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重庆旅游B

重庆大足石刻景区导游(做回大足石刻小导游)

重庆旅游B 2024-08-27 2
重庆大足石刻景区导游(做回大足石刻小导游)摘要: 本文目录做回大足石刻小导游大足石刻导游词大足石刻各景点导游词一、做回大足石刻小导游1、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石窟寺及石刻造像的总称。大足石刻先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

本文目录

  1. 做回大足石刻小导游
  2. 大足石刻导游词
  3. 大足石刻各景点导游词

一、做回大足石刻小导游

1、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石窟寺及石刻造像的总称。大足石刻先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造像5万多躯。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大足石刻导游词,希望大家喜欢!

2、大家好!欢迎来到大足石刻,我是你们的导游—蒋沁,我将带大家一起游览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

3、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大足石刻一共有70多处,总计100000多驱.其中,北山石刻,南山石刻,宝顶山石刻,石篆山石刻,石门山石刻最为著名.大足石刻最早建于宋朝.

4、然而,我们最为关注的千手观音在宝顶山石刻.千手观音形体匀称.千手观音,它有“千手”一共是1007只手,如孔雀开屏般的美丽,对了,千手观音身上有金光闪闪的金薄.千手观音的上,下,左,右都伸出纤美的手,手里拿的有斧头,宝剑绳索等法器.千姿百态,无一雷同.关于“千手观音”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一年妙庄王生病了,到处求医治病,找了很多医生都说无药可治,之后,有一个医生说:“只有亲骨肉才能把病治好.”秒庄王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叫妙金,二女儿叫妙银,三女儿叫妙善.妙庄王求了两位女儿,都不愿意.三女儿知道后答应了.佛祖被感动了就给了她一千只手.有一天七个仙女下人间,经过了大足石刻,被这里的千手观音吸引住了,就给了它7只手.千手观音就多了7只手.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千手观音”有1007只手.

5、大家好,我叫魏金满,从现在起大家可以叫我魏导,今天我们来到大足石刻。大足石刻是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

6、大足石刻在重庆大足县内,距重庆市区约160公里。是足石刻之乡。县内有唐、宋以来的石刻作品70余处。造像达5万多个。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石刻最为著名。大足石刻兴起于唐代南宋时期达到鼎盛,以摩崖造像为主,是中国仅有的儒、道释三教造像并陈的石刻群。是大足石刻雕纤细、清透、潇洒、柔和、以其丰富的内容,宠大的规模和精湛的艺术,在宗教艺术、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一座难得的文化艺术宝库。

7、现在我们来到最有名的宝顶山石刻。石刻内容丰富,多属佛经故事。石刻珍品比肩接踵。主要造像有:“护-法神像”、“六道轮回”、千手观音”。

8、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千手千眼观音像,这里有一个关于千手千眼观音美丽的传说。大家有兴趣听吗?请听好罗!

9、古时候庄王有三位美丽的公主、长女妙金、二女妙银,最小的叫妙善。妙金、妙银都在家里尽心侍候父母,唯有妙善从小虞诚信佛,出家当尼姑。妙庄王苦苦劝她回宫,但她始终不肯。妙庄王一怒之下,拆了庙宇,赶走了和尚,可哪曾想到,这下惊动天神。天神怪罪下来,使妙庄王全身长了五百个大脓疮。妙庄王四处求医久治不愈。后来,有一位医生说此病必须要亲骨肉的一手一眼全药才能治好。他没有办法,只好求助妙金、妙银,但两位公主皆不愿献出。三公主知道后,毅然献出一手一眼,为父亲全药治玻果然,妙庄王的病体不久就康复了。妙善公主大愿大德的孝行,使如来佛释迦牟尼佛深为感动,为让妙善公主能时时拯救苦难众生,释迦牟尼便赏赐了她千手千眼。从此,妙善公主便成了众所祈求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了。此外,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

10、今天时间有限,下面请大家自由参见,注意安全,保护环境卫生,谢谢大家的支援,与合作,希望大家度过这个美好的时光。

11、大足石刻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参观大足石刻。

12、大足石刻始建于唐永徽元年650年,历经五代,盛于两宋,余绪延至明、清,是中国晚期石艺术的代表作品。现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身,铭文10万余字。于1999年12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里我得向大家说明一下,其实,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其中,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摩崖造像最具特色;而我们今天所要参观的是其中最具代表的宝顶石刻。

