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乌江上的明珠——龚滩古镇
龚滩古镇位于阿蓬江与乌江交汇处,背倚凤凰山,面临乌江,依河岸山势而建。龚滩古镇地处重庆酉阳、彭水和贵州省沿河县的结合部,自古就是川(渝)、黔、湘、鄂客货中转站,向南水运可达到贵州的思南地区,向东便是陆路的龚龙古道,到酉阳龙潭,再进入湘鄂等地。龚滩古镇是龚龙古道的起点,也是川盐古道涪岸线的重要市镇。
地理环境自古就是与经济发展一脉相承的,特别是以水路交通为主的过去,更是如此。据嘉靖《思南府志》记载,在明朝万历初年,酉阳龚滩所依凤凰岭山崖垮塌,巨石落入江中,阻断乌江水道,龚滩段乌江水深变浅,船只必须在龚滩卸货,然后空船牵拉过险滩,登岸后转船方能继续前行,其险可比巫峡之险。因此,从龚滩卸下的货物,小部分沿乌江继续南行进入贵州。大部分通过龚龙古道,运到龙潭古镇,然后转运到秀山或经过湄舒河运至洞庭湖地区。在明、清和民国时代,龚龙古道运输的繁忙程度达到巅峰。正是由于这个地质水文变化,造就了龚滩的繁荣。曾有“龚滩钱,龙潭货”的说法。“龚滩钱”的意思,就是说要找钱(重庆方言,即赚钱)就来龚滩扛盐巴重庆张导游。周边农民生计无着,多来龚滩做纤夫、背夫的工作。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个背夫背一袋盐从山上到码头可赚0.14元,一个壮劳力一天最多可背30袋,一天大概三四块,一个月赚的堪比乡镇干部的工资。只要肯出力气,在龚滩不愁赚不到钱。
当我们在赶往龚滩古镇的路上,司机师傅说现在的龚滩古镇是在距离原址1.5公里的小银滩迁建的。因为2006年由于乌江下游的彭水水电站建成蓄水,使乌江水面龚滩段上涨,龚滩老街被淹没在碧绿的乌江底下,连同乌江岸边的纤夫道一起沉入了江底。我们心里的遗憾之情难以言表,后悔没早些时候来,想象着老龚滩的样子该是什么样呢?
司机师傅仿佛看透了我们的心思,就介绍说:曾经的老龚滩分老街和新街。老街靠近河岸底下,从上码头到下码头,绵延两公里,保留着清末民初以来原有的模样。老街用青石板铺就,建在山岩上,依山势开凿而成。房屋或靠山势,或垒石为基,依山面水,多为木制吊脚楼。新街在老街的上一层,建于80年代,多是砖瓦房和水泥房屋,很多都是木窗框,蓝色或绿色的门窗玻璃。
听了司机师傅的介绍,那不又是个凤凰古城吗?我们更加遗憾了。司机师傅安慰我们道:“是迁建,2005年迁建启动,2009年5月新龚滩对外开放,用四年时间迁建一个古镇,据说是中国古镇迁建的典范。你们到了去看看就知道了,龚滩古镇并没有消失哟!”
车子拐入下坡道,碧水边远远望见依山而建的古镇,还是挺古朴。也许心里有了“老龚滩已经消失”这个烙印,走近看,总能看到木楼的“新”!
于是,我们决定先去坐游船,乌江百里画廊可是4A,让自然景色的美找补一下失落的心。158元/人的船票除了让我们咬了咬槽牙,就是寄托乌江两岸的惊艳。
游船驶离岸边,远远望去,新龚滩跟老龚滩布局一样,岸边建筑老些上面更新一些。
随着游船走远,看见乌江两岸的房屋,导游说这些就是彭水水电站建成后,露在水面之上的新街部分的房屋。
这些房屋确实很有年代感,其实走走这些老龚滩的新街也是不错的,只是这次我们没有时间了。
对面就是阿蓬江,在这里与乌江汇合。看到绿色的路牌了吗?
