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重庆旅游B

重庆导游试题及答案(重庆导游现场考试题)

重庆旅游B 2024-06-27 2
重庆导游试题及答案(重庆导游现场考试题)摘要: 本文目录2006重庆高考语文卷第22题答案广州导游证报考详细求从2008年到2004年的江苏《导游服务技能》试题答案一、2006重庆高考语文卷第22题答案...

本文目录

  1. 2006重庆高考语文卷第22题答案
  2. 广州导游证报考详细
  3. 求从2008年到2004年的江苏《导游服务技能》试题答案

一、2006重庆高考语文卷第22题答案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语文试题卷共8页。考式时间150分钟。第1至11题为选择题,33分;第12至25题为非选择题,117分。满分150分。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第1至11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12至25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奶奶在城里呆了许多年,很少出门,从不逛街。有一次乡下的亲戚来了,她竟然毛遂自荐,要带他们上街去玩。

B.午后,我独自在花间小径上穿行,猝不及防地被一只蝴蝶在面颊上点了一个触吻,一时,心头掠过了几许诗意般的遐想。

C.李老汉是一知恩图报的人。别人给他的帮助与恩惠,哪怕仅仅只是一句安慰的话,他也睚毗必报。

D.植物也有“喜怒哀乐”,养植物跟养宠物一样,对它经常给予关爱,让它“心绪”良好,它就会投桃报李,令你心旷神怡。

A.通过仪器来观察世界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由此也改变了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B.新牌坊立交桥的建成将大大缓解交通高峰期的堵车问题。

C.由于适当的温度有助于化学反应速度,工期将选在气温较高的5、6月份。

D.这些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主管领导和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文化危机深化到一定程度,必定引起深刻的文化转型。所谓文化转型,是指特定时代、转定民族或群体赖以生存的主导性文化模式为另一种新的主导性文化模式所取代。在这种意义上,文化转型同文化危机一样,并不是经常发生的社会历史现象,无论是个体的文化习惯的改变、价值信念或信仰的改变,还是特定群体或特定社会某些文化特质或文化理念的一般意义上自觉的或不自觉的更新,都不能算作文化转型,只有在大的历史尺度上所发生的主导性文化观念、文化理念、价值体系、文化习惯的总体性的、根本性的转变,才是我们所说的文化转型。按照这种尺度,人类迄令所经历的最深刻的文化转型就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转型,即传统农业文明条件下自在自发的经验型的文化模式被工业文明条件下的自由自觉的理性文化模式所取代。这即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化的现代化或人自身的现代化。

文化的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例如,我们生活世界中的具体的文化要素、文化特质、文化形式即使在文化模式的常规期或稳定期也会或快或慢地变化,一些习惯、惯例、文艺形式、仪式等甚至在总体文化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时,也会自己经历生灭的变化。但这种变化不是我们所说的文化模式在总体上所经历的裂变与危机。再如,当一种文化中的个体通过交往或迁移而生活于另一种文化之中时,他也必须经历痛苦的文化模式转换问题;同样,当一个个体经历生命中的不同的生理时期,必须经过个体文化模式的阶段性转变,这些也同样不是我们所说的文化转型。就是两种不同的文化通过人的交往或交流发生接触和碰撞,也会引起某一方或双方人的衣食住行、语方符号、审美情趣的一些具体改变。即使这样,也还不一定是真正的文化转型。

应当看到,文化转型和文化危机密不可分。一方面,同文化模式的常规期和稳定期相比,文化危机和文化转型共同构成了文化模式的剧变期和革命期。在文化模式的剧变期中,文化危机和文化转型是同一个历史进程彼此密切相连的两个阶段,如果说,在总的文化冲突与剧变时期中,文化危机代表着量变的过程,文化转型则是这一量变过程达到一个转折的关节点而引起的质变。另一方面,文化危机和文化转型本身就是交织在一起的,文化危机是文化转型的过程,文化转型是文化危机的结果。即是说,一种深刻的文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本身就表现为一个过程,无论是现实社会运动或人的生活层面上的文化失范或文化冲突,还是社会精英面对于现实文化危机的自觉反思或批判,都是文化转型过程的重要内涵。

5.下列对于“文化转型”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特定的时代、民族或群体赖以生存的主导性文化模式所发生的根本性的改变

