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青岛旅游B

青岛旅游服务业发展现状?青岛旅游服务业发展现状调查

青岛旅游B 2024-03-07 2
青岛旅游服务业发展现状?青岛旅游服务业发展现状调查摘要: 本文目录如何评价青岛这座城市的现状以及发展前景威海旅游业发展的怎么样山东贸易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论文一、如何评价青岛这座城市的现状以及发展前景...

本文目录

  1. 如何评价青岛这座城市的现状以及发展前景
  2. 威海旅游业发展的怎么样
  3. 山东贸易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论文

一、如何评价青岛这座城市的现状以及发展前景

1、青岛的现状就是已经自我满足了,未来的前景估计也就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青岛旅游服务业发展现状?青岛旅游服务业发展现状调查

2、2000年以后,青岛不再有像样的品牌,工业和轻工业在2000年后逐渐下降。海尔和海信等领先公司也致力于房地产,其主营业务竞争力也逐渐下降。现在,海尔的主要白色家电已被格力完全超越。这不仅是海尔管理层的责任。以当地为导向使企业获利。但这是政府导向的短期利益。高端服务业也错失了机遇,未能发展。在同级城市中,金融业,信息服务业,文化娱乐业普遍落后。 2015年底,青岛银行在香港上市。 IPO当天,它跌破了发行价。半年后,它仍然处于“中断”状态。从表面上看,投资者对企业的期望似乎不高,但这不是青岛金融业的缩影吗?

3、即使在旅游业中,青岛也落后于厦门等旅游城市,但房价已进入前几名。到目前为止,青岛的发展对于国有企业仍然是主要的角色,民营经济的发展是有限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土地和住房的成本以及融资成本仍然很高。害怕投资者。当然,青岛的发展还具有外部因素,地理位置,国家政策等。每个人都能看到可以找到学术分析,因此我将不做详细介绍。现在,青岛东部的发展正在成熟,增长空间不大,我们只能在此基础上继续优化。青岛的发展还取决于扩大城市框架。凭借其自然的地理优势,青岛的未来发展战略可以集中在西部和北部的发展,想法是扩大胶州湾周围的城市框架。

4、西面是黄岛区和胶南市,北面是即墨市城阳区。在先前的激烈辩论中,是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被正式批准后,是开发高新区(城阳洪岛岛)还是西海岸(黄岛胶南段),其方向逐渐明确,因为资源有限。都明白。此后,青岛开始大胆布局,已经搁置多年的地铁项目也开始投资建设。青岛市计划在“十三五”期间投资3400亿美元建设6条地铁。在东海岸,华润集团和招商局集团投资1000亿元人民币,建设了青岛游轮的母港。华润和世茂均已投资。在西海岸,万达集团已向东方影城投资500亿美元,中铁地产已向中铁博览城投资500亿美元。随着投资的引进,青岛市逐步提出了新区规划。如今,青岛已重现了1990年代的景象,它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并落后于许多同级城市。青岛人陷入了自我欣赏,自我满足,坐在井里看着天空的综合症。

二、威海旅游业发展的怎么样

1、给你发几段采访的话你就知道了吧

2、邵春(原《中国旅游报》总编):威海的资源优势非常明显:千公里海岸线,无论从海滩的质量,还是气候、环境条件,都是中国海岸线的精华所在;湾多、岬角多、沙质好,作为旅游景区可以大做文章;与京津、日韩建立一小时交通圈,处于东北亚中心地带,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3、纵观威海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我们会发现这里的历史与文化项目做得很有特色,山地资源得到了初步开发,营销思路也体现了创新性,“走遍四海,还是威海”的宣传口号就让人印象很深刻。威海要发展旅游业,首先要有准确的定位———这里不是转移站,也不是过渡带,而应该是一个以休闲度假为主的目的地。威海旅游定位应确定三个发展层次,即中国休闲度假的著名品牌城市;东北亚地区休闲度假的中心城市,或者是中心城市之一;国际旅游休闲度假的明星城市。旅游定位与城市定位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认为,威海的城市定位应该是以旅游为主业的海滨生态城市,是不仅宜居,而且宜业、宜游的城市,“旅游立市”应该成为威海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4、在这一目标指引下,威海应按照旅游目的地的要求,架构服务体系和产品支持。城市的框架、功能,服务设施体系的建设,要尽量适应休闲度假旅游的要求,这一点应在规划中体现出来。此外,体量重大的吸引物、规模化的景区群要建立起来,打造辐射能力强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融合全国、全球特色风味的风情街等;要把单一的洗海水澡逐步丰富为邮轮、游艇、沿海游、渔家乐和环海游。为避免同质化的产品近距离不合理竞争,威海各市区应打造独自的卖点,形成旅游风格的多元化。

