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湘西导游词怎么写
湘西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辖区内有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县,2015年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州内人文古迹众多,老司城及其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湘西导游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凤凰古城做客,为了您这座古城已等了千年。凤凰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城内,古代城楼、明清古院风采依然,古老朴实的沱江静静地流淌,城外有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城下艺术宫殿奇梁洞,建于唐代的黄丝桥古城,举世瞩目的南方长城……,所以凤凰的美呀在宋祖英的歌里,在黄永玉的画里,在沈从文的书里······接下来请大家跟随我们的阿妹走进凤凰,了解凤凰.
〔沈从文故居〕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文物专家。他的文学作品被英、美、日、法、瑞士等几十个国家所翻译,如《边城》、《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被誉为世界乡土文学之父。
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凤凰人民的骄傲。他的一生所创作的500多万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学瑰宝,也给后人研究中国和湘西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献。
(1866年),系木结构四合院建筑,占地600平方米,分为前后两栋共有房屋10间,沈先生920_年12月28日诞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1988年沈老病逝于北京,骨灰葬于凤凰县听涛山下,同年故居大修并向游人开放,现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沱江泛舟〕沱江河是凤凰古城的母亲河,她依着城墙缓缓流淌,世世代代哺育着古城儿女。坐上乌蓬船,听着艄公的号子,看着两岸已有百年历史的土家吊脚楼,别有一番韵味。顺水而下,穿过虹桥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便展现于眼前:万寿宫、万名塔、夺翠楼……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悠然而生。
凤凰之最,莫过于古朴清雅的吊脚楼了。清一色的灰色吊脚楼,依附沱江之流而顺势展开。飞檐相勾,灰瓦淡墙,雕花窗台,古式莲灯,成排的楼阁依附于沱江两岸,没有半点庭院相隔的小气与阻碍。壁连壁,檐接檐,家庭式的客栈店铺既不夸张也不落俗。整条街的商铺相望,竟似走在千年历史的画卷里。
住在吊脚楼上,最为享受的是黄昏时分倚着阳台的木制栏杆,临江而望,有泛舟的人划开江面的层层波澜。掌舵的船工身着湘西的民族服饰,一顶竹签斗笠,一根竹篙,掀起江南水乡的含蓄淳朴之美。不禁唱起:“妹娃要过河,是那个来推我嘛?”游江的人,酣畅地饮着江风,笑声十里。船工随兴而来的山歌,更是把游客的兴致推到高处,有许多游客甚至附和着唱起了山歌。
“郎从门前过,妹在家中坐哟,我泡碗香茶么咿呀咿子哟,给郎喝,哟呵!”虽无锦章缎句,却也通俗自然。〔熊希龄故居〕伴着山歌我们来到了熊希龄故居 1869年6月25日(农历)熊希龄先生诞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他天生聪慧被喻为“湖南神童”,十五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人,二十五岁中进士,后点翰林。1920_年当选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理,由于他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不久就被迫辞职。
熊先生晚年致力于慈善和教育事业,1920_年创办著名的香山慈幼院。1937年12月25日这位风云人物在香港逝世,享年68岁。当时国民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仪式。
中国南方长城绝大部分位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内,据相关历史记载。南长城始修建于明朝嘉靖三十三年,历时六十多年,长城南起贵州省铜仁市交界的亭子关,北到湘西吉首市的喜鹊营,被称为“苗疆万里墙”,全长三百八十二里,是中国历史上工程最为浩大的古建筑之一。
修建南长城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苗民起义,所以城墙每三五里便设有营盘、边关和哨卡南方长城的修建,把湘西苗疆南北隔离开,以北为“化外之民”的“生界”规定“苗不出境,汉不入峒”,禁止了苗、汉的商业贸易和文化交往。
南长城壁残垣无声的诉说着几百年的风雨沧桑,初墓的荒凉坚守这里时的承诺,仿佛带我们走入了一个古老的梦境据当地的老百姓说:“南长城是沿山靠水,就地取材建筑而成的,如果有石头的话,就用石头来垒起,没有石头的话就用黄土夯制,尽管南长城不那么高大,但是他并不缺少作为长城性质的军事防御工程所应该有的一切,并且他的军事建筑,象哨卡、堡垒关口等等。比北方长城更为密集。”南长城今天的遗存让我们震撼。
南方长城,是个实实在在的历史文化实体遗存,它表现了一个朝代的特征,涵溶了那个朝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现象,构架了那个朝代治国方法的精神实质,是研究明清两代对边远少数民族征服统治鲜活的历史史料。现在战火硝烟已经成为过去,当年的战场如今已经变成了旅游景区,历史已成过去,南方长城将再一次撩起人们对历史的无限回忆和敬仰。
〔奇梁洞〕奇梁洞位于县城北四公里处,属典型的碳酸盐岩洞,该洞以奇、秀、阔、幽四大特色著称。洞长6000余米,共分五大景区:即古战场、画廊、天堂、龙宫和阴阳河。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洞相连。它集奇岩巧石,流泉飞瀑于一洞,由千姿百态的石笋、石柱、石钟乳构成了一幅幅无比瑰丽的画卷。