B.在大的历史背景下所发生的主导性文化模式的总体性的转变

C.文化冲突与文化变革在量变过程中发生的具有转折意义的质变

D.社会和生活的文化失范或文化冲突,社会精英对现实文化危机的自觉反思或批判

6.根据原文,下列真正属于“文化转型”的一项是

A.传统的自在自发的经验型文化模式转变为现代的自由自觉的理性文化模式

B.特定群体或个体文化习惯的改变和价值信念或信仰的改变

C.在文化模式的常规期或稳定期的文化要素、文化特质、文化形式的变化

D.通过交往或迁移而生活于另一种文化之中的文化个体所经历的文化模式转变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的现代化或人的现代化是一种自由自觉的理性文化模式

B.两种不同的文化在交往或交流的接触过程中也会发生文化的碰撞和转变

C.文化模式的革命意味着由文化危机而达到文化转型

D.文化危机与文化转型密不可分,文化危机一旦出现,就标志着文化转型的到来

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旌其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粜,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国。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万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粜,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诸,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二》)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堪:忍受

D.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少:稍微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张养浩“行义”和“直言”的一组是

A.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

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

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张养浩从小品行端正,读书刻苦努力;任堂邑县尹时,执法公允,深得老百姓景仰和称颂。

B.元宵节,英宗想在宫内的鳌山上张灯结彩,张养浩直接结皇帝上疏,劝以“崇俭”,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

C.关中大旱,张养浩接受任命,全力赈灾济贫。他制止“豪猾”利用换钞盘剥百姓,千方百计保证了人们的粟米供给。

D.张养浩政事勤勉,毫不懈怠,积劳成疾。去世之时,关中百姓十分悲痛,如同失去父母。

12.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4分)

(2)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4分)

13.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2分)

(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4分)

(1)仰观宇宙之大,,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2)风急天高猿啸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振长策面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此二句出自《》。

(4)汉末建安时期,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诗歌创作,体现了“慷慨以任气”的时代风格,开创了被后世誉为“”的优良传统。

村落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人们把村落、村庄、乡村等而视之,笼统解释为农民们聚居的地方。但若仔细辨认,村落、村庄、乡村似乎应该有些什么差别,比如说乡村必然是在偏僻的乡下,而村庄就有可能独立出现在繁闹城市。许多大都市里至今还有村庄的存在,但那村庄里的主人却已不是农民了。然而,这些好像都不重要,人们都不会去创根问底,重要的是农民聚居的地方和那个地方的人。

你走在山脉上,阳光斜斜地照着,山梁上除了嘎嘎不止的乌鸦就是徐徐晃动的树,这时候口也渴了,而回答你的是荒凉无垠的黄褐褐干袭的田地。恰就在这时你听到了井上轱辘的叽咕声,水淋淋的,明亮而又清丽,心中一震,转身看到一凹山腰上有几间、几十间草房,掩映在树木间,仿佛卧在树荫下疲累的牛——这个时候,你心里叫出了村落二字,开始对村落有了一些真正的了解。

再或,你走在南方稻田的埂上,沉浸在一种诗意里,唐人的诗句、宋人的词句如春风一样掠过你的心头。放眼良田万亩,正为“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的夸张感到贴切时,一阵乌云先自来了。于是,你惊了手脚,在田埂上跑得东倒西歪。也就这个当儿,从哪儿划出一条小船,先递你一张荷叶顶在头上,赶着雨水到来之前,把你载到了一坐草房的檐下。这个时候,你心里哐咚一声,忽然更加明了村落的含义。

实际说,村落的真正意义,并不仅仅就是农民居住的地方这一点。村落应该还有一种精神,一种温馨,一种微微的甘甜。村落是和城市相对应的存在,对于农民,它给予他们居住、生活的必需,而对于都市,它给予温暖和诗意。它既是一种物质存在,又是一种精神存在。我们可以从村落中找到农民、房舍、树木、耕牛和鸡羊,同时也应该找到农民自身生存的艰辛和对外人所付出的温馨。古文人怕是最能体味村落的含义的,无论是李、杜、白还是“八大家”,他们对村落的理解,都浓含了“愁滋味”。可轮到我们,却偏颇得很,不仅没有了对农民的“愁味儿”,连诗境也剩下不多了。单单地写出愁苦来,那不是村落,而是村落中的人,单单地写出温馨来,那也不是村落,那是村落表面的诗境。到了今天,村落剩下的就是一个符号,就是聚居农民的某个地方。所看到和理解的是新楼瓦舍,而农民那千古以来一成不变的生存形式和给另人的温馨、对自己的麻木和忍耐,却被人们从村落中删去了。

