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重庆导游大巴讲解(求一篇大足石刻的导游讲解词。)" title="重庆导游大巴讲解(求一篇大足石刻的导游讲解词。)" >
一、重庆云阳龙缸地质公园导游词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重庆云阳龙缸地质公园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重庆云阳龙缸地质公园导游词(一)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云阳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重庆云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于2005年9月经国土资源部批准建立。公园主要景观类型包括以龙缸岩溶天坑为主的岩溶类和以石笋峡、南三峡、黄陵峡为代表的流水地貌类,同时兼顾草场生物景观和具有浓郁土家风情人文景观的大型综合性国家地质公园;同时被誉为"长江三峡最后的香格里拉"。
云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风景区其中的龙缸天坑,缸口最低处海拔高度1113米,从该处测得龙缸深度达335米,这一深度位居全国第三,世界第五;龙缸天坑的坑壁倾斜幅度近90度,因此有着"天下第一缸"的美誉。
云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风景区内的奓口石绝壁上,目前正在建设的世界第一悬挑玻璃景观廊桥--天下龙缸·廊桥云端主体工程基本收尾,将于2015年初完工,预计2015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廊桥云端向外悬挑长26.68米,比举世闻名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玻璃廊桥悬挑部分还长5米多,成为世界第一悬挑玻璃景观廊桥。届时,这一世界之最将成为重庆旅游一大特色与亮点。
2008年,云阳龙缸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即云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2012年12月,云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风景区正式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4A)风景名胜区。目前,云阳龙缸风景区计划将用2至3年的时间,建设成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打造成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腹地旅游目的地。
公园总体位于华蓥山大断裂与七曜山大断裂之间的褶皱带,即川东平行岭谷区的东南隅,燕山期前各构造层均为整合及假整合接触,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明显的升降运动;燕山晚期褶皱构造显著,是上白垩统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构造形式以褶皱变形为主。地处渝东褶皱带及湘鄂川黔隆起褶皱带之间的过渡地带。研究区地处 NE- SW向构造带,北缘与 NW向的大巴山弧形构造斜接、重接复合。为印支-喜马拉雅期运动形成的薄皮构造的一部分。主要表现为宽平的箱(屉)形向斜和尖峭而狭窄的背斜形成的隔档式构造,而在背斜轴部,由于应力集中则容易形成一些规模不等的节理裂隙或压扭性断裂。
公园内出露地层为中生代的三叠系、侏罗系与新生代的第四系。三叠系是公园内出露的主要地层,其岩性及厚度变化较大。其下统嘉陵江组灰岩在公园内分布面积广。中统巴东组为浅海相碎屑岩及泥质灰岩,局部夹石膏及含铜砂岩;上统须家河组为内陆湖相碎屑岩并产煤。
龙缸景区以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为主,在岩溶、重力崩塌、流水侵蚀的作用下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与奇峰异石。龙缸是在三组节理以及向斜东北转折端的劈理交汇处产生的破碎带,后经溶洞中的地下水反复溶蚀-坍塌-溶蚀-坍塌而形成。
龙缸岩溶天坑举世瞩目是岩溶地貌的典型代表,其主要成因是岩溶塌陷和溶蚀,天坑位于多组节理、劈理的交汇处,岩石极易破碎,在这些岩层之中,流水溶蚀形成的多层溶洞交错纵横,在自然重力的作用下,破碎带上的岩石产生坍塌,坍塌物随即被暗河溶蚀带走,龙缸天坑就是这样反复的溶蚀-坍塌中逐渐形成。而龙缸国家地质公园内,发育的岩溶洞穴数量不少,分布位置和高度各不相同,通过研究区域内多个溶洞的成层性,可以用来分析侵蚀基准面的演化历史,推测河流的稳定期和下切期。
(1)属于地貌景观类的可溶岩地貌景观的大安洞,其岩性为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石灰岩,洞顶为穹窿状,洞口位于溶蚀槽谷内,为层面溶洞,槽谷为NE-SW向展布。
