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重庆旅游A

重庆带玩导游回族(重庆回民聚居区)

重庆旅游A 2024-05-25 4
重庆带玩导游回族(重庆回民聚居区)摘要: 本文目录白族村导游白族村导游路线导游证风物杂谈:回族特色手抓羊肉湘西导游词怎么写一、白族村导游白族村导游路线主崇拜是所有白族人信仰的宗教。这白语叫做吴增,是在主的故乡祝福主,意思是...

本文目录

  1. 白族村导游白族村导游路线
  2. 导游证风物杂谈:回族特色手抓羊肉
  3. 湘西导游词怎么写

一、白族村导游白族村导游路线

主崇拜是所有白族人信仰的宗教。这白语叫做吴增,是在主的故乡祝福主,意思是我的主人。他们是白村社区的保护者。有的村拜一个主人,有的村拜同一个主人。

白族人美国服饰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白族崇尚白色,各地着装风格略有不同,以白色衣服为荣。

白语是白族的共同语言。一般来说,在中国在美国民族语言学界,白语属于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但也有研究者认为白语与汉语的亲缘关系更近。20世纪50年代白语调查后,白语分为大理(南)、剑川(中)和怒江(北)方言。

白族有两种民族性格,即老白族和新白族。旧白话文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新白话文是新中国成立后创造的拼音文字。

: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彝族回族乡索家庙高星村2.白族村游玩攻略路线推荐

六盘水市水城县花家苗族布依族彝族乡天门村

六盘水市盘县羊场布依族白族苗族乡大众村

六盘水市盘县宝鸡苗族彝族乡陆家村村

安顺市西秀区新场布依族苗族乡华清村石头组

安顺市西秀区新场布依族苗族乡永江村永科组

安顺市西秀区东屯镇高官居委会高官组

安顺市西秀区东屯乡金山村山崎组

安顺市平坝县白云镇平原村元和组

安顺市平坝县天龙镇磨村下二井组

安顺市平坝县天龙镇王赫村商演组

安顺市平坝县天龙镇兴旺村双东组

安顺市普定县后场苗族仡佬族乡孟洲村

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龙将镇朱王村(原孟正村)

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普利乡马玛雅村下瓜组

安顺市黄果树风景区黄果树镇大三新村大杨溪组

安顺市黄果树风景区黄果树镇龙牧村

安顺市黄果树风景区黄果树镇石头寨村偏坡组

安顺市黄果树风景区黄果树镇油寨村山茶组

白族是一个热爱艺术的民族,这在他们的民居建筑中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

白族是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其中云南白族人口最多,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除此之外,在四川和重庆也有分布。

白族是一个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有贾敏、勒摩、那马三个支系,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白族人自称白子,白妮和白刚,统称为白人。他说有60多种,如贾敏、那马、勒莫和勒布。过去,汉人称之为人s家以区别于军人之家元明史籍称之为白色或者博人,纳西语称之为勒布和Nama,傈僳族语称之为乐模藏语称之为乐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6年11月,根据大多数白族人民的意愿,白被正式确定为统一的民族名称。[1]

三月街,也被称为观音城,是白族人民的盛大节日和仪式。农历3月15日至20日在大理西部点苍山脚下举行。起初有宗教活动的色彩,后来逐渐变成了盛大的物资交流会。

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是白族屯寨的火把节。

围绕这三种精神,在农历四月下旬,持续三四天。

农历七月底,在石宝山石钟寺举行为期三天的石宝山歌会;

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在宾川鸡足山举行鸡节。

农历八月初八,海交会在大理彩屯举行。

农历正月初五,葛根会在大理三塔寺举行。

白族人美国的住房形式大多是三个长房间在大坝地区,一排排茅草房和厨房、畜栏和院子,或者瓦房和一个前面和两个耳朵,三个正方形和一个面对墙壁和五个天井中的四个。卧室、厨房和牲畜棚都是分开的。在山区,大多是草房。flashrooms、竹笆房或木制婴儿床楼上楼下都有马厩。做饭和睡觉的地方往往是连在一起的。

1.统万城遗址统万城遗址位于靖边县红墩街镇白城则村刘宏河北岸。城址包括外廓城、东城城、西城城三部分。城的四角都建有方墩,城址中发现有夯基等遗迹。199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古长城遗址古长城遗址主要有幽州城遗址、黄花城遗址、龙州堡遗址、镇泾堡遗址、清平堡遗址、镇罗堡遗址、宁寨营堡遗址、新城遗址、李嘉诚遗址、西门台城遗址、鹿子关遗址、烟墩山烽火台遗址。保存完好的长城遗址有307国道5段长城和镇景明长城。

3.红纱帽红纱帽经过了亿万年的风沙洗礼。地下岩石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岩石,厚厚的红砂岩和砾岩层沿垂直节理发育。红色的砂岩下面,是一座悬崖,悬崖下面,是一条浑浊的河流。

4.镇景谷镇景谷镇是靖边历史文化和生态风景区的旅游景点。山城之上,除了七佛殿和贞观殿,还有一排排由北向南的窑洞和房屋,像楼房一样层层排列。下端有一个寨门,就像城中之城。

