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重庆旅游景点导游词
作为一名乐于助人的导游,通常会被要求编写导游词,导游词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涉及的知识十分广泛。那么什么样的导游词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重庆旅游景点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白帝城位于瞿塘峡口北侧的白帝山上,距奉节县城约五公里。白帝山当三峡门户,把渝东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白帝城原名“赤甲城”,西汉居摄三年(公元8年)。大将公孙述见此地易守难攻便加固城池、后以城内井中有白雾升腾,视为‘白龙献瑞’,使自称“白帝”改城名为白帝城。公孙述据蜀称帝12年,后被刘秀所灭。公孙述被灭后蜀人念及他统治巴蜀期间人民生活相对安定,便在山上修白帝庙以示纪念。公元222年,刘备伐吴战败,退守白帝城,遂发生了“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刘备亦死于白帝城永安宫。明朝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四川巡抚林浚认为公孙述称帝属大逆不道,不能享受祭祀,便将公孙述塑像毁掉,改把曾劝阻公孙述称帝的汉将马援和江神、土地,改店名为“三功饲”。明嘉靖十二年,巡抚朱廷立和按察司副使张俭等崇敬三国时代的刘备、诸葛亮,便改为祭祀刘备、诸葛亮,改词名为“义正词”、明嘉靖三十六年,巡抚段锦又在祠中加把张飞、关羽及诸葛瞻、诸葛尚的塑像自此,白帝庙成为祭扫蜀国君臣的祠庙。
白帝城现在建筑有2600多平方米,大门依然书题“白帝庙”、“白帝城”。主体建筑明良殿,庄严雄伟,内塑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塑像;西侧武侯祠内则是诸葛亮、诸葛瞻、诸葛尚祖孙三代塑像、新塑《刘备托孤》泥塑群像和《杜甫行吟》大型瓷画,更为白帝城增添了文化内涵、祠前有六角十二柱“观星亭”,造型具有民族风格,传说是诸葛亮夜视星象的地方、白帝城内收藏的文物书画极为丰富。《诗史堂》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古板木刻像和塑像及部分诗作版本。
书画室”内陈列有周恩来1958年书写的《早发白帝城》和现代名家书画作品。“文物室”内有本地出土文物数百件。明良殿东西两侧碑林内,陈列有各种书画碑刻七十多件,最早有隋代《龙山公墓志碑》,集南(王羲之)北(索靖)两派书法之精华。清康熙皇帝的《六言诗碑》亦很有特色。《凤凰碑》和《竹叶碑》则是别具一格的艺术珍品。白帝城自古为名胜之地,唐宋以来,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武、陆游、范成大等都曾到此游览题咏。留下许多珍贵墨迹。杜甫更在白帝城后草堂河边建有“草堂”,居两年之久。写诗四百多首,是杜甫创作的黄金时代,名篇《秋兴八首》、《古柏行》即写于此时。所以白帝城又有“诗城”的美誉。
李白的那首千古绝唱,妇孺皆知的七绝《早发白帝城》。到此让我们大家一起吟诵:“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长寿湖旅游风景区,我是今天的导游,今天将由我随大家一起游览长寿湖,希望我们有一个愉快的旅程。
长寿湖位于素有“寿星之乡”的重庆市长寿区境内,距重庆主城区二环58公里,距长寿城区18公里,是三峡国际旅游热线黄金水道的重要节点,也是长寿区旅游业发展的龙头景区。整个景区以其“岛湖风光”、“长寿文化”享誉四方,并以“长湖浪屿”被评为巴渝新十二景之一。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长寿湖的美吧。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三星岛。三星岛是因着湖中有三个相邻的山堡,当湖水沽少时这三个山堡可连成为一岛,当湖水涨起时又成为3个孤立的小岛,所以得名为三星岛。三星岛小巧玲珑,全长不过数百米,XX年长寿生态旅业开发有限公司将其打造成为岛屿植物景观。岛上绿树成荫,郁郁葱葱主要种植了枫香、碧桃和红梅等植物。每年4—5月份时,三星岛上山花烂漫,鸟语花香。
三星岛以东不远处就是长寿湖中第二大岛——安顺岛。安顺岛,因岛上建有安顺寨而得名。全岛面积约为1100亩,现住农户250余人。主要靠种田、植果为生,闲时也可驾舟捕鱼、捞虾。岛上主要种植玉米及长寿沙田柚、长寿夏橙、血橙等水果,是长寿湖景区有名的特产水果沙田柚和夏橙主产地之一。那么,至于安顺岛为何名为“安顺”,尚且无史可考。或许是这里的人居住在著名的长寿之乡,感觉到特别的`安好、顺畅吧。
接下来这个湖岛名叫浴滨岛,是长寿湖的又一景点,有“浴滨戏水”之称。浴滨岛不大,面积仅有3000多平方米。正因为它小巧玲珑,形若明珠,故又有“珠儿岛”之称。当地百姓还将这座岛称之为“猪儿岛”,原因是文革期间,当地生产队将养猪场设立于此,让猪儿在此放养。离开了围栏的猪儿获得极大自由,条条健硕无比,十分惹人喜爱,当地百姓故此称其为“猪儿岛”。
大家现在看这个岛,它名叫金岛,是电影《1894·甲午大海战》的外景拍摄纪念地之一。这部电影是由著名导演冯小宁执导,陆毅、夏雨、孙海英、吕丽萍、杨立新等主演的,剧组曾先后在江苏、重庆、山西等地比选,最终选定长寿湖,电影中有18处重要场景是在这里取景,包括北洋水师学员留学日本,以及在英国的一些场景。影片围绕长寿湖的整个水体拍摄取景,再现1XX年前的壮烈海战场面以及历史故事。那么,为了纪念这部电影在长寿湖拍摄,长寿湖景区准备在岛上建造一个甲午海战展览馆。
各位朋友,请大家朝右前方顺着看过去,有没有看到一座白色的小岛?这座岛叫鸟岛,在这座小岛上生活着成千上万只水鸟。长久以来岛的地面上形成了很厚的一层鸟粪,所以又得了个鸟粪岛的名字。在我们长寿湖景区,常年栖息的鸟类有33属、42种,其中水禽28种,数量达15600余只。湖区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绿头鸭、凤头鸭、斑嘴鸭、秋沙鸭等四种,此外还有天鹅、野鸳鸯等珍稀鸟类。鸟岛是长寿湖中鸟类最集中的区域,每年的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一月是长寿湖最佳观鸟季节。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的船已经穿梭在长寿岛的群岛内了,这儿也是我们长寿湖的核心区域,现在大家放眼望去的大大小小的岛屿,都是我们长寿岛的组成部分。长寿岛是在长寿湖建库时就已经天然形成的,在一次航拍过程中偶然发现的,巧合的是这次航拍的时间是1998年3月5日,正好是周总理的百岁诞辰。整个寿字岛由19个岛屿和9个湖湾港汊围合而成的。从空中俯瞰,岛屿呈繁写的魏碑体寿字状,极为形象生动,仿佛一个璀璨的明珠漂浮在长寿湖之上,经测量,这个天然“寿”字,长约1299米,宽约699米,占地面积达499余亩。在刚才这组数据当中出现最多的就是“9”字了,虽然只是巧合,但却在无形中向大家暗示了长长久久,久久长寿之意,更为惊奇的是,将我们的“寿”字反过来看,又极为像一个长寿的“长”字,正所谓“长寿双齐”“天赐长寿”。