连我自己,做小说的时候,对于乡村的描绘,也是不断重复着抄袭别人的说法:“站在山梁上望去,村落、沟壑、林地、河流清晰得如在眼前”,或说“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而实际上,村落真正是个什么,沟壑的意义又是什么,河流在今天到底是什么样儿,我这个自认为是地道的农民的所谓作家,是果真地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了。

我不敢说别人什么,而我自己,或多或少,总是感到一种内疚的。我们对村落意义的删节,并不单单是因为社会发展所致,更重要的,是我们对农民的背叛。只有在大都市住腻的当儿,我们才会想到村落,而想到的那个村落,除了田园的诗情,对农民的愁情是决然不会有的。这是当今社会中村落的悲哀,而对于村落以外的人,是什么也谈不上的,或幸或悲。

15.如何理解“村落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符号”的含意?(2分)

16.文章以“说村落”为标题,就文章构思而言,作者对“村落”是如何“说”开去的?(4分)

17.根据全文,概括说明作者眼中“村落”的完整含义。(4分)

18.作者说“我这个自认为是地道的农民的所谓作家”,对“村落”也“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了”,联系上下文说明这样写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6分)

19.文章中说:“这是当今社会中村落的悲哀,而对于村落以外的人,是什么也谈不上的,或幸或悲。”这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你怎样看待村落的命运?(6分)

20.在下材料的横线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4分)

1995年,27岁的孙炯去北京参加全国优秀导游考试①遇到一道考题②英国小说家J③希尔顿的小说④消失地地平线⑤里写到的⑥香格里拉⑦源自哪种语言⑧法语、英语⑨还是喜马拉雅山麓的一种方言⑩答案是最后一个。

21.从A句或B句任选一句,仿照例句完成喻体部分。要求:两个喻体的内容构成对比关系。(4分)

例句:济南与青岛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呢?假若济南是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么青岛便是着摩登时装的美少女。

A句: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呢?假若现实世界是,那么网络世界便是。

B句:语文与数学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呢?假若语文是,那么数学便。

22.简要说明题22图漫画的寓意,并为它拟定一个标题。要求:寓意的字数在15到30之间;标题不超过4个字;标题与寓意之间具有相关性。(5分)

23.两个同学要去参加运动会,他们都邀其好友为其助阵。请分别拟出两个同学的邀请语。要求:话语得体,符合规定的语言表达方式。(4分)

七.写作(本大题共二小题,共60分)

以“车站一瞥”为题目,作场景描写,不少于200字。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

“走”与“停”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内涵十分丰富,可以引起我们对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生的种种感受、联想和思考。请以“走与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题目自拟;③立意自定;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不少于600字;⑥不得抄袭。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2)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

(1)“觉春生”、“安排著”、“只待”。因为只有新雷响后才会有“春生”和“千红万紫”。

(2)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

村落的真正意义在今天被许多人淡忘了,似乎仅仅只是农民居住的地方。

(1)由村落的符号化和含义的模糊引出话题。

(2)再以事例形象地说明村落的含义。

(3)由村落的居住说到村落的精神。

(4)联系自己和当下社会,反思村落精神的被遗忘。

或:引题——事例——拓展——反思

(1)农民的居住地。(2)诗意与温馨。

(3)愁苦与艰辛。(4)对自己的麻木与忍耐。

(1)表现手法:①对比。②反讽。

①对当今村落的处境表示同情与遗憾;对“村落以外的人”的态度感到迷惑与无奈。

②唤起人们对村落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2006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重庆卷)逐题解析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答案为B。(A、豁huò和hè惑huò祸huòB、都读èC、菁jīng矜jīn泾jīng惊jīngD、裂liè趔liè烈liè咧liē)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慰藉销毁矫揉造作瞠目结舌 B、焦躁坐标变本加厉缘木求鱼