5.天赐湾天赐湾村位于高梁山半山腰,地势险要。几座陡峭的悬崖耸立在村庄周围,距离县城49公里。天赐湾革命旧址是陕西省人民公布的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美国政府在2008年。

重庆带玩导游回族(重庆回民聚居区)

傣族村寨歌舞表演:9:30-9:50,13:30-13:50,15:30-15:50,16:00-16:30

水族和布依族:编织展和手工场景展(全天)

瓦村和布朗村:10:00-10:20,11:00-11:20,14:00-14:20,16:00-16:20

诺和拉祜族寨:10:30—10:50,13:30—13:50,15:30—15:50,16:30—16:50

苗族:9:40-10:00,14:30-14:50,16:00-16:20

白族:10:50-11:10,14:30-14:50,15:50-16:10,16:50-17:10

彝族歌舞表演时间:11:00-11:20,13:30-13:50,15:30-15:50,16:50-17:10

普祖族、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歌舞表演:10:30-10:50,13:00-13:20,15:40-16:00,17:00-17:20。

哈尼歌舞表演:11:30—11:50,13:30—13:50,14:30—14:50,16:30—16:50

景颇民间歌舞表演:10:00-10:20,13:00-13:20,15:00-15:20,16:00-16:20

藏族歌舞表演:10:30—10:5014:00—14:2015:30—15:5017:10—17:30

亚洲组大象表演:11:00—11:3014:00—14:3016:00—16:30

传说天地形成后,人们没有东西吃,只好吃树皮和野菜。走了100天,跋山涉水向观音陈情,乞求柴禾种子。观音给他五个小葫芦,一个大葫芦,告诉他:前三节葫芦是荞麦籽,要撒在高山上;后两段种大麦种子,要撒在半山腰;第三个细颈葫芦里,有一种米罐头,要在大河小溪边播种;第五个葫芦是糯米籽,要撒在水田里。大葫芦里装的是舒川,要播完五颗小葫芦籽才能播。据观音的指示,附言依次从山顶、山腰、河边、稻田撒下五谷种子。因为忙着播种,他失去了大葫芦的盖子。当他播完种子回头看时,满山遍野都是树林,根本没有回家的路。

当人们看到地面上长出的谷物时,他们非常高兴,连夜举着火把去地里看庄稼。然后他们高呼跋的功劳,尊他为谷神王。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他们品尝新米,吃新犁,点燃火把迎接跋。晚上,女孩和男孩会拿着火把在田野和山上走来走去,表示他们在寻找后记。人们围坐在村子里的篝火旁,唱着献给巴达的悼词。

观音降伏罗刹,是老一辈白族人所熟知的古老传说。常言道,一件袈裟披着,一只黄狗跳了三次几乎成了老白族人的口头禅。时至今日,在白族地区的古观音寺,只要雕刻观音老爹(即男观音)的形象,除了穿袈裟之外,旁边必有一只小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可以说这是白族中最早的观音像的头脑。当你讲完这个故事,你自然会明白为什么。

成立之初的张在白子国,苍洱国被一个叫罗刹的恶魔占据,他被称为罗刹古国。罗刹是一个妖女,以人类的眼睛为食,尤其是年轻男性的眼睛。她经常变身纯美,去民间勾引成年男子。谁要是被她上了当,眼睛就要被挖出来吃掉。这罗刹吃人的眼睛无数次,并且能够长生不老。她总是像一个娇艳的少妇。而全国十个男人中有九个是盲人,所以女人要承担所有的农牧业。

观世音菩萨来到俞晔,得知罗刹犯了罪,决心为人民除恶务尽。首先,他找到了罗刹宫长老张静寻求帮助。这个靖是百子国的祖先张仁国的后裔。他渴望借助观音的力量除掉罗刹。这一天,观世音菩萨在老靖的指引下,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筐带壳的螺蛳进宫见罗刹皇后。Tuz谎称是最好看的眼,让罗刹尝尝。罗刹只尝了一口,就叫道:它这是世界上罕见的美味!他提出交换整篮人眼和图兹在一起,问图兹想要什么。迈斯卓说,老和尚只是个和尚。他从天竺(印度)来到这里,就是为了要一个住的地方。

罗刹说,选择自己的网站!医生说,我不我不需要太多。我只需要我的小黄狗跳三次,我的袈裟盖住地面。罗刹大笑,那就这些,你可以拿走英语导游重庆!迈斯卓说,感谢女王的慷慨,但她的话毫无根据。你必须写一份书面声明,以免食言。于是,在张静的牵线搭桥下,双方在尚明义的贺辉寺做了一个约定:我想交换和尚三跳的黄狗和为老和尚披袈裟的地方真是一筐人的眼睛换来的食物,而且绝不反悔!签完之后,罗刹一口气把整筐螺蛳都吃了,还上苍山山顶和达兹一起画工地。谁知袈裟披着,又大又迎风,遮住了苍洱之地;黄三从龙首关跳到龙尾关,从西边的苍山跳到东边的余灿,整整一百二十条河山全被占了。这时,罗刹急了,大叫一声我的地盘归你,我却没地方住!图兹笑了,唐别担心,唐不要担心!老和尚已经为你建造了宫殿。于是我带着罗刹来到芒涌溪旁的莲花峰,看到一座宏伟的宫殿矗立在悬崖口,里面摆满了蜗牛做的眼睛和水做的酒,还有各种美味的菜肴。罗刹恨不得当他进去的时候,我不忍心出来。这时,图兹拍了拍罗刹的背,说:出去!我看见罗刹张开嘴哇!随着一声巨响,他们吃的蜗牛一起吐了出来,瞬间变成铁链将他们从头到脚紧紧绑住。然后,图兹用岩石封住了洞口,彻底制服了这个人间恶鬼。