游览到这里,想必大家对长寿湖各个湖岛的背景已经有所了解,不要着急,前面还有一些著名的景点。因为长寿湖是我们重庆市最大的湖泊游览风景区,所以整个游览过程是需要花费一些时间的。
大家看这里,这里就是著名的《红岩》作品出生地。高峰岛三面环水,一面接陆地,一面危崖高耸,与陆地相接部分崖陡峰高,故人称其为“岛”,且名“高峰”。高峰岛特别之处在于文革中曾有大批被冤屈的仁人志士被下放到这里,他们住牛棚、食猪草,留下了无尽的沧桑与困苦。其中,代表人物就是《红岩》小说作者之一的罗广斌。正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罗广斌苦苦思索,最终与杨益言一起创作出了影响整整一代人的小说《红岩》。长寿湖也因此成为了《红岩》小说的原创地。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西岸湖滨公园。湖滨公园的绿化面积达8.3万平方米,栽种有各种名贵树木、花草达70余种,3万余株。有各类观赏园林、盆景、森林步道、草坪、草廊等。四季葱绿茂密,鸟语花香,为长寿湖风景名胜区增添了又一景色。湖滨公园内还有休闲广场、露天剧场等设施,面积达6800平方米,供游人休闲和观看各种文艺演出。
这是湖畔人家,还原了1958年长寿湖成湖之前原渔民的生活状态。这里林木苍翠,枝繁叶茂,我们可以感受一下“鸟鸣山更幽”的清闲,仿佛来到了桃源仙境一般。世世代代生息于长寿湖的人们,以一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执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和劳动习惯,这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渔民的家了。许多长寿湖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船上,常年以打鱼为生,在湖上流动,和风浪搏击,与渔船为伴,形成了“湖畔人家”。现在渔民生活虽然改善了,但这种古老的习俗却长久地保存了下来,年轻一代仍然撒网捕鱼,风里来雨里去,延续着这种古老的渔文化。
这个岛不仅景色优美,名字也很美,叫百花岛。百花岛内一年四季,景致奇妙:春看桃花、夏吃梅,秋冬赏红枫。除此之外,百花岛主要由樱花道、桃花林组成。岛上遍植春季开花的乔木如樱花、碧桃树等,搭配大片的地被花卉如虞美人、花镜、蓝花鼠尾草,其间点缀观赏草,形成一幅春天浪漫花岛的迷人景观。在岛上共种植了77棵桃树,象征着“七夕”也就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每到春天桃花盛开之时,您若走进百花岛桃花林中,那恭喜您,您将走桃花运了。
这里就是情人谷,据当地人介绍,在长寿湖景区正式对外开放之前,重庆市曾有38对青年男女到长寿湖游玩,邂逅于这条峡谷中。当时,此景尚未开发,道路坎坷,甚至无路可走,他们只能互相鼓励,相互搀扶,克服了许多困难才得以脱险。他们回到重庆后,有10对结成了终身伴侣,其中有不少人还是在这里初次相识,因此,有人提议将此谷命名为“情人谷”。
前面就是西岸极具特殊色的一个景观浪漫花田。大家请看,在路边的绿草丛中点缀着各式各样的小花,浪漫花田以万寿菊、串红、孔雀草、石竹等不同季节的应时花卉,形成鲜明的观赏景色。整个花田以绿色、黄色、紫色等精心搭配,精美别致,极富韵味,大片大片的彩色被镶嵌在无尽的绿色之中显得异常斑斓,令人慨叹,铺天盖地的霸气给人丰富的遐想。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已来到了长寿湖西岸景区最远的一个景点,这里有一个观景台叫水口望湖。站在观景台上,是不是会感觉到视野顿时变得宽阔起来,心胸豁然开朗呢?好了,今天长寿湖的画舫游览差不多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的配合。
磁器口古镇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畔,东临嘉陵江,南接沙坪坝,西接童家桥,北靠石井坡,距主城区3公里。磁器口古镇拥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的独特地貌。马鞍山踞其中,左边金碧山,右边凤凰山,三山遥望。凤凰、清水双溪潆洄并出,嘉陵江由北而奔,形成天然良巷。
来磁器口古镇,这个当年热闹的水陆码头,踩踩青石板路,品尝当地的美食小吃,找个茶馆坐坐,感受下老重庆的风土人情。因为距离市区很近,如今的古镇也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古镇有十几条街巷,两旁边都是明清风格的建筑。当然,游客眼前的一切,都是近年来重新翻新的。不过这并不影响你在这里感受“老重庆”。古镇不大,根据指示牌步行游览完全没有问题。
钟家院、通家院等是古镇中典型的川东山地民居,值得一看。镇上的宝轮寺,有千年历史,可以敬香祈福。街边还有不少茶馆,找一家坐坐,当年的水手、袍哥大爷等都喜爱出入此间。喝茶的同时,有机会欣赏到当地的民间艺术,如:川剧坐唱、四川清音等。
古镇内能够品尝到很多当地的美食和小吃。毛血旺、千张皮和椒盐花生是镇上的“美食三绝”。更出名的是“陈麻花”,镇上有很多家“陈麻花”,哪家最正宗?可以看看哪家门店前排队最长。
古镇距离歌乐山的白公馆、渣滓洞不算远,可以一并游玩。
1、在古镇的“横街”上,有家特色明信片馆:思念的素颜,可以在这里寄明信片,寄给未来的自己。
2、磁器口是重庆距离主城区最近的古镇,节假日的客流量非常大,会出现人挤人的现象,建议错峰前往。