13、宝顶石刻位于大足县城东北15千米处,由宋代高僧赵智凤于南宋淳熙至淳年间1174年-1252年,历时70余年,以大佛湾、小佛湾为中心,由总体构思组织开凿而成,是一处造像逾万尊、在石窟中罕见的完备而有特色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场,它把中国密宗史入后延续了400年左右,为中国佛教密宗史增添了新页。宝顶山摩崖造像的表现形式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万余尊造像题材不重复,龛窟间既有教义上的内在联络,又有形式上的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内容始之以六趣唯心,终之以柳本尊正觉成佛,有教有理,有行有果,系统完备而有特色。

14、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地狱经变相”的“养鸡女”。相信大家在看过前面一系列的地狱石刻之后,对地狱里各种恐怖的人物和残酷的刑罚仍感到心有余悸。然而大家仔细瞧一瞧这个雕刻,会发现什么?养鸡女虽然眼睛瞎了,却坦然自若,脸上充满幸福的微笑。这就奇怪了,地狱里都是阳间犯罪来受罚的,而她为什么还显得十分幸福?

15、说来阿,这里还有一段故事,这养鸡女阿名叫奚成凤,是一位善良大胆的姑娘,就住在宝顶山下。一次,奚成凤的鸡跑到山上佛堂里,被一个和尚给打死了,奚成也为她感到不平,但胳膊扭不过大腿,不得不在打造时剜了奚成凤的眼睛,却留下了幸福的微笑凤就去找当时的住持赵智凤理论,在群众的帮助下,赵智凤不得不把鸡钱赔给了奚成凤。可是,佛尚且有过,何况当时的赵智凤还没有修成正果,他对这件事耿耿于怀,一定要在修造地狱时把奚成凤放进去。而当时的工匠刘思久平时多受奚成凤照顾,。

16、好了,相信大家在看完这些后也许还兴犹未尽,但是我不得不和朋友们说再见啦。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但是有缘的话我们定会在某个地方,某个时间再次重逢。最后,希望大家一路顺风。朋友们,再见!

17、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大足石刻,我是陪同你们的小温导游。首先我,我对各位来到这儿表示欢迎,并预祝各位旅途愉快。

18、大足石刻是我们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现存唐宋摩巖造像6万余尊,与敦煌、云岗、龙门、麦积山四大著名石刻不公储存冠好,艺术精湛,而且达到了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

19、我们正在往著名的宝顶山走去,让我们去一睹观宝顶山的风采。大家快看,前面就是有名的——千手观音。千手观音的1007只手屈伸离合,参差错落,有如流光闪烁的孔雀开屏。千手观音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大家想听吗?

20、古时妙庄玉有三们漂亮的色主,长女妙金,二女妙银,最小的叫妙善,她从小虔诚信佛,出家当尼姑,妙庄王一怒之下,拆庙宇,赶和尚。惊动了天神?长了五个大脓疮,医生说要治此病需亲生骨肉的一手一眼配药才能治好,妙善知后,毅然献出一手一眼,治好了妙庄王的病,如来佛深为感动,赐她千手千眼。

21、下面,我们再看看另外一组。这些石刻合起来叫《父母恩重经变相》。它把父母养育儿女的过程,从怀孕、临产、哺乳到儿女长大成人、婚嫁、离别……分别用十一组雕像来表现,每一组表示一个主题,石刻把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都刻画得十分生动、形象、具体、细腻,并都有文字说明,仿佛在欣赏一幅幅古连环图画,大家有这样的感觉吗?哈哈。

22、此外,里面还有的故事很有教育,如:《牧牛道场》、《九龙浴太子》……你们看后一定空受益匪浅!

23、我带领大家的参观到此结束,请大家自由参观,注意保护文物和保持环境卫生哟!

24、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请叫我张导吧,欢迎你们来到我们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

25、在参观前让我们先了解了解大足石刻吧。大足石刻于1999年12月1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多躯,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是中国晚期石窟像艺术的典范。规摸之巨集大,艺术之精湛,内容之丰富,与敦煌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齐名。达到了中国石刻艺术巅峰。

26、请大家跟我去参观宝顶山的石刻吧!看这就是宝顶山的石刻,也是佛教圣地之一。主要造像有“护法神像”“六道轮回”“牡牛道场”……其中最著名地就是数“千手观音”了。大家瞧!那刻在88平方米的石崖上的千手观音,它有1007只手屈身离合,参差错落,有如流光闪烁的孔雀开屏。千手观音还有一个传说呢!大家想听吗?好,我讲罗。