一条小溪穿洞而过,水流平缓,灯光打在岩壁上,皱襞倒影在水中,如梦如幻。
岩洞用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打在石笋、石幔及石花上,营造出一个流光溢彩的世界。在洞内有一大厅,据传是苗民纠集的地方,厅里立着一块带一个小孔的石头,对着小孔“呜呜”地吹,整个大厅会回荡着低沉的号角声,当年的苗民就是用这种方式传令的。
〔黄丝桥古城〕黄丝桥古城位于县城正西24公里处,古称渭阳城,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清康熙三十九年(1720_年),朝廷为了安抚和镇压少数民族,这里设立了凤凰直隶厅和沅永靖兵备道。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这里爆发了历史上最大的苗民起义,也就是历史学家称这次起义是清朝中之战,从此清朝走向落。黄丝桥古城属南方长城的一部分,是苗汉相争的前沿阵地。
城墙周长686米,东西长153米,南北长190米,总面积29070平方米,城墙高5.6米,厚2.9米,城墙上走道宽2.4米可以跑马,大小箭垛300个,开东、西、北三门。1983年10月黄丝桥古城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结尾:
一座青山抱古城\一湾沱水绕城过\一条红红石板街\一排小巧吊脚楼\一道风雨古长城\一座沧桑古城堡\一个神秘奇梁洞\一群闻名世界的人
凤凰城下凤凰游,楚客沱江俏影留。糯米酒香杯中溢,苗寨山歌情悠悠。
祖国之雄伟,大地之广博,踏破铁鞋,寻寻觅觅,遇见了你——湘西。
在几天的疲劳奔波后,我迎来了此次旅程的重头戏——玻璃桥。张家界玻璃桥,世界第一大玻璃桥。全长三百余米,全体呈亮白色,中间焊接着一道长长的玻璃路。就这个外形就不普通的桥,却常使人望之胆寒。
当鞋套与光滑的玻璃桥面第一次“亲密接触”,心潮澎湃。我崇拜我们共同的母亲有扎实的经济力量,我敬佩建这座桥梁的能工巧匠们有卓越的本领,我也曾羡慕别人能亲足踏上这座桥,但是,今天不同了!我真正的,成了别人口中的“别人”了!
也许有人会问我,你怕了吗?“怂”了吗?我会如实回答,怕了1%。对,就那1%。回味起这1%,仍心有余悸啊……
我自如地行走着。看高山峻岭拜服于我的脚下,心中的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蹲下身,俯下看那百草丰茂。我会在一匝密丛中看见胭脂般的小花点点,会在一棵树的叉角找到鸟的家。就像航拍一样,多少秀丽景色尽收眼底。
就在这时,那1%出现了。这是桥的中心部分。我赫然看见,有两块玻璃下,有着沉重的机械装置。钢材、铁板,甚至装有铁梯。这一段,怕是最薄弱的地方了,但加固也不要这么明目张胆好么!看着人心惶惶!不争气的我的腿居然越发脆弱,像筛糠一样,多久不肯往前迈步。人来人往,我被夹在人群间,不知如何是好。我甚至还想到桥从脚底断开,桥体坍塌,我们被峡谷的一张大嘴吞进肚中……哎,你在想啥呢!我摇摇头,毁灭脑中不吉利的幻想。
走哇!这么多人走来,这么多人走去,也没人掉下去啊!怕什么呢,你不是说好不“怂”的吗……我狠狠咽下一口口水,迈步走过这百分之一的路段。你看看,没有掉下去吗!刚才居然还怕了!我在心中暗自好笑。
在休息台上我看着往返六百多米的路,调侃自己:你瞧瞧,你又长大了六百多米的路。
湘西,眨着俏皮的眼,看着我,轻轻笑了。
你知道湘西苗族的风俗习惯吗?你知道什么叫赶年场吗?那你知道什么是看龙场吗?开篇连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如果你不知道,那就翻开我收集资料写成的作文欣赏一下吧!也许,它们能让你开阔视野,增长一些知识呢!表明写作目的。每到农历正月呀,湘西苗族人民最热心的便是赶年场,其日期是由各地自行约定。赶年场那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身着节日盛装,互相邀约,成群结队去赶场。年场上,人流如潮,熙熙攘攘,那是分外热闹。人们不但可以进行物资交流,还可以参加或观看秋千、舞狮子、玩龙灯、上刀梯等活动。青年男女也多利用这种机会,谈情说爱。俊俏的歌郎歌娘更是大显身手,三五结伴,说古道今,引吭高歌,互相唱和,或盘根,或祝贺,或叙述传统故事,或即兴演唱新词。
唱的人愈唱兴致愈高,听的人愈听精神愈振,就算是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年场也要如期举行。描写“赶年场”的场面,运用了排比、比喻的手法。看到这儿,你肯定觉得湘西苗族人民很有趣、很爱热闹吧!还有呢,逢辰便是看龙场日,习惯称作看龙头后十二天又轮转辰日,再逢看龙之日,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必须休息一天,若这天干了农活,就是犯忌了。因此,苗族人民在看龙场那天会踊跃参加,他们对“看龙”的事,十分重视。“看龙”的习俗三月三是湘西苗族人民的一个节日,这时,你有些迫不及待了吧,是什么节日呢?别急,我来告诉你,这一天,是湘西苗族的一个传统歌舞节日。这一天,苗族人民会自动集中在约定的歌舞场上,参加对歌、听歌、跳舞、观舞等,尽情欢乐,一片喜气洋洋、欢声笑语的气象。歌舞日好了,关于湘西苗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就介绍到这里了,如果你有兴趣的话,不妨可以亲自到湘西体验一下苗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你一定会大张见识,很开心的!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与湖北省、贵州省、重庆市接壤,面积15486平方公里,境内居住着土家族、苗族、回族、瑶族、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人口264.58万人,其中土家族105万人,苗族86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2.9%。辖吉首市和龙山、永顺、保靖、花垣、古丈、凤凰、泸溪七县。
苗族是一个十分好客的民族。有稀客、贵客来到苗寨,往往是主人家请客喝酒吃饭以后,主人家的兄弟、房族、友邻甚至全寨的人家都会接着来请,真可谓“一家客人全寨亲”。苗家请客大都有鸡、鸭、鱼、肉和木耳、香菇、豆腐、豆芽,以及富有民族特色的腌鱼、盐酸菜、香肠、血豆腐等菜肴。不仅要敬酒劝酒,还要唱古歌、飞歌助兴。