(2)属于水体景观类的流水地貌景观的黄陵峡,其发育于黄陵峡背斜核部,峡谷两岸峰林幽美,褶皱、断层走向鲜明,地质运动迹象十分明显。峡谷内的万卷诗书是石灰岩内两条走滑断层将产状相对平缓的地层推举到近于直立而产生的地质奇观。
(3)位于石笋河畔的奓口石,其物质组成为三叠系嘉陵江组灰岩,溶蚀作用使垂直裂隙不断加宽,导致崩塌,形成了如今奓口石地质奇观。
(4)属于古生物景观类的生物化石类的虫迹化石,其在三叠系嘉陵江组灰岩中,为一套海相碳酸岩的沉积物,颜色呈灰色,到处可见有虫迹化石出露,且保存完整。
景区内珍稀保护动物分布广泛,是各种鸟类和陆生动物栖息地。其中重点保护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共50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林麝1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24种,重庆市市级保护动物25种。珍禽异兽有獐子、猴群、野猪、崖燕、飞狐、杜鹃、麂、蟒、云豹、穿山甲、锦鸡等。
景区内地貌奇特,溶洞密布,奇峰怪石、石笋摩天、雄险俊秀、千姿百态、多彩多姿,是自然科学的博物馆,地质景观的大观园。主要景点有龙缸、龙洞、老寨子、映月洞、石笋河、老鸦峡、黄陵峡、龙窟峡、火山峡、藏龙峡、岐山草场(森林)、蔈草古长城、岐阳关古道遗址、盖下坝湖泊等。集雄、奇、险、峻、幽、静、秀丽各种神韵于一体。
龙缸是以岩溶塌陷为主,溶蚀为次而形成的椭圆形
岩溶天坑。在龙缸口最低处鹰嘴峰测得海拔高度1113m,长轴近70°方向延伸约304-325m,短轴178-183m,深度大于335m。其深度在国内仅次于小寨天坑和大石围天坑,位居国内第三位,世界第五位。
龙缸内壁如削,缸壁由峭壁拱成,最宽处2m余,最窄处不足40cm。人站于缸沿上,一边是千仞缸壁,一边是万丈深渊。壁缝松枝横卧,古藤倒挂,缸底丛林碧绿,四季吐翠。林间百鸟争鸣,盘旋低飞,烟云升腾,景色优美,素有"天下第一缸"之称。就深度和直径规模而言,龙缸可谓是超级天坑,具有较高的观光、探险旅游和科考价值。
映月洞位于龙缸东北100m处的悬崖峭壁之中,为第一层
溶洞。洞长43m,走向为25°南洞口高3.9m,直径3.4m,北洞口高2.2m,北端为暗河的出口,可见由流水形成的槽谷,洞顶可见有少许的石钟乳及钙华,中部靠南端还见有水滴沿石钟乳滴下,在地下形成一个深约50cm的汇水凹坑。每一年的中秋之夜,月亮从东方升起不久,月光充盈了整个洞身,集束的银光就像手电一样,由北向南穿洞射出,人们把这一奇特的景观叫做"穿洞映月"。
岐山草场属山岳型自然风景区,为重庆市市级森林公园,海拨高度在1000米-1650米之间,为喀斯特中山,面积12.5平方公里,景区有原始森林和高山草原。原始森林多为松、杉、柏树林,林间有堪称世界植物活化石的水杉、银杏、铁青杠、红豆等珍贵树种和一些不知名灌木丛。
龙洞由前后两厅组成,前厅成圆形,宽40余米,高近50米,长120米,面积4800平方米,内遍布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神奇瑰丽,琳琅满目。有"白玉龙床"、"龙伞"、"龙壶"、"龙椅"、"龙凳"、"莲台"、"天鸡报晓"等自然景观。后厅呈五边形,高30米,长300余米,面积6000平方米。里面的石钟乳形势如狮、如象、如龙、如凤,有的张牙舞爪,有的展翅欲飞。
石笋河是长滩河中最美的一段,北起盖下坝、南至双河口,全长12.5公里。为岩溶地貌的峡谷景观。两岸如削,溶洞密布,石笋摩天,幻化出如飞天、村姑、罗汉等各式人物;河水清纯明亮,盛产乌龟、团鱼,或瀑或泉,错落其间,奇松、翠柏、幽竹、冷杉等植物遮天蔽日,黄荆、天麻、贝母、黄连等名贵药材漫山遍野,黄羊、香獐、黄麂、金猴、野猪等漫步林间,锦鸡、黄鹂、杜鹃、翠鸟、鹦鹉啭鸣其野。石笋河一带地处于渝东褶皱带及湘鄂川黔隆起褶皱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在距今6700万年的新生代,由于地壳抬升,河流下切,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外动力的综合作用下,流水、溶蚀形成的多层溶洞交错纵横,在反复的冲刷溶蚀-坍塌-冲刷溶蚀-坍塌中,地表的石芽、峰丛、漏斗与地下的三层溶洞自成系统,岭谷相对高差达1400多米,形成了壮观的岩溶地貌景观和神秘的峡谷景观。
重庆云阳龙缸景区在海拔1010.5 m高的悬崖上建立悬挑26.68m(从岩壁向外伸出长度21.68m)的观景廊桥-云端廊桥,悬崖垂直高度700m。以"天空之花"的花瓣作为造型的构思思路,廊桥底部采用三层高强度玻璃,游客站在廊桥上可以720°欣赏周边美景。云端廊桥悬挑长度将超越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玻璃桥(从岩壁向外伸出长度21m)成为世界第一悬挑玻璃桥,是景区未来对外的标识和名片,5A旅游景区文化构架的重要元素。
老寨子位于清水乡西南侧,为一处文化遗迹点,座落在一座刃
状山脊之上,岩石类型为三叠系嘉陵江组灰岩,岩石厚大,产状平缓,寨子位于山脊顶部最高点,现存古碉楼、石门、女羞池、倒塌的祭祀龙柱、賨人打虎楼遗址。老寨子所处山顶宽5-10m,长50m,立于山巅,向西可览石笋河全貌及数百米高的石笋,向北隐约可见龙缸口,向南可见两河口。向东为农家风光及石芽群。在此处有机会欣赏龙缸佛光金身、落霞熔金的美景。