这个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有各种版本。书中也有记载《白国因由》。后人在罗茶洞顶上修建的俄罗斯亭,至今犹存,香火旺盛。以前尚义主庙附近有个池子,因为水经常是黑色的。后人说是写契约时用来磨墨的砚台。这些都表明它对白族人民有着深刻的影响。其实这个荒诞的故事确实透露了很多民族学研究的信息。

第一,说明佛教从印度传入大理时,有过取代土著原始宗教的斗争。将土著宗教领袖描述为恶魔罗刹,遵循了古印度佛教的概念:罗刹是吃血肉的恶灵,而男性罗刹是黑色的,有着深色的头发和绿色的眼睛,女性罗刹则像绝色美人一样美丽,有魅力,吃血肉。白族神话中的罗刹也有男女之分。055-79000讲的是男罗刹,而大多数传说讲的是女罗刹。(如果单词罗刹追溯起来,它最初是印度一个土著人的名字。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后,他们把当地居民描述为邪恶的灵魂。罗刹成了邪灵的通称。其次,这个故事中的观音是一位男性长老,是一位将佛教带入大理的古印度僧人的形象。后来汉传佛教进入大理,观音变成了女人。其实观音是没有性别的。善于兼收并蓄的白族人既崇拜观音父和观音妈妈,而最早的观音就是这个穿袈裟的黄狗男观音。一个简单的传说蕴含着丰富的知识,这也是大理文化的魅力所在。

龙是一种虚拟的迷恋。在古代白族人的原始观念中,有水的地方就有龙,水利和洪水总是和龙有关。大理是一个水乡与乡村,所以有很多关于龙的神话。有些人计数大理有99条龙,鹤庆有99条,全州至少有几千条。有各种个性化龙,如赤龙、黄龙、白龙、黑龙、独角龙、秃尾龙、蝌蚪龙、母猪龙。而且在这样的传说中,人和龙、蟒和龙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所以各种传说更加浪漫神奇。

的故事小黄龙打败了大黑龙早已为大理人所熟知,讲述正义如何战胜邪恶。然而,这个故事感人的部分

据说,在大理崇圣寺以北的双元溪附近的村子里,有一个年轻的姑娘,为一个有钱人家工作。有一天,她去小溪边洗菜,水里飘着一颗青桃。她把它捡起来吃了。众所周知,这是一颗龙珠。吃了它之后,它怀孕了,被一个有钱人家赶出了家门。这个无助的女孩不得不在村子边上搭起一个小棚屋,住在以泪洗面。

十个月后,女孩生了一个小男孩。分娩那天,一只大凤凰从草棚里飞出来,展开翅膀为它们遮风挡雨。孩子还没满月,年轻的妈妈就得在田里割草卖草维持生计。每天她都要把孩子裹在麻纤维里,睡在田埂上。而且每次孩子一哭,一条大蟒蛇就爬过来喂孩子。就这样,不知不觉十几年过去了,孩子已经长成一个健壮的大帅哥。我从早到晚帮妈妈干活,母子相依为命。

这一年,洱海的湖水暴涨了一段时间,经常引起惊涛骇浪。据说大黑龙的老婆爱上了小白龙,偷走了老公的龙袍。大黑龙为了取回龙袍,一边阻挡海水流出,一边不时到处翻腾,掀翻船只,冲走乡村。于是南诏大雅贴出御榜招募义士降伏大黑龙。得知此事后,少年毅然告别母亲,前往城市揭开御榜。

当初,衙门的警卫并没有别让他进皇宫。在争论中,清平官员亲自问道。你怎么能这样对待恶魔龙,你这个小孩?是的,只要你照我说的做!少年s的回答非常坚定。于是政府按照他的要求,做了一个青铜水龙头,两对铁爪,六把尖刀,三百个铁馒头,三百个包子,三条大草龙。几十个村民被安排去划船,为大海加油。