住房大多为木结构建筑,有平房和楼房两种,也有长方形的茅草房。多以大米为主食,玉米、小麦、红薯为辅;一些地方以玉米、荞麦和土豆为主食。饮酒的嗜好十分普遍。各地妇女服饰差异较大,多数地区妇女穿大领对襟短衣和长短不一的百褶裙,有的长及脚面,有的短至膝盖。部分地区妇女穿大襟右衽上衣,下着宽脚裤。有的上衣无领,衣袖和裤脚缘有宽大花边,头缠布头巾,戴耳环、项圈、手镯等饰物。苗族妇女的头饰式样繁多,挽髻于头顶,配上各种式样的包头帕,有的包成尖顶、圆顶,有的把头发绕在支架上,高竖于头顶上。她们的盛装以黔东南的独具特色,把银饰钉在衣服上成“银衣”,头上戴着形如牛角的银质头饰,高达尺余。男子服装差别不大,多着大襟或对襟短衣,下穿长裤。部分地区男子穿麻布短衣或长衫,披编有几何图形的披肩或羊毛毡。
婚俗:婚前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多数以本人意愿与征求父母意见相结合。
丧葬:行土葬,葬礼较简朴,但均以芦笙奏哀乐。主要节日有苗年、春节、四月八、吃新节、龙船节、清明节。
礼节:宴会上,鸡头一定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赐于年纪虽不大但不常来的远客。吃鱼时,主人往往将整条鱼敬给客人。有些地方还敬“牛角酒”、“梳子肉”“,客人如一一接受,主人最高兴。如有人酒量小,不喜肥肉,可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禁忌:“四月八”这天,各家不得役牛;参加送亲的人们一路上要小心行走,千万别把腿脚扭伤,否则会被认为不吉利;人死入葬后一个月内,家里人不能婚嫁,也不能唱歌或吹芦笙;有的地方过年节不许杀狗,更不许吃狗肉;禁止在寨子周围挖土,禁止砍伐寨子附近的古树;同辈男女都以兄弟姐妹相称,最忌“姐夫”、“妹夫”之称。
湘西土家苗寨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土家族的摆手舞、起秋节、吊脚楼、西兰卡普,苗家的芦笙、木鼓舞驰名遐迩,久负盛名。土家刺绣、苗家蜡染堪称一绝。土家苗寨更是歌的海洋。人人会歌,无处不歌,歌山歌海,情溢山寨。有对歌、盘歌、山歌、蓐草锣鼓等,生动形象,音韵和谐,情真意挚,优美悦耳。闻之如品干饴、如沐春风。再来看看土家族苗族特有的吊脚楼,吊脚楼属于木结构,四周都有设计独特的楼角垂吊,刷桐油,省工省料,美观大方,成为湘西一景。
苗族服饰,绚丽多彩,富有浓郁的民放特色。古时,男女都是“色彩斑纹布”,上身穿花衣,着百褶裙,头发,包赫色头帕,穿船形双鼻绣花鞋,佩戴银饰。清代“改土归流”后,男子逐渐以裤代裙,裤管短而宽,穿土产花格子对襟衣。老年人裹黑布头巾,打绑腿、束腰带。妇女服装,胸前、袖口和裤筒,滚边绣花,过腰大而长,袖大而短,皆系满襟,没有衣领。衣服有琵琶襟、套襟、四角挖云、四叉式之分。但也有两臂皆白上衣,短马褂,下不著,长裙青红相间,自成文彩。亦有绣花卉者,上衣下裙以层数多者为美。
民国以来,土家男女一年四季都戴头巾,男人以青、蓝、白或条纹布为主,长二三米,一圈圈地缠绕在头上,包成人字路;女人则多为青丝帕或白印花头巾,丝帕薄如蝉翼,最长达七、八米,是妇女终生陪伴之物,死后必以帕缠头入葬。衣服以青、蓝、白、印花布为主,男穿对胸衣,双排七至十一扣,俗称蜈蚣扣,袖口、领口及裤管末端加花边;女人则右开襟,袖大而短,饰花边,拄银铜佩饰,俗称“满襟”,有满清遗风;未出阁少女着花衣,讲究大红大绿;小孩喜戴菩萨帽,虎头帽;男鞋多为青蓝布,女人穿绣鞋;姑娘出嫁时必穿“露水衣”,上着鲜艳挑花绣衣,下着八幅罗裙,与土老司八幅罗裙有异曲同工之妙。
吊脚楼为湘西各族人民一种传统建筑形成,又称"吊楼子"。吊脚楼为山野式"楼阳台",单檐悬挑,屋面反翘,名"飞檐",通风向阳,干爽清新。有与正屋成一字形,也有成90℃直角形。吊脚楼外设走廊,二面称"转角楼",三面称"走马楼"。栏杆多花格,县柱称"吊瓜"'或为六陵、八棱,或雕成球形、金瓜形。柱、防还雕有龙风、喜鹊、花卉等。民间吊脚楼上多为闺房,卧室或织锦、打花之处,底层为谷仓、柴房,也有底层下临溪流,泉水叮咚,别有情趣。山寨吊脚楼掩映在绿树翠竹中,富有大自然风光美。湘西州部分镇临河民居也建有吊脚楼,如吉首峒河街,凤凰沱江沿岸、王村古镇、茶洞边城及龙山洗车河等,历来都引起中外旅游者极大兴趣。
大家好,我是某某旅行社的导游,为大家讲解张家界旅游、凤凰古城、长沙、韶山等地的景点及民俗风情。相传天方国(古印度)神鸟菲尼克司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复生,鲜美异常,不再死。此鸟即中国百鸟之王凤凰也。凤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故以此而得名,凤凰古称镇竿,位于我州的西南边,总面积1700多平方公里,人口37万,是以一个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凤凰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地,秦属黔中郡,唐设渭阳县,元、明设五寨长官司,清舌厅、镇、道府,成为湘西军事政治中心。凤凰的旅游资源主要是厚重的历史文化。这里特殊的历史留下了众多的古迹,特殊历史文化塑造了一群名人。
凤凰风景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历来是人们游览的胜地,自古就有东岭迎晖、南华叠翠、龙潭渔火、山寺晨钟、奇峰挺秀、溪桥夜月、兰径樵歌、梵阁回涛等八大景。有誉满天下的古城风貌,有唐代留下的最完整的石头城——黄丝桥、苗汉隔绝的历史见证苗疆边墙——中国南方长城有被誉为华夏洞王的奇梁洞等。凤凰古城,位于沱江之畔,群山环抱,关隘雄奇。碧绿的沱江从古城墙下蜿蜒而过,叠翠的南华山麓倒映江心,江中渔舟游船点点,悬崖上吊脚楼,鳞次栉比,码头边手拿棒槌洗衣的姑娘笑声朗朗。沱江河畔的东门和北门古城楼雄伟壮观。青石板铺就的街道,四通八达。明清时代木质结构的房屋,错落有致。这一切使得古城犹如一副浓墨淡彩的中国山水画。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游凤凰之后说中国有两个最美的小城,一是福建的长汀,一是湖南的凤凰。
凤凰的美不仅在于它的自然景观,它的风土人情,它的文物古迹和它的美丽传说,而且还在于它的光荣传统,它的`斗争精神。用沈从文先生的话说,即个人的浪漫情绪与历史的宗教情绪结合为一的游侠精神,铸成了这地方人格与道德的另一种典范。这种游侠精神一旦与爱国主义相结合,只要领导得当,就能在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候,冲锋陷阵,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伟业来。确实如此,试看我国近代发生的一些大事,无不有凤凰人参加,而且往往总是站在斗争最前列。第一次片战争舍身报国的定海三总兵郑国鸿,第二次片战争青岩、开州教案中正气凛然的贵州提督田兴恕,辛亥革命光复南京组织敢死对血战雨花台被孙中山先生授予陆军中将的田应昭,抗日战争中血战嘉善、会站长沙冲锋陷阵的都有凤凰竿军。这里地方虽小,却出过中华民国的第一人民选熊希龄,出了被称为乡土文学之父、影响遍于世界的沈从文,还有著名画家黄永玉等等。