大安洞是一大型石灰岩溶洞,又名鱼泉洞,位于石笋河畔西岸的悬崖峭壁之中,洞口下距石笋河约200m,上距崖顶约100m。在洞口南侧有一季节性瀑布,每缝雨季,形成瀑布跌水,然后汇聚到石笋河内。主洞的主体方向为南160°,洞口塌陷形成大厅,厅高约50m,呈穹形,全长3000余米,洞中套洞,九洞相连,各洞奇观有倒挂金猴、迎客柱、定海神针、金银瀑、沙洲滩、石笋会展、跑马场、艺术长廊、海狮神龛等。由天然石灰岩形成,被识者誉为"天下第一洞"。
重庆云阳龙缸地质公园导游词(二)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游览具有“天下第一缸”之称的云阳龙缸,我是大家今天行程的导游,在游览期间,主要由我来为大家讲解景区内的景点,以及负责大家的安全,希望在整个游览的过程中,大家能玩的开心,同时注意安全。
龙缸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距云阳县城80千米处的清水境内.其状为一罕见的环形天坑,形似水缸。龙缸口椭圆,口下有一约两丈长的天然条石平伸入内,可于此俯伏窥视坑内特异景物。云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是以龙缸岩溶天坑为主、石笋河与老龙口峡谷为次,兼顾草场生物景观和土家族人文景观的大型综合性地质公园。公园最具吸引力的主体景观,便是雄险俊秀的龙缸天坑,其深度位居我国的第三,世界第五;龙缸岩溶天坑的坑壁近于90度,这种直上直下的形态更是“当惊世界殊”。
我们首先来从宏观上认识一下龙缸天坑。龙缸是一个长轴350米、短轴170米、深550米的椭圆形天坑,这一深度位居中国第三位,世界第五位。缸内壁如削,壁缝松柏横卧,古藤倒垂,缸底四季吐翠,百鸟争鸣,因形状为一个天然大石缸,还流传樵夫与龙女爱情的美妙传说,而得名龙缸,又被誉为“天下第一缸”。
我们首先要穿过映月洞,它位于龙缸北偏东100多米处的悬崖峭壁之中,为龙缸的第一层溶洞。洞长43米,南洞口高3.9米,直径3.4米;北洞口高2.4米,北端为暗河的出口。每一年的中秋之夜,月亮从东方升起不久,月光充盈了整个洞身,集束的银光就像手电一样,由北向南穿洞射出,人们把这一奇特的景观叫做“穿洞映月”。
大家看着一块石头,是不是很像鹰伸出的嘴巴?它叫龙鹰石,原来是龙缸山顶上的一块天外来石,受日月精华亿万年的润育,变成了一尊神鹰,专司守护龙缸的重任。我们现在看见的就是龙鹰伸出的嘴,大家叫它鹰嘴石。
石笋河是长滩河中最美的一段,北起盖下坝、南至双河口,全长12.5公里。为岩溶地貌的峡谷景观。两岸如削,溶洞密布,石笋摩天,幻化出如飞天、村姑、罗汉等各式人物,河水清纯明亮,盛产乌龟、团鱼,或瀑或泉,错落其间,奇松、翠柏、幽竹、冷杉等植物遮天蔽日,黄荆、天麻、贝母、黄连等名贵药材漫山遍野,黄羊、香獐、黄麂、金猴、野猪等漫步林间,锦鸡、黄鹂、杜鹃、翠鸟、鹦鹉啭鸣其野,土家山歌、摆手舞等迷你大饱眼福。中国着名女高音歌唱家刘淑芳就生长这里。
老龙口峡谷在龙缸北西边,位于泥溪乡境内,当地人又叫海螺溪。海螺溪上游为万州市的潭漳峡景区,是园区内另一处特点突出的峡谷景观。峡谷中,在流水和岩溶共同作用下,河溪时而潜入地下,时而奔涌地表,形成地下暗河与地表明河交替出现的奇观。
现在我们来到了着名的大溶洞,人们称之为“龙洞”,是由前后两厅组成,前厅成圆形,宽40余米,高近50米,长120米,面积4800平方米,内遍布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神奇瑰丽,琳琅满目,有“白玉龙床”、“龙伞”、“龙壶”、“龙椅”、“龙凳”、“莲台”、“天鸡报晓”等自然景观。后厅呈五边形,高30米,长300余米,面积6000平方米。里面的石钟乳形势如狮、如象、如龙、如凤,有的张牙舞爪,有的展翅欲飞。
这是一大型石灰岩溶洞,大安洞又名鱼泉洞,全长3000余米,洞中套洞,九洞相连,各洞奇观有倒挂金猴、迎客柱、定海神针、金银瀑、沙洲滩、石笋会展、跑马场、艺术长廊、海狮神龛等。由天然石灰岩形成。据专家考察后估计,该洞比着名的四川兴文溶洞群中最大的天泉洞大一倍,比闻名中外的桂林芦笛岩、浙江瑶琳洞大10倍,被识者誉为“天下第一洞”。
好了,主要景点为大家讲解这么多,接下来,大家就尽情享受登山的乐趣吧,不过一定要记得注意安全哦。
重庆云阳龙缸地质公园导游词(三)
我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是我们茶陵的一个国家 4A级旅游景区。不用我说大家也应该猜到我要讲的是什么了吧?对,就是云阳山。云阳山呢是省内不可多见的城市森林公园之一。云阳山方圆七十余里,上有七十二峰,总面积达到8941.4公顷,最高海拔天堂山为1130米,最低海拔仙人湾110米,著名的紫微峰海拔为864.7米。
今天呢,我就从东门开始,依次给大家介绍赤松仙景点、神龟谷景区、老君岩景区、祈丰台、南岳宫景区、紫云寺几个景点。
现在我们看到是云阳山东门石牌坊,石牌坊跨度为25.8米,是国内跨度最宽的石牌坊。我们现在走的这条路呢是赤松路,是我们县城的东阳大道到赤松仙的路,全长2.7公里,与衡炎高速穿插而过。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景点是赤松仙。赤松仙始建于唐,距今已有1千多年的历史,古时称为“赤松坛”,是全国唯一一个以赤松子命名的道观。大家看到的门匾,是清末全国会试第一的进士,后任国民政府主席的谭延闿亲笔提写的。大门两边的墙壁上的诗,左边是茶陵籍状元萧锦忠的诗。右边则是罗复元的诗。