27、相传古时候妙庄王有三位美丽的公主,长女妙金,二女妙银,最小的叫妙善。←妙善从小虔诚信佛,出家当了尼姑。妙庄王一怒之下,拆了庙宇,赶走了和尚。可哪曾想到,这下惊动了天神,天神便让妙庄王长了500个大脓疮妙庄王四处求医,均逛商店治不愈。后来,一位医生说要亲骨肉的一手一眼才能治好,妙善知后,献出了一手一眼,果然妙庄王病好了,如来佛深受感动,便赏赐了她千手千眼,从此,妙善便成了千手千眼观音菩萨了。

28、好,我们断续往前走,小心,上台阶,注意安全,里面的石刻还有很多,你们一定受益匪浅,我就讲到这里了,请大家自由参观,也请大家注意保护文物和保持环境卫生,我们两小时后这里会合。

29、这次参观结束,旅客朋友们,你们一定被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宝库所感动,欢迎大家一次再来。

二、大足石刻导游词

1、大足石刻摩岩造像达五万多尊。它以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技艺精湛而著称。大足石刻在重大足县,距重庆市中心130公里。全县有石刻40余处.下面是我带来的大足石刻的导游词,仅供参考。

2、女士们、先生们,欢迎你们来到我们大足参观我们闻名中外的大足石刻,很荣幸能成为大家的导游,请跟随我一起欣赏这华美的大足石刻。

3、大足石刻主要以北山摩崖石刻和宝顶摩崖石刻而出名。你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面积最大,佛像最多的宝顶山摩崖石刻。它始建于晚唐,兴于两宋。大足石刻于1999年12月1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目》。

4、从正门出发,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千手观音佛像前。大家都知道,只要有10只手以上的观音,就可以叫千手观音。而大足的千手观音,才叫真正的千手观音。她一共有1007只手眼,分布在88平方米的石窟上。

5、关于千手观音还有一个传说呢!在南北朝时,妙庄王有三个公主,长女叫妙金,此女叫妙银,小女叫妙善。妙金和妙银都常年在宫中,只有妙善出家为尼。妙庄王命妙善回宫,但妙善不愿回家,妙庄王一怒之下赶走了僧尼,可这惊动了天神。他们让妙庄王身上长满了脓包。有一位大夫说,要用亲身女儿的手眼方可治好。于是,妙庄王求助于妙金和妙银,但两位公主都拒绝了。妙善知道后,便献出了手眼,治好了妙庄王的病。这件事让佛主知道了,便送给了妙善一千只手眼。所以,她就成了千手千眼的观世音菩萨。

6、据说千手观音刻好以后,七仙女正好下凡,看见了千手观音。便在原来的手眼中又加上了7只手和眼。能找出这七只手和眼的人,便可长命百岁!

7、本次参观圆满结束了,谢谢你们的光临,祝你们一路顺风!

8、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大足石刻,今天将有我带领大家游览大足石刻。首先做一个自我介绍,我姓温,大家可以叫我温导,也可以亲切一点二直接叫我小温,其次女人,我对各位来到这儿表示欢迎,并预祝各位旅途愉快。

9、大足石刻是我们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现存唐宋摩岩造像6万余尊,与敦煌、云岗、龙门、麦积山四大著名石刻不公保存冠好,艺术精湛,而且达到了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

10、我们正在往著名的宝顶山走去,让我们去一睹观宝顶山的风采。大家快看,前面就是有名的——千手观音。千手观音的1007只手屈伸离合,参差错落,有如流光闪烁的孔雀开屏。千手观音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大家想听吗?

11、古时妙庄玉有三们漂亮的色主,长女妙金,二女妙银,最小的叫妙善,她从小虔诚信佛,出家当尼姑,妙庄王一怒之下,拆庙宇,赶和尚。惊动了天神?长了五个大脓疮,医生说要治此病需亲生骨肉的一手一眼配药才能治好,妙善知后,毅然献出一手一眼,治好了妙庄王的病,如来佛深为感动,赐她千手千眼。

12、下面,我们再看看另外一组。这些石刻合起来叫《父母恩重经变相》。它把父母养育儿女的过程,从怀孕、临产、哺乳到儿女长大成人、婚嫁、离别……分别用十一组雕像来表现,每一组表示一个主题,石刻把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都刻画得十分生动、形象、具体、细腻,并都有文字说明,仿佛在欣赏一幅幅古连环图画,大家有这样的感觉吗?哈哈。

13、此外,里面还有的故事很有教育,如:《牧牛道场》、《九龙浴太子》……你们看后一定空受益匪浅!

