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成都导游文殊院(成都导游文殊院怎么样)

admin 2024-07-17 2
成都导游文殊院(成都导游文殊院怎么样)摘要: 本文目录成都文殊寺导游成都都有哪些名胜古迹成都文殊院的由来历史,有导游词最好。急需,谢谢!一、成都文殊寺导游1、成都文殊寺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特色景点。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浓郁的佛...

本文目录

  1. 成都文殊寺导游
  2. 成都都有哪些名胜古迹
  3. 成都文殊院的由来历史,有导游词最好。急需,谢谢!

一、成都文殊寺导游

1、成都文殊寺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特色景点。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浓郁的佛教精神。每个人都带着虔诚的心灵来这里祈祷和平和学习。寺庙环境安静,适合参观。下面为您提供详细的一日游攻略。

2、我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的。每次出差,有时间有机会都会去当地的寺庙看看。我不刻意祈求神灵的保佑。有时候随意逛逛,有时候表达对佛的敬仰,内心也能平静一些。总有些莫名其妙的感觉,人生似乎与佛有缘,在冥冥之中,似乎有某种智慧。

3、这是大雄宝殿的背面,有三块匾额:法正楼的甘露香,高挂在艳阳下。

4、陈宝楼,藏经和重要文物存放的地方,文淑书院东面有一个花园。

5、从昭觉寺打车去文殊院。司机说这段时间昭觉寺交通非常拥挤。请带你去最近的地铁站。坐地铁到文殊坊站最方便。成都的地铁刚开通,还没体验过。我觉得体验一下挺好的,欣然同意。司机带我去了成都地铁1号线的始发站圣贤湖站,看起来更像是厂房。过了三站,我们来到了文殊坊站。

6、文殊坊,文殊坊,仅一字之差,却有着不同的含义。文殊坊属于文殊坊的一部分,文殊坊周围的建筑都是青瓦红墙雕花木窗。现已打造成以佛禅文化、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旅游街区。文淑书院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它的前身是唐代的妙元宝塔书院,宋代改名为“心香寺”。它被战争灾难摧毁了。传说在清朝的时候,有人晚上看到红灯,政府派人去探望。红光中有一尊文殊菩萨像,便于康熙年间集资重修寺庙。它被称为文殊院,康熙皇帝的皇家钢笔“孔琳”仍然挂在大雄宝殿。得益于交通便利,这座城市中心的净土也在第15天。香客看起来比昭觉寺更明显,所有建筑都比昭觉寺精致。每个人都在虔诚地为自己的家人祈祷。

7、与所有寺庙一样,国王庙、三大宗师庙、大雄宝殿、法教殿、藏经楼格局庄严肃穆,古朴宽敞,两侧有相关的功能用房,形成一个封闭的四合院。文学院还有一件宝贝,是唐朝玄奘大师的顶骨。据说解放前,在南京找到了三件,一件保存在南京,一件送到了西安安。因为成都是唐僧受戒的地方,这里也保留了一件,但不对游客开放。成都英文导游

8、大雄宝殿铁栅栏上有个“福”字,被人摸成了金子。因为人们深信,在佛门前鞠躬,一定会得到佛的保佑。但是看不见摸不着。真可惜。所以干脆在门上贴个祝福,既看得见又摸得着,两全其美。只见一位老教师把帽子挂在篱笆上,露出他那极其光亮的脑袋,用双手摸着“福”字,再用手摸着自己的头。动作一气呵成,大概三十下就从容离开,引得后来的人纷纷效仿。相传文淑书院大雄宝殿前的麒麟有治病保健的神力。游客们喜欢摸摸这里的麒麟,然后摸摸自己,希望能祛病强身,而这只麒麟被摸得油光锃亮,忍不住要摸摸。

9、一个大厅接一个大厅,参观者不得从正厅中间穿过,所有人都从两边的回廊走过。在这个沧桑而庄严的文淑庭院里,每一个回廊似乎都透露着一个高僧的纯洁和庄严。回廊上挂着许多手写的警世之言,上面写着:“与人为善,与人为善,笑一笑