武隆天生桥又名天坑三硚,是全国罕见的地质奇观生态型旅游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区以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三座气势磅礴的石拱桥称奇于世,属亚洲最大的天生桥群。天生三桥位于武隆县城东南 20公里的白果乡与核桃乡交界处,大自然造就的 3座天生石拱桥,具有雄、奇、险、秀、幽、绝等特点,经历了上千万年的风风雨雨,至今却鲜为人知。
景区林森木秀、峰青岭翠、悬崖万丈、壁立千仞、绿草成茵,修竹摇曳、飞泉流水,一派雄奇、苍劲、神秘、静幽的原始自然风貌,以山、水、瀑、峡、桥共同构成一幅完美的自然山水画卷,其中天生三桥,飞崖走壁、擎天一柱、绿茵生辉、翁妪送归,仙女洞等景点引人入胜,使人留连忘返。新增的洞内自然岩壁攀岩项目,极具挑战。
天生桥桥体溶洞四伏,水帘高悬。桥下溪流潺潺,喷泉叮咚。该地林森木秀,峰青岭翠,悬崖万丈,壁立千仞,绿草茵茵,修竹摇曳,飞泉流水,一派雄奇,苍劲、神秘、静悠幽的原始自然风貌,以山、水、瀑、峡、洞、桥构成一幅完美的自然山水画卷。其中天生桥、飞崖走壁、擎天一柱、翁驱送归等景点更为引人入胜,使人流连忘返。张艺谋曾在这里拍摄了《满城尽带黄金甲》,是整部电影唯一的外景拍摄地点。
关于三桥,在大自然的无数杰作中,它也可以当之无愧堪称独步。这三座桥的高度、宽度、跨度分别在150、200、300米以上。三桥呈纵向排列,平行横跨在羊水河峡谷上,将两岸山体连在一起,形成了“三桥夹两坑”的奇特景观。即便是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在距离几百米之内就有如此宏大的三座天生石拱桥和两个巨型的由塌陷形成的天坑也是世间罕见的,因此,天生三桥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天生桥群之最”。
二、白公馆渣滓洞导游词
白公馆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原是四川军阀白驹的别墅,1939年军统局将此改建为看守所关押政治犯,导游要结合景点知识,介绍给游客了解。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的白公馆渣滓洞导游词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渣滓洞在重庆市乐歌山麓,距白公馆2.5公里,原为人工采掘的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1939年,军统特务逼死矿主,霸占煤窑及矿工住房,改设为监狱。白公馆白公馆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
白公馆1943年“中美合作所”成立后,白公馆曾改为来华美军人员招待所,到1945年又作为特别看守所重新关人。至解放前夕,关押的除息峰监狱撤销后转移来的“政治犯”如黄显声、许晓轩等二十余人外,还有重庆行辕二处第二看守所寄押的刘国志、周从化、周均时、张泽后等三十人。白公馆原是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1939年军统特务头子戴笠为审讯,关押的保密起见,将其选中为军统局本部直属看守所!
这里因小说《红岩》和“11·27大屠杀”而世人皆知,每年的11月27日,重庆市民都会自发组织前来这里凭吊,纪念那些在这里捐躯的烈士。
1 940年9月6日,重庆被定为国民政府陪都之后,军统局也随之迁往重庆,并在歌乐山下将原四川军阀白驹的香山别墅改建为白公馆监狱,最多时白公馆内曾关押有200多名政治犯,先后有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爱国将领黄显声、廖承志、宋绮云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被关押在白公馆内。与白公.馆相隔不远的渣滓洞原本是采煤的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1 943年军统将其改造为看守所后分为内外两院,先后关押了江竹筠、许建业等革命者,最多时曾有300多人。
1 949年11月下旬,解放军逼至重庆江津,11月27日深夜,渣滓洞内关押的200多名革命者被锁在8间牢房内,遭到国民党特务用机枪和卡宾枪的扫射并纵火焚烧渣滓洞,最终只有1 5人脱险,其中包括《红岩》的作者罗广斌,这一幕被后世称为"11·27"大惨案震惊中外。如今的渣滓洞和白公馆所在的歌乐山上苍松翠柏,四周青山如画,但置身其间却令人心中充满压抑,一股对先烈的缅怀与崇敬心情油然而生。
我和本单位的老党员及新党员一行十几个同志来到了红岩革命圣地,参观了渣滓洞、白公馆。浩气长存的烈士群雕,栩栩如生的烈士塑像,气势磅礴的大型浮雕,以及精美的大型壁画,烈士诗文碑林,似乎又把我们带回到了那段难忘的岁月,使我接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
歌乐山位于重庆西北郊,整个歌乐山由一种红色岩石组成,这种岩石象钢铁一样坚硬,当地的人们又叫这种岩石为“红岩”。顺着蜿蜒崎岖的山路进入渣滓洞,呈现在眼前的是阴森、恐怖、带有杀气景象。四周的碉堡、暗哨、铁丝网令人觉得阴森恐怖。在大院的墙上写着反动标语,时刻想瓦解革命人士的意志。院中的牢房是3米见方的小屋,潮湿、阴冷。从墙上的照片可以看出住10人左右,屋中唯一通风的地方是那个巴掌大的窗户,手指粗的铁条插入其间。我久久的凝视那一张张发黄的照片时,想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人民的幸福,愿把牢底坐穿。他们中有许多是与我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他们也有父母、也有妻儿、也有朋友,但为了共同的理想,为了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他们宁愿牺牲自我。
在二楼的一间牢房时,一面“五星红旗”映入眼帘,这就是江姐绣的五星红旗。当他们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面五星红旗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的喜讯后,相互告诉给狱友。由于牢狱与世隔绝,他们凭自己的想象,绣了这面红旗,并畅想未来,可以想象当时他们是多么的激动,他们梦寐以求、为之奋斗的事业终于成为了现实,可他们却仍处在暗无天日的监狱中,他们无法走上街头汇入到欢乐的人海中,无法亲眼看见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升起,而只能在心中欢呼,用眼神互相祝贺、传达着喜悦之情。