好啦,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神龟谷景区”。各位看一下对面的山,是不是有一个形似乌龟的岩石呢?对,这个就叫“神龟岩”。因神龟的头部呈金黄色,固又名“金龟岩”。这个是天然形成的,非常的神奇。
大家眼前的这个吊桥叫“步云吊桥”,跨度为36.9米,宽1.5米。这个跨度为什么是36.9米呢?因为369寓意为步步高升,小徐呢在这里祝福各位领导“步步高升,芝麻开花节节高”。大家现在所看到的这个瀑布名叫“寿泉瀑”,它是人工瀑布,引用了这里的山泉水,高116米,第一层瀑布为76.1米。右侧是龟寿亭,底下呢是神龟湖。
好啦,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下一个景点——老君岩景区。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道教始祖“老子”的神像。大家看到的老子像高5.95米,5.95有九五至尊的意思。大家可以看到,老子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寓意着道教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道教里,9是幸运数字,所以老子像的左右两侧各有“九九八十一”级台阶。下面呢是石刻道德经,道德经由老子所著,洋洋洒洒五千字,加上标题附号,有7000多字,是全国最大的石刻道德经。
大家请顺着我手指的方向往上看,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云阳山的最高点:祈丰台。祈丰台是古时用来祈天求雨、祈祷丰收的。大家知道通往祈丰台的游道一共有多少坡吗?我来告诉大家,通往祈丰台的游道共有365坡,代表一年365天,就是希望年年丰收,风调雨顺的意思。传说,炎帝神农发明种五谷后,常遭受旱涝灾害,于是,命赤松子在紫微峰上设坛祈丰,置一大钟于坛上,取名“通灵钟”,撞钟以“通神明之德,偕天人之和”。大钟的口径为1.2米,重116吨。大家下次如果去祈丰台,不妨撞撞钟,撞钟则神明赐福,赐
现在,我们到达的景点就是云阳山的核心景区——古南岳宫。现在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云阳仙道观。它作为道教场所始于南北朝,祀奉南岳圣帝。宋代道士陈善宗重修,元代改为紫微书院,明代恢复为云阳仙道观。民国二十年(1926年)道士陈从性重修,基本保留了原有格局。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自然岩窟叫观音岩,她的底座岩石与五雷池相连。这边便是五雷池。相传,有一年茶陵闹旱灾,赤松子命青龙布雨以解旱情,青龙睡懒觉,没有及时收回云雨,造成水涝成灾,赤松子怒施五雷法,将懒龙幽禁在岩隙中,命它吐龙涎灌溉山下农田,这五雷池的水能清肝明目,清心健体,大家可以喝一喝,香客多的时候,这里还要排着长长的队伍。
我们现在看到的景点是“张良试剑”。据传,赤松子、张良隐居在云阳山中,赤松子炼丹,张良铸剑,刘邦为打天下,遍揽天下英雄豪杰,亲自上云阳山上请张良下山助一臂之力,这时,张良刚好铸了一把宝剑,就指着这块巨石说:“如果我辟开了这块巨石,我就下山,如果不能辟开,我也无能为力。”说着便一把辟过去,但却把巨石辟成了两半,赤松子便说:“顺从天意吧”,随后,张良便下山帮助刘邦打天下了。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云阳山被封为“古南岳”呢?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当年南岳圣帝要为自己建造一座行宫,考察了很多名山,都不中意,唯独对风景秀丽、山水灵异的云阳山情有独钟。于是,他坐在紫微峰数山峰,看有没有七十二地煞星安神定位,保佑四方平安,可是他忘记把坐着的紫微峰数进去。数来数去是七十一峰。所以遗憾地另寻他地。观音听说南岳圣帝大之称赞云阳山,因此想去看看是否那么美丽,便来到云阳山,果然也被这里的美景、灵气所吸引,但是听说云阳山只有七十一峰,她便再数数看,却有七十二峰,她把这事告诉了南岳圣帝,南岳圣帝一听,十分后悔,随后便在云阳山建了这所避暑行宫,每年农历六月、七月便来此避暑,逐步形成了“六月、七月朝云阳山,八月朝衡山”的民俗。因此,云阳山的农历六月、七月是香客最多、香火最旺的时候,广东、福建、江西、湖北等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此祈福、求平安,非常灵验。
好啦,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云阳山的北门,我们马上要看到的下一个景点是云阳山的一处人文景观——紫云寺。紫云寺是一座佛寺,始建于元代,原名为观音庵。因其地处紫云山,故俗称“紫云仙”。1995年修复改名为紫云寺。
好啦,今天的讲解到此就要结束了。希望云阳山的美丽风情和我的讲解能给在坐的各位领导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谢谢大家!