10、这座塔是由十位高僧,关林大师的誓愿所建。

11、文淑院的中轴线最后是文淑阁,很多信徒在这里为雅安灾区祈福。亭共分四层,自下而上悬挂着许多匾额,分别是“孔琳讲堂”、“孔琳佛教图书馆”、“文殊亭”。这里有郁郁葱葱的森林,当你漫步庭院时,会感受到空气中飘散着清香的味道,心情自然会清澈、平和、安宁。也许人就是这样。他们需要的是一个环境的熏陶。激情也许能满足你一时的冲动,但不会满足你一辈子的幸福。激情也许是你人生的开始,但平淡低调绝对是人生的过程。

12、从另一边走出去,看到一个铁塔,个子不高,就服装行业来说比较苗条,有韩版的印象。后来才知道,这是关林大师发愿造塔,祈求世界和平,人类幸福,祖国长治久安的时候。这位宽林法师也是当代中国十大高僧之一。从这里出来,一大群信徒在那里为雅安灾区募捐。不管投多少钱到灾区,他们都会怀着感恩的心说“阿弥陀佛”,发善心萌,拿出三张钞票,郑重投入。

13、走出文淑大院,外面的文殊坊还是比较安静的,大部分店铺还在营业。实际上已经建成了商业街区,酒吧街,小吃街。看来我们下次会在晚上回来。

二、成都都有哪些名胜古迹

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肇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它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评选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成都武侯祠现占地15万平方米,由三国历史遗迹区(文物区)、西区(三国文化体验区)以及锦里民俗区(锦里)三部分组成,享有“三国圣地”的美誉。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

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博物馆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年游客量达百万余人次。

永陵博物馆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907─967年)前蜀国开国皇帝王建(847─918年)的陵墓(2006年前叫做王建墓,后期改名永陵博物馆),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城区的金牛区主干道永陵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国务院公布)。

成都永陵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陵墓,史称“永陵”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发现于1940年,发掘于1942年,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正式对外开放,1990年成立博物馆。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座地上皇陵。

墓内石刻精美绝伦,出土玉器、银器巧夺天工、堪称文物精品。前后蜀灿烂历史文化在承唐启宋进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成都永陵也成为反映中华文明盛世辉煌的重要代表遗存之一。

望江楼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望江楼公园内,望江楼公园位于成都市东门外九眼桥锦江南岸一片茂林修竹之中,面积176.5亩,主要建筑崇丽阁、濯锦楼、浣笺亭、五云仙馆、流杯池和泉香榭等,是明清两代为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而建起来的。

2006年05月25日,望江楼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文殊院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文殊院始建于隋大业年间(605年——617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集资重建庙宇,改称文殊院。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佛教重点寺院之一,中国长江上下游四大禅林之首,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集禅林圣迹、园林古建、朝拜观光、宗教修学于一体的佛教圣地。

文殊院占地20余万余平方米,现存建筑乃典型川西平原古建风格,全木质建筑,六重正殿依次正对山门的中轴线上,气势恢宏、巍峨壮观。

三、成都文殊院的由来历史,有导游词最好。急需,谢谢!

文殊院座落在成都市西北角,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文殊院有悠久的历史。相传隋朝时,隋文帝之子蜀王杨秀的宠妃,为当时的“圣尼”信相所建,故称信相寺。五代时一度改名妙圆塔院。宋代仍称信相寺。据《成都县志》记载,明朝末年,信相寺毁于兵火。建筑俱焚,唯有10尊铁铸护戒神像和两株千年古杉,历劫尚存。清朝康熙二十年(1681年),慈笃禅师来到荒芜的古寺,在两杉之间结茅为寇,苦行修持,数年之间行著四方,声名远扬。传说慈笃禅师圆寂火化时,红色火光在空中凝结成文殊菩萨像,久久不散。市民群众认为慈笃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从此改信相寺为文殊院。

康熙三十六年至康熙四十五年(1697?>1706年),官绅军民捐资重修寺庙,嘉庆、道光年间,文殊院方丈本圆法师又采办了82根石柱,改建、扩建了主要殿堂,形成了现今的规模。这82根石柱今天成为院中一景成都导游协会

近代时,文殊院香火兴盛。历任方丈都在这里开坛传戒,并办有佛学苑、传习所,培养僧才。抗战时期,高僧大德佛源、太虚、能海等陆续到这里讲经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修缮寺庙。

文殊院是成都市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佛教寺庙。共有房屋200余间,总建筑面积1.16万平方米,有僧人60多人。现在是四川省佛教协会所在地。

