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成都自由行导游
一、四川成都御翠草堂景点介绍
1、御翠草堂位于成都西三环永康路,江安河畔,公园也不算大,但如果想真真儿、仔仔细细地逛一圈还得花点时间,毕竟每处都是取景地,想放快脚步,真的太难了!同样名为“草堂”,园内也有茅草屋和小径,如果觉得杜甫草堂要门票,或者觉得门票太贵的小伙伴,来这也不错。
2、往小竹林深处走,还藏着栋高级感十足的白色建筑——微·美术馆,想来一睹芳容的朋友记得要提前预约哈,不然会扑空,进不了门哟!园区另一头还有处玻璃房子,里面也会有一些展品,听说是可以卖的,如果喜欢可以买一些回家。
3、地址:成都市武侯区永康大道19号
二、四川成都杜甫草堂诗史堂景点介绍
1、诗史堂是中轴线上的第三重建筑,也是主体建筑。杜甫留下的1400多首诗歌,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生活画卷,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因此,杜甫被后世尊为“诗圣”,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 “诗史堂”也因此得名。
2、在诗史堂内东西两侧,分别陈列着两尊由成都著名民间艺人泥人蔡所塑的泥像,东侧是杜甫,西侧是李白。李、杜同为唐代诗坛成就最为突出的大诗人,被郭沫若誉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虽然两人所走的创作道路不同——杜甫注重现实,李白则极其浪漫,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感情真挚的好朋友。
3、周边公交信息:杜甫草堂地铁4号线假日接驳专线、1024路
三、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柴门景点介绍
1、柴门是中轴线第四重建筑,也是最小、最简朴的建筑。它原本是杜甫营建草堂时所造的院门,因为低矮简陋,诗人于是作了如此命名。门上匾额“柴门”二字是著名画家潘天寿所书。门前楹柱上悬挂着明人何宇度撰写的一副对联,是由杜甫“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诗句点化而来,明代文人何宇度将杜甫的自谦之词稍加改动,就变成了后人对诗圣杜甫高度赞誉与无限景仰之辞,十分精巧而绝妙。正因为杜甫给我们留下了成就极高、震动海内外的不朽篇章,千百年来才会赢得无数后人的尊崇与倾慕,到此凭吊其草堂故居。
2、周边公交信息:杜甫草堂地铁4号线假日接驳专线、1024路
四、杜甫草堂联系电话是多少
1、杜甫草堂联系方式:028-87319258
2、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二十岁起,漫游吴越、齐赵。746年赴京应试,落第后旅居长安十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逃往风翔投奔肃宗拜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后因得罪肃宗,被贬华州。759年弃官西行,经天水同谷入蜀,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前后住了四年,写诗两百四十余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一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765年携家经水路出蜀,至夔州又滞留二年。出三峡后飘泊于荆、湘,以舟为家。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
3、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战乱的时局把他卷入颠沛流离的人群中,使他真实而深刻地接触和认识了当时的种种社会景象。他忧国忧时,挥毫赋诗,直书情怀。留传至今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诗歌,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诗史。他是我国诗坛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
4、成都杜甫草堂现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倾毁不存。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至宋代又重建,并绘杜甫像于壁间,始成祠宇。此后草堂屡兴屡废,其中最大的两次重修,是在明弘治十三年(1500)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规模和布局。1952年,杜甫草堂又经全面整修后,正式对外开放。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
5、草堂总面积有240多亩,其建筑为清代风格,园林是非常独特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成都胥飞导游。草堂旧址内,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其间有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这座草堂象征着杜甫的茅屋,令人遐想,已成为成都市的著名景观。1997年2月,政府又拔出专款,借鉴川西民居的特点,重建了杜甫的茅屋。茅屋故居位于碑亭北面,占地一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0平方米。主体建筑5开间,4座配房,竹条夹墙,裹以黄泥,屋顶系茅草遮苫,再辅以竹篱、菜园、药圃,使整个建筑古朴中透露出浓浓的文化色彩。游人漫步其中,既可发思古之幽情,又可享受悦目清心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