少年向村民解释了各种东西的用法后,戴上青铜龙头,手脚套上铁爪,背上绑了四把尖刀,手里拿着两把尖刀准备出海。入水前,村民扔下三条草龙,吸引大黑龙来打。然后少年跳进海里,瞬间变成小黄龙,杀死了大黑龙。把浊浪打直打滚,水柱腾空而起。小黄龙饿的时候把嘴伸出水面,村民扔面包给他。大黑龙饿了,村里人就朝它扔铁馒头。打了三天三夜,大黑龙痛得惨叫一声,小黄龙乘虚而入,钻进它的肚子里,带着满身尖刀拼命翻滚。大黑龙没能再也受不了了,他向小黄龙求饶,说只要小黄龙快点出来,就马上离开洱海。于是小黄龙戳中了它的一只眼睛,从它的眼窝里钻了出来。大黑龙,瞎了一只眼睛,跑到西安尔河,撞倒江峰寺下的大石头,逃往澜沧江。海水也从洞里倾泻而下,顶上的岩石成了天然的桥梁。

小黄龙打败了大黑龙,但是它不能不能变回人形。他妈妈一直在岸上喊,想再见到儿子。起初,儿子害怕他的母亲不会出现,但母亲哭着喊道,儿子儿子。最后,他不能他忍不住露出了脸,他妈妈吓得要死。为纪念这对母子,人们在洱海丰乐亭旁建龙王庙祭拜小黄龙,在双源河边建龙母庙,取名小黄龙她的母亲是吕涛村的主人。

重庆带玩导游回族(重庆回民聚居区)

神话真的很神奇,所以学者们都说神话是人类童年的产物。然而,马克思说,一个成年人不能再成为一个孩子但是一个孩子可以天真无邪不是让他感到幸福吗?难怪这个故事一直在白族民间流传。

1.搬家那天,唐不要责骂孩子或生气。

2.搬家那天,尽量说些吉利的话。

3.唐搬家当天不要在新房子里午睡,否则以后容易生病。

进屋前,各种物品可以先搬进去。但是重要的家具不应该先定位。待在房子里,当天修好。进屋后要开炉,煮甜茶或汤圆以求吉利。

进屋那天,全家人可以不要空手而归。你要带着吉祥物、钱、财物等按顺序进屋。

在大门周围,你可以装饰红色的喜庆物品,如彩色头像、鞭炮、门联等。为了抢夺吉祥的气氛。

在搬家的过程中,非常忌讳摔东西。所以,事先的包装工作一定要细致完善。它最好列一个清单,记录下所有物品的去向,以免搬进新家后丢失很多东西。对于象征财富的物品,如财神、米缸、财库、聚宝盆、古玩等,最需要亲自小心运输,以免丢失、损坏,带来厄运。

在进家门的前一天把全家的灯(或者至少是客厅的主灯)都打开,整夜开着,直到进家门的那一天。进屋后,你可以根据自己正常的作息时间开关灯。

二、导游证风物杂谈:回族特色手抓羊肉

1、手抓羊肉是宁夏回族传统的`风味之一,以吴忠“老毛手抓”、银川“国强手抓”和灵武“老王手抓”最为着名,均入选“中华名小吃”。

2、用宁夏“滩羊”中的羯羊烹制,瘦肉多,肉质嫩,易消化,无膻味,蛋白质丰富。成品色香味俱全,无油腻感。制法:将羯羊肉切成2斤左右的大块,投入开水中,加花椒、小苗香、八角、桂皮和杏、桔皮干等调料,炖煮至手提羊骨一抖而骨肉分离时即成。另备各种调料,如:芝麻酱、豆腐乳(调成汁)、腌韭菜花、酱油、醋、葱花、蒜泥、辣椒油等,然后根据各人爱好调在小碗内,用手抓着羊肉蘸酱食用。

3、吃法有三种,即热吃(切片后上笼蒸热蘸三合油)、冷吃(切片后直接蘸精盐)、煎吃(用平底锅煎热,边煎边吃)。特点是肉味鲜美,不腻不膻、色香俱全。

4、手抓羊肉是西北饮食文化中的一大特色,名气较大。手抓羊肉源于西亚,是伊斯兰教节日庆典时执行亲友的菜肴,是传统风味的清真菜。手抓羊肉:相传有近千年的历史,原以手抓食用而得名。

三、湘西导游词怎么写

湘西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辖区内有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县,2015年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州内人文古迹众多,老司城及其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湘西导游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凤凰古城做客,为了您这座古城已等了千年。凤凰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城内,古代城楼、明清古院风采依然,古老朴实的沱江静静地流淌,城外有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城下艺术宫殿奇梁洞,建于唐代的黄丝桥古城,举世瞩目的南方长城……,所以凤凰的美呀在宋祖英的歌里,在黄永玉的画里,在沈从文的书里······接下来请大家跟随我们的阿妹走进凤凰,了解凤凰.

