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上海世博会重庆馆介绍
1、2009年11月23日,市世博办揭开世博会重庆馆的“面纱”,首度公开发布其设计方案。世界各地的来宾不仅可以在重庆馆内体验到三峡绮丽风光,还能看到白鹤梁地下水文奇观和胶囊机器人。 [1]
2、据了解,世博会重庆馆的主题为“山地森林城市”,馆场内分为五大板块:“天生重庆”、“人文重庆”、“奇迹重庆”三个展览展示区和新能源4D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高科技演示两个互动体验区。面对重庆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险峭的山峰和“夔门天下雄”的景观。右边的大门外墙上,将镶嵌高清LED大屏,滚动播放三峡风光,左面的透明浮雕则是渝中半岛。在外墙右侧,是古老的城墙和吊脚楼。
3、重庆馆外观造型通过外墙立面岩石的凹凸变化,突显大气磅礴的视觉特征,突出重庆“大山大水”的地域特征和“挺立的城市”形象和精神。
4、“世博会期间,国内省市区将有一周时间作为各自的活动周。”市经信委副主任杨丽琼说,2010年8月12日~8月18日是重庆周,届时,我市将推出巴渝风采等精彩节目,川江号子、铜梁龙等特色表演将献给世界各地的来宾。[1]
5、重庆馆外观造型以“夔门天下雄”和山城险峻山峰的元素抽象变形,通过强调山峰天际线的陡峭和飞升以及外墙立面岩石的凹凸变化,凸显出大气磅礴的视觉特征,突出重庆“大山大水”的地域特征和“挺立的城市”形象和城市精神。其中,馆内立面两条仿真江水灯带与整体山形轮廓显现重庆刚柔相济的城市特征。水体之间的透明浮雕将展现重庆两江环抱、城中山、山中城的地貌特征;而右侧面外观则把展厅内的古老城墙及吊脚楼立面直接延伸出来。
6、重庆展馆内则分为天生重庆、人文重庆、奇迹重庆、新能源4D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高科技演示五大板块。五大板块动静结合、相互呼应,使600多平米的重庆馆体现出这座山水之城鲜明的城市形象和城市精神,展现了重庆人在创造城市美好生活进程中的气魄和睿智。
7、当2010年上海世博会揭幕后,游客走进重庆馆中,天生重庆将为其呈现“两岸三峡”人文景观实体模型浮雕和三峡文物复原工艺品,白鹤梁水下奇观在通道玻璃地台下清晰地展现到人们面前;走进人文重庆,观众可以在以九宫八卦十七门组成的大型场景中观看巴渝市井,在城墙内播放重庆历史影响,观赏老相机幻灯“城市旧影”,感受重庆火锅的麻辣鲜香,通过解放碑复原塑形体验解放碑文化与精神变迁。重庆个人导游
8、在展厅第三部分,“奇迹重庆”通过大型木雕水晶艺术模型展现渝中半岛、江北嘴、化龙桥、弹子石两江四岸未来规划,观众还能体验山地高尔夫虚拟互动等多个项目。在新能源4D体验区内,观众可以通过体验重庆自主创新的新能源摩托车虚拟驾驶,体验“畅通重庆”特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高科技演示互动体验区内,观众可以欣赏到具有巴渝特色的艺术表演以及非物质文化、民风民俗、少数民族风情、地域文化等传统文化艺术演示展演。
9、“此次的主题陈述方案,是专家从数百个方案中确定的。”上海世博会重庆参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一负责人说。何为主题陈述方案?该负责人打了个比方,比如装修房子,首先得确定装修的方案和格调。主题陈述方案,就是上海世博会重庆馆的布展方案,它确定了重庆馆究竟展现什么主题。
10、此次主题方案,是从社会上征集的方案中“海选”出来的。该负责人说,去年年初,市悬赏15万元,面向社会各界有奖征集主题陈述方案。“我们总共收到了数百个方案。”该负责人介绍,最后经过专家的层层筛选,近日重庆馆的主题才确定为“山地森林重庆”。
11、上海世博会重庆馆主题为“山地森林城市”,将突出演绎重庆“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山即是城,城即是山”的城市特点和发展模式,反映重庆在城市发展变迁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诠释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12、世界很多城市都有山地,也有树木,但没有一个城市能和重庆相比。巴基斯坦有山地城市,但没有森林;瑞士有山地也有森林,但城市规模不大。重庆城市建在山川丘陵与蜿蜒河流交汇一体的地方,历经千年。并且在不适合居住的地方,重庆人民安居乐业,并以重庆为自豪。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就是区别于其他城市最显著的地方。在世界上,重庆是最大的“山地森林城市”,这是重庆的“唯一性”。