C、颠簸竣工关怀备至顶礼摩拜 D、盘绕静谧哄堂大笑迫不及待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奶奶在城里呆了许多年,很少出门,从不逛街。有一次乡下的亲戚下来了,她竟然毛遂自荐,要带他们上街去玩。

B、午后,我独自在花间小径上穿行,猝不及防地被一只蝴蝶在面颊上点了一个触吻,一时,心头掠过了几许诗意般的遐想。

C、李老汉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别人给他的帮助与恩惠,哪怕仅仅只是一句安慰的话,他也睚眦必报。

D、植物也有“喜怒哀乐”,养植物跟养宠物一样,对它经常给予关爱,让它“心绪”良好,它就会投桃报李,令你心旷神怡。

答案为C。(A毛遂自荐:比喻自己推荐自己,不必别人介绍。B猝不及防:猝:突然,出其不意。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出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既不炳烛,又不扬声,猝不及防,突然相遇,是先生犯鬼,非鬼犯先生。” C睚眦必报: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D投桃报李: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仪器来观察世界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由此也改变了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B、新牌坊立交桥的建成将大大缓解交通高峰期的堵车问题。

C、由于适当的温度有助于化学反应速度,工期将选在气温较高的5、6月份。

D、这些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主管领导和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答案为A。(B、“缓解”“问题”搭配不当。C、应为“有助于化学反应速度的提高” D、“主管领导和管理部门”概念交叉,不能并列。)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文化危机深化到一定程度,必定引起深刻的文化转型。所谓文化转型,是指特定时代、特定民族或群体赖以生存的主导性文化模式为另一种新的主导性文化模式所取代。在这种意义上,文化转型同文化危机一样,并不是经常发生的社会历史现象,无论是个体的文化习惯的改变、价值信念或信仰的改变,还是特定群体或特定社会某些文化特质或文化理念的一般意义上自觉的或不自觉的更新,都不能算作文化转型,只有在大的历史尺度上所发生的主导性文化观念、文化理念、价值体系、文化习惯的总体性的、根本性的转变,才是我们所说的文化转型。按照这种尺度,人类迄今所经历的最深刻的文化转型就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转型,即传统农业文明条件下自在自发的经验型的文化模式被工业文明条件下的自由自觉的理性文化模式所取代。这即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化的现代化或人自身的现代化。

文化的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例如,我们生活世界中的具体的文化要素、文化特质、文化形式即使在文化模式的常规期或稳定期也会或快或慢地变化,一些习惯、惯例、文艺形式、仪式等等甚至在总体文化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时,也会自己经历生灭的变化。但这种变化不是我们所说的文化模式在总体上所经历的裂变与危机。再如,当一种文化中的个体通过交往或迁移而生活于另一种文化之中时,他也必须经历痛苦的文化模式转换问题;同样,当一个个体经历生命中的不同的生理时期,必须经过个体文化模式的阶段性转变,这些也同样不是我们所说的文化转型。就是两种不同的文化通过人的交往或交流发生接触和碰撞,也会引起某一方或双方人的衣食住行、语言符号、审美情趣的一些具体改变。即使这样,也还不一定是真正的文化转型。

应当看到,文化转型和文化危机密不可分。一方面,同文化模式的常规期和稳定期相比,文化危机和文化转型共同构成了文化模式的剧变期或革命期。在文化模式的剧变期中,文化危机和文化转型是同一个历史进程彼此密切相连的两个阶段,如果说,在总的文化冲突与剧变时期中,文化危机代表着量变的过程,文化转型则是这一量变过程达到一个转折的关节点而引起的质变。另一方面,文化危机和文化转型本身就是交织在一起的,文化危机是文化转型的过程,文化转型是文化危机的结果。即是说,一种深刻的文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本身就表现为一个过程,无论是现实社会运动或人的生活层面上的文化失范或文化冲突,还是社会精英层面对于现实文化危机的自觉反思或批判,都是文化转型过程的重要内涵。

5、下列对于“文化转型”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特定的时代、民族或群体赖以生存的主导性文化模式所发生的根本性的改变