〔沈从文故居〕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文物专家。他的文学作品被英、美、日、法、瑞士等几十个国家所翻译,如《边城》、《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被誉为世界乡土文学之父。

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凤凰人民的骄傲。他的一生所创作的500多万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学瑰宝,也给后人研究中国和湘西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献。

(1866年),系木结构四合院建筑,占地600平方米,分为前后两栋共有房屋10间,沈先生920_年12月28日诞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1988年沈老病逝于北京,骨灰葬于凤凰县听涛山下,同年故居大修并向游人开放,现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沱江泛舟〕沱江河是凤凰古城的母亲河,她依着城墙缓缓流淌,世世代代哺育着古城儿女。坐上乌蓬船,听着艄公的号子,看着两岸已有百年历史的土家吊脚楼,别有一番韵味。顺水而下,穿过虹桥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便展现于眼前:万寿宫、万名塔、夺翠楼……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悠然而生。

凤凰之最,莫过于古朴清雅的吊脚楼了。清一色的灰色吊脚楼,依附沱江之流而顺势展开。飞檐相勾,灰瓦淡墙,雕花窗台,古式莲灯,成排的楼阁依附于沱江两岸,没有半点庭院相隔的小气与阻碍。壁连壁,檐接檐,家庭式的客栈店铺既不夸张也不落俗。整条街的商铺相望,竟似走在千年历史的画卷里。

住在吊脚楼上,最为享受的是黄昏时分倚着阳台的木制栏杆,临江而望,有泛舟的人划开江面的层层波澜。掌舵的船工身着湘西的民族服饰,一顶竹签斗笠,一根竹篙,掀起江南水乡的含蓄淳朴之美。不禁唱起:“妹娃要过河,是那个来推我嘛?”游江的人,酣畅地饮着江风,笑声十里。船工随兴而来的山歌,更是把游客的兴致推到高处,有许多游客甚至附和着唱起了山歌。

“郎从门前过,妹在家中坐哟,我泡碗香茶么咿呀咿子哟,给郎喝,哟呵!”虽无锦章缎句,却也通俗自然。〔熊希龄故居〕伴着山歌我们来到了熊希龄故居 1869年6月25日(农历)熊希龄先生诞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他天生聪慧被喻为“湖南神童”,十五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人,二十五岁中进士,后点翰林。1920_年当选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理,由于他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不久就被迫辞职。

熊先生晚年致力于慈善和教育事业,1920_年创办著名的香山慈幼院。1937年12月25日这位风云人物在香港逝世,享年68岁。当时国民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仪式。

中国南方长城绝大部分位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内,据相关历史记载。南长城始修建于明朝嘉靖三十三年,历时六十多年,长城南起贵州省铜仁市交界的亭子关,北到湘西吉首市的喜鹊营,被称为“苗疆万里墙”,全长三百八十二里,是中国历史上工程最为浩大的古建筑之一。

修建南长城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苗民起义,所以城墙每三五里便设有营盘、边关和哨卡南方长城的修建,把湘西苗疆南北隔离开,以北为“化外之民”的“生界”规定“苗不出境,汉不入峒”,禁止了苗、汉的商业贸易和文化交往。

南长城壁残垣无声的诉说着几百年的风雨沧桑,初墓的荒凉坚守这里时的承诺,仿佛带我们走入了一个古老的梦境据当地的老百姓说:“南长城是沿山靠水,就地取材建筑而成的,如果有石头的话,就用石头来垒起,没有石头的话就用黄土夯制,尽管南长城不那么高大,但是他并不缺少作为长城性质的军事防御工程所应该有的一切,并且他的军事建筑,象哨卡、堡垒关口等等。比北方长城更为密集。”南长城今天的遗存让我们震撼。

南方长城,是个实实在在的历史文化实体遗存,它表现了一个朝代的特征,涵溶了那个朝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现象,构架了那个朝代治国方法的精神实质,是研究明清两代对边远少数民族征服统治鲜活的历史史料。现在战火硝烟已经成为过去,当年的战场如今已经变成了旅游景区,历史已成过去,南方长城将再一次撩起人们对历史的无限回忆和敬仰。

〔奇梁洞〕奇梁洞位于县城北四公里处,属典型的碳酸盐岩洞,该洞以奇、秀、阔、幽四大特色著称。洞长6000余米,共分五大景区:即古战场、画廊、天堂、龙宫和阴阳河。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洞相连。它集奇岩巧石,流泉飞瀑于一洞,由千姿百态的石笋、石柱、石钟乳构成了一幅幅无比瑰丽的画卷。

一条小溪穿洞而过,水流平缓,灯光打在岩壁上,皱襞倒影在水中,如梦如幻。

岩洞用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打在石笋、石幔及石花上,营造出一个流光溢彩的世界。在洞内有一大厅,据传是苗民纠集的地方,厅里立着一块带一个小孔的石头,对着小孔“呜呜”地吹,整个大厅会回荡着低沉的号角声,当年的苗民就是用这种方式传令的。

〔黄丝桥古城〕黄丝桥古城位于县城正西24公里处,古称渭阳城,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清康熙三十九年(1720_年),朝廷为了安抚和镇压少数民族,这里设立了凤凰直隶厅和沅永靖兵备道。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这里爆发了历史上最大的苗民起义,也就是历史学家称这次起义是清朝中之战,从此清朝走向落。黄丝桥古城属南方长城的一部分,是苗汉相争的前沿阵地。

城墙周长686米,东西长153米,南北长190米,总面积29070平方米,城墙高5.6米,厚2.9米,城墙上走道宽2.4米可以跑马,大小箭垛300个,开东、西、北三门。1983年10月黄丝桥古城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结尾:

一座青山抱古城\一湾沱水绕城过\一条红红石板街\一排小巧吊脚楼\一道风雨古长城\一座沧桑古城堡\一个神秘奇梁洞\一群闻名世界的人

凤凰城下凤凰游,楚客沱江俏影留。糯米酒香杯中溢,苗寨山歌情悠悠。

祖国之雄伟,大地之广博,踏破铁鞋,寻寻觅觅,遇见了你——湘西。

在几天的疲劳奔波后,我迎来了此次旅程的重头戏——玻璃桥。张家界玻璃桥,世界第一大玻璃桥。全长三百余米,全体呈亮白色,中间焊接着一道长长的玻璃路。就这个外形就不普通的桥,却常使人望之胆寒。

当鞋套与光滑的玻璃桥面第一次“亲密接触”,心潮澎湃。我崇拜我们共同的母亲有扎实的经济力量,我敬佩建这座桥梁的能工巧匠们有卓越的本领,我也曾羡慕别人能亲足踏上这座桥,但是,今天不同了!我真正的,成了别人口中的“别人”了!

也许有人会问我,你怕了吗?“怂”了吗?我会如实回答,怕了1%。对,就那1%。回味起这1%,仍心有余悸啊……

我自如地行走着。看高山峻岭拜服于我的脚下,心中的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蹲下身,俯下看那百草丰茂。我会在一匝密丛中看见胭脂般的小花点点,会在一棵树的叉角找到鸟的家。就像航拍一样,多少秀丽景色尽收眼底。

就在这时,那1%出现了。这是桥的中心部分。我赫然看见,有两块玻璃下,有着沉重的机械装置。钢材、铁板,甚至装有铁梯。这一段,怕是最薄弱的地方了,但加固也不要这么明目张胆好么!看着人心惶惶!不争气的我的腿居然越发脆弱,像筛糠一样,多久不肯往前迈步。人来人往,我被夹在人群间,不知如何是好。我甚至还想到桥从脚底断开,桥体坍塌,我们被峡谷的一张大嘴吞进肚中……哎,你在想啥呢!我摇摇头,毁灭脑中不吉利的幻想。

走哇!这么多人走来,这么多人走去,也没人掉下去啊!怕什么呢,你不是说好不“怂”的吗……我狠狠咽下一口口水,迈步走过这百分之一的路段。你看看,没有掉下去吗!刚才居然还怕了!我在心中暗自好笑。

在休息台上我看着往返六百多米的路,调侃自己:你瞧瞧,你又长大了六百多米的路。

湘西,眨着俏皮的眼,看着我,轻轻笑了。

你知道湘西苗族的风俗习惯吗?你知道什么叫赶年场吗?那你知道什么是看龙场吗?开篇连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如果你不知道,那就翻开我收集资料写成的作文欣赏一下吧!也许,它们能让你开阔视野,增长一些知识呢!表明写作目的。每到农历正月呀,湘西苗族人民最热心的便是赶年场,其日期是由各地自行约定。赶年场那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身着节日盛装,互相邀约,成群结队去赶场。年场上,人流如潮,熙熙攘攘,那是分外热闹。人们不但可以进行物资交流,还可以参加或观看秋千、舞狮子、玩龙灯、上刀梯等活动。青年男女也多利用这种机会,谈情说爱。俊俏的歌郎歌娘更是大显身手,三五结伴,说古道今,引吭高歌,互相唱和,或盘根,或祝贺,或叙述传统故事,或即兴演唱新词。

唱的人愈唱兴致愈高,听的人愈听精神愈振,就算是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年场也要如期举行。描写“赶年场”的场面,运用了排比、比喻的手法。看到这儿,你肯定觉得湘西苗族人民很有趣、很爱热闹吧!还有呢,逢辰便是看龙场日,习惯称作看龙头后十二天又轮转辰日,再逢看龙之日,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必须休息一天,若这天干了农活,就是犯忌了。因此,苗族人民在看龙场那天会踊跃参加,他们对“看龙”的事,十分重视。“看龙”的习俗三月三是湘西苗族人民的一个节日,这时,你有些迫不及待了吧,是什么节日呢?别急,我来告诉你,这一天,是湘西苗族的一个传统歌舞节日。这一天,苗族人民会自动集中在约定的歌舞场上,参加对歌、听歌、跳舞、观舞等,尽情欢乐,一片喜气洋洋、欢声笑语的气象。歌舞日好了,关于湘西苗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就介绍到这里了,如果你有兴趣的话,不妨可以亲自到湘西体验一下苗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你一定会大张见识,很开心的!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与湖北省、贵州省、重庆市接壤,面积15486平方公里,境内居住着土家族、苗族、回族、瑶族、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人口264.58万人,其中土家族105万人,苗族86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2.9%。辖吉首市和龙山、永顺、保靖、花垣、古丈、凤凰、泸溪七县。

苗族是一个十分好客的民族。有稀客、贵客来到苗寨,往往是主人家请客喝酒吃饭以后,主人家的兄弟、房族、友邻甚至全寨的人家都会接着来请,真可谓“一家客人全寨亲”。苗家请客大都有鸡、鸭、鱼、肉和木耳、香菇、豆腐、豆芽,以及富有民族特色的腌鱼、盐酸菜、香肠、血豆腐等菜肴。不仅要敬酒劝酒,还要唱古歌、飞歌助兴。