13、森林一直被视为“生命的载体”,因此,在“山地森林重庆”主题中的森林,其实有三层含义。一是树木,二是代表生态,三是社会和谐。
14、将重庆定为“森林重庆”,也是“和谐重庆”。因此,重庆馆要展示的除了重庆的地理特点、生态环境之外,还将展示重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
15、在设计上,可以围绕“3个足迹”,来解析“山地森林重庆”。一是生态足迹,主要从地质起源入手,以地貌特征展现重庆独具特色之处,以西南枢纽的区位发展展现重庆发展的地理优势,以3000年城市发展历史展现森林城市的形成过程。二是社会足迹,以巴文化、丰都鬼文化、巫山巫文化等故事展现重庆文化底蕴,以陪都文化及抗战遗迹展现重庆人文精神,以重庆大剧院、三峡博物馆展现新重庆文化。三是城市足迹。从构建森林宜居城市的角度,以主城两江四岸为核心的城市群展现山地森林城市体系,以老工业基地展现重庆城市经济发展史,以面向未来的新兴产业展现重庆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以森林宜居城市展现人居环境。
16、重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通过这个主题的展示,在上海世博会上,我们将以用世界能听懂的语言,告诉世界。
17、板上海世博会重庆馆效果图块一:“天生重庆”
18、进入馆内,首先进入“天生重庆”板块。通道设玻璃地板,玻璃地台下将利用地面仿真水纹玻系统,清晰地展示白鹤梁地下水文奇观。走过白鹤梁景观,看到的是三峡人文景观实体模型浮雕和三峡文物复原工艺品。在飘落的巫山红叶中,绮丽的三峡美景可尽收眼底。
19、②新能源4D体验区:骑摩托畅游“畅通重庆”
20、在入口右方的新能源4D体验区,我市将推出由建设集团设计的新能源摩托车,结合多媒体技术展示大河航道、大桥、公路、轨道交通网、空中索道等。届时,观众可登上展厅摆放的新能源摩托车,进行虚拟驾驶,在风驰电掣中体验“畅通重庆”。此外,还可通过太阳能光幅面板和新能源交通充电站,体验新能源理念及发展前景。
21、③人文重庆:边看夜景边“烫火锅”
22、除了看风景,来宾还可在馆内边看夜景边“吃美食”,体验“烫火锅”的欢畅淋漓。走进“人文重庆”区域后,来宾可以在九宫八卦十七门组成的大型场景中,观看巴渝市井,因为城墙内的显示屏上将播放城乡统筹写真画面、山城夜景写真画面,来宾还可通过复原塑型了解解放碑的变迁。在该区域,来宾还可以感受重庆火锅的麻辣鲜香,通过设立的“天下第一锅”塑型电子火锅感应系统,用电子触摸屏点菜模拟“烫火锅”,可以看到沸腾的火锅汤料“煮熟”自己所点的美食。
23、山坡上,阳光下,轻松挥一杆,高尔夫球将呈现出完美的抛物线。进入展厅的第三部分“奇迹重庆”后,参观者可体验山地高尔夫虚拟互动等多个项目。在这里,大型木雕水晶艺术模型将展现渝中半岛、江北嘴、化龙桥、弹子石两江四岸的未来规划,同时推出“五个重庆”建设的写真画面。
24、⑤“非遗”及高科技演示区:胶囊机器人进肚查病
25、在重庆馆出口附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高科技演示区,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具有巴渝特色的艺术表演,还能看到胶囊机器人等高科技产品。据悉,胶囊机器人是一粒白色胶囊,头上几颗小灯闪闪发光,胶囊被吞进肚子后,能拍5万张图片,从各个角度拍下人体内的细微病变;胶囊机器人还能像快递员一样,把药物运送到人体内指定的部位。工艺美术大师则将现场传授剪纸、版画、糖人、绣花等技艺,有兴趣者还可现场学艺。
二、重庆周公馆需要门票吗
周公馆位于重庆渝中区,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周恩来曾经在这里工作和生活,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端午小长假就快要到了,在重庆旅游区周公馆需要门票吗?