三、大足石刻各景点导游词

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多躯,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大足石刻的导游词,一起来看看吧:

观音在佛教的各宗派中都赋有一定职能,而众生的苦难和烦恼多种多样,众生的需求和愿望也不尽相同,因此,能救众生一切苦难的全能菩萨──千手观音便应运而生。

一般说来,观音造像只要有十只手,便可称“千手观音”。常见的千手观音多数是造三十二只手或四十八只手,以示观音的三十二变相和四十八大愿,其他的手皆用背光的形式来表现,以达到“千”的涵义。

而我们古代的艺术家却在这里打造了一尊拥有1007只手的,名副其实的千手观音,被誉为“天下奇观”。造像采用纵横交错,上下重叠,反侧相承,深涉错落的布局,在八十八平方米的石崖上,雕出这1007只手。

这些手纤细修长,千姿百态,金碧辉煌,构成了一幅犹如孔雀开屏的绚丽画面,令人眼花缭乱,心摇目眩。很多客人在惊叹之余还爱问:为什么不刚好凿1000只手,而要凿1007只手?为什么不把这些手排列整齐一点?比如一排十只手,十排一百只手,一百排就刚好一千只手,这样可以让大家一目了然……。我告诉他们,如果刚好刻1000只手,那么对“千”的理解就太狭窄了,“千者,多矣,无穷尽也”并非是指一千这个定数。而如果让大家把她的手数清楚了就无多大意义了,大家就会觉得千手观音也就不过有1000只手罢了。我们的艺术家想让大家在看到这尊千手观音时会产生她的手多得无穷无尽的感觉。从而让大家相信她的无所不及、无所不能,和法力的无边无际。可见,这里的艺术家们真是“解经深透,技高一筹”。

千手观音手中所执的各种法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南宋人民的生活用具,劳动工具,以及战争武器,在历史文物考古上有着重要作用。

在千手观音的每一只手中还有一只眼,她的全名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自在菩萨”。“观世音”即:普观世界救苦救难之声音。唐朝时,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人们在经典翻译和日常称呼中,常去“世”简称“观音”沿用至今。关于千手观音的由来,据佛经说:观音发愿要造福于一切众生,于是长出千手千眼。而在民间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说她是妙庄王的三公主,因献一手一眼为父王合药治病,佛感其孝行,赏还她千手千眼。因此,千手象征其法力无边,能拯救众生;千眼象征其智慧无穷,能明察秋毫。民间有“上朝峨嵋,下朝宝顶”之说,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观音菩萨的三个生日期间,会有成千上万的信男善女拜在她的足下。宝顶山有一个别名叫“香山”,可能就是因为历来香火旺盛,有“香焚宝鼎”之说而得来的。

很多游客听到这个故事之后都爱问:菩萨究竟是男还是女?菩萨在早期的形象基本都是男性的,但随着人们对佛教的日益理想化和对天真、纯洁、慈善、一尘不染的追求,要让菩萨不脱离现实,除了要给其充分的亲切感以外,还要给予其本身教义中所具备的素质,并且还需要从形象上加以体现。儿童比成年人天真纯洁,妇女比男人温柔慈善。因此菩萨就逐步女化、童化了。

在千手观音的两边还有四尊小的造像,右边为婆薮仙,左边为吉祥天女。头戴猪首者为金刚亥母,头戴象首者为毗那夜迦,他们原为婆罗门教中的一对凶神夫妻,被千手观音所降服。这里完全演变成了女像。另外,在千手观音两边的角落还分别刻有一穷人和一饿鬼,表示阴阳两界都能得到千手观音的拯救。

千手观音造像在中国佛教造像中比较普遍,但象这样名符其实,立体的石刻千手观音却世所罕见。“画人难画手”,要画出一百只不同形状的手都很不容易,更何况在坚硬的岩壁上打刻一千多只,而且手的姿势无一雷同,没有一只手在当时被打坏,这真可谓是鬼斧神工,让人叹为观止。

这龛千手观音造像被誉为“世界石刻艺术之瑰宝”。

华严三圣像雕造手法简炼,气势磅然。他们头顶崖檐,脚踏莲台,皆重额广眉,悲悯豁达,给人以熟悉、亲切之感。中间一尊像是佛教密宗所供奉的主尊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意译为“光明普照”即“大日如来”。他头上的“金刚顶仪”,为佛教密宗金刚界造像的一个重要特征。毗卢遮那佛的两侧分别是普贤和文殊菩萨。按造像仪轨,这龛造像应是文殊在左,普贤在右,但此地却把他们的位置作了调换,从而来体现密教造像特有的仪轨,——“理智摄入”,即:理性与智慧高度融和。