乌江画廊,画在哪里啊?只有一江碧水,两岸的山景实在没什么特点,我们的“失望”到是被“惊到”了。
游船行驶大概半个小时,转了个圈儿,又回到古镇。这个“百里画廊”哟,无语。
在码头厕所旁边,看到这幅图,才知道百里画廊的真正路线。问工作人员,如何走这趟线路?回答坐客船,一天一班,只有当地人会坐,我们是会迷路的。我们的158元,就这样仓促结束了。
刚上岸就接到司机师傅的电话,告诉我们他去古镇北门等我们,这样我们深得走回头路了。还是司机师傅温暖啊!
我们首先看到画家吴冠中为龚滩古镇做的贡献,古镇人没有忘记,看这就是他对龚滩的印象:是唐街,是宋城,是爷爷奶奶的家。
我们沿着石阶上行,到文昌阁,再沿着石板街北行。
迁建过来的老房子都在北边,正如这个“第一关”介绍的,北边才算城内。
这就是万历年间李德谷所题石刻“第一关”,搬迁过来了,欣喜。
可见陕西商人在川南实力,自贡有个西秦会馆,在龚滩也有一个。
半边仓也是龚滩古镇的一个重要建筑,现在却铁将军把门。
看这西秦会馆的外墙,石块垒砌的石墙都是从老街迁建过来的。
冉家院子是酉阳土司府邸,每人花10元,进去参观一下,感觉这是新龚滩迁建过来最好的一部分。冉家从乾隆年间有24代都做酉阳土司,统治这当地的政治、经济、军事。院子里有天井,秀楼,还有许多精美的雕饰。
冉家院子里有一幅照片《最后的纤夫》,从图片中可以感受到龚滩之险,纤夫之苦。
龚龙古道,随着民国时开凿公路隧道,实现了货物的公路运输,解放了背夫的肩膀。龚滩古镇,1959年贵州乌江航道局炸平了乌江垮塌山体,乌江水运得到了恢复,龚滩作为重要货物中转站的地位也渐行渐远。繁华过后的龚滩,盐文化的底蕴不该失去,应该挖掘和传承。
二、重庆概况导游词大全合集
重庆,简称“渝”,别称山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中西部唯一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那里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不知道大家去过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重庆概况导游词,欢迎阅读。
很荣幸有这样的机会为大家担任导游。我是_×,这是我们的司机×师傅,在这里我们代表重庆_旅行社,对大家的光临表示最衷心的欢迎!同时,也希望通过我们俩的努力服务、在各位贵宾的配合下,本次行程能圆满顺利!
我们的行程是前往黔江,参观位于武陵风光景区的小南海。途中会经过碧水澄幽的乌江,在这漫长的车程中,就闻名遐迩的乌江画廊和武陵风光,给大家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乌江发源于贵州省威宁县,乌江流经渝、黔两省市14个区县,有8个士家族、苗族、彝族、布依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自治县,流淌着浓郁的民族风情。流经重庆市酉阳县、彭水县,在涪陵区注入长江,全长1070公里。乌江是一条军事河流,历来被称作天险。汉代、三国、太平天国的英雄豪杰,都在江边演绎过金戈铁马的故事,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刘邓大军进军西南也曾在此创造抢渡的奇迹。
乌江流经酉阳县境内,从万木乡到龚滩古镇之间的河段,60公里的河段,为乌江的精华段,被誉为“乌江画廊”。两岸绝壁,灌丛密布,水急滩险,胜似三峡,被誉为“百里画廊”。
乌江画廊景区有什么特点呢?奇山、怪石、碧水、险滩、古镇、廊桥、纤道、悬葬。雄奇险秀的河谷沟壑,鬼斧神工的悬崖绝壁,桀骜不驯的乌江、欢快奔流的阿蓬江,点缀在秀美的乌江百里画廊,受到了无数科考、探险、摄影爱好者、电影、电视剧组的青睐。
乌江百里画廊民族风情异彩纷呈:土家摆手舞之乡的西大门景区,是西南卡普、蜡染的摇篮;古老的土家族背嫁哭嫁、独特的苞谷灯戏、民间青年男女表达爱情的木叶情歌,还有众多的民间的手工艺品,组成了当地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情。尤其是山民依山就势,临水而居,形成了颇具乌江特色的石镇建筑,青石板铮亮照人,吊脚楼摇摇欲坠。用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是爷爷奶奶的家”。