走近寺前,只见古色厚朴的围墙盘绕在古刹四周,正门上嵌着“文殊院”三个大字,与围墙上“南无阿弥陀佛”、“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世界和平、人类幸福”相映衬,使文殊院显得十分庄严、肃穆。寺内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说法堂、藏经楼等五重殿宇,两庑配以钟鼓楼、禅堂、观堂、客堂、斋堂、戒堂、念佛堂及各职事寮房,形成闭锁式的四合结构。五重大殿连同前后照壁,分布在长200米的中轴线上,各殿堂楼阁古朴宏敞,飞檐翘角,是典型的清代建筑。殿堂之间,主次分明,错落有致,疏密得体,大小相同,院中有园,园中有院,院中有景,环境极是清静幽雅。又前临文殊院街,后畔万福桥侧,素有“寺殿接通衢,禅房远尘嚣”之说。

文殊院文物荟萃,宝物众多。就拿供奉的佛像来说,寺内供奉大小300余尊佛像,有钢铁铸造,有脱纱、木雕,有石刻、泥塑,十分丰富。从年代而论,有出土的梁代石刻,有唐宋年间铁铸戒神,更有清代青铜铸像,还有缅甸玉佛,这些塑像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为我们研究古代雕塑、铸造等工艺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护法韦驮像,1829年本圆法师主持塑造,整个塑像均以青铜翻砂而成,韦驮威武而立,相貌端庄,盔、铠、靴、杵的链锁,浮雕花饰,都雕琢剔透,工艺精湛,是一尊难得的艺术珍品。还有一尊观音大士像,也为1829年用青铜铸造。观音慈祥平和地坐骑在水兽身上,形象生动,缨络衣纹、细致流畅。所骑水兽,似狮非狮,似犬非犬,造型独特,温顺可爱。这尊造像,反映了清代较高的雕铸水平。

另有一尊缅甸玉佛,是文殊院和尚性鳞1922年一路募化,历尽艰苦,步行到缅甸请回的,也十分珍贵。

在藏经楼,收藏了各种佛经上万册,其中有康熙皇帝御赐的《药师》、《金刚经》等,十分珍贵。寺内还珍藏明清以来书画珍品。最著名的是康熙皇帝1702年御赐文殊院的“空林”墨迹,以及康熙临宋代书法家米芾的《海月》条幅,文曰:“从皆趋世,出世者谁。人皆遗世,世谁为之。爰有大士,处此两间。非浊非清非律非禅。惟是海月都师之式庶,复见之众缚自脱。我梦西湖天宫化城,见两天竺,宛如生平,云披月满。遗像在此,谁其赞之,惟东坡子。”果亲王墨迹是清朝雍正年间,果亲王赠给文殊院的墨宝。条幅上写着“日面月面,胡来汉现。有时放行,有时把断。世法佛法,打成一片。苦作一片会,遇贵即贱。不作一片会,麦里有面。”另有一副于佑任所书“圄满法界月,清凉功德池”的对联.此外,还有印度贝叶经、唐代高僧玄奘顶骨、唐代日本鎏金经简、千佛袈裟、发绣观音、挑纱文殊和舌血含宝等佛教文物。印度贝叶经是1887年寺僧明宽法师从印度请回的一部佛经,十分珍贵。千佛袈裟为明代祟祯皇帝的妃子所绣,绣工细美,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仍保存完好。发绣观音是清朝嘉庆、道光年间,陕、甘总督杨遇春之女用自己的头发绣成的一幅水月观音像,衣纹、毛林全用经文组成。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挑纱文殊为清代女信徒吴贞女用挑纱的方法制成,远看烟水茫茫,很象是绘画,十分精美.

<a href=成都导游文殊院(成都导游文殊院怎么样)" title="成都导游文殊院(成都导游文殊院怎么样)" >

金刚经宝塔是清光绪八年(1882年),杨光坼用绳头小楷抄写《金刚经》,全部经文组成一座宝塔,远看是图,近看是经。舌血含宝是指清朝时有三位和尚用舌血书写的《华严经》、《楞严经》和《法华经》等经书。

藏经楼还珍藏着宋代墨龙、明清时期破山、丈雪的书法、碧眼、竹禅的绘画以及书法家何绍基、郑板桥、张大干、丰子恺等人的书画作品。

文殊院以它优美的园林、庄严的殿堂、众多的文物吸引了大批中外来客。文殊院的素撰佳看也闻名退还,中外来宾争相品尝,高朋满座,胜友如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