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石柱土家族服饰
土家族的服饰别具一格。男女老少都穿滚边无领向右开襟衣,中年妇女的衣襟角上缀两颗铜扣子:上衣为花边衣,裤也是花边裤;更有特色的是在裤膝盖部两外侧绣有圆形的“双凤朝阳”图案。喜穿绣花边鞋,围青布绣花围腰,其花纹图案全为手工刺绣。绣工精细,色彩鲜明,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土家闺女还普遍用红头绳扎一根长辫子,自幼穿耳戴圆圈式的大耳坠导游讲重庆。土家族妇女习惯头梳“盘龙髻”,在头上戴大小不同的银质花枝,胸前向右开襟处戴一挂长牙签,手指上戴银质戒子,手腕上戴银质扭或空心花手镯。一年四季,土家人男女习惯在头上包青帕或白帕子。男的脚上还习惯穿白布袜,女的脚上喜缠青布或蓝布裹脚。土家族女装为短衣大袖,左袄开襟,滚镶2~3层花边,镶边筒裤;男装为对襟短衫。“过赶年”,即提前l~2天过年,是其重要节日。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妇女着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着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小孩的服饰主要是在帽子上,根据年龄、季节的不同,分别戴“鸡冠帽”、“狗头帽”、“鱼尾帽”等。有的还用五色丝线缀上银质的“长命富贵”、“富贵双全”或“福禄寿喜”等字,也有在帽子上缀银质的“八洞神仙”或“十八罗汉”的图样。这些服饰都是土家人用自纺、自织、自染的土布自制的。在五十年代,从城镇到农村,穿戴还较普遍,现在,边远的农村,仍将制作服饰的技艺代代相传,妇女和老年人还习惯穿戴本民族的服饰。。
二、石柱土家族有什么风俗
1、男女多经对歌相爱结婚。有“哭嫁习惯”习惯。女子在出嫁前7-20天开始哭,哭嫁歌有“女哭娘”、“姐哭妹”、“骂媒人”等。开始是轻歌唱,越接近嫁期越悲伤。直到哭的口干舌噪,两眼红肿。他们把是否善于哭嫁作为衡量女子才德的标准。
2、土司制度前,土家族实行火葬。土司制度时期至今实行土葬,葬礼由土老司主持操办,土老司祭祀亡人时,将天窗口的纺车倒纺三下,念经送亡人过天桥上天廷。然后假扮亡人,围绕“哈哈台”转圈出门,死者子女跟随土老司哭丧,土老司唱丧歌,吹牛角,顿时火炮连天,哭唱哀鸣,极为悲痛,历时几天几夜。然后将装好遗体的棺木抬上山埋葬。改土归流至民国时期,土家族丧葬由道士主持,停尸三、五、七日后,由道士根据主人家境做不同等级的道场,有“小十王”、“大十王”、“隔夜素堂”、“一竖桅”、“二竖桅”、“七竖桅”等名称。一般道场都履行下柳床、开路、荐亡、交牲、上熟、散花辞解、解灯、打烧棺、辞灵、扫堂等具体操作程序。死者亲属披麻戴孝,跟随道士行丧礼,还请人唱孝歌,以哀吊亡人。新中国成立后,土老司、道士停止活动,以开追悼会唱丧歌代替道场。
三、第一次作为土家人给别人当导游的有趣经历
1、我做过很多事情,但当导游却是第一次。那就来说说我第一次去当导游的经历吧,对我来说那次活动既难得又难忘。
2、那是17年的寒假,石柱旅行社为了在黄水大剧院筹备“土家山寨闹元宵,万人合唱喜洋洋”的活动。因为人手紧缺,就面向全县教师队伍招聘临时导游。
3、为什么招聘对象必须是土生土长的老师,主要是因为作为当地土家人,本身对自己民族的一些民俗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再加上是老师,讲解起来可能会更通畅一点儿,这也给旅行社减轻了一定的负担。
4、在一个玩得好的朋友的推荐下,我们一起报名了那次临时导游培训活动。
5、在年前的培训中,主要是培训导游工作的一些基本流程,最重要的是要学唱土家族的民歌,跳土家族的摆手舞。在那十几天的培训中,既让我们感到有些辛苦,也有特别多的收获,让我对我们当地的土家文化有了更深的了深。这次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把石柱土家文化推广给各国人民。
6、土家族的民歌很多,对于石柱来说最出名的恐怕就是那首经典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这首歌不光石柱人会唱,肯定很多中国人都会唱或者听过这首歌,它必竟是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7、土家族的民歌有很多,有啰儿调、《六口茶》、《黄四娘》、《送郎调》等一些有代表性的歌曲。这些歌曲大部分都是根据劳动人民生活的一个真实场景,用婉转、悠扬的歌声表现出来。
8、土家族的舞蹈主要以摆手舞为主,也是根据农民栽秧、锄草等劳动动作改编而成,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劳动的场景。
9、等到18年春节的时候我们提前到县里各个旅游景区去踩点,我们当地最出名的景区就是黄水森林公园、千野草场等一些国家级四A景区。我们这里因为独特气候条件,夏天的平均气温保持在22度左右,旅游的旺季是夏天。但在下着雪的冬天,却别有一翻风味。
10、作为在这些地方长大的人,平时很少到景区去玩。第一次看到我们小时候玩耍的地方打造成了景区,一直都赞叹不已。
11、当我穿着土冢族特有的民族服装,到重庆去见到即将跟我一起踏上旅途的队员时,我感到既紧张也有些小兴奋。这是一群平均年龄在六十岁左右的老年人,大部分都是同一所学校退休的老师。他们每个人都精力充沛,对于即将到来的行程感到兴奋不已。他们大部分都是外省的,对于神秘的土家文化充满着好奇。