5、威海旅游的突破口选在哪里?我认为应该选在以温泉为载体的康体健身项目上。温泉是休闲产品的一大亮点,抓休闲抓旅游业是城市产业链中的一个牛鼻子,是城市转型的催化剂,是城市形象的宣传书。温泉开发有三个境界,一是洗身体,二是洗文化,三是洗精神,这就需要对温泉和文化两大资源进行整合。在确定明晰的发展思路的基础上,威海应提升城市营销水平,加强协调、加大投入,高端发力、高端策划,打造东北亚休闲度假中心城市。

6、王衍用(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系主任、教授):在中国很多旅游城市,都着力打造以度假为主,或者是以休闲为主、体验为主的目的地,它的产业的立足点不是景观,而是环境。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发展旅游需要从养眼的角度向养生和养心的角度提升。旅游发展靠什么?一个靠资源,一个靠客量。要把资源观变成环境观,大家就应该对环境展开说明,将大气、水、气温的优势用数据体现出来,将城市的好客度、社会风气和安全,用指标表示出来。

7、一座城市旅游业发展的未来走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规划和决策层的战略。我们做旅游规划,是在评价环境、建设环境、营造环境和优化环境,而不是在建设景观,建设景点,盖房子。旅游是一个产业,是一个创意,所以如果我们老想建景点、盖房子,这个理念一定是错的。我们应按照旅游者的要求来打造城市,第一有文化特色,第二城市配套健全,城市环境优美。青岛旅游价格

8、此外,我们威海要考虑城市外在形象及文化的打造,海洋文化、渔业文化在城市旅游中要体现。要围绕城市建设,第一打造旅游城市中心服务区,建设我们旅游城市的特色,中心城市优先建设好环境,要为市民打造休闲的空间。旅游景区的革命要抛弃风景名胜区的概念,风景名胜很静态,我们要把风景变成环境,要把名胜变成场景,这才是文化旅游需要做的。

9、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旅游产业首先最大的贡献是形象产业,打造区域形象,你不要指望它挣多少钱。威海应把地标性的东西,地脉当中原点、本色的东西,充分利用起来,做好海疆文化、渔家文化、休闲度假文化的结合与对接,形成核心竞争力。

10、严国泰(上海同济大学旅游与文化系主任):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旅游,这两者之间到目前为止,应该属于相辅相成的。在我看来,威海从城市规划的角度上来讲,实际上已经出现了从功能城市向文化城市和休闲城市概念的转移和发展,这一点,在中国的改革开放30年当中,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和珠海、厦门等城市相比,威海有自己的个性特色。这说明威海发展旅游业的总体思路中是注入了文化和环境因素的。

11、海滨地区不仅为城市居民,而且也为旅游者提供了户外游戏场所以及城市休闲体验。如果我们只有海滩没有文化,很难发展高端的旅游产品。所以,我认为威海在发展海滨休闲旅游的同时,还要挖掘威海的文化内涵,比如刘公岛在威海旅游业中的作用和地位。我们应强化刘公岛与城市互动的关系,以刘公岛品牌为起点,延伸到威海的其他景点,而后一一串联起来;强化城市与乡村旅游板块的互动。现在,体验乡村、回归自然是趋势,我们应高度重视乡村田园景观的建设,夯实乡村游的基础。

12、威海的地缘及资源优势决定了这座城市应该坚定不移地发展度假旅游。游客在这里呆上一两天就匆匆忙忙返回,没有真正融入,是不能体验到威海的独特魅力的。我们的观光旅游阶段已经结束了,接下来要做的应该是实现旅游业的升级,强化威海旅游文化内涵,让人多留点时间在这里,使威海能够让人留下来。

13、吴文媛(雅克兰德(香港)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城市型旅游是高端的产业,它应该在中心区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心区必须具备两个特色:公共资源提供的作用足够多、商品必须具有地域特色。然而在威海中心区,唯一的公共资源就是滨海公园;中心区提供的韩国产品也属于低端、基础的旅游消费品,没有特色。这两方面的问题必须加以改进。