最恐怖的刑房。一种叫披麻带孝的酷刑,听起来就毛骨悚然。看到生锈的刑具,眼前浮现出敌人的狞笑和革命英雄面对酷刑一笑而过的坦然,为了党的事业,为了其他同志的安全,为了自己的信念,到最后一刻也要把笑容留给敌人。纵有多少酷刑摧残的只是革命者的身体,想在精神上击跨革命者是万万不能的。敌人的无奈,更坚定了革命者的信心。
一只铅笔吸引了我,下面是一幅画着飞机的画,原来这是小萝卜头学习的地方。由于牢内艰苦的环境,使他头大身小,故大家叫他小萝卜头。在他该上学的年龄,在狱友们的帮助下,小萝卜头开始在黄显生将军的牢房里上学了,识的第一个词是“中国”。多么可爱的孩子啊!多么可怜的孩子啊!出生不久就来到了人间地狱,8年牢狱,最后还是死在敌人的刀下。
仰看烈士的事迹和尊容,俯首他们的遗言和遗物,我的心被一种无形而伟大的力量所慑服。先烈的精神如阳光洒进心灵的暗房,像雨露滋润着空虚和荒芜的心田,灵魂上的一切灰尘和污秽全被涤荡。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面貌、道德风尚,都有着古往今来不断继承发扬的过程。昨天,烈士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建立和人民的解放。今天,缅怀红岩英烈,我做为一名共产党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应树立创一流工作的意识,开拓创新,脚踏实地去实践,为把我国建成繁荣富强的新中国而努力,用祖国的强盛,告慰英烈。
白公馆监狱旧址位于重庆沙坪坝区歌乐山,是一处使后人缅怀英烈并为之扼腕叹息的革命遗迹。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白驹自诩是白居易的后代,就借用白居易的别号“香山居士”,把自己的别墅取名为“香山别墅”。1939年,戴笠在歌乐山下选址时看中了它,便用重金将它买下,改造为迫害革命者的监狱。它和渣滓洞一并被人们称作:“两口活棺材”。但是他们又有所区别,白公馆里关押的都是军统认为“案情严重”的政治犯。
1938年起被国民党特务机关当作秘密监狱。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爱国人士廖承志,共产党员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等皆是被囚禁于此。最多时曾有二百多名“政治犯”被关押于此。原防空洞改为刑讯洞。
1939年军统特务头子戴笠为审讯,关押的保密起见,将其选中为军统局本部直属看守所。原白公馆大门终日关闭,从侧面一小门进出,原储藏室改为地牢,原防空洞改为刑讯洞。在院
内墙上写有“进思尽忠,退思补过”,“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等标语。
1943年“中美合作所”成立后,白公馆曾改为来华美军人员招待所,到1945年又作为特别看守所重新关人。
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爱国人士廖承志,共产党员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幼子(也就是大家最熟悉的小萝卜头)也是关押在这里。最多时曾有二百多名“政治犯”被关押于此。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随着他慢慢长大,父母亲努力为他争取到学习的机会,在狱中,一边随同黄显声将军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一边不断帮助狱中难友秘密地传递情报和纸条。然而,在解放前夕,特务们残忍地杀害了年仅八岁的小萝卜头。
至解放前夕,关押的除息峰监狱撤销后转移来的“政治犯”如黄以声、许晓轩等二十余人外,还有重庆行辕二处第二看守所寄押的刘国鋕、周从化、周均时、张泽后等三十人。
1949年11月27日,军统特务对关押在此的革命者进行大屠杀,仅20人脱险。
著名的小说《红岩》便再现了监狱内部残酷恐怖的囚禁生涯,及革命党人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
首拿杨虎城一家开刀 1949年10月,是“黎明前黑暗的日子”,当时经过三大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等重大战役,势如破竹攻克国民党大量占领地,当时蒋介石“划江而治”梦想破产后,蒋家王朝认为他们的失败是对共产党手软的结果,于是在重庆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进行疯狂屠杀。厉华说,敌人大屠杀的屠刀首先刺向杨虎城将军。9月6日晚上11点多钟,刚抵达歌乐山松林坡戴公祠的杨虎城将军及儿子、女儿和宋绮云夫妇及儿子“小萝卜头”,在这里先后遭到特务们的利刀屠杀。《大公报(重庆版)》在1949年12月12日的第三版刊载了《杨虎城将军死事惨烈父子遗体昨同时发现》。文中说:双十二事件领导者之一的杨虎城将军,被蒋匪介石逮捕囚禁达十二年之久。杨将军和他的幼子两个月前,终于在磁器口被蒋介石特务杀害,这一事实昨天已经证实了。江姐不留遗憾而去 10月28日,陈然、王朴等10名难友被押到大坪刑场枪杀,在囚车上,王朴高喊道:“父老乡亲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了!重庆就要解放了!蒋家王朝就要垮台了!” 11月14日,一群武装特务以转移为名,把江姐等30人押赴歌乐山电台岚垭杀害。临刑前,同赴难的李青林突然问道:“江姐,想云儿了吗?”江姐点点头,说,“想,这时候真想看他一眼,照片就在我身上,可惜,手被烤着,没法拿。”“那就算了。”李青林说道。“是呀,不看就不看吧,反正就要解放了,他们肯定能过上好日子,我们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了。”江姐反过来安慰着李青林。
解放10小时前32人牺牲厉华介绍,重庆11月30日解放,在11月29日下午4时,共有32人被枪杀在松林坡,敌特连尸体都来不及埋上便仓皇逃窜。在殉难的烈士中,有一位年仅21岁的女青年叫黄细亚。她先后在《西南晚风报》和保育幼稚园工作。重庆解放前夕,她协助地下党做国民党部队策反工作,于1949年9月13日被捕。黄细亚在被捕前送给同学一首《一个微笑》,诗中表明了她的人生志向:“以自己的火,去点燃别人的火。用你笔的斧头,去砍掉人类的痛苦。”大屠杀共有321人遇难厉华说,从1949年9月6日至11月29日,军统集中营对“政治犯”进行集体大屠杀,尤以11月27日最为惨烈。根据相关研究报告对抗战后期至重庆解放前夕系列大屠杀殉难者统计:目前有案可查的死难者总数是321人,其中经审查已定为烈士者共计285人,加上5个父母牺牲的小孩,共是290人,叛徒及未定性者共计31人。在321人中,死于1949年“11·27”大屠杀者共计207人,其中烈士185人。在285位死难烈士中,现已查明,共产党员共计161人,约占总数的57%;民盟盟员共计25人,其他民主党派和群众团体成员各有数人不等。