12、在路上我竭尽全力的给他们讲解土家族特有的一些民俗文化,他们听得津津有味,也不停的询问他们心中的疑惑。
13、为了缓解旅途的疲劳,一路上唱着我教他们的民歌《六中茶》,一问一答,整个车上气氛特别的好。
14、我的那个弟弟(噻)还是个奶娃娃
15、眼前这个妹子(噻)今年一十八(耶)
16、当来到我们的主会场时,队员们先喝一碗当地的米米茶,再一起跳起了摆手舞蹈尽情的狂欢,最后所有人都齐唱经典名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将活动推向了高潮。
17、活动结束以后,队员们品尝了最有代表性的土家美食。一边吃着美食,一边喝着摔碗酒,那叫一个过瘾。
18、美食品尝完以后,就该欣赏美景了。此时的黄水,雪一直不停的下着,将整个黄水装扮得银装素裹,分外娇饶。特别是千野草场那鲜红的火棘,在白雪的映射上格外的迷人。
19、在两天的行程中,我们吃着有土家特色的美食,欣赏着当地的美景,唱着当地的民歌,跳着当地的摆手舞,住着土家人特有的吊角楼,所有人都觉得不虚此行。两天的时间,让我与我的队员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不舍分开,分别前我们不停的拍照以留念。
20、最后分别之际,唱一首《送郎调》欢送他们。
21、送郎哎,送到呵缸豆林哎,手摸缸豆诉苦情哎;重庆导游公司
22、要像缸豆成双对,莫像茄子打单身哎;
23、送郎哎,送到呵海椒林哎,手摸海椒诉苦情哎
24、要像海椒红到老,莫像花椒起黑心哎;
25、送郎哎,送到呵竹子林哎,手摸竹子诉苦情哎
26、要像竹子长青翠,莫像巴毛一个春哎
27、第一次当导游既紧张,又兴奋。紧张的是怕自己没有做好,没有完成上面交代的的任务。兴奋的是可以作为主人,把我们当地的一些独有的资源推广给外面尊贵的客人,让他们对我们石柱有一定的了解。
28、好在我的队员们都是一群高知分子,都是一群善良的老人,一路人与其说我是他们的导游,但不如说我是与他们一起游玩的朋友。
29、齐帆齐第3期28天(6)篇1940字 累计:9181字
四、去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旅游给你留下哪些深刻的印象
1、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是一片充满自然美景和浓郁民族文化的神奇土地。这里的山水风光、土家风情、历史文化和美食佳肴,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首先,石柱的自然风光令人陶醉。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壮丽的山脉、清澈的河流、奇特的峡谷和瀑布。其中,黄水国家森林公园是我最为喜欢的一个地方。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四季景色各异。春天,山花烂漫,万物复苏;夏天,绿树成荫,溪水潺潺;秋天,层林尽染,硕果累累;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在这样的环境中漫步,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让人心旷神怡。
3、其次,石柱的土家风情浓厚。土家族是石柱的主体民族,他们世代生活在这里,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在石柱,你可以欣赏到土家族的歌舞表演,如摆手舞、龙舟舞等,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此外,土家族的建筑风格也别具特色,如吊脚楼、风雨桥等,都是土家族智慧的结晶。参观这些建筑,可以了解到土家族的历史和生活方式。
4、再者,石柱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这里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古迹,如石柱县城的古城墙、土司城遗址等,见证了石柱悠久的历史。此外,石柱还有许多民间传说和故事,如《白蛇传》中的“断桥残雪”就发生在石柱。这些传说和故事为石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让人对其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5、最后,石柱的美食佳肴令人垂涎。土家族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既有山珍野味,也有家常便饭。在石柱,你可以品尝到美味的土家腊肉、酸汤鱼、糯米饭等特色美食。这些美食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富含营养,是土家族人民健康长寿的秘诀之一。
6、总之,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这里的自然风光、土家风情、历史文化和美食佳肴,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也喜欢探寻自然之美和民族文化,那么石柱绝对值得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