14、中心区首位度的强化,需要“金角银边”的支持。我认为应该降低山和海之间,人和海之间,人和人之间的跨越度,因为对旅游城市来说,道路的面积度越低越好,但同时道路的线密度越大越好,因为道路带来的是路边,俗称“金角银边”,这里全都是经济价值最高的区域。

15、中心区首位度的强化,还应该改善中心区的公路脉络。现在城市中心区的脉络不能连续,这种不连续的城市界面、商业界面制约了夜生活和商业生活的繁荣。

青岛旅游服务业发展现状?青岛旅游服务业发展现状调查

16、只有本地人乐在其中,幸福指数很高的区域才可能成为旅游的目的地。因此,我反对为城市建设将人们的生活从海边“赶出去”,人们就应该在离海更近的地方生活,这样可以有越来越多的本地人参与海上运动,才能向旅游者传达一种滨海生活方式。

17、周志辉(深圳锦绣时代景区管理公司总经理):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景区景点只是配套产业,最根本的支撑还是城市特色和服务业。一个城市的特色不是建筑特色,最重要的是本地的自然特色、历史文化特色、民俗文化特色和风情文化特色。

18、我们可以借鉴北欧的旅游经验。相比南欧,北欧没有气候优势,也没有交通优势,它凭什么吸引游客?南欧主打阳光、沙滩和海水,建设以大规模的豪华酒店为主体的度假村。北欧注重的是原生态的自然,强调文化和心灵的回归。它把森林、大海、湖泊作背景,以城市和各种旅游接待乡镇为主体,游客来了之后体会的是北欧的一种幸福生活。此外,北欧的城市规划,处处都有文化、生活、环境、情景的气息。这种旅游项目和自然生态相互尊敬的关系,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19、作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威海的主要卖点,应该是威海这座城市,城市和特色城镇才是威海骨干的产品体系,风景名胜区仅是体系中的补充。因此,威海的旅游开发应该和城镇体系建设、资源保护、优质产业,以及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相结合。

20、真正做一个休闲度假城市,应如何开发?对于老城区,商业的繁荣和文化的复兴应该是重点,新城区的重点是功能的完善、配套的到位和服务的提升。作为一个创业、旅游、居住的三宜城市,整座城市建设的配套标准和服务标准,应该远远高于国家标准。此外,专项度假区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是作为城市的补充,应做到少而精,打造有品位的景区,丰富整个城市旅游产品类型,提升整个区域的档次。青岛旅游景点

21、张人天(深圳创业投资集团公司首席投资顾问、投资总监):威海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要发展度假旅游,首先要弄明白度假旅游是什么。度假游就是让度假者来分享这个城市人民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要有情感互动。

22、有些地方搞旅游景区开发,把居民拆迁走,将风情小镇风干,抽空了当地人的生活态度,变成一个空壳,成了趋同性景观,游客来了也不能有深度的体验。威海的旅游要真正有特色,就要营造出一种文化,迥异于其他地区的地方风情。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应该眼高手低。所谓眼高,是指站在未来,规划今天手上的活,手低就是要针对现实。

23、要把万里长江水烧开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打上一桶烧开。所以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可以利用既有条件,进行开发梳理。像刘公岛这种不可替代的资源,我们可以尊重它的历史,拣起过去那些失落的记忆,融入当地民众的生活方式,把它发展成一个高端度假区。除了度假,还可以吸引游客来此开会、聚会、丰富度假区的内容。

24、此外,还要注重打造城市品牌,传播城市形象。城市品牌应该有垄断性,用简单的话说清楚这个城市是什么,内涵是什么,与其他城市区分开,让城市形象有较高的识别性。同时还要让外地人有办法很便捷地验证甚至可适度地体验,让游客和城市互动起来

25、魏敏(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副教授、度假胜地和著名饭店研究中心主任):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缺少文化的城市旅游就没有了内涵和潜力,失去了发展的可持续性,这就意味着一切旅游项目、产品的开发,都必须以文化为依托。回顾威海旅游业20多年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与同等级的旅游城市相比,威海的发展速度已走在他们前列,尤其在观光旅游方面卓有成效,在全国叫响了“人居”品牌。