二、导游欢迎词【三篇】
1、【#好词好句#导语】欢迎词,是指客人光临时,主人为表示热烈的欢迎,在座谈会、宴会、酒会等场合发表的热情友好的讲话。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为了提升形象、扩大影响、招商引资、促进发展,各地纷纷举办各种内容和形式、不同规格和规模的节庆活动。下面是考网整理分享的导游欢迎词,欢迎阅读与借鉴。
2、大家好,我是卢导,欢迎大家来到这风景优美的武当山。
3、武当山是1994年12月被入为世界遗产的。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西南,又名太和山、玄岳山,属大巴山东段,是我国着名的道教圣地。相传道教信奉的“真武大帝”即在此修仙得道飞升,也是武当拳术的发源地。武当意为“非真武不足当之”。名胜区面积为321平方千米,有众多的自然胜景和人文胜景,主要包括三潭、九泉、九井、九台、十池、十石、十一洞、二十四洞、三十六崖和七十二峰等,组成了一幅瑰丽无比的风景。
4、武当山有许多的宫殿,有紫霄殿复真观太和殿金殿还有许多的宫殿。当年张三丰是这里的,是唐代的时候建的。当武当山建起的时候,唐代被元朝消灭。现在虽然许多宫观已成瓦砾,然而现存的建筑仍透着宏伟和精美,而且有许多绝妙之处令人称奇。如复真观一座五层高楼中,有一柱支撑十二根梁枋的结构奇特的杰作;九曲黄河墙可传递声音,与北京天坛回音壁异曲同工;转身殿里的大钟在撞击时殿内几无声息,而殿外却分明听到钟声袅袅;山巅那座铜铸鎏金的金殿是一件工艺珍品,围绕着它有几大奇观,其中之一为“雷火炼殿”:古时金殿未有避雷设施,雷雨天时,金殿四周往往电光闪烁,火球翻滚,景象绚丽万千,而每次雷击过后金殿不仅分毫未损,而且灿然如新……凡此种种使人不由得为古人的智慧发出由衷赞叹。
5、武当山真是风景到处是美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哦。奉的“玄天真武大帝”的发迹圣地。
6、你们好!欢迎大家来璧山文庙游览。我是导游胡腾月,希望我的讲解能够令各位满意,使我们体会到文庙的悠久历史和古香古色。
7、璧山文庙是重庆市现存的文庙,此庙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也就是1194年,咸丰四年重修,大成殿座西向东,背靠凤凰山,前面是宽阔的大成广场,右有高大雄伟的政府大楼。文庙总面积为1240平方米。
8、庙前就有吕凤子的石像,文庙是为纪念吕凤子的,吕凤子出生于1886年。成年后在上海等四个省市的高校教授国画。吕凤子是现代的画家、书法家,也是美术教育家,为美术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少贡献。
9、请大家随我的手势看看大门,大门红色的壁上是镶嵌着黄色的圆球,显得那么庄重,上面刻有文庙两个金字,我们从此看出古代人民的鬼斧神工。大家请跨进门坎,左手边是吕凤子纪念管,右边就是广告工作室了。大家跟随我走上正前方的阶梯,这里的石壁上雕刻着一幅九龙图,中间有一条威武的大龙,周围有八条可爱的小龙在嬉戏,这幅石画每一个细节都雕刻得细致无比,这可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大家往上看,就是正殿了,屋顶双层,铺着黄色瓦片,墙呈红色,顶上还雕刻着两条飞龙。大家走进正殿,里面整齐地摆放着桌椅,人们在这儿悠闲地喝茶。
10、我们绕过正殿,走上山坡,看看这些神像,它们的尊严,让人肃然起敬,很多神像已被风化,可不失它们的尊严。这边儿的神像被文化大革命摧残得不成样子。
11、朋友们,请保护文物,也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12、今天的游览到此结束,大家请给我的讲解提出宝贵意见,我们下次再见!
13、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古漪园参观,我是金凤旅游公司的66号导游,我叫刘怡景,大家可以叫我小刘,今后的几天,将由我来和大家一起度过。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古漪园,古漪园是江南园林一颗璀璨的明珠,下面请大家跟随我,一起走进古漪园。
14、请大家跟着我向这边看,这是一幅巨大的浮雕墙,这堵墙叫照壁。上面雕刻的是明清时代古漪园的全景。大家请看,假山流水,柳阴竹林,亭台楼阁,一对栩栩如生的白鹤正在南飞。
15、照壁的后面,有一条小路,沿着这条小路向前走。大家现在看见的这个小湖叫戏鹅池,池上有一座九曲石桥,让我们一起去桥上游览吧!大家看,它的栏杆和柱子都做的十分别致。站在桥上可以看见湖水碧波荡漾,岸边苍松翠竹,叠置的假山,盛开的鲜花,从而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16、请大家和我一起爬上竹枝山,下一个景点就是'“缺角亭”。大家来看,亭子是四方的,亭顶三个檐角的尖端都有一只紧握的拳头,只有东北缺了一只。为什么东北会缺了一只呢?这儿有一个典故,请听我慢慢道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南翔人民就在这儿建造了这个亭子,特意缺了个东北角,以示伤痛。其它几个角的大拳头,是表示中国人民的愤怒和反抗。同时提醒我们不忘国耻!