B、在大的历史背景下所发生的主导性文化模式的总体性转变

C、文化冲突与文化变革在量变过程中发生的具有转折意义的质变

D、社会和生活的文化失范或文化冲突,社会精英对现实文化危机的自觉反思或批判

6、根据原文,下列真正属于“文化转型”的一项是

A、传统的自在自发的经验型文化模式转变为现代的自由自觉的理性文化模式

B、特定群体或个体文化习惯的改变和价值信念或信仰的改变

C、在文化模式的常规期或稳定期的文化要素、文化特质、文化形式的变化

D、通过交往或迁移而生活于另一种文化之中的文化个体所经历的文化模式转变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的现代化或人的现代化是一种自由自觉的理性文化模式

B、两种不同的文化在交往或交流的接触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的碰撞和转变

C、文化模式的革命意味着由文化危机而达到文化转型

D、文化危机与文化转型密不可分,文化危机一旦出现,就标志着文化转型的到来

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

二、广州导游证报考详细

1、(二)具有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或者以上学历;

2、(四)具有适应导游需要的基本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3、全国导游资格考试报名采取网上报名的形式进行,报名程序包括提交报名信息、报名信息审核、交费和打印准考证4个环节。

4、(一)全国导游证考试报名时间和报名入口

5、2019年8月20日9:00至9月20日17:00,考生可通过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网上报名系统提交报名信息,(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导游证报名入口

6、考生须上传符合要求的本人近期1寸白底免冠证件照片、身份证扫描件(包括正、反两面,身份证有效期须覆盖考试日期)、学历证书扫描件并填报信息,上传材料的具体要求参见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网上报名系统。考生在多地重复报名,报名无效。

7、(二)2019年全国导游证考试报名信息审核时间

8、2019年8月20日9:00至9月30日17:00,各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对考生提交的报名信息进行审核。报名信息审核通过后,考生报名信息不再予以变更。

9、考生通过报名信息审核后交费,截止时间为2019年10月8日17:00。交费成功后,费用不予退还。

10、2019年11月22日9:00起,考生可通过重庆导游资格考试网上报名系统下载准考证并自行打印。

三、求从2008年到2004年的江苏《导游服务技能》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1923年8月,上海商业储备银行总经理先生在其同仁的支持下,在该银行旗下创设了。

2.港澳同胞回乡证由广东省公安厅签发,有效期年。另有入出境通行证,也由广东省公安厅签发,有效期。

3.导游员在处理旅游故障时,应本着及时、积极、主动的态度,遵循、、

4.旅游签证属于普通签证,在中国为“”字签证人以上的旅游团可发给团体签证。

5.导游员在带团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调节旅游者情绪。归纳起来,基本有以下三种:即、、。

6.导游服务的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独立性强、、、及与服务对象密切接触。

7.沿途导游贵在,导游员要反应,及时掌握时机。

8.旅游者在餐饮方面个别要求的处理包括特殊的饮食要求、要求、要求、要求、要求及要求推迟晚餐时间。

9.国内游客丢失身份证,应由当地核实后开具证明,失主持证明到当地

报失,经核实后开具身份证明,机场安检人员核准放行。

10.导游讲解服务是指导游员在旅游者旅行、游览途中所做的、和等导游活动,以及在参观游览现场所做的介绍和讲解。

11.民航的运输飞行主要有三种形式,即、、。

重庆导游试题及答案(重庆导游现场考试题)

12.饭店主要接待部门是指直接从事宾客接待、服务等业务活动的部门,主要包括要、和等。

13.导游员需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具体体现在:语言表达能力、、、

14.与团体旅游相比,散客旅游形式灵活,、。

15.根据饭店市场及宾客特点分类,世界各地的饭店可分为商务型饭店、饭店、饭店、饭店及汽车饭店。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0.5分,共25分。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前的英文字母填入题中括号内)。

1.OPEN票是机票中的一种,它是()。

A.定妥日期的机票 B.定妥航班的机票

C.定妥座位的机票D.不定期机票

2.两岁以下婴儿随父母乘坐飞机旅行时,可免费携带行李()千克。

3.要晋升为高级导游员,需取得中级导游员资格()以上,并通过考核考试。

A.二年 B.四年 C.五年 D.六年

4.带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并为其提供全程导游服务的工作人员是()。

A.海外领队 B.全程陪同导游员

C.地方陪同导游员 D.景点景区导游员

5.2002年1月1日起施行的《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中规定,导游人员计分办法实行年度()。