26、按照旅游业发展的轨迹,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旅游业便进入了观光旅游为主的发展形态,但当人均GDP水平达到3000美元时,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就由观光旅游开始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因此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必须在发展观光旅游的基础上,逐渐向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转变。发展休闲度假,威海有天然的区位优势,它位于胶东半岛最东端,与青岛、烟台相连,交通便利;山、海、岛群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全国享誉盛名;刘公岛、圣经山、铁槎山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要打造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威海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缺少叫得响的旅游度假胜地,没有功能齐全的酒店和基础配套设施,更重要的是没有旅游产业的大企业、大品牌和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如果有了这些有形的资产,就能在无形中大幅提高威海的社会效益和知名度。

27、我认为,在下步威海打造旅游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要大力拓展旅游产业链条,提升旅游文化产业层次。以人居节为例,可以更多地融入绿化、园林设计等相关文化元素,丰富人居品牌的内涵,拉长产业链条。第三,我认为要实行多部门联动机制,共同促进旅游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千方百计提高普通市民参与打造旅游文化品牌的意识。

28、朱凯(威海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教师):作为一名外地人,我眼中的威海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而且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和刘公岛、圣经山、赤山等文化底蕴丰厚的著名景区,“走遍四海,还是威海”的响亮口号,又使这座城市成为在全国都能叫得响的“人居”城市。

29、但是,这样一座美丽的滨海旅游城市,却有着许多不相称的软环境。以公交车司机为例,标准的“威海话”曾经让无数游客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这在不经意间,会让美丽的威海失色不少。我认为,威海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最重要的就是提升城市的人文素养,可以学习大连市的经验,从细节之处着眼,无论从城市环境的保洁和自然资源的维护方面,都一丝不苟。另外,要注重旅游项目、产品的形象包装,要不断融入新的文化创意,挖掘威海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内涵。威海的各个景区还应结合自身特点,挖掘文化资源。以济南的九顶塔为例,它在景区内加入了民族风情园,举行了一系列少数民族特色的风俗活动,与游客形成互动,增强景区的感染力。对比威海,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刘公岛应充分挖掘那段历史背后的故事,而以民俗文化著称的荣成,也可以将民俗文化通过文化长廊等方式展现出来,有利于将游客更好地融入到民俗文化的氛围中

三、山东贸易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论文

1、国际收支统计分析。根据省外管局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显示,2006年山东省服务贸易总额为58.4亿美元,增长23%。其中出口29.9亿美元,增长34.5%,进口28.5亿美元,增长13.8%。贸易行业主要集中在运输、商业服务领域,分别出口11.9亿美元、15.6亿美元,增长23.3%、45.5%,占39%、52%。今年1-6月,我省服务贸易总额30.1亿美元,增长9%,占全省贸易总额的5%,其中出口14.9亿美元,增长5.85%,进口15.2亿美元,增长13.2%。

2、服务贸易领域商业存在情况分析。截至2006年,全省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服务业项目7680个,实际使用外资83亿美元,占全省实际使用外资比重的12.7%。2006年第三产业实际使用外商直接外资13.3亿美元,占全省的13%,比2005年提高3个百分点,增长65.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3.62个百分点。服务业领域的境外投资项目很少,没作专门统计。今年1-5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4.8亿美元,占全省的11%,增长1.2%。

3、自然人移动统计分析。截至2006年末,我省累计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63亿美元,外派33.7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8.4亿美元。2006年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3.2亿美元,增长33.1%,派出人数4.1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6.95亿美元。今年1-7月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7.86亿美元,增长14.46%。外派人数1.9万人,劳务收入4.07亿美元,增长16.1%。对外设计咨询完成营业额7418万美元。青岛旅游感想

山东是经济大省,但服务业及服务贸易与先进省市相比,差距较大,自身也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

1、服务贸易明显落后于货物贸易发展,占贸易总额的比重偏低。近年来我省货物贸易出口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速度,出口规模居全国第五位。但服务贸易规模小,仅占全省贸易总量的5%,远低于19%的世界平均水平。

2、以传统服务贸易为主,结构不合理。服务贸易优势部门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等比较传统的领域,共占90%,而金融、保险、计算机服务、技术贸易等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很低,发展慢。

