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峨眉山导游怎么收费的
1、“上下金顶要路过猴区,万年寺有猴区,1个猴区5元‘猴子险’,一共15元。”12日,已经回到沈阳的游客刘先生(化名)告诉记者,12月5日,他和另外20余名游客在峨眉山景区游玩时,被车上导游分别收取了15元的“猴子险”,但并没有取得保险单,“当时是要坐索道,到金顶和万年寺的索道费合计是185元,加上15元的保险,一共每人收了200元,关键是并没有这个险种”。
2、对于“猴子险”的说法,当事导游表示,15元的保险费其实不仅仅是“猴子险”,另外10元为索道的保险,只有5元是“猴子险”。旅行社表示,当时车上一共有28名游客,有24名购买了保险,保单确实不在游客手上。峨眉山景区则回复称,景区并无“猴子险”,仅有5元的游客旅游意外伤害险,属于游客自愿购买。
3、11月30日,沈阳的刘先生在当地报了旅行团飞往成都,开始休假之旅。四川的行程由成都纵冠线旅行社负责,12月4日入住峨眉山当地酒店,12月5日开始上山游玩。
4、刘先生介绍,当天在通过景区大门、乘坐大巴车上山的过程中,由于要坐索道,车上导游提出,为了不耗费排队时间,购票由导游去负责,但需要收取索道费用,“上下金顶和到万年寺索道费一共185元,但每个人收了200元,导游说另外15元是‘猴子险’。”
5、“当时导游说上下金顶要路过猴区,到万年寺也有猴区,一个猴区5元‘猴子险’,一共15元。”刘先生介绍,此前就听说过猴子可能会意外伤到游人的情况,自己和车上的其他游客便按照导游的说法交了钱。不过在游玩过程中,刘先生发现景区标牌中并没有“猴子险”的说法,售票人员也向他表示没有这一险种。
6、“我就觉得不太对,一是没有这个险种,二是有也不可能分段收,并且保险单也没有交到游客的手上成都导游报名。”刘先生质疑,导游虚构“猴子险”进行牟利。当晚在山下入住酒店后,刘先生便单独找到导游,要讨回15元,“还好,导游退给我了,但其他人退没退就不清楚”。
7、12日,记者联系上当事导游王先生,王先生表示,当日确实收取了游客15元的保险费,但其中有10元是坐索道的保险费,只有5元是“猴子险”。
8、“如果没有保险,万一发生了意外就会很麻烦,我们不可能为了十几元钱去做什么手脚。”王先生介绍,在带游客的过程中,每年都会出现一些意外,最终事情还是落到旅行社身上,还是需要导游去跑前跑后地处理,所以一定会给游客购买保险。
9、导游介绍,在购买索道票和保险时,为了节约游客的时间,都是由旅行社先行垫钱专人负责,导游现场去取票。不过,保险票的确没有交到游客手上,“这个需要游客提出来,如果提出来要票就会给游客,因为是团体票,景区也不好单个出票据”。
10、据该旅行社峨眉山分社的负责人介绍:“保险单一般情况下是给了客人的,但那天可能是导游忘了。”旅行社成都公司一位负责人也表示:“可能是导游工作的疏忽。”据旅行社介绍,当日一行一共有28名游客,其中24名游客购买了保险,目前保险票据均在当地分社。
11、12日,峨眉山景区门票处及保险理赔处工作人员均向记者回复,景区内并无“猴子险”这一险种,景区所售的保险除了索道险以外,只有游客自愿购买的人身意外伤害险。
成都导游道歉(峨眉山导游怎么收费的)" title="成都导游道歉(峨眉山导游怎么收费的)" >
12、“这个保险也只有在进入景区购买门票时才会有,如果已经购买门票进去了,再来买这个保险是不行的,需要与门票一起购买,索道保险则是在索道售票点进行购买。”景区门票处工作人员介绍,“在保险单出具上,也是当场出具,一般不会分开。”
13、旅行社峨眉山分社负责人向记者发来了“猴子险”的保险单据,记者看到,这份“猴子险”其实就是人身意外伤害险。照片上仅能看到6张,当记者提出将单据全部呈现时,该负责人说,单据是叠在一起的,总共72张,需次日上班才能拍照。该负责人还表示,导游不规范的称呼给游客带来了一些误解和困扰,向游客表示道歉,以后一定要注意这些细节问题
二、导游的口才小技巧
导游没有都要跟随很多游客一起出游,他需要对某一地的景物竞选讲解,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导游的口才小技巧,欢迎大家阅读!