住房大多为木结构建筑,有平房和楼房两种,也有长方形的茅草房。多以大米为主食,玉米、小麦、红薯为辅;一些地方以玉米、荞麦和土豆为主食。饮酒的嗜好十分普遍。各地妇女服饰差异较大,多数地区妇女穿大领对襟短衣和长短不一的百褶裙,有的长及脚面,有的短至膝盖。部分地区妇女穿大襟右衽上衣,下着宽脚裤。有的上衣无领,衣袖和裤脚缘有宽大花边,头缠布头巾,戴耳环、项圈、手镯等饰物。苗族妇女的头饰式样繁多,挽髻于头顶,配上各种式样的包头帕,有的包成尖顶、圆顶,有的把头发绕在支架上,高竖于头顶上。她们的盛装以黔东南的独具特色,把银饰钉在衣服上成“银衣”,头上戴着形如牛角的银质头饰,高达尺余。男子服装差别不大,多着大襟或对襟短衣,下穿长裤。部分地区男子穿麻布短衣或长衫,披编有几何图形的披肩或羊毛毡。

婚俗:婚前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多数以本人意愿与征求父母意见相结合。

丧葬:行土葬,葬礼较简朴,但均以芦笙奏哀乐。主要节日有苗年、春节、四月八、吃新节、龙船节、清明节。

礼节:宴会上,鸡头一定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赐于年纪虽不大但不常来的远客。吃鱼时,主人往往将整条鱼敬给客人。有些地方还敬“牛角酒”、“梳子肉”“,客人如一一接受,主人最高兴。如有人酒量小,不喜肥肉,可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禁忌:“四月八”这天,各家不得役牛;参加送亲的人们一路上要小心行走,千万别把腿脚扭伤,否则会被认为不吉利;人死入葬后一个月内,家里人不能婚嫁,也不能唱歌或吹芦笙;有的地方过年节不许杀狗,更不许吃狗肉;禁止在寨子周围挖土,禁止砍伐寨子附近的古树;同辈男女都以兄弟姐妹相称,最忌“姐夫”、“妹夫”之称。

湘西土家苗寨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土家族的摆手舞、起秋节、吊脚楼、西兰卡普,苗家的芦笙、木鼓舞驰名遐迩,久负盛名。土家刺绣、苗家蜡染堪称一绝。土家苗寨更是歌的海洋。人人会歌,无处不歌,歌山歌海,情溢山寨。有对歌、盘歌、山歌、蓐草锣鼓等,生动形象,音韵和谐,情真意挚,优美悦耳。闻之如品干饴、如沐春风。再来看看土家族苗族特有的吊脚楼,吊脚楼属于木结构,四周都有设计独特的楼角垂吊,刷桐油,省工省料,美观大方,成为湘西一景。

苗族服饰,绚丽多彩,富有浓郁的民放特色。古时,男女都是“色彩斑纹布”,上身穿花衣,着百褶裙,头发,包赫色头帕,穿船形双鼻绣花鞋,佩戴银饰。清代“改土归流”后,男子逐渐以裤代裙,裤管短而宽,穿土产花格子对襟衣。老年人裹黑布头巾,打绑腿、束腰带。妇女服装,胸前、袖口和裤筒,滚边绣花,过腰大而长,袖大而短,皆系满襟,没有衣领。衣服有琵琶襟、套襟、四角挖云、四叉式之分。但也有两臂皆白上衣,短马褂,下不著,长裙青红相间,自成文彩。亦有绣花卉者,上衣下裙以层数多者为美。

民国以来,土家男女一年四季都戴头巾,男人以青、蓝、白或条纹布为主,长二三米,一圈圈地缠绕在头上,包成人字路;女人则多为青丝帕或白印花头巾,丝帕薄如蝉翼,最长达七、八米,是妇女终生陪伴之物,死后必以帕缠头入葬。衣服以青、蓝、白、印花布为主,男穿对胸衣,双排七至十一扣,俗称蜈蚣扣,袖口、领口及裤管末端加花边;女人则右开襟,袖大而短,饰花边,拄银铜佩饰,俗称“满襟”,有满清遗风;未出阁少女着花衣,讲究大红大绿;小孩喜戴菩萨帽,虎头帽;男鞋多为青蓝布,女人穿绣鞋;姑娘出嫁时必穿“露水衣”,上着鲜艳挑花绣衣,下着八幅罗裙,与土老司八幅罗裙有异曲同工之妙。