3、服务产业发展滞后,发展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不够雄厚。近几年山东服务业有了很大发展,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占的比重逐渐加大,但服务业总量小、比重低、人均服务水平不高、吸纳就业能力偏弱和内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依然存在。2006年我省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230亿美元,增长14.6%,占GDP的比重为32.7%,低于江、浙、沪等省市。结构上看,批零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占46.2%,金融、物流、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仅占19.2%。从服务业投资发展趋势看,“十五”以来服务投资比重呈下降趋势,2001-2005年分别为52.3%、52.1%、38.6%、36.3%、34%,2006年为35.3%,有所回升,仍低于“十五”平均7个百分点,比浙江、江苏、广东分别低18.2个、4.6个、24.2个百分点。

4、服务业改革进展慢,对外开放程度低。服务业市场竞争不充分,市场化程度低,山东除商贸餐饮、房地产外,服务业基本上还是以国有为主,国有资产占70%以上。目前对外开放程度低的领域,基本都集中在服务业,导致服务业的国际化水平难以提高。近年来我省外经贸事业快速发展,利用外资规模迅速扩大,但服务业对外开放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利用外资仍处于初级阶段,总体规模不大,领域不宽,项目水平不高,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领域。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利用外资仅占全省的13.3%,是利用外资的一个薄弱环节。充分反映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发展意识不强,能力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服务业利用外资的相对滞后,已成为繁荣和发展服务业的制约因素,与我省近年来利用外资快速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

三、加快山东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

从战略上高度统一对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利用服务贸易领域扩大开放的相关政策,加强对服务贸易的调研分析,研究促进政策措施,加大服务贸易企业主体的促进工作,加快服务业利用外资步伐,建设服务贸易品牌,打造服务贸易出口基地,积极推动服务业企业走出去,扩大服务业出口,促进服务贸易在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一)明确服务贸易发展思路和发展规划,完善管理体系。把发展服务贸易提高与货物贸易并举的高度,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完善政策促进体系。加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力度,着力发展现代服务贸易,大力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文化旅游、房地产和商业服务,为扩大服务贸易出口奠定产业基础。搞好服务贸易示范区的规划建设,构建服务贸易发展的区位特色布局。完善上下协调畅通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建立部门联系工作机制、重点出口企业联系制度和服务贸易信息统计发布制度。

(二)加大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力度,提高服务贸易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从服务业发展较快的省市看,加快服务对外开放是促进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和突破口。加快金融保险、物流、商贸等新型服务业对外开放。抓住利用外资这一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龙头,突出以服务制造业为主的新型服务业、以业务流程和信息技术服务为主的外包服务、以增强城市功能为主的公用事业服务业和以丰富群众生活为主的旅游文化服务作为服务业利用外资的重点,将大型服务企业集团和服务外包基地作为招商的重要载体,开展专业招商和服务外包招商,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促进服务业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三)多渠道、多形式扩大服务贸易规模。一是培育以企业为主体的服务贸易行业协会,整合企业力量,树立统一形象。二是大力发展服务外包。积极推动服务外包基地和示范园区建设,鼓励跨国公司来我省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充分利用软件外包、咨询服务、基础性研发、增值电讯、现代物流等国际服务外包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机遇,鼓励和支持我省服务企业、科研院所、软件企业等主动承接更多的服务业外包业务。三是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经营具有传统优势的服务项目。四是加强服务贸易的区域合作。充分发挥我省面临日韩的优势,加强区域合作,在承接日韩制造业转移的同时,发展以服务制造业为主的服务业。

(四)实施服务贸易品牌战略和人才战略,加快培育服务贸易龙头企业和服务外包人才。发展优势品牌,打造一批主业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能够发挥龙头骨干带动作用的服务企业和企业集团。以济南、青岛为依托,建立服务外包发展基地。以开发区、软件园区和骨干企业集团等载体为依托,建立服务贸易示范区、软件出口创新基地,使示范区和基地成为服务贸易发展的品牌。高度重视外包人才的培育和引进,把它作为一项基础性的、长期性的、战略性的举措来抓。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引导高校和服务外包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培养服务外包专业基础人才。吸引国内外外包企业及培训机构来我省设立培训基地,形成高、中、初级教育培训体系。特别是注重引进具有一定国外从业经验的高端人才,解决制约我省外包出口的高端人才瓶颈。

(五)制定服务贸易发展政策,完善服务贸易政策促进体系。增强服务贸易工作的政策促进手段,逐步建立包括财政、税收、贸易促进、人才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政策促进体系。青岛旅游照片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青岛旅游B本文地址:http://www.pdsd.cn/post/10059.html发布于 2024-03-07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青岛旅游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