这龛造像是大足石刻寓力学、透视学原理于艺术构思的典型范例:

文殊手捧1.85米高的七级宝塔,手臂悬空支出1.2--2米,塔和手的重量近千斤。为使手臂不断落,匠师们成功运用了建筑力学原理,大刀阔斧地刻出宽袖袈裟披肩挂肋飘逸而下,与其身躯相连,巧妙地将重心引到了主像身上。正如木建筑中撑弓、斗拱的原理一般,使文殊手托的宝塔千年不坠。这样的处理既合符力学原理,又不违背菩萨褒衣博带、宽袍大袖的造像规律,同时还获得了宗教的庄严感。

这三尊造像高达7米,雄伟超越。匠师们刻意将他们的头部加大,胸部缩短,小脚部位加长,而且身躯前倾二十五度,正好符合造像与观众之间的透视关系,使人仰首观望时,感觉菩萨好像正亲切地俯下身来,关注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一般,叫人凡心皆息,祗敬皈命之诚油然而生。菩萨那种威仪奕奕、悲悯无尽的气度得到了充分显示。

华严三圣像背壁刻了八十一尊圆龛小佛,它们既丰富了整龛造像的构图层次,又把三尊主像衬托得高大、完善,使整龛造像的气氛显得庄严、热烈。重庆导游费

“塔”是“佛塔”的.简称。佛塔源起于印度,称“窣堵波”或“浮图”,用以藏舍利和经卷等。

“舍利”意为“尸体”或“身骨”。相传释迦牟尼遗体火化之后,出现一些珠状物,称为“舍利子”。后来德行较高的僧人死后烧剩的骨头也称舍利。把这些烧剩的骨头或遗物埋在地下,在上面建起的塔就叫“舍利塔”。

大佛湾内这座实心舍利塔是中国木质楼阁的建筑形式,已完全无印度舍利塔的风味了。由此从建筑上可以看到佛教和其造型艺术的中国化过程。

“毗卢庵”这三个字是南宋大文学家魏了翁所写。魏了翁是四川临邛人(今蒲江县人),他与杜孝严于1199年中同榜进士,又于1223年一同返乡,在圆觉洞口留下楷书“宝顶山”三字,此处留下篆书“毗卢庵”。

这是大足石刻中体魄最宏伟的一尊造像,在大佛湾内占据了最显赫的位置。他横卧于佛湾东岩,长达31米,为半身像。其造型比例恰当,体形丰圆壮硕。由于匠师们多采用圆刀雕刻,所以造像各部分的线条显得较为浑厚柔和,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佛主涅槃时的安祥之态。

“涅槃”是佛教徒修行追求的最高果位和最理想的境界,即达到肉身消失,不生不死的永恒状态,是修行者灵魂的永远升华。

涅槃变相历来具有较为严格的造像仪轨。经书记载,佛主是在两棵娑椤树之间,“头北脚南,背东面西,右手支颐而卧”。此处的卧佛身位与佛经基本吻合。

根据多种《涅槃经》记载,释迦涅槃时,大地发出六种震动,树倒房倾。众弟子挖心剖腹,引火自焚,一片惊慌动乱,早期的涅槃变相也几乎都是这样来表现的。但这样表现出来,观者就会有疑问,释迦牟尼达到了最高境界,众弟子应为他高兴庆贺才对,为什么会这么悲痛欲绝呢?所以后来的涅槃变相就逐渐有了变化,整个画面只是给人一种肃穆宁静的感觉,再无先前那种恐慌气氛了,这是一大改进,这种改进在大佛湾这龛涅槃像中表现得比较突出。

释迦牟尼慧眼微闭,安祥而卧。其弟子从平地涌出,躬身肃立,正在聆听老师的最后一次说法。释迦的胸前设有供坛、祭品和香炉,炉中香烟袅袅,直上青天。在云端之中站着的是释迦牟尼的家眷,经书上说:释迦之母摩耶夫人于兜率天宫闻得释迦涅槃的消息,率众眷属从天而降,持香花水果,游虚空以赞圣德……。整龛造像布局严谨,既烘托出佛主涅槃的神圣气氛,又收到了“以小衬大,以竖破横”的艺术效果。