现在我们沿着石板路,来到中营街10号,这里就是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的故居。这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四合院。正中有一小天井,天井四周是木瓦结构的古屋,正屋三间,厢房两间,前庭三间。这座古院虽然没有雕龙画凤,但显得小巧玲珑,古色古香,特别是那些带有湘西特色的雕花木窗,格外引人注目。
沈从文故居是他的祖父沈洪富于清同治五年所建。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先生就诞生在这里。1917年,沈先生15岁,因家道中落,参加湘西土著部队,离开了家乡,展转于沅、酉水流域,几年的部队经历,使他目睹了水深火热的生活,亲历了如火如荼的战争,从而激发了沈先生的创作欲望。
1922年,沈先生只身来到北京,开始了他从文的艰苦生涯。1928——1930年,沈先生在上海中学任教师,兼《大公报》、《益世报》文艺副刊主编。1930——1933年,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讲师。1934——1939年,主编全国中小学国文教科书。1939——1949年,在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任教授。在二十七年的创作生涯里,沈先生先后创作了《边城》、《鸭子》、《神巫之爱》、《一个女演员的生活》、《湘西散记》、《湘西》、《沈从文自传》、《黑凤集》、《长河》、《八骏图》、《沈从文散文集》、《沈从文文集》等一系列文学作品,蜚声中国文坛,几乎与比他年长20多岁的鲁讯先生齐名。五十年代之后,沈先生就任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潜心于中国文物的研究,写出了填扑我国空白的惊世之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以及《唐宋铜镜》、《明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等一系列文物论著。沈先生的作品与人品表现了强烈的一致,自然、厚朴、谦逊、勤奋、博大而凝重。
二、7篇文言文字词翻译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虽乘奔御风(驾)(2)林寒涧肃(寂静)(3)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4)不以疾也(认为快)(5)至于夏水襄陵(漫上)(6)飞漱(冲刷)
(7)绝巘多生怪柏(极高的山峰)(8)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9)猿鸣三声泪沾裳(几)(10)有时朝发白帝(这个时候)
(11)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12)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13)不见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
2.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①自非亭午夜分古义:如果今义:自从
②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3.通假字:略无阙处(同“缺”中断)
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从,在)自非亭午夜分(副词,如果)
沿溯阻绝(断)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最)哀转久绝(消失)
(1)良多趣味(形容词作副词,实在,真)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作名词,奔驰的骏马)
(1)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3)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有时皇帝有命令必须火速传达,于是早晨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能到达江陵,两地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风,也不会有这样快。
(4)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1)①《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重庆市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朝代)地理学家。
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③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
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文中写猿鸣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
(3)由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联想到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文中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描写水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4)①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
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③描写秋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
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说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在文中表达的作用是什么?