A.8分制 B.10分制 c.12分制 D.15分制

6.在迎接旅游团过程中,导游员应使旅游团在迎接地点得到及时、热情、友好的警待。故地陪应()。

A.提前10分钟到达机场 B.提前15分钟到达机场

C.提前20分钟到达机场 D.提前30分钟到达机场

7.在向旅游者提供的住宿、餐饮、交通、游览、购物、娱乐等旅游接待服务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

A.住宿服务 B.餐饮服务 C.导游服务 D.购物服务

8.导游员在接到旅行社下达的接待旅游团的任务后,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做的是()。

A.熟悉接待计划 B.落实接待事宜

9.为确保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我国正在完善旅游质量四级监督管理体系,其中最基本的单位,也是目前需要加强和完善的是()。

A.国家旅游局质监所 B.省级旅游局质监所

C.市(县)旅游局质监所 D.旅行社的质量管理部门

10.北京的园林、皇宫建筑、城楼、寺庙以其特有的人文气息与近千年的古都史结合在一起,说明旅游景区具有()的特点。

A.整体性 B.地域性 C.可创性 D.民族性

11.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观光旅游,旅游者可体验到浓郁独特的民族风情,此种旅游景区属()。

12.我国首个人选“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是()。

C.蒙古族长调民歌 D.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

13.下列不属于世界遗产项目的是()。

A.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B.湖南武陵源

14.我国1982年11月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共()。

A.26处 B.32处 C.40处 D.44处

15.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公布了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已达到()。

A.518处 B.750处 C.1268处 D.1532处

A.销售旅游产品 B.组织实施合同标的

C.旅游接待 D.设计和促销旅游产品

17.旅行社通过招徕的方式,将赴同一旅行线路、地区或相同旅游景点的不同地方的旅游者组织起来,分别按单项价格计算的旅游形式被称为()。

A.单项委托服务 B.选择性旅游服务

18.我国海关规定,旅客携带中药材、中成药出境,前往国外的,总值限人民币()。

A.100元 B.150元 C.200元 D.300元

19.我国国内航班的编号是由执行任务的航空公司的二字英语代码和四个阿拉伯数字组成,其中第二个数字表示()。

A.执行该航班任务的航空公司的数字代码

C.该航班的终点站所属的管理局或航空公司所在地的数字代码

20.乘坐飞机时,未满2周岁的婴儿其费用标准是成人票价的()。

A.10% B.20% C.30% D.50%

21.民航规定,在飞机离站前24小时之前申请退票,所收取的手续费为票价的()。

A.5% B.10% C.20% D.50%

22.我国铁路动车组列车车次前冠有汉语拼音字母()。

23.旅游团若要向地陪提出换餐要求,可在用餐前()。

A.半小时提出 B.1小时提出 C.2小时提出 D.3小时提出

24.导游员在与旅游者交谈时,如果出现意见分歧时,导游员要()。

A.言语中肯 B.戛然而止 C.转移话题 D.见好就收

25.当旅游者所问的问题很难讲清楚,这时导游员宜采用的形式是()。

A.毫无隐讳的给予答复 B.有理有据的回答

C.反问 D.用曲折含蓄的语言予以回避

26.导游员向旅游者道歉最常用的方式就是()。

A.诚心诚意自责式的道歉语言 B.赠送纪念品

27.当旅游者提出一些不合理或者不可能实现的问题和要求时,导游员想拒绝但无法或不便说明理由时,最佳选择是()。

A.微笑不语 B.先表示理解,然后拒绝

C.尽量婉言拒绝 D.用委婉、模糊的语言进行推托

28.好动不好静,好观赏不好思索,好独自活动不好集体游览的旅游者属()。

A.稳重型旅游者 B.活泼型旅游者

29.对海外旅游者进行问候时,不合适的问候语是()。

30.我国首批入选世界地质公园的有()。

A.安徽黄山、湖北武当山 B.山西五台山、河南云台山

C.甘肃麦积山、湖南张家界 D.黑龙江五大连池、云南石林

31.导游服务把旅游接待服务中的其他各项服务,有机地联系起来,使之相互配合,协同完成旅游接待任务,这体现了导游服务的()。

A.宣传反馈作用 B.实现经济效益作用

32.以导游工作为主要职业,但又不是旅行社的正式员工,并且同时为若干家旅行社服务。这样的导游员是()。

C.自由职业导游员 D.兼职导游员

33.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从()年起,为了加强对导游职业的管理,开始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A.1997 B.2000 C.2004 D.2007