惨不忍睹记者无法下笔据有关资料显示: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车毅英离开欢迎解放军进城的人群,独自一人跑向歌乐山。她是原中共川西特委委员车耀先的二女儿。此时的车毅英还不知道被捕多年的父亲早已被秘密杀害。她以为父亲就关在歌乐山监狱里。多年以后,车毅英这样描述当日的所见所闻:“白公馆里人去楼空,渣滓洞的余火还在冒烟。渣滓洞楼下的8间牢房里堆满了烧焦的尸体,没有头,没有足,只有一块块焦黑的躯体。围墙的缺口处、房前屋后、厕所内,另有20多具尸体躺在那里。松林坡上三个大坑,满是尸体,血水横流。看见一个个死难者睁目仇恨的眼神、紧握的拳头和流出的鲜血,我说不出一句话。歌乐山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可怕的寂寞,一片荒凉。”但是,当越来越多的人涌向歌乐山寻找亲人、朋友和同学时,山林再也无法沉寂下去,哭喊声处处可闻。1949年12月1日出版的重庆《大公报》以“蒋匪灭绝人性屠杀革命志士”为题,记下惨绝人寰的一笔:“一位青年妇人,正抱着她的一个一岁多的孩子,在那里痛哭,找她丈夫的尸体。天!这怎么找得到!那么多焦尸,已没有一个还像人样,没有一个能认清面目。”记者们亲眼看见遍地的焦尸、一两尺深的血水和亲人们的眼泪,写道:“这惨痛的情景,叫记者怎能下笔,怎么能形容得出来呢!”战士痛哭“我们来晚了” 12月1日,解放军冲进了渣滓洞、白公馆。
在刚刚经历了与胡宗南部队和罗广文残部的生死厮杀之后,那些流血不流泪的战士们此刻也失声痛哭:“我们来晚了!”“我们来晚了呀!”两三天后,从大屠杀中侥幸脱险的人们跑回歌乐山。罗广斌做的头一件事,就是带着大家冲进白公馆,冲进平二室牢房,撬起屋角的一块木地板,五星红旗还在。那是狱中难友们听说新中国成立后用被面、草纸和饭米粒制作成的红旗。攥着它,几个人抱头哭起来。《大公报》在1949年12月14日的第三版《三十名志士忠骸昨开始收殓装棺》中描述:在距白公馆八公里的电台岚垭被杀害的三十名革命烈士的尸体,昨天由治丧处派人前往发掘收殓。据脱险志士说:上次传说有四十二名同时遇难,数字不确,总数是30名,其中“渣滓洞的29名,白公馆1名。当昨天收殓工人挖掘的时候,首先挖出一具,后来挖了很久,将其余28具在深坑底部发现(另外一具是在不远的一块田地里掘出),可是挖出的这29具志士尸体多都腐烂了,除江竹筠和李青林两位女志士忠骸被亲属认出,其他无法辨认。当29具志士尸体搬出土坑时,认尸的家属和观看的附近居民都悲痛欲绝,愤怒不已。
三、重庆渣滓洞导游词5篇
在重庆市歌乐山麓,距白公馆2.5公里。渣滓洞原是重庆郊外的一个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渣滓洞三面是山,一面是沟,位置较隐蔽。1939年,国民党军统特务逼死矿主,霸占煤窑,在此设立了监狱。分内外两院,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刑讯室等,内院一楼一底16间房间为男牢,另有两间平房为女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重庆渣滓洞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刚刚咋们参观完渣滓洞,现在就驱车前往另一个人间魔窟白公馆游览。
白公馆是过去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白驹自诩是白居易的后代,就借用白居易的别号“香山别墅”,把自己的别墅取名为“香山别墅”。
1939年,戴笠在歌乐山下选址时看中了它,便用重金将它买下,改造为迫害革命者的监狱。它和渣滓洞一并被人们称作:“两棺材”。但是他们又有所区别,白公馆里关押的都是军统认为“案情严重”的政治犯。譬如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将军,“挺进报”作者陈然烈士,同济大学校长周均实等等。大家最熟悉的小萝卜头也是关押在这里,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随着他慢慢长大,父母亲努力为他争取到学习的机会,在狱中,一边随同黄显声将军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一边不断帮助狱中难友秘密地传递情报和纸条,然而,在解放前夕,特务们残忍地杀害了年仅八岁的小萝卜头。
在电影《在烈火中永生》和歌剧《江姐》里绣红旗是最感人的,今天小嘛要告诉大家的是:绣红旗并不是发生在渣滓洞的女牢,而是发生在白公馆的男牢平二室,曾关押的是《红岩》小说的作者罗广斌和丁地平,陈然,刘国志,当他们得知新中国成立之后,按捺不住激动和喜悦的心情,并坚信重庆即将解放,凭借想象亲手制作了一面五星红旗,准备等到重庆解放的时候就高举着它,冲出牢房,去迎接那激动人心的时刻。但是,在“11.27”大屠杀那天,只有罗广斌一人从虎口脱险。
白公馆的先烈们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对革命怀着必胜的坚定信念。
什么是精英?什么是民族的脊梁?先烈们就是最好的代表,他们就是精英,民族的脊梁,接下来我们就共同走进白公馆,去感悟革命者的高风亮节。
渣滓洞在重庆市乐歌山麓,距白公馆2.5公里,原为人工采掘的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1939年,军统特务逼死矿主,霸占煤窑及矿工住房,改设为监狱。白公馆白公馆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
白公馆1943年“中美合作所”成立后,白公馆曾改为来华美军人员招待所,到1945年又作为特别看守所重新关人。至解放前夕,关押的除息峰监狱撤销后转移来的“政治犯”如黄显声、许晓轩等二十余人外,还有重庆行辕二处第二看守所寄押的刘国志、周从化、周均时、张泽后等三十人。白公馆原是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1939年军统特务头子戴笠为审讯,关押的保密起见,将其选中为军统局本部直属看守所!