从侧面描写山高,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三峡的特点。
9.第一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10.结合第一段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连和高
11.“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12.请用“四字短语”概括三峡四季景色的特色:
夏:水流湍急春冬:清荣峻茂秋:林寒涧肃
13.试分析一下第二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则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14.理清第三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先写俯视江中所见,后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最后作者总结,状写了四种景物。
15.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16.讨论: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答案要点: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
(1)本文中心:描写三峡的雄伟山势和四季景色。
(2)作者为什么先写夏季景色?目的在于首先展现长江奔腾的气势和蓬勃的活力。
(3)为什么合写春冬?目的在于展现风平浪静时节三峡的山光水色,清幽宜人的景物特点。
(4)为什么后写秋天?让读者感受三峡寒静肃穆,似含愁思的风致。
(5)写三峡全景的句子: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6)写两岸连山的句子: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7)写山高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8)写三峡水流汹涌湍急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漫上丘陵、阻隔交通、水流湍急。
(10)“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法特点:从想象角度侧面虚写三峡水流汹涌湍急。
(11)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哪八种景物?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怪柏、悬泉、瀑布。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2)写三峡景物一般特色的句子: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13)作者写三峡秋景什么最突出?猿啸
(14)本文写凄异哀转得猿声的目的?使哀秋和悲秋融为一体。
(15)渔者的歌的修辞方法和作用?引用。强调、渲染乐了三峡秋天的凄凉、悲愁。
(16)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7)作者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的作用是:渲染悲凉情怀,表现旅人的哀愁。
18.郦道元笔下那雄奇险峻的三峡,业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截至2006年5月20日,大坝工程全线建成。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消息,你想对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说些什么?(字数在50个以内)
答:例: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你们谱写了筑坝史上的记录,创造了建筑史上的奇迹!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解析】此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有对象要求,解答时,应结合现实,不能简单地说建设者们辛苦之类的话,要联系到三峡工程的意义上。
19.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
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和,一起) 2、盖竹柏影也(原来)
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于是)(到) 4、相与步于中庭(一起)(散步)(在)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罢了)
6、月色入户(门)成语例:足不出户户枢不蠹门当户对
7、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然”作“……的样子”解例:俨然、豁然、木然
8、怀民亦未寝(睡觉)成语例:废寝忘食寝食难安寿终正寝
9、水中藻荇交横(交错纵横)用法相同例:《桃花源记》中的“妻子、绝境、交通”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月光照进门里(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月下美景(夏夜月光图),表达了作者旷达的心境,同时也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2)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抓住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
(3)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一是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二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耳。
(4)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欣然起行,它与“解衣欲睡”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
(5)本文“记”的要素是: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点:承天寺,人物:苏轼、张怀民,事件:夜游承天寺,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6)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1、全文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
2、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答: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
3、本文描写生动,比喻贴切,写庭中所见月景时全是用比喻。请一一找出,并认真体会。
答:庭下如积水空明,比喻传神,作者用积水空明比喻庭院中月色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
横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同时这又是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创造出一个月色下
4、简要谈谈你对文中“闲人”的理解。
答:指被贬之人,身处逆境而追求心灵宁静的人。暗示世人多为功名富贵所累。表达了作者失意后陶醉于自然的淡泊心境,又显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牢骚和伤感。
五、拓展延伸:从苏轼被贬的遭遇中你了解到什么?你受到什么启示?
答:(要点)了解到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有许多像苏轼一样的知识分子的才干被埋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里必须建立公平合理的人才竞争机制,努力实现“人尽其才”,让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推动社会稳定和谐地向前发展。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湖中人鸟声俱(全)绝(消失)(2)是(这,在此意为“那”)日更定矣
(3)惟(只有)长堤一痕(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罢了)
(5)是金陵人,客(客居)此(6)及(等到)下船
(7)湖中焉(哪、还)得更有此人(8)上下一(全)白
(9)长堤一(一点)痕(10)更(古代夜间的记时单位)定
(11)拥(穿着)毳衣(12)舟子(船夫)
(13)与余舟一芥(芥子)(14)强(痛快)饮
(15)更定(结束、完了)(16)余拏(撑、划)一小舟
(17)拥(穿着)毳(鸟兽的细毛)衣炉火(18)独(独自)往湖心亭看雪
(19)雾凇(水汽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20)余强饮三大白(指酒杯)而别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不要说相公痴情,还有跟相公一样痴情的人!