位于曾家岩50号的周公馆,便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的主要办公点之一。而毗邻周公馆的桂园,更是见证了“双十协定”的签署导游讲重庆。
周公馆本是重庆地方人士赵少龙的宅院,建筑面积882平方米。1938年冬,中共代表团由武汉迁移重庆后,为便于工作,周恩来同志以个人名义租赁这幢房子,作为中共中央南方局在市内的主要办公地点,中共中央南方局军事组、文化组、妇女组、外事组和党派组均设在此。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全天候开放(9:00—19:00),18:30停止入场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50号
免费,但需要提前网上预约门票。
预约方式:搜索关注“红岩联线”微信公众号,进入“公共服务”“景区预约”“个人游客预约”进行实名预约。
用谷歌浏览器登录官网——“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然后进入“网上预约”“团队预约入口”“团队注册”待注册审核通过后,进行实名预约。
漫步中山四路,整洁而静谧的林荫道旁,处处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也时常可以看到外地游客慕名观光。道路的尽头,有一片难得的开阔广场,广场中央伫立着一尊周恩来总理的铜像。
周总理铜像站立的地方,是曾家岩。曾家岩,不仅是一处地名,更承载着内涵丰富的红色记忆。位于曾家岩50号的周公馆,便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的主要办公点之一。而毗邻周公馆的桂园,更是见证了“双十协定”的签署。
周公馆本是重庆地方人士赵少龙的宅院,建筑面积882平方米。1938年冬,中共代表团由武汉迁移重庆后,为便于工作,周恩来同志以个人名义租赁这幢房子,作为中共中央南方局在市内的主要办公地点,中共中央南方局军事组、文化组、妇女组、外事组和党派组均设在此。
周公馆面积不大,但陈设简洁、布局精巧。左侧一楼是周恩来的办公室兼卧室,十几平方米大小,一张办公桌椅、一张床、一台老式风扇、两三件旧式家具,非常简单。
环顾房间,墙上有一组周恩来夫妇的照片,其中一幅是周恩来的工作照,另一张是纪念结婚15周年的留影。照片中的周总理和邓颖超面带微笑,这样的笑容感染了在艰苦环境中工作的每一个人。
馆内还有两组照片:“雾季公演”和“香港大营救”,真实记录了我党领导的两次重要文化运动,也揭示了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重要工作之一——团结国统区进步文化人士,深入开展抗日文化运动。
距离周公馆几百米的桂园,则是曾家岩红色记忆的另一处重要构成。1945年10月10日下午6时,国共两党代表在桂园签署了《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即著名的“双十协定”。
桂园本是张治中将军的住宅,占地面积700平方米。他在1939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一处主任,租下这里后亲手种下桂花树,小院便被命名为桂园。
一楼左侧是会客厅,在右侧餐厅里,毛泽东、周恩来同志曾宴请过各国驻华团体负责人和中外各界友好人士。二楼是毛泽东、周恩来同志办公和休息的地方,这里陈列着重庆谈判期间的活动照片,以及《新华日报》《解放日报》在当时的有关报道??让前来参观的市民、游客铭记历史、启迪未来。
乘坐轨道交通2号线至曾家岩站下车,C口出步行可达。
乘坐480路区间、553路至下曾家岩站下车
乘坐145路、152路、181路、262路、322路、338路、421路、829路、881路至大礼堂站下车
三、重庆历年大事