听上去是不是感觉到了一种诱惑?呵呵,接下来,要跟大家说说武陵风光了。
首先是介绍一下武陵山脉:武陵山脉地处中国中南部,跨越湖南、湖北、贵州和重庆四个省直辖市,长度约420公里,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一般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武陵山脉为东西走向,主峰为贵州的梵净山,海拔2570米。属于武陵山系覆盖的地区,被称为“武陵山区”。在重庆市主要包括的有黔江区,酉阳,秀山,彭水,石柱。在这个大的范围内,有哪些著名的景区呢?佛教圣地之一的贵州梵净山、湖南武陵源风景区、湖南凤凰的南长城等等。
在重庆,涵盖了彭水的阿蓬江、阿依河,酉阳的桃花源,石柱的黄水森林公园、黔江武陵仙山风景区和我们这次将要前去的小南海。
它地处渝鄂交界之地的黔江区北部小南海镇,距黔江城28公里,国家4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属于地质公园类自然风景旅游景区。小南海是一个地震堰塞湖,在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6年),当时这里发生了强烈的地震,震级6.25级,烈度8度,因为山崩堵塞溪流而形成的一个地震堰塞湖,为重庆市第一大天然湖泊。可以说,小南海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古地震遗址,同时为地震灾害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自然实体,具有极高的科考价值。景区现在为国家地震遗址保护区和全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小南海景区面积150平方公里,与湖畔的八面山和附近的土家族文化生态博物馆融为一体,风光如画,地质奇特,被誉为“人间仙境”、“渝东西湖”。
景区核心面积20平方公里,融合湖光山色、地震遗址奇观、民俗风情为一体,同时还是早期革命的摇篮。
主要景点:地震滚石遗址区、牛背岛、朝阳寺岛、震纪苑广场。
历经150多年风吹雨打之后,今天小南海依然保持了完整的地震遗址。其地面破坏原貌、水下农舍民房以及水下“醉汉”森林都完好地保存了震时状态。实地考察后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它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认为当属“中国唯一、世界罕见”。清晰如初的大垮岩、小垮岩滑塌面、乱石林立的地震崩积物、气势恢宏的地震堰塞大坝、风光秀丽的地震堰塞湖……形成全国绝无仅有的小南海地震遗址,具有极高的科学考察价值,成为人类宝贵的自然遗产。正因为如此,小南海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列为“国家级地震遗址保护区”、“全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
小南海迄今难解的诸多不解之迷,如水下庄园面貌如何、多达4000多万立方米的陆面堆积物从何而来等,激发了众多人的兴趣,成为潜在的研究资源。重庆导游
小南海不仅科考价值难得,而且自然风光极富魅力。2.87平方公里的湖面上碧波荡漾,湖水深度平均为30米,最深处47米。以板夹溪为主的五条溪流源源不断地注入湖内。朝阳寺岛、老鹳坪岛、牛背岛等三大岛屿林木葱郁、环境幽适。湖区四周秀峰环列,植被苍翠,使小南海宛若一颗镶嵌在深山之中的“明珠”。
在朝阳寺岛上曾建有朝阳寺,在辛亥革命前夕,由土家青年温朝钟组织发动的、震惊清廷的“铁血联英会”武装起义会址亦设于此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贺龙、关向应率领的红三军也在小南海打响了入川的第一仗,为小南海烙上了深深的革命色彩。
好了,关于乌江画廊、武陵风光,以及我们将要前去参观的景点――小南海的的概况,就先介绍到这里,等到了景区后,我再带领大家尽情游览。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做做游戏吧,好吗?