17、接下来请大家和我一起下山,我们又来到了戏鹅池。这座半浮在戏鹅池上的楼阁叫浮筠阁。浮筠阁的对面是一艘古色古香的石舫。下面让我们来仔细欣赏戏鹅池面吧。看,池面水平如镜,倒映出绿的山,红的花,古老的石舫,秀美的白鹤亭。再看湖岸,垂柳正在发芽,桃花含苞欲放,春意盎然。
18、古漪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我说也说不尽,如果大家觉得还没有尽兴,下面就请大家自由的游览,1个小时后,我们在照壁前合影留恋,让我们将这古漪园美丽的景色永远留在您身边!
三、求一篇大足石刻的导游讲解词。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来宾大家好!
感谢各位的光临!这里,我谨代表重庆中广国际旅行社,对各位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欢迎大家来到我们大足,游览精湛神美的大足石刻重庆市导游。
我叫杨琳,大家叫我小杨就可以了。本次大家在大足的旅游将由我为大家讲解服务,我希望并相信我的讲解服务能使大家在短暂的大足旅游中,有所收获,记忆难忘。
现在我们的大巴正行驶在通往大足石刻景区的途中,借此机会小杨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我们即将游览的“大足石刻”。
大家都知道?古印度的石窟艺术是公元3世纪传入中国,并分别于5世纪和7世纪前后在我国的北方形成了两次造像高峰,直至公元8世纪中叶才走向衰落。不过,此时位于长江流域的大足县境内,摩崖造像却异军突起,从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就建成了以“五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大足石刻,形成了我国石窟艺术史上的第3次造像高峰,从而把中国石窟艺术史向后延续了整整400多年。至此,我国各地再也没有开凿过新的大型石窟,大足石刻也就像那绚丽的夕照“余辉灿烂”,贵为了我国晚期石窟艺术的绝世珍宝。
大足石刻,始建于公元650年(唐永徽元年)历经五代,兴盛两宋,余绪延至明清,前后绵延1200多年。其造像主要由宝顶山、北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山”构成。五万余尊造像,分布于全县近百处。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整而著称于世;集:佛教、道教、儒家“三教”造像之大成而异于前期石窟;用:鲜明的民族化、世俗化特色,在我国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我们可以肯定的说:“它就是东方的那烂陀”!
1999年12月1日,“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准入标准就是:第一,大足石刻是天才的艺术杰作,具有极高的艺术、历史及科学价值。第二,佛教、道教、儒教造像能真实地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的哲学思想和风土人情。第三,大足石刻的造型艺术和宗教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纵览大足石刻,最具代表意义的当属宝顶山“大佛湾”的摩岩造像。它绝美的构思构图、简洁的佛理演化、精湛的布局雕造,堪称大足石刻艺术精华。经历年考证,它开创于公元1174年-1252年(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是南宋一代高僧赵智凤弘扬佛法,教化众生,尽毕生之力,惨淡经营七十余年所营建而成的,我国唯一的一处大型密宗道场(东方的那烂陀)。
这个道场经赵智凤及团队按《大轮五部咒》真言周密构思设计,以先雕凿出一个小佛湾作为蓝本,然后再在三山石岩相连,形似马蹄形的大佛湾,沿:“道场法界,本尊法身、三坛修为、因果业报、圆觉无我”五部内涵演化;遵:寅卯辰己午未申酉戌亥子丑12时位分组排列;再按“身、色、位、数、语、意”6要素构图;19图造像(遁1图)严格按佛理造像的原则,以山形取势,巨龛相连,石刻长廊达五百余米;把当时人们对“儒为皮毛,道为血肉、佛为骨髓”的哲学理念,在这里展现得淋漓至尽,进一步彰显了《密部五咒。随念成坛》的密意。重庆导游网
走进宝顶石刻:大佛湾第一尊雕像“寅虎入门”(坐东南朝西北)就一展此道场的开篇:看那虎张开大嘴,吼声如雷(按密部五咒的密意、口为咒:其型在这代表密咒,虎[合*牛]的组合字“吽“,又有的说是那个唵。吽字,形为阿閦,心作僧坛,又是金刚部,成心金刚)还有其咒在此教义为:“出生”义,什么都可以从这个吽字生出。“维护义,念这个字那护法善神就来维护你了;“消灾”义,你有什么灾难,诵这个字就能消了。“成就”义,你无论求什么,都可得成就。“故有曰:“寅时东方天蒙亮,阴阳交合一线上、鬼门生门均一念、寅虎护咒吼雷天;飞盘布局九护神、白虎消灾遁甲寅、佛外众生多迷者、坛内五部迷化悟”。