置疑技巧就是使用技巧疑问句提出置疑进行讲解的一种技巧。所谓技巧疑问句,就是指能够在特定导游辞中营造气氛,使讲解内容、讲解要点得到突出强调,使表达讲解生动别致、情趣盎然的疑问句。精彩案例1
回答:这就是厨师们善于掌握调味学中的辩证法,做到口味浓淡有致:“该浓则浓该淡则淡,浓中有淡,淡中带浓,浓而不腻,淡而不薄,变化无穷。”比如,同样是“豆腐”,既可以做成味浓味厚的麻辣豆腐,也可以做成清爽可口的口蘑豆腐,甚至做出上百种不同制作方法和口味的豆腐菜系。“锅巴”本是烧饭时的“剩余物资”,但厨师把它炸得油酥金黄,制成“锅巴肉片”、“锅巴海参”等,随着上菜时“沙沙”的响声,食客们耳目一新,享用这道菜时,简直是一种艺术享受。通过精心制作的“樟茶鸭子”、“鱼香龙虾”、“天府牛筋”、“坛子肉”、“东坡肘子”等名菜,“肥而不腻,脆而不生,香而不闷,酥而不散”,品尝这样的美食,会引发人们对生活哲理的遐思。川菜的色鲜味美,不但中国的南、北方人都能接受,而且为世界各国的众多食客所接受。有的外国朋友在享用川菜佳肴时,连说是难得的美味,他们不是在吃菜,而是在“吃”悠久的中国文化。(张斯炳等《成都》)
在我们介绍景点的时候,也可以经常使用这种技巧,可以在一问一答中,既给游客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间,又让导游员进行了生动的讲解,起到了情景交融的作用。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即使面对刻薄的挑剔者,出言不逊、咄咄逼人者,只要你微笑冷静,就能稳控局面,缓减对方的刺激,化解对方的攻势。在道歉的语言艺术中,微笑是通过不出声的笑传递歉意的一种“载体”。在道歉时,运用微笑语并不是奴颜婢膝,而是对他人一种和蔼友善真诚的表示。
在导游工作中,导游员难免会因一些小事得罪旅行团队中的某些客人,而导游员出于某种原因又不便公开道歉,这时,就可采用迂回致歉的方法。比如,导游员对甲女士关照过多,却忽略了乙女士,并引起了乙女士的不悦,察觉之后,便要“特别”关照乙女士,如下车时扶她一把,提醒她一句,都能使她明白你的体态语言中所含有的歉意,从而达到使她冰释前嫌的目的。
道歉的语言艺术并不仅仅是讲几句动人的道歉语,还必须勇于自责,使对方感到你的道歉是诚心诚意的。
俗话说:“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当客人向你提出某种请求时,往往有种惴惴不安的心理,你想拒绝却无法说明原因,也不便向对方多说什么道理,但又不能不让对方“下台”。说“行”不好,说“不行”又会使对方产生紧张不安的心理。这时,微笑不语便是最佳选择。它既能缓和紧张的情绪使对方不至于难堪,又能免去言语不周而导致的麻烦,取得“此地无声胜有声”之效。如,有一位举止轻浮的男游客向女导游员发出“今晚请你跳舞”的邀请,在公开场合,她想拒绝,但又怕失对方的面子,只好微微一笑,面带歉意地摇头,那位客人见此“信号”,也只好作罢。这就是“微笑不语”的典型拒绝法。
在必须向客人就某个问题表示拒绝时,先肯定对方动机或表白自己与对方一致的主观愿望,然后再以你无可奈何的客观理由为借口予以回绝。譬如,—个旅游团在离境时,领队代表全团非要送陪同的导游员一大笔酬谢费,这位导游员谢绝说:“您和大家的一片好意我领了,但这钱我不能收,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不用酬谢成都高级导游。”又如在故宫博物院,一批美国客人纷纷向导游员提出摄像拍照的请求,导游员诚恳地说:“从感情上,我愿意帮助大家,但按规定,我实在无能为力。”这种先“是”后“非”的拒绝法可以缓解对方的紧张感,使对方感到你的拒绝与他们的意愿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在心理上容易被接受。
以委婉的、模糊的语言予以拒绝。例如:一个旅行团正按预定的日程观光游览,有几位客人途中要求增加几个观光点,但因时间关系,又不可能满足。这位导游员说:“这个意见很重要,如果有时间,我们将尽量予以安排。”这位导游员没有给予明确答复,只是用模糊语言暗示了拒绝之意。又如,一位美国客人表示要介绍陪同他们的导游员到国外一个既能施展才干又能赚钱的职位,这位导游员谢绝说:“谢谢您的一片好心。我扎在中国的根太深了,一下拔不出来啊。”这位导游员没有直截了当地表明是同意还是不同意,而是用“谢谢您的一片好心”表示了否定的意思,随后又作了委婉拒绝的补充。
幽默的跟游客沟通想必是最好的出游方式。
2.导游幽默自我介绍范例【八篇】
三、成都私人导游怎么找
1、成都找私人导游,您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法:
2、在线预订平台:您可以在一些在线旅游平台上搜索私人导游服务,例如携程、去哪儿、马蜂窝等。这些平台通常提供各种级别的导游服务,包括家庭导游、自由行导游、包车导游等。
3、社交媒体:您可以在社交媒体上搜索私人导游的相关信息,例如微博、微信、豆瓣等。这些平台上可能会有一些私人导游的个人账号或者导游社群,您可以了解他们的服务内容、服务质量以及口碑评价等信息。
4、当地旅游局:您可以在成都当地的旅游局网站上查询私人导游的信息和服务。旅游局通常会提供一些官方认证的私人导游,他们拥有专业的导游资质和丰富的工作经验。
5、朋友介绍:如果您在成都的朋友已经有过私人导游的经验,您可以向他们咨询并了解他们的私人导游服务体验和推荐。
6、总的来说,找到一个合适的私人导游需要您多方面考虑和比较,最好选择一些有口碑、有经验的导游,这样可以更好地体验成都的旅游文化和历史风情。