重庆湖广会馆位于重庆渝中区东水门正街4号,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扩建。会馆占地面积8561平方米,有广东会馆、江南会馆、两湖会馆、江西会馆及四个戏楼,包括广东公所、齐安公所。会馆建筑浮雕镂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其题材主要为西游记、西厢记、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图案,还有龙凤等各种动物图案及各种奇花异草等植物图案。
整个古建筑群雕栏画栋,雕刻精美,是中国明清时期南方建筑艺术的代表,也是中国现存规模_大的古会馆建筑群。东水门一带,按照风水学说,河道弯曲的内侧是“吉地”,外侧是“凶地”。东水门一带恰好是朱雀翔舞之地,风水很好,会馆就选址于此。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锐减,当时的执政者就将湖广百姓迁往四川,形成了中国历史上长达百年的“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一批湖广会馆也就应运而生。
这两大公所_有看头的就是它的戏楼。会馆是因为有了戏楼,才有了纷纭的精彩。要解读湖广会馆的精致,自然也离不开戏楼。齐安公所的戏楼有所改进,进深更大,专供贵宾的看厅在戏楼的对面而不是两厢;乐楼比禹王宫的大得多,额枋雕刻的内容以从鬼怪故事变为二十四孝图、《三国演义》、《封神演义》、《鱼樵图》等,每个故事旁边都刻有寓意福气的蝙蝠、花草、瑞兽等。而广东公所的戏楼是四座戏楼中保存_好,_气派精致的。重庆戏曲在这一时期也是发展较快的。无论官商公子、富家小姐,还是袍哥大爷、青楼名媛,三教九流,每到下午戌时,看客暴满,人声鼎沸。这一时期也是京剧、黄梅戏、梆子、昆曲等许多剧种与川剧发展结合比较快的一个时期。重庆的戏曲得到很大发展。
四面山位于重庆市江津区境内,距重庆主城区130公里,距江津城区90公里。四面山系地质学上所谓“倒置山”,因山脉四面围绕,故名。山势南高北低,最高峰蜈蚣岭海拔1709.4米,最低处海拔560米。占地300平方千米。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3.7℃,降水量1522.3毫米,森林覆盖率达95.41%。景区内共有8大景区、128个景点,其中尤以脍炙人口的“爱情天梯”、158米高、48米宽的“华夏第一高瀑”望乡台瀑布、中国最大心形景观“天下第一心”和世界首列的“七彩瀑布”最为知名。
望乡台瀑布(又称四面山大瀑布)望乡台瀑布景区是四面山的核心景区,瀑布高158米,宽48米,也是四面山众多瀑布中之最壮观者。白瀑悬空势若天河决下,水声如雷,震山撼谷,腾起的水雾如滚滚征尘。瀑布左右,形成两道乳白色的气流,袅袅升浮飘逸。阳光斜照,紫烟凌虚,化出无数彩虹,随游人观赏角度的不同而千变万化。重庆导游日薪
大小洪海大洪海:由响水滩南行2公里,有一高坝锁湖,蜿蜓长近万米,这便是大洪海。左岸,群鹤栖立,千树皆白。修竹万竿,碧叶婆娑,青翠欲滴。夹岸青山隐隐,百花含笑。满湖碧水粼粼,时有鸳鸯双双戏游。引得荡舟湖中的情侣一片欢声笑语。
小洪海:在大洪海尾部的苍茫林海之中。湖平波静,了无纤尘,如一块晶莹的宝镜,镶嵌在悲翠的世界之中
卧龙沟:深藏龙潭湖西岸中段,夹峙着两岸绝壁馋岩,沟内藤蔓悬垂,充满原始野趣。峡谷峻岭排空,天仅一线,终端形成一个坛口。一幅水帘从罅中垂下,在鱼鳞滩上被梳理成万缕银丝,奔突穿行于绿树红石之间。游人在白水织成的素娟和青绿织成的翠锦中攀援,犹如踏着青云直登天际。