这里因小说《红岩》和“11·27大屠杀”而世人皆知,每年的11月27日,重庆市民都会自发组织前来这里凭吊,纪念那些在这里捐躯的烈士。
1 940年9月6日,重庆被定为国民政府陪都之后,军统局也随之迁往重庆,并在歌乐山下将原四川军阀白驹的香山别墅改建为白公馆监狱,最多时白公馆内曾关押有200多名政治犯,先后有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爱国将领黄显声、廖承志、宋绮云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被关押在白公馆内。与白公.馆相隔不远的渣滓洞原本是采煤的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1 943年军统将其改造为看守所后分为内外两院,先后关押了江竹筠、许建业等革命者,最多时曾有300多人。
1 949年11月下旬,解放军逼至重庆江津,11月27日深夜,渣滓洞内关押的200多名革命者被锁在8间牢房内,遭到国民党特务用机枪和卡宾枪的扫射并纵火焚烧渣滓洞,最终只有1 5人脱险,其中包括《红岩》的作者罗广斌,这一幕被后世称为"11·27"大惨案震惊中外。如今的渣滓洞和白公馆所在的歌乐山上苍松翠柏,四周青山如画,但置身其间却令人心中充满压抑,一股对先烈的缅怀与崇敬心情油然而生。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导游,今天我要带大家参观的是着名的
红色景点、革命纪念区渣滓洞,可能大家在参观的过程中会感觉到有点沉闷,这是历史的原因。希望大家在参观的过程中能够认真体会每一处的意义,从而能够理解我们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并为自己今天拥有的幸福生活感恩。
渣滓洞是国民党反动派囚禁、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集中营,它的全名是“渣滓洞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位于重庆市郊歌乐山下磁器口、五灵观一带,三面环山,一面临沟,地形隐蔽。1938年起,这里被国民党特务机关改造成秘密监狱,专门用来关押和迫害革命者,许多可歌可泣、英勇悲壮的事迹便发生在这里。
渣滓洞分内、外两院,内院有一楼一底的男牢16间,另有两间平房作女牢,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和刑讯室。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纵火焚烧了渣滓洞,仅逃出15位被囚禁的革命者,其余皆不幸牺牲。这可以说是;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与美帝国主义特务机关合办的,专门囚禁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的监狱。
渣滓洞原本是人工采掘的煤窑,因渣滓多而得名,距离白公馆2。5千米。1939年国民党将此地改为监狱,1943年被中美合作所改造为第二监狱,直属西南长官公署。1943年白公馆被改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原本渣滓洞所关押“政治犯”迁到了白公馆,于1947年4月迁回。1947年12月,关闭半年多的渣滓洞作为重庆行辕二处第二看守所重新关人。关押人员来源主要有1947年“六、一”大逮捕的“要犯”、《挺进报》案和“小民革”案中的被捕人员。上下川东武装起义失败后的被捕起义人员,最多时达三百多人。
渣滓洞监狱三面临山,前面是深沟,这就构成了渣滓洞成为监狱的地理条件。监狱分成内外两院,外院是监狱的办公室和刑讯室,最多时囚禁700余人。共产党员罗世文、江竹筠(江姐)、李青林等先后囚禁在这里。
为了从精神上瓦解革命者的斗志,特务们特意在渣滓洞内院墙上写“青春一去不复返,仔细想想,认明此时与此地,切莫执迷。”、“迷津无边,回头是岸”,“宁静忍耐,毋怨毋忧”的标语。外院是特务办公室,刑讯室。外院墙上写有讯示特人务的标语“领导看不到、想不到、听不到、做不到的,我们要替领导看到、想到、听到、做到”。
现在我们看见的是女牢,江竹筠等革命烈士曾被关押在此。江竹筠,也就是我们大家都知道“江姐”。在人们所熟知的江姐的动人事迹中,有两个最让人印象深刻、过目难忘的情节,一个是她亲眼看到了被国民党当局杀害后悬挂示众的她丈夫彭咏梧(小说等文艺作品中叫彭松涛)的人头,另一个是她被捕后遭受了以竹签子“钉手指”的酷刑。而现在有的人说,这两个震动了亿万公众的英雄事迹,恰恰都是虚构的。事实具体如何,我们可以考证。烈士的事迹,我们应当还以真相。
接下来我们去展室看有关小箩卜头的展览。相信大家一定对小萝卜头不陌生,我们很早之前就学过关于小萝卜头的故事。大家有没有看到看守所前院的展室陈列了监狱里的各种刑具,单单是看一下就觉得不能忍受,更何况把那些刑具加剧到身上,行为实在令人发指。
大家现在心情是不是很沉重?正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铭记他们并懂得感恩。他们已经离我们远去,我们不能为他们做什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了,我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接下来,大家自行参观一下吧。
各位团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歌乐山渣滓洞,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燕子。接下来呢就由我带大家参观一下渣滓洞。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渣滓洞的大门。各位团友,你们知不知道这个地方为什么叫做渣滓洞呢?其实这里原本是一个小煤窑,因为渣多煤少,所以大家就叫它渣滓洞了。
好了,现在大家请跟我走。渣滓洞地理位置比较隐蔽,所以呢,1939年的时候,国民党特务在这里建了一座监狱,用来关押和迫害革命党人。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渣滓洞的内院,大家可以看到墙壁上的标语:“迷津无边,回头是岸”,“宁静忍耐,毋怨毋尤。”等等。这些都是特务们用来从精神上瓦解革命者斗志的。各位团友,让我们接着往前走,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女牢,有很多的革命烈士曾经被关押在这里,其中就有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江姐。她的原名叫江竹筠,1943年的时候,党组织委派江竹筠与重庆地下党领导人之一的彭咏梧装扮成一对假夫妻开展工作。两年之后,经过组织批准,彭咏梧和江竹筠结为了真正的夫妇并且有了一个孩子叫彭云。为了能更好地开展地下斗争工作,江姐只能把孩子寄养在别