我们从这尊雕像的位置、朝向及寓意,不难看出大轮五部咒及宋代建寅历法(夏历)对赵智凤建坛的影响,使其在布局第一神龛时,自然会以寅时之始、人鬼(黑白)之界、兽性未除、孽根求戒为佛化的前题,重点突出九大出世间护法的职能,以示大众:“虽然法界森严、但诸神均除恶扬善,众生皆有自己护法”的理体。同时寅虎紧靠龛边陪衬,看似一龛。十分巧妙的达到了遁甲(寅)的效果及“无始终、无内外、强立名、为法界的佛理”。
沿着赵智凤的思路我们来看“九大护法神”(坐东朝西)。此龛教义应是:“众生护法、守位九州、脚踏七情、左右六通、求拜护法、认清事相、领悟理体、遵法归宗”。也就是说,大众属相不同,但都有自己的护法,求拜时要认清自己的护法(金刚),有的放矢的从其身、语、意中得以感悟,产生执念而遵循天道。
接下我们到第二龛“六道轮回”(坐东南朝西北)。它是简述佛教的“法界”,它用“事像”和“理体”来展现密宗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因果业报,转世轮回、12因缘来说明:苦海无边,人生无常,迷者佛是众生,悟者众生可佛的道理,到时我会重点讲解。
以上“寅虎入门”、“九大护法神、“六道轮回”等造像,构成了我们宝顶密宗道场的第一篇《净法界真言》部分,它向众生展示了道场森严的法界在本道场地支时位中占”寅、卯、晨”位。
紧接看第二,开宗明意显法身。《毘卢遮那佛金刚界真言》部分。依次是:唐密三大陀罗尼神咒龛(广大宝楼阁图、舍利塔)主显-弘扬修行之果,指明解脱之道的陀罗尼咒(占“己位”);2、千手观音、究竟涅槃(九龙浴太子)、孔雀明王;主显-观音救苦救难智慧法力无边,释迦来去生最高境界、明王诸毒不浸禳灾去祸(占“午位”);3、毗卢道场,主显-大日如来说法《华严万行万德》(占“未位”)。这几组造像是向众生展示“法界性、即法身”是密教彰显本尊的重要课堂及“那烂陀”中心,属本尊法理法身及智慧部分,同时在道场地支中,毗卢舍那佛洞窟独居于“道场”的“未”位,这也正好符合密宗法坛本尊智慧中心位的彰显方式、达到五部密咒中毗卢舍那佛金刚界真言本坛核心的目的。
然后看第三部《三坛真言》部分,“空色现、情器分,三世间,从此生”,次第演绎:
1、药师佛-《父母恩重经变像》以七佛见证“育子10像图”逐一叙说父母养育恩重、人生要知恩图报、以七佛之对应,见证七佛的44愿,,进而七佛合一,彰显“心坛”。
2、如来佛-《大方便佛报恩经变像》以佛祖所为彰显“轮回”之身,印证“百善孝为先”佛身就是善、从而彰显“身坛”。
3、阿弥托佛-《观无量寿佛经变相》以西方净土变,体现修为的归属、秀莲花之生、诱人天堂之乐。进而彰显“语坛”。
再下就是第四部《地神持次第真言》部分以《地狱变相》展”骇人以地狱之苦;同时图中天堂与地狱之间插入“六耗图”,以示天堂-地狱仅一念之差。
接着,“迷则凡、悟则圣、真如体、须亲证,以“柳本尊10炼图”突出本尊“身、口、意的合一,觉己、觉他、无我”的修炼、得道、立宗过程。
以上这几组造像是该坛对众生实行佛学的“戒定慧行”、“因果业报”、“修行得道”的规范教育,在地支中分别为申、酉、戌位。属佛法的三坛真言及地神持次第真言(插图)部分。
往下,我们来看第五部--印现坛仪真言部分:
在西南面石岩上的“亥位”,雕琢出“正觉像”表示柳本尊修行正觉于法;在临近的“子位”又开出“圆觉道场”彰显修得菩萨之果的本尊-万法归宗(有关圆觉道场十二圆觉菩萨的详细内容到时小杨将潜心为大家具体讲解)
说到圆觉道场,特别要提的就是在圆觉洞口外侧伏卧的一尊神兽狮王,这狮王为大日如来的坐骑,也是佛教的九大护法佛兵之一。传说,当年佛祖弘扬佛理,传播广义,善众日多,招致当时古印度婆罗门教宗的不满,召集百万信徒,邀佛祖论道于波罗们祭台—迦叶城。但佛理博大精深,教宗和佛祖舌战三日三夜,百口莫辨,百万信徒深受感化,诚心向佛。波罗门的千年护法神兽白狮王,灵性有加,也深被佛法感染,落泪驯服。然教宗恼羞成怒,以法器迷心尺施咒惑众,令信徒迷失于三界六道中,沦为鬼魅,试图力挽狂澜。佛祖见教宗执迷不悟,无奈叹息,手结佛印唱出浩瀚梵音。梵音清心寡欲,化戾气为祥和,破除魔音迷惑。教宗无计可施,以欲迷心尺劈杀佛祖。白狮王明辨善恶,为救佛祖不惜犯杀戒,将主人和迷心尺一起吞噬。事后白狮王念及主人的百年恩情,仰天惨号,音域广传千里,蕴含梵音意境。佛祖伴颂引导,白狮王大彻大悟,得道升天。狮身遗骸与迷心尺融为一体,合成护法佛兵雷音尺。此佛兵见证“善不善法,从心化法”的大道真理,代表心之“始觉”代表勇猛释师(狮)子,同时也喻菩萨十善法。
现它守护在圆觉洞口不知见证了多少从始觉到圆觉的觉者及转世轮回的菩萨、本尊等来圆觉洞求获“无上正等正觉”······我在想它对圆觉的总结应是:“统众德而大备,烁群昏而独照,称之为圆觉。终日圆觉而未尝圆觉者为凡夫;欲证圆觉而未极圆觉者为菩萨;具足圆觉而住持圆觉者才为如来!”