【巴楚之战】春秋战国时期,巴族主要活动在川东、鄂西、陕西汉中一带,东到鱼复,西至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与楚、蜀、秦为邻。随着巴国强大,巴楚交恶,数相攻伐。公元前689年,巴、楚激战于那处(今湖北荆门县东南),双方相持数月,巴人不敌而归。巴楚之战时断时续,几乎贯穿整个巴史。巴置捍关、阳关、沔关以拒楚。但巴在楚强大攻势之下,三关尽失并节节败退,最终被楚占领了首都枳(今涪陵),巴人只得向阆中一带退却。�重庆导游补贴
【张仪筑江州城】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张仪入蜀灭巴之后,屯兵江州,筑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是为史载重庆建城之始。两汉时,江州城扩展到嘉陵江北岸,称北府城。江州城、北府城的确切位置和规模有待考证。�
【李严扩建江州城】蜀汉后主刘禅建兴四年(226),都护李严移驻江州,扩建江州城。扩建之后,江州城南临长江,北达今校场口一带,西抵今大梁子一带,城周约16里。李严还规划凿穿后山(今鹅项岭),汇长江、嘉陵江之水,使江州以江为池,以崖为墙,成为江中之洲,未遂。此城建成后,巴郡治所迁此,北府城废弃。�
【彭大雅拓修重庆城】南宋末年,蒙古军攻破成都,宋军退守重庆,彭大雅出任重庆知府。为防御之需,彭大雅竭尽全力拓修重庆城,向北扩至嘉陵江边,向西扩至今临江门、通远门一线,范围大致比李严扩建的江州城扩大了两倍,奠定了此后直至明清重庆古城的大致格局。�
【钓鱼城之战】南宋宝六年(1258),蒙古发动大规模灭宋战争。四月,蒙哥大汗所率蒙古军分三路侵蜀,蒙哥亲率蒙古军4万,由陇州(今陕西省陇县)入大散关,进至汉中;十月,自利州渡嘉陵江攻苦竹隘(今四川省剑阁县北,隆庆府治)等城寨。数月中,蒙古军攻占了龙、剑、阆、蓬、巴、达、果、渠、长宁、大安(良)诸城。加上蒙古军原先占领的川北、川西州县在内,川蜀之地约2/3已归蒙军,所未归附者,重庆府沿江以下数十州而已。合州钓鱼城守将王坚在二冉(冉、冉璞)创筑钓鱼城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对钓鱼城的防御,使钓鱼城成为一座兵粮实足的军事重镇。蒙哥派南宋降将蒲国宝到钓鱼城招降,为王坚拒绝,并将蒙使在城内阅武场处死,明确表示了合州军民坚决抗击蒙古的决心。开庆元年(1259)正月,蒙哥决意攻取钓鱼城,首先切断了钓鱼城与外界的联系。二月初至三月底,蒙哥亲临前线,指挥蒙军主力进攻钓鱼城,均被宋军击退,蒙军只得将城团团围住,企图迫使守城宋军投降。但钓鱼城军民在王坚的统率下顽强抵抗蒙军的不断进攻。四月,接连出现20天的大雷雨,攻城暂停。下旬蒙军曾一度攻入外城,但终被宋军打退。五月,钓鱼城军民在王坚的统帅下负险固守,斗志高昂,不时利用夜间开城突击,袭扰蒙军,使蒙军不敢越雷池一步。五月下旬,宋朝新任四川制置副使吕文德率舟师溯江而上,乘顺风攻破涪州蔺市浮桥,冲破夹江之营长达数十里的蒙军封锁,进入重庆。随后,又率船队沿嘉陵江北上进援钓鱼城。吕文德援军虽于城南受阻,但极大地提高了钓鱼城军民的士气。钓鱼城军民在外援断绝多时的情况下,顶住了蒙哥多次亲自督战的轮番进攻。六月五日,蒙将汪德臣率突击队乘夜攻入钓鱼城外城,王坚、张珏率宋军与蒙军激战至天明。汪德臣喊话招降,王坚下令发炮石还击,摧毁蒙军攻城云梯,后继的蒙军为炮石封锁不能前进,汪德臣也中石负伤。王坚率军民出城追击。蒙军在大雨中败退,汪德臣回到营中,不久即因伤重死去。蒙哥接连损兵折将,气急败坏,仍强攻不舍。七月初,又亲至钓鱼城下督战,为炮风震伤。至此,蒙哥方承认合州战役的失败,自己也终因伤重而死。钓鱼城之战的胜利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战局,推迟了南宋王朝的灭亡。�
【大夏国的建立】明玉珍(1331~1366),因崇信明教改姓"明",湖广行省随州(今湖北省随州市)人。素有大志,善于骑射。在其家乡招集乡兵1000余人,结寨自保,被众人推举为屯长。元至正十一年(1351),徐寿辉、彭莹玉领导的红巾军占领蕲州(今湖北省浠水县)、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十月,徐称帝,国号宋,建元治平。次年,徐寿辉派人招请明玉珍参加了红巾军,授予统兵征虏大元帅,隶属倪文俊部。至正十五年(1355)倪文俊部攻占沔阳,命明玉珍镇守沔阳。明玉珍得知镇守重庆的元朝部将矛盾重重,重庆城无强兵厚贮,决定率兵西上。至正十七年(1357),明玉珍奉命西征,四月攻占重庆,重庆父老夹道欢迎起义军入城,附近州县纷纷向起义军投降。随后,明玉珍出兵川南,先后攻下泸州(今四川省泸州市)和叙南(今四川省宜宾市)等地,初步巩固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川东南地区。正当明玉珍进军四川之时,西系红巾军发生了分裂,陈友谅诛杀倪文俊、徐寿辉,自称汉王,并要明玉珍撤出四川。明玉珍一面加强三峡防守,断绝与陈友谅的往来,一面剿除四川元军,确立对四川大部分地区的统治。至正二十一年(1361)七月,明玉珍在重庆称陇蜀王,仍奉"宋"为国号。至正二十三年(1363)正月,在重庆称皇帝,国号"夏",改元"天统",以重庆为国都,正式建立了大夏政权。历时9年,明洪武四年(1371)被朱元璋所灭。�
【张献忠攻占重庆】明崇祯十七年(1644),大西军首领张献忠率军第三次入川,正月破夔门,二月攻万县,后因长江水涨,屯兵忠州葫芦坝。五月,号称40万大军从忠州溯江西上,步兵行左岸,骑兵行右岸,水军行江中押粮,前后40里。六月初攻下涪州城,二十二日攻占重庆。�
【重庆建立书院】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江津知县冯忠创办了五举书院,这是重庆地区最先出现的书院。南宋至明,官方多设府学、州学、县学,书院也有一定发展。到了清代,官学衰败,书院有较快发展,当时较著名的有东川书院、字水书院、渝郡书院、璧江书院、巴川书院、聚奎书院等。�
【重庆建立会馆】重庆是西南进出口货物的集散地,清代以后,各省商人聚集日渐增多,各按籍贯在重庆分别建立会馆。从乾隆年间至光绪十七年(1891),重庆建有八大会馆,即南华宫(广东)、列圣宫(浙江)、天上宫(福建)、禹王宫(湖广)、万寿宫(江西)、江南馆(江南)、三元庙(陕西)、山西馆(山西)。光绪十八年(1892),云南、贵州来渝商人亦建立了会馆性质的"云贵公所"。各会馆设首事一人,主持馆务。其职责是维护本省商人权益,参与地方有关各项活动。�
【重庆开埠】清光绪十六年(1890)三月三十一日,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重庆开为商埠。次年三月一日,重庆海关成立,英人霍伯森担任重庆海关税务司的职务,掌握海关行政和征收关税的大权并兼管港口事务。各国在重庆纷纷设立领事馆,开辟租界,建立"国中之国"。重庆开埠以后,川江航运逐渐被外人控制。随着川江航运权的丧失,西方列强在重庆开设洋行、公司,建立工厂,开采矿山,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使重庆及其影响的地区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新式学堂兴起】19世纪末,仿欧美日的新式学堂在重庆开始创办。清光绪十七年(1891),美国基督教传教士创办了"私立求精学堂"。次年,川东道守创办了"洋务学堂"。此后,重庆知府于光绪三十年(1904)创办官立重庆府中学堂。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又相继创办了川东师范学堂、重庆公立法政专门学校。至清末重庆各类学堂已初具规模。既有大学堂,又有大量的中小学堂,还有实业学堂、幼稚园,以及专门为贫苦子弟设立的半日制学堂,全市各类学堂多达1200余所。�
【创办钱庄、银行】光绪二十二年(1896),重庆最早创办的钱庄同生福钱庄开业,以后一直为重庆四大钱庄之一。民国3年(1914),重庆富商杨文光及其族人创办的第一家私营银行聚兴城银行开业,额定资本100万银元。到1948年,该行在全国共有分支机构32处,其中分行8个,支行4个,办事处20个。�
【近代工业出现】1891年,川商卢干臣等人自日本迁回森昌泰自来火厂(即火柴厂),这是重庆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随后又出现了民族资本办的蒸气机械缫丝厂、棉织厂、玻璃厂、机制纸厂、仪器公司、制药厂、电厂、矿业开发等一批近代工业企业。特别是1907年独川电灯公司及天府煤矿等基础工业的出现,给重庆近代工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到1933年,全市已有近代工业及手工业工场415家,使重庆成为中国西部最早的工业城市。�
【日本开设王家沱租界】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不久,日本就趁势向清政府提出了在重庆设立租界的要求。经过几年的反复交涉,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八月十二日,日本驻重庆领事山崎桂和清政府川东道台宝�NB148�在重庆正式签订了《重庆日本商民专界约书》,日本获得了在重庆开设租界的特权。《约书》共22条,主要内容有:中国准许日本在重庆府城朝天门外南岸王家沱设立专管租界;租界内商民之事由日本领事馆专管;租契30年更换一次,可以连续永远租用,不得限制。日本取得王家沱租界以后,迅速将它变成了一个"四川内地的小日本国",先后开办了有邻公司、大阪洋行、又新丝厂、武林洋行、日清公司,大批日本军舰、商轮停泊在王家沱江面。�
【重庆响应五四运动】民国8年(1919)北京爆发五四运动后,在重庆掀起了以重庆青年学生为主体、工商各界迅速响应的声援北京反帝爱国运动的斗争。是年5月12日,重庆《国民公报》首次批露五四运动的消息,重庆各界以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为先导随即奋起响应,市内纷纷罢课、罢工、罢市,游行示威,发表宣言、通电等,先后建立"川东学生救国团"(后更名为"川东学生联合会")、"川东女子救国会"、"国民外交后援会"等反帝联合爱国团体。6月3日,在川东学生救国团组织下,全市20所中小学校学生2000余人,响应北京学生的罢课宣言,举行游行警告大会,强烈要求还我青岛、惩办国贼、取消密约、抵制日货、速息内争、一致对外,并到川东道尹公署和重庆镇守使署请愿,向全国发出通电。重庆商界、学界联合组成重庆商学联合会,统一领导抵制日货3年。�
【三三一惨案】民国16年(1927)3月24日,南京市民集会庆祝北伐军占领南京,美、英帝国主义者借口保护侨民,调集军舰炮击南京城,打死打伤2000余人。消息传到重庆,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决定由"重庆工农商学兵反英大同盟"发起,联络重庆市工、农、商、学、妇等协会,于3月31日在打枪坝召开反英示威大会,抗议美英暴行。3月29日,刘湘召集其主要将领和亲信密商、策划镇压行动。负责会场行动的刘部师长王陵基、蓝文彬也召集参与行动人员,具体安排屠杀计划。3月31日,"重庆各界反对英帝炮击南京市民大会"在打枪坝隆重召开,党团地委主要负责人和各界群众约2万余人参加。11时,会议刚开始,预伏的军警特务即从会场内外开枪,或挥刀抡棒,进行血腥镇压。会场内血肉横飞,尸体遍地。大会主席团主席漆南薰、左派将领陈达三惨遭杀害。大屠杀持续到下午2点,据红十字会收尸统计,当场因枪杀、刀劈、棒击、践踏、跳墙致死者137人,受伤者上千人。同时,军阀、团阀又组织流氓暴徒,捣毁公开的左派机关、团体、学校,并在全市张贴布告,声称这次惨案系"工学冲突"所致。4月1日,侥幸脱险的地委组织委员冉钧外出工作时,遭军阀便衣队暗杀。地委书记杨公脱险后召集会议,布置善后,指定任白戈、廖正圣为临时党团负责人。4月4日,杨公被捕,6日,被敌人割舌、剜目、断手,身中3枪壮烈牺牲于浮图关。�
【重庆建市】1927年,重庆商务督办公署改组为市政厅。1929年2月,国民政府正式批准设立重庆市,市政厅改为市政府,潘文华出任首任市长。潘文华在担任重庆商务督办公署督办和重庆市长期间,把通远外门到上清寺一带开辟为新市区,使重庆城区面积扩大了一倍,修建了连接新老市区的南区、中区、北区三条主干道,并成立自来水公司,修建大溪沟发电厂,收回了王家沱日本租界。�
【创办大学】民国18年(1929),重庆正式成立市政府后,加强了教育工作,于当年10月创办重庆大学。以后又创办了美术专科学校、四川乡村建设学院等。抗日战争时期,有中央大学、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一批著名大学迁渝,同时又新办了一大批私立大专院校,当时重庆的高等学校多达54所。现重庆的大专院校主要集中在沙坪坝区和北碚区。�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0月30日,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31日,国民政府电告前线将士,"政府决定迁都重庆,继续抗战,以争取最后胜利。"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正式宣布迁都重庆,以重庆为战时首都。1939年改重庆为直辖市,1940年定为"陪都",并扩大市区范围为164平方公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1月21日,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在重庆成立,负责指挥中国、越南、缅甸、马来西亚等国的同盟军作战。抗战期间,苏、美、英、法等30多个国家在重庆设有大使馆,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外事机构,并建立反法西斯战争的各种国际性组织和中外文化协会。云集重庆的世界名人、各国外交官等有3000人,使重庆成为有国际影响的重要城市。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沿海及长江中下游有245家工厂及大批商业、金融、文教、科研机构迁渝,加上战时需要新建的大批工商企业及科教文卫单位,使重庆由一个地区性中等城市一跃而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信息中心。经济实力成百倍增长,工业企业增至1690家,商业公司、商店2�7万多家,银行67家,钱庄、银号、信托公司24家,人口增至120万人。�
【五三、五四大轰炸】民国28年(1939)5月3、4两日,日本空军突袭轰炸重庆。5月3日,36架日机于中午1时17分侵入重庆,沿长江北岸呼啸俯冲,向市区狂掷燃烧弹和炸弹,市区27条主要街道有19条被炸。5月4日,27架日机再次空袭重庆,对都邮街、夫子池、七星岗、小梁子一带狂轰滥炸。两次轰炸中重庆市区总计被毁房屋2000余栋,市民死伤2000余人,财产损失无法估算,全市37家私营银行有14家毁于弹火,单是都邮街一带被毁的绸缎布庄就有15家。�
【重庆谈判】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国共两党面临和平组建联合政府或进行全面内战的重大抉择。13天后,应蒋介石3次电请"共商国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在张治中的陪同下,由延安飞往重庆与国民党谈判。8月28日到达。当晚,毛泽东与周恩来、王若飞赴歌乐山林园出席蒋介石的欢迎宴会,美国大使赫尔利以及张群、邵力子、陈诚、张治中、蒋经国应邀作陪。接着,毛泽东与蒋介石进行了长达43天共9次直接谈判。在此期间,毛泽东广泛地接触了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会见了宋庆龄、沈钧儒、张澜、冯玉祥等,还在桂园设宴招待各国援华团体代表和国际朋友。蒋介石面临全国人民要求和平的形势,加之在谈判期间调动军队进攻解放军惨遭失败,最后于10月10日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表示要结束"训政",承认各党派平等合法地位,释放政治犯,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避免内战,建设独立富强的新中国。《双十协定》并未得到遵守,全面内战很快爆发。�
【校场口事件】民国35年(1946)1月,国民党迫于和平民主力量的压力,召开了有各党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有利于和平民主的决议,于31日闭幕。2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陪都各界协进会"等23个团体联合发起在校场口广场举行"陪都各界庆祝政协成功大会",参加大会群众近万人。国民党重庆市党部布置特务暴徒捣毁会场,制造了"校场口事件"。大会主席团的郭沫若、马寅初、李公朴、施复亮和新闻记者、劳协会员60余人被暴徒打伤,经到会群众奋力抢救,始得脱险。事件发生后,中共代表团和政协参加单位代表联名向蒋介石提出抗议,《新华日报》和重庆进步文艺界连续发表评论和文章进行抗议和揭露。学生、工人和各界团体分别组成"二一○血案后援会",慰问受伤人士,发表声明抗议特务暴行。�
【一一二七惨案】从民国28年(1939)起,军统局在歌乐山下一带强行占地设立特务机关,1943年军统局又与美国海军驻华机构联合组成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简称"中美合作所"),把歌乐山下数十里划为"特区"。"中美合作所"在从事对日作战情报工作的同时,为军统局训练装备了大批特务。抗战胜利后,合作所活动结束,将所有装备移交军统局,并在此设立了大小监狱20多个,其中最为罪恶昭彰的是白公馆、渣滓洞监狱,前后关押政治犯数百人。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覆灭。解放大军继续进逼重庆,蒋介石被迫决定由重庆撤退。根据蒋介石的直接命令,国民党特务从9月即开始分批屠杀狱中革命志士。9月6日,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及秘书宋绮云等6人被杀害于松林坡。10月28日,陈然、王朴、成善谋等10人被杀害于大坪剧场。11月14日,蒋介石与毛人凤由台湾飞抵重庆,由毛人凤主持会议,执行蒋介石交代的大屠杀、潜伏、游击、破坏四大任务。当日,江竹筠、李青林、齐亮等30人被枪杀于"中美合作所"电台岚垭。11月27日,国民党反动派在仓皇逃跑前,对囚禁在白公馆、渣滓洞等监狱的革命者进行了疯狂的大屠杀,许晓轩、谭沈明、刘国志等近200人被杀害,还纵火焚烧了渣滓洞男牢房,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一一二七"惨案。11月29日,城区"新世界"临时看守所中的32人亦被押至松林坡杀害。前后被杀害的共300多人,仅有35人脱险幸存。�
【重庆市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重庆。12月1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成立。�
【重庆"三线"建设】1965年,中央决定在全国开展以战备为目的的大规模"三线建设"。重庆作为建设的重点,迁建、新建了200多项大中型骨干企业和科研单位。这些新增的企事业单位除少数是兵工厂外,大部分是与战备有关的原材料工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仪器仪表等工业。西南铝加工厂、四川重型汽车厂、重庆造船厂、四川仪表总厂等,都是在"三线"建设中建成的。"三线"建设是继抗日战争时期沿海工业大内迁后的又一次大迁建,客观上对增强重庆工业经济实力起了促进作用,使重庆工业固定资产原值一跃而居当时全国第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