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成都三星堆导游推荐(三星堆导游讲解词300)

admin 2024-09-04 2
成都三星堆导游推荐(三星堆导游讲解词300)摘要: 本文目录三星堆导游词在三星堆博物馆聘请私人导游,应该怎样做成都都有哪些名胜古迹一、三星堆导游词作为一名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

本文目录

  1. 三星堆导游词
  2. 在三星堆博物馆聘请私人导游,应该怎样做
  3. 成都都有哪些名胜古迹

一、三星堆导游词

作为一名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讲解词。那么优秀的导游词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有关三星堆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星堆遗址距今约5000年~2800年,总面积12平方公里,是目前四川境内发现面积最广,延续时间最长,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将古蜀历史的渊源从春秋战国时期向前推进了约2000年;雄辩地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

三星堆遗址总面积为12平方公里,其中心区域是一座由东、西、南三面城墙包围着的古城,北面是鸭子河,城区面积近4平方公里。3000多年前如此宏大规模的城市,在全国范围内都很少见,据考证这里曾经是古蜀国的国都所在地。狭义的三星堆特指遗址内的三个黄土堆,它与北面犹如一弯新月的月亮湾,隔着古老的马牧河南北相望,“三星伴月”由此得名,并在很早以前就成为一处著名的人文景观。1929年的春天,当地农民燕道成在自家院子附近挖水沟时偶然发现了400余件具有浓郁古蜀地方特色的玉石器,引起了中外考古学家的高度重视。从30年代开始,考古学人便在此发幽探微。1986年7月至9月,两个大型商代祭祀坑的相继发掘,上千件精美文物横空出世,广汉三星堆从此名扬天下。

古史传说记载,蜀人的远祖出自黄帝,古蜀国有五代蜀王。第一代蜀王叫蚕丛,他最大的功绩是教民种桑养蚕;第二代蜀王名叫柏灌,关于他的具体记载几乎没有,只知道“柏灌”是一种水鸟;第三代蜀王叫鱼凫。“凫”就是鱼鹰,三星堆发现了大量鸟的造型,其中鱼鹰的形象最多,一般认为,与三星堆关系最为密切的便是鱼凫王。第四代蜀王叫杜宇,杜宇就是杜鹃鸟。相传他“教民务农”,倍受爱戴,但却无力治理蜀地的水患,而来自川东荆楚地区的开明氏,由于治理了水患,受到人民的拥戴,取代了杜宇而成为第五代蜀王。推测蚕丛、柏灌、鱼凫三代是从夏朝至商末周初,杜宇估计是从商末周初至春秋中叶,开明氏则是从春秋中叶至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

在北达汉水流域,东至荆江地区,西南迄大渡河,金沙江及今贵州北部一带,分布着许多蜀文化的遗址和遗迹,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是成都平原。三星堆遗址位于蜀文化圈的中心区域,是三四千年前是古蜀文化的中心。

三星堆文化从距今5000年到2800年,延续了2000多年。从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上看,三星堆文化分为四期。

三星堆一期文化距今约5000~4000年。这个时期的陶器以宽沿平底器、镂孔圈足器等为主,制作方法多为手制,生产工具以石制的斧、锛、凿为主,器型小,同时出现了玉璧、玉圭(guī)、玉环等小型礼仪用品。

遗址内发现了许多建筑遗迹,这些建筑多为干栏式建筑,其优点是材料易得,而且防风防潮性能良好。房屋面积一般为二、三十平方米,最大的一处建筑面积达200平方米左右,估计是公共性质的建筑。

成都三星堆导游推荐(三星堆导游讲解词300)

1997年,在三星堆西城墙外的仁胜村发现了29座长方形土坑,坑中出土有玉器、石器、陶器、象牙等。其中,玉锥形器的形制、风格和江浙一带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墓葬中所出土的玉锥形器极为相似,说明了成都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很早就有了文化联系。

四川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非常广阔,特别是在成都平原发现了很多古城遗址,其中以新津龙马乡宝墩古城遗址、都江堰芒城遗址、温江鱼凫城遗址、崇州双河、紫竹村古城遗址、郫县古城遗址等的发现为大宗。这些古城的发现,说明在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成都平原已经有了大小城邦组织,其中只有三星堆脱颖而出,成为古蜀国的中心都邑。

成都三星堆导游推荐(三星堆导游讲解词300)

考古学意义上的三星堆文化是以三星堆遗址二至三期文化为代表,大约距今4000年至3200年,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夏商时代,这是三星堆文化最繁荣的时期,一般认为属于古蜀史传说中的鱼凫王时期。在这个阶段极具地方特色的高柄豆、小平底罐、鸟头把勺等陶器大量出现,并形成了蜀地陶器的基本组合。

从二期开始,三星堆进入了文明时代。人们修建了城墙,东、西、南三面城墙。面积近4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市也已建成,城内布局合理、结构严谨。按不同的功能、需要分为居民生活区作坊区、祭祀区、墓葬区、宫殿区等。