人家里,并且做了绝育手术。后来她的丈夫在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她也由于叛徒的出卖不幸被捕,关押在渣滓洞监狱。因为在狱中一直惦记着孩子,在遇难前两个月,江姐写下了一封遗书。我们都能想象到当时狱中条件十分艰苦,要写这封信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江姐想尽了一切办法,最终还是完成了,并且通过一个看守,悄悄把信带出了监狱,交给了她的表弟谭竹安。信的大概内容就是叮嘱她的表弟,一定要好好地把孩子抚养成人,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不久之后,国民党特务就秘密杀害了渣滓洞的所有革命党人。江姐英勇就义的时候,只有29岁。
除了江姐之外,女牢里还关押过另一个很有名的男烈士,他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小萝卜头。他的父母都是共产党员,在他八个月大的时候,他的父母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逮捕,他也被带进了监狱。他从小跟着母亲在女牢中长大,吃的是发霉发臭的米饭,长到八九岁的时候个头却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成了一个头大身子小、面黄肌瘦的孩子,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小萝卜头”。很幸运的,他在监狱里上了学,可以在监狱四处走动,之后他就在监狱中传递秘密情报。淮海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到监狱后,就是由他从男牢传到女牢的。在最后的大屠杀中,他也同样遇害了,年仅9岁。
讲到这里呢,各位团友的心情可能跟我一样有些沉重,我想我们永远都不可能忘记这些为了建设新中国流血牺牲的烈士,因为有他们,我们才会有现在这样美好的生活,才会有如此强大的新中国。好
了,各位团友,我的讲解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可以去参观一下男牢,15分钟之后我们在原地集合,我会继续带领大家去参观白公馆。
导游介绍重庆的渣滓洞(去重庆渣滓洞有感觉不舒服)" title="导游介绍重庆的渣滓洞(去重庆渣滓洞有感觉不舒服)" >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导游,今天我要带大家参观的是着名的红色景点、革命纪念区渣滓洞,可能大家在参观的过程中会感觉到有点沉闷,这是历史的原因。希望大家在参观的过程中能够认真体会每一处的意义,从而能够理解我们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并为自己今天拥有的幸福生活感恩。
渣滓洞是国民党反动派囚禁、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集中营,它的全名是“渣滓洞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位于重庆市郊歌乐山下磁器口、五灵观一带,三面环山,一面临沟,地形隐蔽。1938年起,这里被国民党特务机关改造成秘密监狱,专门用来关押和迫害革命者,许多可歌可泣、英勇悲壮的事迹便发生在这里。
渣滓洞分内、外两院,内院有一楼一底的男牢16间,另有两间平房作女牢,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和刑讯室。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纵火焚烧了渣滓洞,仅逃出15位被囚禁的革命者,其余皆不幸牺牲。这可以说是;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与美帝国主义特务机关合办的,专门囚禁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的监狱。
渣滓洞原本是人工采掘的煤窑,因渣滓多而得名,距离白公馆2。5千米。1939年国民党将此地改为监狱,1943年被中美合作所改造为第二监狱,直属西南长官公署。1943年白公馆被改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原本渣滓洞所关押“政治犯”迁到了白公馆,于1947年4月迁回。1947年12月,关闭半年多的渣滓洞作为重庆行辕二处第二看守所重新关人。关押人员来源主要有1947年“六、一”大逮捕的“要犯”、《挺进报》案和“小民革”案中的被捕人员。上下川东武装起义失败后的被捕起义人员,最多时达三百多人。
渣滓洞监狱三面临山,前面是深沟,这就构成了渣滓洞成为监狱的地理条件。监狱分成内外两院,外院是监狱的办公室和刑讯室,最多时囚禁700余人。共产党员罗世文、江竹筠(江姐)、李青林等先后囚禁在这里。
为了从精神上瓦解革命者的斗志,特务们特意在渣滓洞内院墙上写“青春一去不复返,仔细想想,认明此时与此地,切莫执迷。”、“迷津无边,回头是岸”,“宁静忍耐,毋怨毋忧”的标语。外院是特务办公室,刑讯室。外院墙上写有讯示特人务的标语“领导看不到、想不到、听不到、做不到的,我们要替领导看到、想到、听到、做到”。
现在我们看见的是女牢,江竹筠等革命烈士曾被关押在此。江竹筠,也就是我们大家都知道“江姐”。在人们所熟知的江姐的动人事迹中,有两个最让人印象深刻、过目难忘的情节,一个是她亲眼看到了被国民党当局杀害后悬挂示众的她丈夫彭咏梧(小说等文艺作品中叫彭松涛)的人头,另一个是她被捕后遭受了以竹签子“钉手指”的酷刑。而现在有的人说,这两个震动了亿万公众的英雄事迹,恰恰都是虚构的。事实具体如何,我们可以考证。烈士的事迹,我们应当还以真相。
接下来我们去展室看有关小箩卜头的展览。相信大家一定对小萝卜头不陌生,我们很早之前就学过关于小萝卜头的故事。大家有没有看到看守所前院的展室陈列了监狱里的各种刑具,单单是看一下就觉得不能忍受,更何况把那些刑具加剧到身上,行为实在令人发指。