最后我们看到的是赵智凤团队在道场地支的“丑位”以“重九尺度”之玄机,精心雕琢的“牧牛图”。这图分12部,是让人们领会修行就是:调伏心意、戒定生慧、顺应自然、天人合一。也正如三重修行之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最终:“人之初、性本善”自然本为“清净”,“回归”才是天道。
以上在地支中位居亥、子、丑位的3组造像告诉众生修持得道就是觉己-觉他-无我、万法归宗而天人合一。属佛法觉悟之最高-圆觉无我。
这样以5部主题演化,12地支布局、接地气的6要素造像就以牧牛图而达到佛道的最高意境。的确,如人所说:大佛湾就如同一部气势连贯、图文并茂的佛、道、儒学教科书。它自然的将中国儒、道文化与外来佛教文化兼容并蓄、和谐相融,发扬光大,几乎将一代大教收罗毕尽。
再有,大佛湾造像题材不重复,表现手法朴实无华,自然生动,将深奥的佛教义理通过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和风俗情节体现出来。让观看之人不仅可以从中阅读到佛教教义,还能在里面领略到宋代的各种世俗风貌。
还有,参观时我们还能看到古代艺术家们在造像施工的过程中,顺其自然·充分利用岩石、水源等条件,因地、因材施艺,巧妙揉进力学、光学、透视学等科学原理,超人的智慧和巧夺天工的技艺,使这些珍贵的宗教文化遗产,历经八百多年,仍闪烁着我国古代精神智慧与物质文明的光芒。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宝顶石刻宏伟的的大门就在我们的眼前,小杨以上的讲述一会儿就会得到印证,到时,请大家一定要跟着我,仔细聆听小杨我每龛潜心的讲解、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在我们大足石刻游览中有所感受,有所提升,有所收获,以心许之,求到自己理想的护身佛,
注:本人就以上导游词再补充几点:
1、《毘卢遮那佛金刚界真言》部分:
导游词中的《唐密三大陀罗尼神咒龛》也就是目前大家解读的《华严三圣》、细看陀罗尼咒:观手印、辩法器、看仪轨。该三佛都应是:法咒、语咒、心咒的佛身--即药师佛,大日如来,阿弥陀佛,也就是三世佛三咒合一的表述才对。而并非是目前沿用称谓的《华严三圣》之解读
人们的误区一般容易出在 1、认为阿弥托佛手持器物应是持莲花器,接引西方莲花重生,而不是舍利佛塔?其实这都是不了解密法所至,极乐世界“生由莲来去从塔走,生死一念”故持舍利塔;琉璃世界,界主这里是显法故不持药钵,手持七宝塔,三界“要旨”均在陀罗尼中,需要融入细品。2、头戴佛冠应是菩萨而不是佛?其实密教佛菩都有戴冠,不信你到圆觉洞中拜会大日如来,看看他戴的什么?还有药师佛的宝冠上有七佛,阿弥托佛的头上宝冠是5佛,还不明白?如还不解、可细读《陀罗尼咒》。
《三坛真言》部分的七佛见证《父母恩重经变像》不应是过去七佛,而应该是药师七佛合为一佛的解读,大凡了解三坛真言佛理,都应知道那是七佛合一的变相表述。沿用称谓之误应是将最后一位佛的手印视为释迦牟尼,而没有深究密宗佛理及药师手印所误读。
3、《印现坛仪真言》部分,圆觉洞内的三尊佛是三世佛,而不是三身佛,因为大佛湾弘扬的就是密法五部,无论从佛像手印到仪轨都能看出代表的是俺、哑、吽(身语意),即是:阿閦、毗卢舍那、阿弥陀佛三世佛,其排列仪轨(方位)、手印也是严格按密宗的佛理彰显“佛法三宝”无误。
另:原解读洞内三世佛左侍立赵智凤、右侍立柳本尊也不对。应该是:左侍立为大迦叶(见手印,代表佛的传承者)、右侍立为功德官(有说赵太守或史官)即代表信仰佛法、支持造像的官方及贵人是也。
注:我想圆觉洞原解读者应是照搬了以下禅宗《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才将后来密宗《圆觉经》认知的三世佛解读为了禅宗认知的三身佛。
附:《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唐代罽宾沙门佛陀多罗于693年(长寿二年)译于洛阳白马寺。《圆觉经》是唐、宋以来天台宗、贤首宗、禅宗等盛行讲习的经典。最早提倡此经的是华严宗五祖圭峰宗密,他为此经作了七部注解,著名的有《圆觉经大疏释义钞》、《圆觉经略疏》、《圆觉经略疏钞》。
3、其它对现有之解读不认可的有:九大护法神龛,释迦涅槃图,柳本尊十炼图我已写有专门的解读。
宗教是文化而不是真理,万物相对而难有永恒;文化是多元的,要换位多维认知,文明是一元的,要因时因地遵循,科学就是认知规律,规律就得遵循时空;世间正确谬误,全在时空维度。众当潜心领悟,身语意助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