(3)是日更定,余挐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译:这天晚上八点过后,我撑着一条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到湖心亭看雪。
(4)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只有长堤在雪中露出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两三粒人影罢了。
(5)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译:到了亭上,有两个人铺毡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译:我痛快地喝下三大杯后告别。
1、文章首先交代了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接着记叙了这次赏雪的具体经过,然后叙及在湖心亭的奇遇。
2、文中写景的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法就是白猫。文中的白描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通过对长堤、湖心亭、舟、舟中人之小的渲染,寄托了作者人生感慨和故国之思。
3、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答:侧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层次清楚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画,情趣盎然。
4、本文的文眼是“痴”。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淡淡的愁绪。画龙点睛,深化意境。
5、“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1、古往今来咏雪的古诗文极多,请摘录几联(不少于4联)
参考答案①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②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③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答:(1)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2)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3、拓展延伸:读了《湖心亭看雪》后,我们认识了张岱,你还能说出几个与张岱类似的古代文人雅士吗?你赞美他们具有的什么共同品质和人生态度呢?
答:柳宗元、陶渊明、周敦颐等。赞美他们身上具有的寄情山水、超然物外、胸襟旷达、志趣高雅的品质,以及他们积极、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漂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里许,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鸣叫
互相轩邈轩形作动争着向高处伸展邈形作动争着向远处伸展
任意东西东西名作动随心所欲(并非实指方向)
鸢飞戾天者戾古义:至今义:罪过,乖张
经纶世务者经纶古义:筹划,治理今义:整理过的蚕丝,比喻政治规划
(1)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剑,猛浪若奔。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象奔腾的骏马。
(2)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象老鹰那样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那热衷功名的心;为世俗奔波劳碌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风停了,烟都消散尽净了,天和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4、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是否仅仅为了表明群峰是一个美好的音乐世界呢?谈谈你
作者铺写山中各种声音,表面上看来热闹异常,其实却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含蓄的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为后文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埋下一笔,强调大自然对人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5、从全文看,作者的对比手法用得十分出色。你能说一说作者是怎样运用对比的吗?
作者的对比手法尤其用得出色。他不仅将此水与彼水、此山与彼山作对比,还能将水与山作对比,技巧的高超真令人惊叹。
6、请找出文章中具体描绘春江“异水”、“奇山”的句子
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7、本文对富春江山水景物特点进行概括描写的语句是什么?全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8、第二段对山势进行描写的时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拟人,写出了富春江的山奇丽多姿,高峻的特点,把静止的山写得具有动态美。
9、“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它反映了作者怎么样的处世思想?
追求世俗功名利禄的人到此以后,心会变得平静下来,
反映作者热爱自然,不追求功名利禄的思想。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而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舍,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2、心乐之:形作动,以……为乐
3、水尤清冽:尤:格外清冽:清澈而寒冷 4、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6、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佁然:呆呆的样子;俶尔:忽然;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7、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象北斗星那样
8、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象狗的牙齿那样;差互:参差不齐
9、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凄:使……凄凉;寒:使……寒;悄怆:忧伤的样子;幽:幽静;邃:深远;以:因为;清:凄清
11、一字多义:全石以为底(介词,把)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不齐: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5、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1、摘录原文词句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1)描写小石潭中水的声音的句子是:如鸣佩环
(2)最能证明“水尤清冽”的一句话是:皆若空游无所依
(3)写鱼静态的句子: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写鱼动态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及作者心境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本文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此外,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4、本文按游览顺序来写:①发现小潭(闻声→见形)②潭中景物(水→石→树→鱼)③小潭源流(溪身→岸势)④潭中气氛(气氛→感受)
5、写潭中鱼,动静结合;从日光和游鱼的角度写小石潭的水,运用了侧面描写(描写角度),写水之清。
6、本文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形似写景,实则写心,这是寓情于景写法。
7、古文中,描写水之清的句子:“水皆漂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比较郦道元的《三峡》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这两篇山水文章各自特点。
答:我的看法:郦道元的山水文章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重在借景抒情。
2、文章先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你是怎么理解的?
答: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凄凉的心境便会流露出来。
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优美幽静,令人向往,如果把小石潭开发为旅游景点,聘你为导游,你如何向游客介绍小石潭?(导游词)
各位游客,刚才介绍了小石潭得名的原因,现在请看潭中的鱼儿,这是小石潭最具特色的一景:阳光下潭水清澈见底,活泼可爱的鱼像小鸟在空中游动一样,有的抬头似乎要与我们交谈,有的摇头摆尾,令人忍俊不禁,相信大家看了这潭中鱼,会有好运气,年年有“余”的。
三、翻译资格考试用没有用
你所列举的两个都相当具有权威性。
人事部的.全国翻译2,3级执业资格考试.这个是国家承认..教育局的除了文凭是国家承认.其他几乎都不是的..