一般认为,城市的建立、祭祀场所的设置、青铜器的产生、文字的出现等是古代文明和国家产生的标志。三星堆已经不是一般的聚落、村寨,而是雄踞在西南的早期城市、国家,特别是结合遗址中的出土文物来看,古蜀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三星堆古蜀国并没有因为“蜀道难”而与其他地区不相往来,遗址中出土的玉戈、玉璋、陶盉、铜牌饰、铜尊等与江苏、河南、安徽等地出土的器物极为相似;在四川彭县竹瓦街发现了商末周初属于中原的铜觯(zhì)和铜尊,很可能是蜀国的军队参加了灭商的斗争周王赏赐给蜀王的战利品;中原甲骨文中也不乏有“征蜀”、“伐蜀”、“蜀射三百”等记载……种种迹象都向我们说明了古代蜀国是充满开放精神的。

三星堆遗址四期文化是早蜀文化由盛转衰时期,大致相当于商末周初,距今3200~2800年左右。

四期的陶器以小平底罐和尖底器为主。在这个时期,某种因素使宏大的三星堆古城被突然废弃,三星堆文明中断了在本地的发展进程。2001年初,随着成都金沙遗址的发现,古蜀国的踪迹才显清晰。金沙遗址的时代约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晚于三星堆遗址,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学者们认为,自广汉三星堆之后,古蜀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向南迁移到了成都,古蜀文化至此转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目前在遗址内出土了大量形体硕大的陶盆、陶缸、陶罐等,有可能是装粮食的容器,它们器型多、体量大,反映了当时农作物生产的多样性。家畜饲养,是农业兴旺发达的标尺之一,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家养动物遗骨及猪、羊、马、鸡等动物造型较多,可以想见当时家禽饲养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农副产品也很丰富。

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酒器,说明粮食除了满足日常生活外,已经有了剩余部分用于酿酒,在这些酒器中,以陶盉和瓶形杯最具特色。

陶盉——一般认为它是温酒器,大多高三四十厘米。陶盉下部的三只中空袋状足既可以加大陶盉容量,又可生火加温,设计极为合理。在遗址的.一个土坑中,曾发现一件陶盉与20多件瓶形杯放置一处,可见这些酒器是配套使用的。

瓶形杯——被做成喇叭口、细瓶颈、圆平底,有的颈部还有纹饰,看起来质朴美观,由于这种器型瓶颈较小,有学者推测当时的酒应可能是去了“酒滓”的清酒。

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共出土80多枚象牙,经鉴定为亚洲象的门齿。学者们认为它们是统治阶级财富的象征。至于象牙的来源,有可能当时本地出产大象也有可能是蜀地与周邻国家甚至更远地区商贸交易的结果。

古蜀地处内陆,在三星堆祭祀坑中却出土了近5000枚海贝。按一般的解释,海贝是文明社会初期从事商品交换的原始货币,可见古蜀国与周边地区商贸往来的频繁。二号祭祀坑中还出土了4枚仿海贝而成的铜贝,这种铜贝在全国范围内都很少见到,它是否是我国最早的一种金属货币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大量的考古资料证明早在三、四千年前蜀地与周边地区甚至更远的地方就有了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据考证,先秦时期就已经开通了以成都平原为起点,连接古代中国与南亚、中亚、西亚以及东南亚的“南方丝绸之路”。虽然我们无法知道古代蜀人在崎岖的山道上究竟走了多久,但是我们能体会到的是古蜀人坚忍不拔的精神与毅力。正是这种精神与毅力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蜀文明,也打开了中国通往世界的窗口。

陶器取材容易,制作简便,具有不透水,而且可以经受高温烧烤,因此成为各个农业民族的生活用品。三星堆古蜀国的制陶业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境界。

三星堆出土了数量巨大的小平底和尖底的罐、钵、杯、盏等,它们是蜀地陶器的典型器物。这种尖底器,底部小到呈圆锥状,根本放不稳,遗址中出土了一种类似器座的器物,估计是和尖底器搭配使用的。

高柄豆上面是盘状体,主要用于盛放食物,下部是喇叭形圈足,连接二者的是管状的豆把,有的豆把残长竟达70多厘米,这是席地而坐的古人们为方便生活而设计的一种很巧妙实用的生活用具。这件高柄豆的器座上还刻有一只眼睛,眼睛图形在三星堆文物上出现较多,必定有深刻的寓意。

三足炊器可能是古人蒸煮食物的器具,三足呈鼎立之势,足下可以生火加温,三足均为中空,与口部相通,容水量很大,宽大的盘面可以用于盛水或放置食物,其硕大的形体及独特的造型非常罕见。

三星堆出土的陶盖纽造型惟妙惟肖、生动可爱,从造型上讲,有莲蓬状的,鸡冠花状的,有的还像清真寺的屋顶,盖的部分是轮制而成的,纽的部分则用手工捏塑,充分显示了三星堆无名工匠们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技艺。