此刻,您们已来到了我们今天的目的地——缙云山脚。缙云山是重庆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这里春天鲜花盛开、夏日绿树成阴、秋天鲜果漂香、冬日温暖如春,是一个人间天堂,现在,让我们坐上缆车,从下由上观赏缙云山的美丽风景与雄伟气魄。
现在,您可以向下观赏到一片草地,看看有什么不同。对,这片草地是人工移植的,因为以前有许多旅客把塑料瓶、易拉罐、玻璃杯等有害物质从缆车上向下扔,使得这里的土壤遭到很大的破坏,这片草地便“寸草不生”,缙云山管理处便使用人工把土换掉,再种上草,由于是从别处移来的土,这丛草长得不茂密,唉,都是由于人们不环保惹的祸。
下了缆车,要爬二十多分钟的破路,便来到我们此次游览的主要地点——狮子峰,它是一座耸立在缙云山中心的一座高山,听说从前有一只雄狮在山上生活过而得名,从远处看,山的形状也酷似一只仰天长哮的雄狮。站在狮子峰的栏杆旁,你向下看,有着重庆后花园之称的北碚城区的容貌尽收眼底。
我们回到半山腰,再向右走,有一座刚修好不久的观景台,我们可以上去眺望,可以清楚地看到缙云山上九座连绵不断地山峰,这也是缙云山的特别之处。
各位,我今天的解说就到这儿,感谢你们的光临,希望您能再来,再见。
大年初一,阳光明媚,我们趁着这浓浓的节日氛围去游览了具有山城民族特色的洪崖洞。洪崖洞位于山城沧白路嘉陵江边,据资料记载:早在公元前320_年秦灭巴时,洪崖洞就是一处军事要塞,在其后的悠长岁月中,相继形成江隘炮台、镇江古寺、东川书院、明代城墙、天成巷街等众多历史遗迹,是重庆目前唯一遗留下来的一处老山城人文景观。
我们乘坐公共汽车来到了解放碑沧白路洪崖洞。我们下了车,来到了城市阳台,这里人山人海,站在城市阳台边,依栏远眺,第一眼看到的便述滚东流的嘉陵江,再接着往下看,看到的是长长的滨江路,它像一条飘带围绕着山城,美丽极了。
接着,我们乘坐电梯来到了洪崖洞四楼——美食一条街。这里处处充满了节日的气氛。刚从电梯里出来几看见这里热闹非凡,人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小孩手里拿着冰糖葫芦、麻辣肉串,大人手上端着热气腾腾的酸辣粉,吃着具有浓郁山城特色的豆腐脑、川北凉粉、还有麻辣火锅,完全是一幅独具特色的民族画卷。看看临街的各种店铺,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各种仿古建筑似乎让我回到了从前。
随着川流不息的人流,我们走到了美食一条街的最前方巴渝十二景之一——洪崖滴翠。洪崖滴翠给我的第一印象壮观、雄伟,哗哗的流水从上往下飞流直下,那气势使我不由想起李白描写的著名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听着帘帘飞瀑的声音,就像在聆听一支轻快的乐曲,声音是那样的纯正,没有一点杂质。点点水滴飘撒在我的脸上,好不惬意呀。我和爸爸、妈妈从那一块块搭石上走,既惊险有好玩,一些游客见此情景,纷纷拿起手中的相机,急忙拍下了这画一般的美景。
不知不觉,夜色降临了,我坐上了回家的公共汽车,但是我还不时的回头去看那华灯照耀下的洪崖洞。
重庆概况导游词大全合集相关文章:
★最新重庆概况导游词5篇范文合集
三、谁能介绍一下酉阳的龚滩古镇的具体情况