就含金量而言人事部的要更高级一些,毕竟更难考,每年仅10%不到的通过率。。连英语专业的都不容易过,想想每年多少人要当炮灰。。
不管怎样,真决定学英语就好好学,踏踏实实,没有捷径,也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学好的
想做专家的话,一步一步挑战人事部的吧。
另附上关于国内翻译考试证书的比较:
机构人事部教育部上海市委组织部、人事局、教育局
(中文)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上海外语口译证书考试
(英文) China Aptitude Test for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CATTI National Accreditation Examinations for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NAETI无
时间 2003年12月 2001年11月 1995年6月
国家人事部和中国外文局联合举办教育部考试中心与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举办上海市委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联合举办
出题部门中国外文局北外和其它院校的著名学者,国际口译协会成员上海市委人事局
评卷部门中国外文局北外和其它院校的著名学者,国际口译协会成员上海市委人事局
发证机构国家人事部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颁发由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上海市人事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成人教育委员会统一颁发
考核语种英、日、俄、德、法、西班牙、阿拉伯语
(现已开设英、日、法语)英语英语、日语
(北京地区04年11月)三级笔译考试费460元
二级口译考试费720元初级笔译考试费400元
英语口译“交替传译"考试试点城市为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武汉、广州、沈阳、哈尔滨、济南、南京、杭州、成都、昆明、长沙、兰州;
英语笔译考试试点城市为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武汉、广州、沈阳、长春、哈尔滨、石家庄、西安、太原、呼和浩特、济南、南京、杭州、合肥、福州、郑州、成都、南宁、昆明、长沙、南昌、兰州。
法语口译和笔译考试试点在北京、上海进行;
日语口译和笔译考试试点在北京、上海、大连进行。
大连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考试管理中心、上海外国语大学、武汉大学师资培训中心、四川大学出国人员培训部、四川外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考试中心、黑龙江大学、吉林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山西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兰州大学、郑州大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湖南大学教务处、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外语培训中心、中国海洋大学、南京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省自考办、云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师范大学、宁夏大学、厦门大学、辽宁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青海省小岛文化教育发展基地、天津商学院、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深圳市赣冠职业培训中心、福建省自考办、海南考试局上海
难易程度三级笔译部分:英译汉要求600个单词;交替传译要求300个单词全;
二级笔译部分:英译汉要求800个单词;口译要求1000个单词。
初级笔译考试英译汉掌握250个单词;口译考试要求400个单词左右;交替传译要求掌握250个词左右。
中级笔译要求300个单词;口译英译汉要求500个单词左右。
对应水平三级,非外语专业本科毕业、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或外语大专毕业生水平,并具备一定的口笔译实践经验;
二级,非外语专业研究生毕业或外语专业本科毕业生水平,并具备3-5年的翻译时间经验;
一级,具备8-10年的翻译实践经验,是某语种互译方面的专家
初级,北外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或二年级以上水平;
中级,北外英语专业本科毕业或研究生水平;
高级,北外高级翻译学院毕业生或以上水平。英语高级,具有大学英语六级或同等英语能力水平;
英语中级,具有大学英语四级或同等英语能力水平;重庆导游日薪
日语口译,相当日本语能力考试二级水平。
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统一规划。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证书将取代传统的翻译专业技术职务评审。
自身语言运用能力的证明地方执业资格证书
证书有效期每3年重新注册登记一次,一次注册有效期3年
证书种类英语三级笔译证书英语三级口译证书
日语三级笔译证书日语三级口译证书
法语三级笔译证书法语三级口译证书
英语二级笔译证书英语二级口译证书
日语二级笔译证书日语二级口译证书
法语二级笔译证书法语二级口译证书初级笔译证书初级口译证书
高级笔译证书高级口译证书英语高级口译证书
考核语种英、日、俄、德、法、西班牙、阿拉伯语英语英语、日语
教育部上海市委组织部、人事局、教育局
资深翻译:长期从事翻译工作,具有广播科学文化知识和国内领先水平的双语互译能力,能够解决翻译工作中的重大疑难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对翻译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重大贡献。
一级口译、笔译翻译:具有较为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较高的双语互译能力,能胜任范围较广、男那度较大的翻译工作,能够解决翻译工作中的疑难问题,能够担任重要国际会议的口译或译文定稿工作。
二级口译、笔译翻译: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良好的双语互译能力,能胜任一定范围、一定难度的翻译工作。
三级口译、笔译翻译: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一般的双语互译能力,能完成一般的翻译工作。
初级笔译证书:本证书证明持有人能够就一般难度的材料进行英汉互译,能够胜任一般性文件或商务等方面材料的翻译工作。
中级笔译证书:本证书证明持有人能够就普通英汉原文材料进行互译,能够胜任一般性国际会议文件、科技或经贸等材料的专业翻译工作。
高级笔译证书:本证书证明持有人能够担任大型国际会议文件及各种专业性文件的翻译、译审及定稿工作,能够承担政府部门高级笔译工作。