遗址中出土了数以百计的“鸟头把勺”,勺体部分大多损坏,只剩下有鸟头造型的“勺把”。鸟弯弯的勾喙与鱼鹰极为相似。学术界认为三星堆古蜀国可能与传说中第三代蜀王鱼凫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一大批鸟头勺把就是非常重要的依据之一。

三星堆的陶器以朴实无华的特质,再现了古蜀人日常生活的生动画卷,并对三星堆遗址年代的测定及三星堆文化的分期起到了巨大作用。

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旅行的导游蒲导。现在我们的大巴正在开往三星堆遗址的路上,你们可以稍作休息,等待下车。

下车啦!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鸭子河南岸,面积有12平方千米,很吃惊吧?请大家紧跟着我,不要走丢,这么大的地方可是很难找到出路的哦!好了,现在我们到了一号开掘点。一号开掘点是在1929年开始挖掘的,是这四个开掘点中最早挖掘的。在这个一号里出土了23件青铜器,有青铜皿、青铜碗等。其他的几个点都各有特色:二号,挖出了一个青铜面具;三号,也挖掘出了一个0.9米的青铜立人;四号也开掘出了一个“千里眼”青铜人。

现在,继续走。我们又来到了最著名的三星堆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可以说是一个青铜仓库。这里有最大的青铜立人像,高2.62米,宽1.02米。仔细一看,他的神态庄重,头是长方形的,嘴角旁有一道划痕,不知是怎么了。他的手围成一个圆,像是拿着东西。这里还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在展馆正中央,有一棵高达3.95米象征富裕的神树,十分美丽。

好了,参观完毕,我的解说也完了。现在是自由活动时间,请大家在半小时后到大门的模拟大立人像前集合。你们要注意安全,祝大家玩得开心,有一个好心情!

二、在三星堆博物馆聘请私人导游,应该怎样做

1、在三星堆博物馆聘请私人导游,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2、提前了解三星堆博物馆的开放时间和门票价格。可以通过官方网站、旅游指南或电话咨询获取相关信息。

3、确定参观日期和时间。根据自己的行程安排,选择一个合适的日期和时间段前往三星堆博物馆。

4、联系三星堆博物馆或旅行社,询问是否提供私人导游服务。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或在线预订系统与他们取得联系。

5、提供个人信息和需求。在与博物馆或旅行社沟通时,提供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参观人数、预计参观时间等信息,并告知自己的特殊需求,如语言要求、专业背景等。

6、确认导游费用和服务内容。与博物馆或旅行社商讨导游费用和服务内容,包括导游的资质、讲解内容、行程安排等。确保双方达成一致并签订相关合同。

7、支付导游费用。根据约定的方式,支付导游费用。可以选择现金支付、银行转账或在线支付等方式。

8、准备参观所需物品。根据导游的建议,准备好参观所需的物品,如舒适的鞋子、雨具、相机等。

9、按时到达三星堆博物馆。按照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准时到达三星堆博物馆,与导游会合。

10、跟随导游参观。在导游的带领下,按照预定的行程安排,参观三星堆博物馆的各个展览区域,听取导游的讲解和解说。

11、提出问题和交流。在参观过程中,可以随时向导游提问,了解更多关于三星堆文化和历史的知识,并与导游进行交流和互动。

12、结束参观。参观结束后,与导游道别,感谢他们的服务和帮助。

13、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在三星堆博物馆聘请私人导游,获得更加专业和个性化的参观体验。

三、成都都有哪些名胜古迹

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肇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它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评选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成都武侯祠现占地15万平方米,由三国历史遗迹区(文物区)、西区(三国文化体验区)以及锦里民俗区(锦里)三部分组成,享有“三国圣地”的美誉。成都导游协会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

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博物馆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年游客量达百万余人次。

永陵博物馆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907─967年)前蜀国开国皇帝王建(847─918年)的陵墓(2006年前叫做王建墓,后期改名永陵博物馆),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城区的金牛区主干道永陵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国务院公布)。

成都永陵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陵墓,史称“永陵”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发现于1940年,发掘于1942年,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正式对外开放,1990年成立博物馆。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座地上皇陵。

墓内石刻精美绝伦,出土玉器、银器巧夺天工、堪称文物精品。前后蜀灿烂历史文化在承唐启宋进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成都永陵也成为反映中华文明盛世辉煌的重要代表遗存之一。

望江楼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望江楼公园内,望江楼公园位于成都市东门外九眼桥锦江南岸一片茂林修竹之中,面积176.5亩,主要建筑崇丽阁、濯锦楼、浣笺亭、五云仙馆、流杯池和泉香榭等,是明清两代为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而建起来的。

2006年05月25日,望江楼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文殊院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文殊院始建于隋大业年间(605年——617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集资重建庙宇,改称文殊院。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佛教重点寺院之一,中国长江上下游四大禅林之首,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集禅林圣迹、园林古建、朝拜观光、宗教修学于一体的佛教圣地。

文殊院占地20余万余平方米,现存建筑乃典型川西平原古建风格,全木质建筑,六重正殿依次正对山门的中轴线上,气势恢宏、巍峨壮观。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