一条长约五里的青石板路向前延伸着,窄窄的石板街两侧的吊脚楼上挂着各种幌子、牌匾和大红灯笼,拖着大辫子穿着长袍马褂的“清人”在巷内来来往往……走在重庆市酒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古镇龚滩的石板街上,我的脑海里不时浮现出这种电影场景——我终于有幸踏上了这座在《远山峡谷》、《赵世炎》等多部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古镇。
龚滩原为乌江中的一个滩名,被称为“霸王滩”,意为乌江上最险最恶的滩。1700多年前,在其岸边形成了古镇龚滩——依山傍水,悬空临江的座座吊脚楼相依相连,沉静安详中显得苍老古朴。
线路(1):重庆—涪陵—武隆—彭水—龚滩
线路(2):重庆—江津中山古镇(如遇雨天,改为线路2)
一路上坐了8小时的汽车,沿途经过了:白彭路、成渝路、渝长路、长涪路、国道;万洲、黔江、涪陵、彭水、酉阳;长江、嘉陵江、阿蓬江、乌江。。。。。终于见到了慕名已久的古镇——龚滩。
古老的小镇座落在美丽清秀的乌江边上。导游小姐告诉我们,龚滩建镇已经有1700年的历史了。它曾经是贵州和四川两省食盐的河道中转站,是个名副其实的商贾云集的闹市。它也是我国少数民族
N种方式玩转中国吴阶平为新兴题词
度假居所浪漫体验洪水肆意出行指南
一条长长的青石板路贯穿整个镇子。刚刚进入古镇,就能看见古镇头立着一棵古老而硕大的黄桷书,郁郁葱葱。河风吹过,它就婆娑得向游人们述说着古镇的昨天和今天。
镇上随处可见木制的吊脚楼。4、5根粗木捆成的楼柱子,数块木板拼成的地板、墙壁。屋的一面是紧靠街的店面;另一面是三面悬空,靠木柱子支撑的“楼”,楼下是用来喂养牲畜、堆放杂务的。不远处是哗哗流淌的乌江水,这就是龚滩的吊脚楼了。
镇上还能见到一、两处飞檐翘角的封火墙。古镇的房屋多是木制的。但是,在屋与屋之间偶见有土坯烧制成的全砖体的封火墙。封火墙的主要功能是防止火情扩张,当火灾发生时,它就能有效地阻断火势。据说,就在全国有棱有型的封火墙都不已经多见了,但是,在古镇我们却也有幸目睹了这历史悠久的封火墙的风采。
镇上唯一健在的一个纤夫在自家青砖瓦房前,悠然地吸着世面上少有的土烟(叶子烟)。任游人在他面前如何评说,指点,他自悠然,不语,不动。只有那张被岁月雕刻在脸上的一道道痕迹,在提醒着我们后人,老人家,他曾经经历了怎样的,和我们今天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镇的中央搭着一个大大的戏台子。导游讲,台子是许多年以前一位很有钱有势的土司老爷修建的,为的是土家族人在这个台上进行他们民族特有的祭祀仪式,他们会戴着各式各样的人物面具,围成一个大圈,手拿器具,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祭祀时,是所有土家族人的大节日,整个镇子都要沸腾起来。到了后来,人们不在需要当时那种形式的祭祀了,曾经在台上表演过:白毛女、红灯记、样板戏、忠字舞。世事变迁,如今台子已经完全“沧桑”不堪了,不能再发挥它曾经显赫的作用了。
就在大家为大台子唏嘘哀惋时,导游小姐几步登上台子,即兴为我们表演起土家族歌舞来。“阿妹,阿妹,这边来哟,这边来哟;阿哥,阿哥,我在这坎材哦,我在这坎材。。。。。”她又唱,又跳。我们几个好动的朋友,跟在导游的后面,学着她跳他们的民族舞蹈——摆手舞。悠扬而淳朴的歌声;简单而欢快的舞步。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他们与古镇的那种缘,那种根之情。
曾经的繁荣商贸声;纤夫的用力吆喝声;土家人的祭祀锣鼓声。还依稀在我们的耳旁回响。
别了,古镇。别了,龚滩。别了,生于斯,长于斯,情于斯的土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