34.当今世界上对导游员的资格认证,对导游职业形态和导游服务质量标准的规定及管理,都是导游服务()的重要体现。

35.我国的312国道公路编号中第一位“3”表示()。

B.该公路在我国版图内是东西走向‘

C.该公路在我国版图内是南北走向

36.“于细微处见真情”体现了导游服务方式的()。

A.高知识化 B.高科技化 C.多样化 D.更加人情化

37.下列导游员分类中,符合按工作范围划分的是()。

38.在送行旅游团出境时,待旅游团()后,地陪才可离开。

C.办理登机手续 D.进入隔离区

39.旅游团离开饭店前,无特殊原因,地陪应在()以前办理退房手续。

A.10"00 B.11:00 C.12:00 D.13"00

40.从导游讲解的性质看,导游语言应该是一种艺术语言,要讲究语言的()。

A.适度性 B.流畅性 C.音乐性 D.通俗性

4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导游员常用的目光语是()。

A.俯视 B.正视 C.仰视 D.一直注视着导游对象

42.精彩的描写能最大限度地把景物的内涵充分地揭示出来,以达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境界。因此导游词要写得()。

A.准确 B.鲜明 C.生动 D.具体

43.不同的景点和景观类型、同一景点在不同的观赏角度或空间条件变动的情况下都应灵活使用导游方法和技巧,这体现了导游方法与技巧运用()的原则。

A.因人而异 B.因地制宜 C.因时而变 D.移步换景

44.发生误机时,要尽快与机场联系,争取改乘最近班次离开,同时还要安排好旅游者滞留期间的食宿等。这体现了旅游故障具有()的特点。

A.危害性 B.突发性 C.复杂性 D.延续性

45.在旅游故障类型中,技术性故障是()。

A.按责任来划分的 B.按发生原因划分的

C.按危害程度划分的 D.按状态来划分的

46.导游员要不偏不倚的对待旅游者,对所有人同样的热情、友好、尊重,这体现了导游服务理念中的()。

A.宽容理解 B.诚信待人 C.服务意识 D.融为一体

47.导游员通过引导和生动精彩的讲解,给游客以知识、乐趣和美的享受,这体现了导游服务的()。

A.文化性 B.社会性 C.涉外性 D.服务性

48.旅游接待计划是组团社委托各地方接待社组织落实旅游团活动的()。

A.法律性文件 B.契约性文件 C.指导性文件 D.参考性文件

49.旅游团中某位游客希望其当地亲友随团活动,导游员首先应()。

C.征得领队和其他团员的同意 D.向旅行社报告

50.一名游客购物回饭店后,因对商品颜色不满意而要求导游员帮他退换,导游员应()。

A.让游客自己去退 B.积极协助,必要时陪同前往

C.告诉游客不属于自己的工作范围 D.告知游客商品出店就不能更换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下列各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前的英文字母填人题中括号内。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旅游团是临时组合而成的一种松散性的团体,导游员对旅游者要加以引导,要善于()。