涅槃变相是佛教艺术中一个古老而又重要的题材,全国各地所造的涅槃变相很多。这龛造像和其他各处的造像相比,在造型处理上进行了大胆创新。整个卧佛只表现了上半身,双脚隐入岩际,右肩陷于地下,左肩在五色祥云之中,以示释迦牟尼横卧于天地之间。这种处理使造像显得意境博大而有魄力。从而还导致了民间一句夸张的俗语,说宝顶的卧佛是“头在大足,手摸巴县,脚踏泸州”。这正是采用这种“意到而笔不到”的表现手法所产生的良好艺术效果的反映。

整龛造像气势宏伟,虚实相间,意境深邃,既符合宗教造型艺术的仪轨,又有一定的新意。

卧佛前面有曲折蜿蜒的“九曲黄河”。据说释迦在涅槃之际,众弟子依依不舍,送行不止。尤其是小弟子阿难,他痛哭流涕,拉着释迦的衣服恳求带上自己。释迦想,弟子们功德还未圆满,还必须留下修炼,所以一狠心推开阿难,用手一挥,划出一条涛涛大河把他和弟子们隔开。他在河对岸和弟子们久久相望,不忍离去,在他站过的地方留下一双大脚印。匠师们在卧佛岩顶上面的水池中就打刻了一双大脚印,这双脚印长1.8米,宽1.1米。有人问大足县之所以叫“大足”会不会由此而来?其实据《大足县志》记载,大足早在唐朝就已建县,大足之名是由于县内有一条名叫“大足川”的河而来,取其“大丰大足”之意。

大凡宗教中的圣人都爱给自己杜撰一个离奇的降生故事,以示自己天生与众不同,释迦牟尼也不例处。佛经说,释迦之母摩耶夫人40岁尚未有子。一晚,梦见一孩子乘六牙白象进入她的右腋,于是她便身怀有孕了。怀胎十月,按古印度风俗回娘家分娩。路经蓝毗尼花园时,见园中好鸟鸣歌,清凉静爽,便入园小憩。她抬举右手折花之时,释迦太子即从其右腋钻出。他一落地便是芳香遍地,祥云缭绕。他朝东南西北四方各走七步,步步生莲。然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称“天下地下,唯我独尊”。于是两位金刚力士手捧金盆凌空而至,天空九龙奋飞,喷吐冷暖二泉为太子洗礼。

这龛造像,从雕塑方面来看,是匠心独运的杰作;从工程技术来看,又是因地制宜的典范。

此处以前是一缺口,山水汇集于此,终年流淌不息。匠师们并不消极地引水他去,而是先将水积于卧佛上面的池塘里,再用石头把这个缺口垒起,打上九龙和太子,然后通过暗道,流淌使水有节制地经最大的龙嘴缓缓吐出,沐浴金盆中初生的太子。绢绢细流长年不断地从太子身上滑过,流入下面的小池蓄满,再经弯弯“九曲黄河”排出去。如果说,水对石刻是一种危害,那么在这里已被化害为利了。工匠师们不仅巧妙地解决了排水问题,而且使造像静中寓动,表现出园林景观之意趣。

孔雀明王是佛教密宗的一大本尊,在佛教所有的明王中,他是唯一以慈悲相出现的,其他明王皆以愤怒相出现。他以能驱除诸般毒术,禳灾去祸为特征。

龛中的孔雀两翅张展,明王乘其背上,面容慈祥。

龛右壁刻有佛弟子阿难手持经书念诵,旁边有一比丘俯卧在地,后面枯树中有蛇爬出。据佛经载,莎底比丘出家为众僧砍柴,被朽木中的黑蛇咬伤,毒气遍身,闷绝于地。阿难向佛说起,佛告阿难──“有佛母明王咒,能灭一切诸毒怖畏灾恼”。这组造像表现的是阿难正在为莎底比丘念诵明王咒,使其得以复苏。

龛右壁还刻有阿修罗手执旗幡,他有美女而无佳肴;左壁刻帝释天有佳肴而无美女。他们相互嫉妒,争战不休。明王咒一诵出,战争立即平息。

壁下刻有虎、狼、毒蛇等凶猛之兽,表示孔雀明王咒能驱赶他们,消灾免难。

重庆大足石刻景区导游(做回大足石刻小导游)

这龛造像由于清乾隆年间,猛风拔树,带下石檐,故有些残损。

孔雀明王和千手观音这两大密宗本尊,加上中间的卧佛,便形成了大佛湾整体造像的核心。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