁月沧桑,更连接着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岛栈桥。

栈桥是青岛的象征,到青岛来的游客如果没有去看一看栈桥,那就等于没来青岛。

栈桥位于游人如织的中山路南端,桥身从海岸探入弯月般的青岛湾深处,桥尽头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翘角重檐建筑端庄地安坐于碧波之上,在海岸周边众多欧式建筑衬托下,尤显别致。栈桥全长440米,宽8米,钢混结构。桥南端筑半圆形防波堤,堤内建有民族形式的两蹭八角楼,名"回澜阁",游人伫立阁旁,欣赏层层巨浪涌来,"飞阁回澜"被誉为"青岛十景"之一。桥北沿岸,辟为"栈桥公园",园内花木扶疏,青松碧草,并设有石椅供游人憩坐,观赏海天景色。桥西侧立有华灯,入夜如株株玉兰盛开。

栈桥可以说是与青岛同龄的建筑,当年清朝的钦差大臣李鸿章要到青岛(当时称胶澳)来巡视,按李鸿章的级别他应当坐大型官船,但当时的青岛只是一个小渔村,根本没有停靠大型官船的能力,所以就临时修了一个港口,后来几经翻修,并一直使用。这就是栈桥的原形。解放后,在胶州湾修建了大型深水良港(现在是亚洲最大的货柜码头),栈桥失去了做为港口的使用价值,几经改建后,变成了现在的模样,现在栈桥的桥头的回澜阁是一个小型的展览馆,经常举办一些美术、摄影及其它艺术展览。桥身供游人参观并停靠旅游船,由此乘船可看海上青岛。

栈桥距青岛火车站仅0.5公里,交通便利,并通有2、5路电车和6、8、25、26等路公交车。

青岛是中国一座具有强烈欧洲风格的沿海城市,这座前德国殖民地城市,曾经是德国在华的主要海军基地。

由于青岛优越的地理位置,因此青岛很早便被选作海军基地。1885年,清延成立海军衙门,派人赴山东、河北等各海口实地勘察,选择良港建立海军基地,刘含芳等到过胶州湾,清延驻德国公使许景澄等提出在胶州湾建设海军基地的建议。

1891年5月,北洋大臣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后,与山东巡抚张曜南下到胶州湾视察,经实地勘察,深感胶州湾位置重要,遂联名上奏朝廷,建议在此建造炮台,驻军设防。6月14日,光绪皇帝正式批准了胶州湾设防。随后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率部4个营2000余人移驻胶澳。章高元部进驻胶澳后,修炮台、辟道路、建军营,筑造了前海大量清廷军队的移防和相关设施的建设,青岛口逐步繁荣,形成了一设防的滨海市镇。

青岛旅游彩虹楼梯,青岛旅游彩虹楼梯在哪

为了方便运输补给,章高元在青岛建造栈桥。栈桥全长440米,宽8米,是青岛地标之一,在20世纪30年代,栈桥曾被誉为青岛十景之首。栈桥原本是码头,当时共建造两座码头。该码头原称谓很多,有海军栈桥、前海栈桥、南海栈桥、李鸿章栈桥、大码头等,长200米,宽10米。另一座位于总兵衙门前方的“衙门桥”,长100米,宽6米,亦称「蜗牛桥」。两座码头都是中国工程师自己设计的,也是青岛港最早的码头建设。栈桥是当时惟一的一条海上「军火供给线」,也就是说,谁控制了栈桥,谁就控制了胶州湾。

青岛是中国一座具有强烈欧洲风格的沿海城市,这座前德国殖民地城市,曾经是德国在华的主要海军基地。

由于青岛优越的地理位置,因此青岛很早便被选作海军基地。1885年,清延成立海军衙门,派人赴山东、河北等各海口实地勘察,选择良港建立海军基地,刘含芳等到过胶州湾,清延驻德国公使许景澄等提出在胶州湾建设海军基地的建议。

1891年5月,北洋大臣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后,与山东巡抚张曜南下到胶州湾视察,经实地勘察,深感胶州湾位置重要,遂联名上奏朝廷,建议在此建造炮台,驻军设防。6月14日,光绪皇帝正式批准了胶州湾设防。随后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率部4个营2000余人移驻胶澳。章高元部进驻胶澳后,修炮台、辟道路、建军营,筑造了前海大量清廷军队的移防和相关设施的建设,青岛口逐步繁荣,形成了一设防的滨海市镇。

为了方便运输补给,章高元在青岛建造栈桥。栈桥全长440米,宽8米,是青岛地标之一,在20世纪30年代,栈桥曾被誉为青岛十景之首。栈桥原本是码头,当时共建造两座码头。该码头原称谓很多,有海军栈桥、前海栈桥、南海栈桥、李鸿章栈桥、大码头等,长200米,宽10米。另一座位于总兵衙门前方的“衙门桥”,长100米,宽6米,亦称「蜗牛桥」。两座码头都是中国工程师自己设计的,也是青岛港最早的码头建设。栈桥是当时惟一的一条海上「军火供给线」,也就是说,谁控制了栈桥,谁就控制了胶州湾。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青岛旅游B本文地址:http://www.pdsd.cn/post/112955.html发布于 2024-06-19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青岛旅游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