大家现在心情是不是很沉重?正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铭记他们并懂得感恩。他们已经离我们远去,我们不能为他们做什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了,我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接下来,大家自行参观一下吧。
欢迎大家来到重庆白公馆重庆好导游!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白公馆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原是四川军阀白驹的别墅。1939年军统局将此改建为看守所关押政治犯。原一楼一底的十余间住房改为牢房,地下储藏室改为地牢。
1943年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成立,白公馆作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关押人员被移往附近的渣滓洞。抗战胜利后,白公馆被作为特别看守所。1947年春,渣滓洞"人犯"又迁回白公馆关押。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共产党员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都曾被囚于此。
白公馆监狱旧址位于重庆沙坪坝区歌乐山,是一处使后人缅怀英烈并为之扼腕叹息的革命遗迹。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白驹自诩是白居易的后代,就借用白居易的别号"香山居士",把自己的别墅取名为"香山别墅"。1939年,戴笠在歌乐山下选址时看中了它,便用重金将它买下,改造为迫害革命者的监狱。它和渣滓洞一并被人们称作:"两棺材"。但是他们又有所区别,白公馆里关押的都是军统认为"案情严重"的政治犯。
1938年起被特务机关当作秘密监狱。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爱国人士廖承志,共产党员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等皆是被囚禁于此。最多时曾有二百多名"政治犯"被关押于此。原防空洞改为刑讯洞。
1939年军统特务头子戴笠为审讯,关押的保密起见,将其选中为军统局本部直属看守所。原白公馆大门终日关闭,从侧面一小门进出,原储藏室改为地牢,原防空洞改为刑讯洞。在院内墙上写有"进思尽忠,退思补过","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等标语。
1943年"中美合作所"成立后,白公馆曾改为来华美军人员招待所,到1945年又作为特别看守所重新关人
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爱国人士廖承志,共产党员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幼子(也就是大家最熟悉的小萝卜头)也是关押在这里。最多时曾有二百多名"政治犯"被关押于此。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随着他慢慢长大,父母亲努力为他争取到学习的机会,在狱中,一边随同黄显声将军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一边不断帮助狱中难友秘密地传递情报和纸条。然而,在解放前夕,特务们残忍地杀害了年仅八岁的小萝卜头。
至解放前夕,关押的除息峰监狱撤销后转移来的"政治犯"如黄以声、许晓轩等二十余人外,还有重庆行辕二处第二看守所寄押的刘国鋕、周从化、周均时、张泽后等三十人。
1949年11月27日,军统特务对关押在此的革命者进行大屠杀,仅20人脱险。著名的小说《红岩》便再现了监狱内部残酷恐怖的囚禁生涯,及革命党人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
1949年10月,是"黎明前黑暗的日子",当时经过三大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等重大战役,势如破竹攻克大量占领地,当时划江而治"梦想破产后,蒋家王朝认为他们的失败是对共产党手软的结果,于是在重庆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进行疯狂屠杀。厉华说,敌人大屠杀的屠刀首先刺向杨虎城将军。9月6日晚上11点多钟,刚抵达歌乐山松林坡戴公祠的杨虎城将军及儿子、女儿和宋绮云夫妇及儿子"小萝卜头",在这里先后遭到特务们的利刀屠杀。
《大公报(重庆版)》在1949年12月12日的第三版刊载了《杨虎城将军死事惨烈父子遗体昨同时发现》。文中说:双十二事件领导者之一的杨虎城将军,被蒋匪介石逮捕囚禁达十二年之久。杨将军和他的幼子两个月前,终于在磁器口被特务杀害,这一事实昨天已经证实了。
在电影《在烈火中永生》和歌剧《江姐》里绣红旗是最感人的,绣红旗并不是发生在渣滓洞的女牢,而是发生在白公馆的男牢平二室,曾关押的是《红岩》小说的作者罗广斌和丁地平,陈然,刘国鋕,当他们得知新中国成立之后,按捺不住激动和喜悦的心情,并坚信重庆即将解放,凭借想象亲手制作了一面五星红旗,准备等到重庆解放的时候就高举着它,冲出牢房,去迎接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但是,在重庆"11.27"大屠杀那天,只有罗广斌一人从虎口脱险。白公馆的先烈们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对革命怀着必胜的坚定信念。什么是精英?什么是民族的脊梁?先烈们就是最好的代表,他们就是精英,民族的脊梁,让我们走进白公馆,去感悟革命者的高风亮节。
敬仰那些为民和追求正义,不惜牺牲生命的革命者和共产党人。这浸透着先烈思想和鲜血的"狱中八条"。时下的意义丝毫不逊于当时,应把它作为培养干部品德和反腐倡廉的的生动教材。我们要牢记历史,追求正义,严惩!不要在癌症晚期,才想起年轻时的健康理想。要坚决清除红岩中刘国定、冉益智式的叛徒,要严惩,防范现实中背叛党和国家与人民利益的,蜕化变质的假革命者和共产党人,以对得起牺性生命的仁人志士,不能让烈士们的血白流!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参观的时间,我们大概在30分钟后在门口集合,希望这次参观能给大家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预祝大家能玩的开心,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