吊脚楼为湘西各族人民一种传统建筑形成,又称"吊楼子"。吊脚楼为山野式"楼阳台",单檐悬挑,屋面反翘,名"飞檐",通风向阳,干爽清新。有与正屋成一字形,也有成90℃直角形。吊脚楼外设走廊,二面称"转角楼",三面称"走马楼"。栏杆多花格,县柱称"吊瓜"'或为六陵、八棱,或雕成球形、金瓜形。柱、防还雕有龙风、喜鹊、花卉等。民间吊脚楼上多为闺房,卧室或织锦、打花之处,底层为谷仓、柴房,也有底层下临溪流,泉水叮咚,别有情趣。山寨吊脚楼掩映在绿树翠竹中,富有大自然风光美。湘西州部分镇临河民居也建有吊脚楼,如吉首峒河街,凤凰沱江沿岸、王村古镇、茶洞边城及龙山洗车河等,历来都引起中外旅游者极大兴趣。

大家好,我是某某旅行社的导游,为大家讲解张家界旅游、凤凰古城、长沙、韶山等地的景点及民俗风情。相传天方国(古印度)神鸟菲尼克司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复生,鲜美异常,不再死。此鸟即中国百鸟之王凤凰也。凤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故以此而得名,凤凰古称镇竿,位于我州的西南边,总面积1700多平方公里,人口37万,是以一个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凤凰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地,秦属黔中郡,唐设渭阳县,元、明设五寨长官司,清舌厅、镇、道府,成为湘西军事政治中心。凤凰的旅游资源主要是厚重的历史文化。这里特殊的历史留下了众多的古迹,特殊历史文化塑造了一群名人。

重庆带玩导游回族(重庆回民聚居区)

凤凰风景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历来是人们游览的胜地,自古就有东岭迎晖、南华叠翠、龙潭渔火、山寺晨钟、奇峰挺秀、溪桥夜月、兰径樵歌、梵阁回涛等八大景。有誉满天下的古城风貌,有唐代留下的最完整的石头城——黄丝桥、苗汉隔绝的历史见证苗疆边墙——中国南方长城有被誉为华夏洞王的奇梁洞等。凤凰古城,位于沱江之畔,群山环抱,关隘雄奇。碧绿的沱江从古城墙下蜿蜒而过,叠翠的南华山麓倒映江心,江中渔舟游船点点,悬崖上吊脚楼,鳞次栉比,码头边手拿棒槌洗衣的姑娘笑声朗朗。沱江河畔的东门和北门古城楼雄伟壮观。青石板铺就的街道,四通八达。明清时代木质结构的房屋,错落有致。这一切使得古城犹如一副浓墨淡彩的中国山水画。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游凤凰之后说中国有两个最美的小城,一是福建的长汀,一是湖南的凤凰。

凤凰的美不仅在于它的自然景观,它的风土人情,它的文物古迹和它的美丽传说,而且还在于它的光荣传统,它的`斗争精神。用沈从文先生的话说,即个人的浪漫情绪与历史的宗教情绪结合为一的游侠精神,铸成了这地方人格与道德的另一种典范。这种游侠精神一旦与爱国主义相结合,只要领导得当,就能在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候,冲锋陷阵,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伟业来。确实如此,试看我国近代发生的一些大事,无不有凤凰人参加,而且往往总是站在斗争最前列。第一次片战争舍身报国的定海三总兵郑国鸿,第二次片战争青岩、开州教案中正气凛然的贵州提督田兴恕,辛亥革命光复南京组织敢死对血战雨花台被孙中山先生授予陆军中将的田应昭,抗日战争中血战嘉善、会站长沙冲锋陷阵的都有凤凰竿军。这里地方虽小,却出过中华民国的第一人民选熊希龄,出了被称为乡土文学之父、影响遍于世界的沈从文,还有著名画家黄永玉等等。

现在我们沿着石板路,来到中营街10号,这里就是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的故居。这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四合院。正中有一小天井,天井四周是木瓦结构的古屋,正屋三间,厢房两间,前庭三间。这座古院虽然没有雕龙画凤,但显得小巧玲珑,古色古香,特别是那些带有湘西特色的雕花木窗,格外引人注目。

沈从文故居是他的祖父沈洪富于清同治五年所建。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先生就诞生在这里。1917年,沈先生15岁,因家道中落,参加湘西土著部队,离开了家乡,展转于沅、酉水流域,几年的部队经历,使他目睹了水深火热的生活,亲历了如火如荼的战争,从而激发了沈先生的创作欲望。

1922年,沈先生只身来到北京,开始了他从文的艰苦生涯。1928——1930年,沈先生在上海中学任教师,兼《大公报》、《益世报》文艺副刊主编。1930——1933年,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讲师。1934——1939年,主编全国中小学国文教科书。1939——1949年,在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任教授。在二十七年的创作生涯里,沈先生先后创作了《边城》、《鸭子》、《神巫之爱》、《一个女演员的生活》、《湘西散记》、《湘西》、《沈从文自传》、《黑凤集》、《长河》、《八骏图》、《沈从文散文集》、《沈从文文集》等一系列文学作品,蜚声中国文坛,几乎与比他年长20多岁的鲁讯先生齐名。五十年代之后,沈先生就任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潜心于中国文物的研究,写出了填扑我国空白的惊世之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以及《唐宋铜镜》、《明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等一系列文物论著。沈先生的作品与人品表现了强烈的一致,自然、厚朴、谦逊、勤奋、博大而凝重。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