A.促成旅游者的行为趋于一致 B.强化旅游者的集体观念和时间观念

C.多从旅游者角度来考虑问题 D.进行善意的劝导和批评

E.有效控制旅游团活动的节奏和内容

2.大众旅游时期导游服务的主要特征是()。

A.导游职业自由化 B.导游职业专业化 C.导游服务复杂化

D.导游服务商品化 E.导游服务规范化

3.导游服务的经济性主要体现在()。

A.兑现旅游合同实现利润 B.通过优质服务吸引回头客

C.发挥民间外交的作用 D.宣传国家的建设成就

4.面对旅游者的苛求和挑剔,导游员应做到()。

A.认真倾听 B.微笑对待 C.耐心解释

5.导游员在灵活安排游览内容时,应做到()。

A.旅行游览要遵循“旅要速,游要缓”的原则

B.把景区中最精彩的景点放在前面

C.观赏景点顺序安排力求达到有序曲、有高潮、有尾声

D.景点尽可能兼顾到由近而远的安排

E.各个景点停留的时间都要差不多

6.全程陪同导游员的职责包括()。

A.实施旅游接待计划 B.导游讲解 C.组织协调工作

D.维护安全、处理问题 E.宣传、调研

7.导游员需劝阻旅游者自由活动的情况有()。

A.旅游团计划去另一地游览 B.旅游团即将离开本地

C.当地治安不理想 D.晚上没有活动安排

E.旅游者要去不对外开放的机构参观

8.导游服务工作不仅繁杂,且变化较大,其复杂多变主要表现在()。

A.服务对象复杂 B.旅游者需求多种多样

C.人际交往复杂 D.与服务对象密切接触

E.要面对各种物质诱惑和“精神污染”

9.下列对外开放口岸中,设立中国公安部授权的口岸签证机关的有()。

10.导游服务的范围主要分为()。

A.讲解服务 B.生活服务 C.安全服务

11.导游员要经常使用柔性语言,柔性语言表现为()。

A.语气亲切 B.语调低缓 C.措辞委婉

D.说理自然 E.常用请示的口吻

12.导游员掌握观赏节奏的方法主要有()。

A.有张有弛,劳逸结合 B.调节旅游者情绪

C.保持旅游者游兴 D.有急有缓、快慢相宜

13.导游员要处理好与领队的关系,需要做到()。

A.服从领队 B.关心领队 C.支持领队的工作

D.尊重领队 E.坚持原则、避免正面冲突

14.导游员在讲解服务中应注意的问题有()。

A.涉及内容要得体 B.处理好宗教与迷信的关系

15.导游服务集体协作共事的方法包括()。

A.主动争取各方的配合 B.尊重各方的权限和利益 C.建立友情关系

16.导游员致欢迎词的主要内容包括()。

A.代表所在接待社、本人及司机欢迎客人光临本地

E.表示尽力服务的诚挚愿望和希望得到合作的意愿

17.导游服务需要的主要是智力技能,包括()。

A.驾驶技能 B.急救技能 C.宣讲技能

18.导游服务集体中的上线工作人员包括()。

A.领队 B.全陪 C.外勤 D.地陪 E.司机

19.未来旅游活动发展趋势为()。

A.个性张扬,散客旅游者取代团队旅游者成为旅游主体

D.旅游信息和服务设施更加发达

E.旅游活动更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20.欧美国家的旅行社一般分为()。

A.旅游批发商 B.国际旅游商 C.综合旅游商

四、判断说明题(每题1分,共10分。请对下列说法判断正确或错误。在题后的括号中正确打“√”,错误打“×”,如果是错误的,则须改正或说明理由。)

1.全球最早的自然保护区是美国1972年所建的黄石国家公园。()

2.旅游故障是旅游过程中各种阻碍旅游活动正常进行并有可能造成损害的倾向、问题和事故。()

3.散客旅游具有批量小、批次少、预定期短、要求多、变化多等特点。()

4.导游员运用语言时要遵循“正确、清楚、生动、幽默”四原则。()

5.导游讲解是一种双向循环运动过程的传播类型。()重庆兼职导游

6.常用止血方法有:指压法、加压包扎法和止血带法。()

7.在导游语言中,态势语言是一种运用较多的沟通方式。()

8.女性旅游者的个性心理和行为表现主要有开朗、好倾听、情感丰富、好购物。()

9.以体育运动、健身锻炼为目的,以自然风光为背景的旅游地是娱乐消闲型旅游景区。()

10.在实施双通道制的海关现场,携有需向海关申报物品的旅客应选择绿色通道通关。()

1.简述导游带团服务技巧的各个环节

2.游客所住饭店发生火灾时,导游员应如何做?

3.简述导游员落实接待事宜应做的工作。

2007年7月的一天,地陪小李按计划带团前往南京中山陵游览。该团乘坐的旅游车途中由于避让横穿马路的行人,紧急刹车,被紧随其后的一辆轿车追尾,旅游车后部损坏严重。由于惯性的作用,车内数名游客摔倒轻微受伤,其中一名老年游客腿部骨折。

请回答:(1)小李在处理这起交通事故中应采取哪些措施?

(2)为确保行车安全,导游员在接待工作中应如何协助司机做好安全行车工作?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