初级口译证书:本证书证明持有人能够承担一般性会谈或外宾日常生活的口译工作。
中级口译证书:本证书证明持有人能够承担一般性正式会议、技术或商务谈判,以及外事活动的专业口译工作。
高级口译证书:本证书证明持有人能够担任国际会议的口译或同声传译工作,能够承担政府部门高级口译工作。
英语高级口译证书:通过该项目的培训和考试,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公司和涉外单位造就一批能胜任各类涉外项目谈判、高层次会晤、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以及国际研讨会的翻译,并为同声翻译人才的培养打好基础。
英语中级口译证书:可从事一般的生活翻译、陪同翻译、涉外导游以及外事接待、外贸业务洽谈等工作。
日语口译证书:可从事一般的生活翻译、陪同翻译、涉外导游以及外事接待、外贸业务洽谈等工作。
考生要求面向全社会,无学历要求
面向全社会,无学历要求英语高级口译岗位资格证书:具有大学英语六级和同等英语能力水平的考生可以报考。
英语中级口译岗位资格证书:具有大学英语四级和同等英语能力水平的考生可以报考。
日语口译岗位资格证书:具有相当日本语能力考试二级水平的考生可以报考。
考试方式各级别口译考试均设《口译综合能力》和《口译实务》2个科目,其中二级口译考试《口译实务》科目分设""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2个专业类别。
报名参加二级口译考试的人员,可根据本人情况,选择《口译实务》科目相应类别的考试。
各级别笔译考试均设《笔译综合能力》和《笔译实务》2个科目。
各级别《口译综合能力》科目考试采用听译笔答方式进行;二级《口译实务》科目""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以及三级《口译实务》科目的考试均采用现场录音方式进行。
各级别《笔译综合能力》和《笔译实务》科目考试均采用纸笔作答方式进行。
各级别口译、笔译考试均分2个半天进行。
各级别《口译综合能力》科目、二级《口译实务》科目""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考试时间均为60分钟。
三级《口译实务》科目考试时间为30分钟。各级别《笔译综合能力》科目考试时间均为120分钟,《笔译实务》科目考试时间均为180分钟。笔译考试分为两部分,英译汉和汉译英各2-3篇文章。
初、中、高级考试的时间分别为3、4、6个小时,各级别考试所译文章长度不一,级别越高所译文章越长,难度也越高。
考生在语音室内头戴耳机,听到一段英文或中文讲话后把它们分别译成中文或英文并录到磁带上。
讲话的长度从初级的250词/字到高级的600-800词/字不等,讲话当中一些停顿,停顿的时间不等。
对于初级而言,讲几秒钟甚至几十秒钟后停下来让考生进行翻译,留给考生翻译的时间约为播放录音时间的1-1.5倍。
对于中级而言,讲1分至1分半钟后停顿下来让考生进行翻译,留给考生翻译的时间约为播放录音时间的1-1.5倍。
对于高级考生而言,讲3至5分钟后停顿下来让考生进行翻译,留给考生翻译的时间等于播放录音的时间。口译时,考生需要做笔记或速记,并充分利用停顿的时间进行翻译。英语高级口译证书:第一阶段综合笔试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听力;第二部分:阅读(1);第三部分:翻译(英译汉);第四部分:听译;第五部分:阅读(2);第六部分:翻译(汉译英)。每部分考试时间为30分钟,总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每部分考分分配为50分,六部分总分300分,合格分为180分,第一阶段考试合格的学生方可参加二阶段的口试。
第二阶段口试共分两部分:口语与口译。考试时间共为25分钟左右。
英语中级口译证书:第一阶段综合笔试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听力;第二部分:阅读技能;第三部分:英译汉;第四部分:汉译英。总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其中听力部分为40分钟,阅读技能部分为50分钟,英译汉部分为30分钟,汉译英部分为30分钟。四部分总考分(满分)为250分。其中:听力90分,阅读60分,双译各50分。合格为150分。凡第一阶段合格的考生方可参加第二阶段口试。
第二阶段口试共分两部分:口语与口译。考试时间为25分钟左右。
日语口译岗位资格证书:第一阶段综合笔试。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听力,40分钟;第二部分日语阅读技能,50分钟;第三部分日译汉,30分钟;第四部分汉译日,30分钟。四部分共需时150分钟,考分满分为200分。合格120分。
第二阶段口试,包括口语和口译两部分。考试时间20分钟左右。
综合能力和实务两科同时达到60分算合格
同声传译考试的实务部分的及格线为70分
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的各个证书考试是各自独立的。通过任何一个证书考试都可获得相应的证书。口译和笔译均采用A、B、C、D四级记分法,口译各部分都在B(含B)以上为合格,除高级口译外,通过录音考试就可获得证书,通过高级口译录音考试的考生还要参加面试,面试合格才能获得证书。笔译试卷中各部分都在B(含B)以上为合格。考试合格就可获得证书。
英语高级口译证书:合格分为180分
英语中级口译证书:合格分为150分
日语口译岗位资格证书:合格120分
英语二级口译综合能力磁带(5盘)
英语三级口译综合能力磁带(5盘)
北京外国语大学负责组织编写、出版和发行考试大纲、教材和辅导资料、附带磁带(尚未出版)
高级听力教程(第二版,周国强、杨永平编著,含二盒9盘音带)
高级阅读教程(第二版,陈德民编著)
高级翻译教程(第二版,孙万彪、王恩铭编著)
高级口语教程(第二版,严诚忠、戚之方编著)
高级口译教程(第二版,梅德明编著,含2盒共7盘音带)
听力教程(周国强编著,含音带6盘)
翻译教程(孙万彪、冯慎宇编著)
口语教程(严诚忠、朱妙南编著)重庆导游通过
口译教程(梅德明编著,含音带4盘)
阅读教程(周道宏、瞿晓华编著)
口语教程(陆国华、黄秋萍编著)
自05年起,二级、三级英语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暂定每年举行2次,考试日期原则定为5月份最后一周的周六、周日和11月份第二周的周六、周日;其他语种各级别考试每年举行1次,为5月份最后的一周的周六、周日,与英语考试日期一致。
2005年的考试日期为:5月28日、29日和11月12日、13日。 2004年考试日期为5月22日、23日,10月23日、24日(下半年考试只接受初级和中级考试报名,高级笔译和高级口译考试只在每年5月进行。)每年开考两次。3月中旬和9月中旬的一个周日为综合笔试,合格者可参加口试。
<!-- InstanceEndEditable-->
人事部颁发的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证书与职称挂钩为翻译从业人员的应聘和晋级提供了机会和保障,已被国家人事部列入了职业资格的序列。通过比较不难看出,无论从证书的有效范围、考试等级划分,还是考试的难度划分来看,人事部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都有绝对的优势。他作为国家长期推行的一项改革计划,必将成为翻译认证考试的主流,并是翻译从业人员获取翻译职业资格国家认证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